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NB)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小儿NB 14例,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声像图特点。结果 14例NB患儿,根据国际神经母细胞瘤分期系统(INSS)分期,Ⅰ期3例,Ⅱ期1例,Ⅲ期3例,Ⅳ期3例,Ⅳ-s期4例。肿瘤原发于肾上腺9例(左肾上腺4例,右肾上腺5例),腹膜后交感神经链3例,盆腔腹膜后2例;肿瘤跨越中线5例,侵犯周边脏器6例,包绕腹膜后大血管4例;实性9例,囊实性4例,囊性1例,肿瘤内钙化4例。超声正确诊断10例,诊断符合率为71.4%。结论超声对诊断NB来源、内部结构、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及有无转移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人体肾上腺位于双肾的顶端。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原来较少见,现在有逐年增多趋势。“母细胞瘤”从定义上可知,该病复发、转移、扩散极为迅速。根据文献报道,该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小儿患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排第3,仅次于小儿白血病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该病恶性程度比较高,来医院就诊的患儿,70%已经伴有恶性转移。CT可显示肿块的形态,与肾脏及周围组织的关系,判断肿瘤的性质、肿瘤范围,显示腹膜后淋巴结,发现远处器官转移。笔者通过回顾,分析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患儿3例的CT表现特点,探究总结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在该疾病的预后、随访与观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上腺神经鞘瘤的CT影像表现。方法复习近年来收集的3例肾上腺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均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3例肾上腺神经鞘瘤均单发,其中左侧2例,右侧1例,肿瘤体积2.1 cm×2.4 cm×2.8 cm~11.5 cm×13.6 cm×15.1 cm,CT平扫1例表现为均匀等密度,2例表现为密度不均匀,内有坏死、囊性变,平均CT值20~46 Hu,增强表现形式轻度至明显强化,肿瘤实质部分较为均匀强化,囊性部分未见强化。结论 CT显示肾上腺区肿瘤包膜完整、瘤体内部囊性变、渐进性强化,为临床医师诊断肾上腺神经鞘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包括肿瘤部位、大小、边缘、密度、强化程度、转移等。其中5例仅行CT平扫,6例行CT平扫及增强。结果 11例中,源于肾上腺8例,源于腹部交感神经链2例,源于后纵隔交感神经链1例;10例肿块呈不规则分叶状,直径2.5~11cm。边界不清,10例肿块密度不均匀、可见囊变或钙化。在6例增强扫描中,6例都呈不均匀强化。转移常见,其中淋巴结转移3例,骨转移1例,肺转移1例。结论儿童神经母细胞瘤CT表现有一定的影像特征,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和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和临床表现资料。以腹部剧烈疼痛就诊者2例,无明显腹部症状、体检偶然发现腹部包块者1例,其中1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结果本组3例病灶均为单发,大小约4.0cm×5.8cm×6.0cm~17.7cm×8.5cm×10.2cm。CT表现:肿瘤位于左侧腹膜后2例,右侧腹膜后1例,平扫呈圆形或类圆形不均质软组织肿块,内见囊变坏死,1例瘤灶内可见分隔样结构及沿囊壁分布的弧线样钙化,增强后肿瘤实质及间隔均明显强化。结论 CT对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对儿童肾上腺区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本院2002年7月-2009年7月经手术病理让实的15例肾上腺区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治疗和CT表现.结果: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与增强检查,神经母细胞瘤14例,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1例,右侧8例,左侧7例,神经母细胞瘤均表现为混杂密度,8例瘤内钙化,13例包绕后腹膜大血管生长,13例越过中线生长,4例.肾脏受累浸润,1例发生颅底内转移,12例后腹膜淋巴结肿大.14例神经母细胞瘤呈轻至中度强化.1例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呈轻度强化.本组术前诊断准确率为93%.结论:CT是诊断儿童肾上腺区神经母细胞瘤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之一,肿瘤呈混杂密度、钙化多见、易包绕后腹膜大血管和越过中线生长,邻近脏器受侵犯、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是神经母细胞瘤重要影像诊断依据;CT表现可为术前定性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颅内病变的头皮定位要求精确,有时因定位不准确而增加手术难度和损伤。