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时,不同途径应用不同剂量的恩丹西酮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120例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ASAⅠ~Ⅱ级,以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分别经静脉给予恩丹西酮8mg,观察术后24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并对其恶心、呕吐程度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镇痛后血压、呼吸均平稳。均有恶心、呕吐患者,但恶心、呕吐发生率及程度不同,加用恩丹西酮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术毕静脉注射恩丹西酮8mg更能有效预防全麻上腹部术后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恩丹西酮,尤其是小剂量恩丹西酮和氟哌啶伍用对术后及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病人恶心呕吐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120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将所有病人随机双盲法分为三组,每组40例。A组单用恩丹西酮8mg,B组恩丹西酮4mg+氟哌啶5mg,C组为对照组用0.9%NS。三组的药物分别加入PCEA药盒与PCEA药同时注入硬膜外腔。观察术后48h内使用PCEA病人恶心呕吐例数及其持续时间。结果:A、B两组均明显低于C组(P<0.01),A、B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恩丹西酮可有效预防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恩丹西酮伍用小剂量氟哌啶与单用大剂量恩丹西酮其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恩丹西酮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预防术后吗啡静脉PCA(ivPCA)恶心、呕吐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剖左胸食管癌切除术患者160例,术毕接静脉泵行吗啡ivPCA,并随机分成4组,A组,不用止吐药;B组,地塞米松10mg静注;C组,恩丹西酮8mg静注;D组,地塞米松10mg、恩丹西酮8mg静注.结果:D组术后12小时、24小时止恶心、呕吐作用均明显优于其它组,恶心、呕吐发生率B、C组较之A组仅于术后12小时有明显降低,D组术后12、24、48小时下降均明显.结论:恩丹西酮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于吗啡ivPCA能更有效地预防PCA引起的术后恶心、呕吐(PONV).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恩丹西酮对术后患者硬膜外腔吗啡镇痛所致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方法:随机将240例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女性患者分为四组:对照(A)组于手术关腹膜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 ml;恩丹西酮(B)组静脉注射恩丹西酮8 mg;地塞米松(C)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恩丹西酮与地塞米松联合(D)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 恩丹西酮8 mg.所有患者在手术后均接受硬膜外吗啡镇痛.观察术后48 h内患者镇痛效果和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各组间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2.6%,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D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7.5%,与A组比较,P<0.01,与B组和C组比较,P<0.05.结论:地塞米松和恩丹西酮单独应用均能有效地减少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所致的恶心呕吐;两药联合应用可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恩丹西酮术前先期阻滞5-HT受体,能否延缓或减轻术毕恶心呕吐的发生,寻找恩丹西酮的最佳给药方式。方法100例4 h内腹部手术患者,剔除可能干扰因素11例,余89例随机分成四组,组Ⅰ:恩丹西酮8mg手术划皮前给药;组Ⅱ:恩丹西酮4 mg手术划皮前给药,另4 mg术毕给药;组Ⅲ:恩丹西酮8 mg术毕给药;组Ⅳ:空白对照组,各组患者术毕均使用皮下患者自控镇痛泵,术毕1、6、12、24 h记录患者恶心呕吐程度。结果组Ⅰ、组Ⅱ、组Ⅲ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程度与空白对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确证恩丹西酮的术后止吐效果。而组Ⅰ、组Ⅱ、组Ⅲ之间术后恶心呕吐程度差异无显著性,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恩丹西酮8 mg或4 mg先期阻滞5-HT受体,并未延缓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结论对手术时间在4 h内全麻腹部手术患者,恩丹西酮8 mg或4 mg超前阻滞5-HT受体,未延缓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说明对4 h内全麻腹部手术患者预防术后恶心呕吐,恩丹西酮三种方式给药均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韩氏仪穴位神经刺激与静脉注射恩丹西酮的联合应用对防治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病人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 120例ASAI~Ⅱ级选择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以随机双盲法分为4组:A组韩氏仪穴位刺激 静脉注射恩丹两酮8 mg,B组单独应