我们对5例脑膜瘤定位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术中采用补救方法,全切肿瘤,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8年-2001年本组5例,男2例,女3例,年龄30~46岁,平均38岁。5例全部行头颅CT扫描,病变位于右顶2例,左顶3例,其中1例伴颅骨破坏。肿瘤大小为4cm×4cm~7cm×8cm。5例脑膜瘤中纤维型2例,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的CT鉴别征象,以提高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并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26例和肾母细胞瘤22例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各项CT指标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病灶有无跨越中线、有无包绕腹膜后大血管、有无钙化以及肾脏轮廓是否完整4项CT指标对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鉴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05,0.025,0.005).结论 对两者的鉴别诊断,病灶有无跨越中线、有无包绕腹膜后大血管、有无钙化以及肾脏轮廓是否完整等征象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琼 《中国医药指南》2013,(35):362-363
目的对肾上腺肿瘤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用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本院共收治的56例肾上腺肿瘤CT和其中12例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都通过手术病理得到了证实,观察CT和MRI的影像特征并进行分析。结果56例患者中,皮质肿瘤20例,其中腺瘤10例,肾上腺腺瘤样增生7例,皮质腺癌3例;髓质肿瘤23例,其中嗜铬细胞瘤14例,转移瘤7例,神经母细胞瘤2例;间质肿瘤13例,其中骨髓脂肪瘤7例,神经纤维瘤2例,淋巴瘤、囊肿、间皮瘤产生癌变以及间叶组织来源恶性肿瘤分别各为1例。结论肾上腺肿瘤存在一定的CT和MRl表现特征,在诊断过程中,要和临床表现以及一些生化检查互相结合,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正>本组53例;男31例,女22例;年龄25~56岁。17例经DSA造影确诊;36例经B超、CT或MRI证实;肿瘤大小4.1cm×3.5cm~15.8cm×13.6cm;单块型39例,多发肿块14例;肝功能正常41例,轻度异常12例。采用Seldinger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的临床诊治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率,早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0年我院收治的26例NB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NB以贫血、发热、骨痛或关节痛、腹痛为常见临床表现;最常见的原发部位为腹部;确诊时多有转移。经骨髓细胞形态学、B超、CT及病理检查等确诊。尿3-甲氧基-4羟基扁桃酸(VMA)检查阳性、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乳酸脱氢酶升高。结论骨髓细胞学检查对早期诊断很重要,尿VMA检测阴性不能排除NB,B超、CT可提高肿瘤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正>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小儿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儿童肿瘤的10%,位居小儿恶性肿瘤第3位,5岁内发病者占80%[1]。然而,NB在成人中发病罕见,截至1998年,文献中仅有58例成人神经母细胞瘤被报道,约占总发病率的1.3%[2]。约75%成人NB发生在腹膜后间隙,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的临床诊治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8年我院收治的12例NB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NB以贫血、发热、骨痛或关节痛、腹痛为常见临床表现;最常见的原发部位为腹部,占91.7%;确诊时均有转移。有9例曾被误诊,误诊率高达75.0%,常误诊为白血病、类风湿疾病等,经骨髓细胞形态学、B超、CT及病理检查等确诊。尿3-甲氧基-4羟基扁桃酸(VMA)检查阳性率仅40%。结论骨髓细胞学检查对早期诊断很重要,尿VMA检测阴性不能排除NB,B超、CT可提高肿瘤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正>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常见的好发于幼儿期的交感或副交感神经节的恶性实质肿瘤。96%的病例发生在10岁以前,其中发生于肾上腺部位者约占50%。而成人发生NB的罕见,发生在肾上腺的NB更为罕见。  相似文献   

15.
张彦荣  吴文新 《河北医药》2005,27(6):464-464
患者,男,52岁。常规查体时发现腹膜后肿物,无任何不适。查体:血压14090mmHg,腹平软,肝脾未及,右肾下级可触及,腹部未及肿物。B超示右腹膜后实质性占位,10cm×9cm大小,右肾上腺肿瘤的可能。CT示右侧肾上腺区占位。测肾上腺功能:24h尿儿茶酚胺、17羟、17酮类固醇、血浆氢化可的松及糖耐量试验均正常。初步诊断为肾上腺肿瘤。在全麻下,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右肾上腺,大小是8cm×6cm×5cm,包膜完整,与周围粘连较轻,完整切除肿瘤。病理检查:大体标本切面呈实性、红色,质地软。镜下见瘤组织呈巢状、小梁状分布,瘤细胞胞浆丰富,富含嗜酸…  相似文献   

16.
方国军 《淮海医药》2002,20(5):369-370
目的 讨论分析临床罕见的喉神经鞘瘤。方法 回顾性分析 2例喉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 ,2例中男女各 1例。分别发生于杓会厌襞和喉室 ,平均病程 4.5年。结果  2例患者全部行喉裂开术 ,术中见肿瘤有完整的包膜 ,摘除的肿瘤最大 3.5 cm× 3cm× 2 .8cm,最小的为 3cm× 3cm× 2 cm。随访 3~ 5年无复发。结论 喉神经鞘瘤罕见。可发于各年龄组 ,但成人发病率高 ,女性多于男性。大多认为来源于喉上神经内支或喉上神经支。确诊依据于病理。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而喉裂开术可清楚显示肿瘤 ,沿包膜分离 ,不易损伤神经。  相似文献   

17.
赖智民 《河北医药》2012,34(9):1339-1340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分析.方法 选取2008年2月至2011年5月胃间质瘤患者16例,回顾分析多层螺旋CT的影像表现,对病变位置、大小、形态、数量等观察指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16例患者多层螺旋CT扫描体现,肿瘤体直径<5 cm 12例,直径5~10 cm 3例,直径>10 cm 1例;瘤体呈大小不等类圆形肿块;向腔内生长5例,向腔外生长11例;平扫时肿瘤边界清楚11例,边界不清5例;病灶密度不均、内部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囊变坏死15例;增强后扫描实性病灶呈不均匀强化、囊变坏死区不增强;未见淋巴结和周围脏器转移病例;16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本组病例CT诊断结果全部相符.结论 多层螺旋CT在对胃间质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对胃间质瘤的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97-03以来,我院对3例肝脏巨大海绵术血管瘤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近期疗效满意,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1例,女2例,年龄19~54y。患者均有肝区胀痛。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均阴性,肝功能均正常,甲胎蛋白<25μg/L,B超及CT扫描检查提示为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其大小分别为16.5cm×11.6cm、6.1cm×4.2cm和6.7cm×6.1cm。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11岁,下颌骨疼痛5个月而就诊。查体:舌下口底水肿,颏区触及一硬结,约4cm×3.5cm。Zllz叩诊。一般情况良好,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X线检查:下颌骨颏部有3.5cm×2.5cm的一类圆形高密度影,边缘清楚,硬化,病灶内部密度不均,有散在的点片状高密度影,边缘不甚清晰,X线诊断:下颌骨良性肿瘤。手术所见:瘤体呈灰白色疏松组织,约3cm×2.2cm×2.5cm大小,舌侧及颏部下缘骨板破坏。病理诊断:下颌骨良性骨母细胞瘤。讨论骨母细胞瘤又称巨骨样瘤或成骨细胞瘤,系一种少见、单发、良性、有丰富的血管、有骨样组织形成以及丰富的成骨细胞为特点的肿瘤…  相似文献   

20.
1 病案摘要 患者女,35岁,因体检发现腹部包块1个月于2001年7月30日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X线胸片及肝肾功能未发现异常。B超提示左肾上腺肿瘤,68mm×40mm,脾静脉受压移位,肿块边缘有较多低回声灶,中央区域为欠均质的稍强回声,CDFI显示肿块内血流信号较少。CT提示腹膜后左肾上腺区见4.5cm×5.0cm×3.5cm占位性病变,边界清楚,其内密度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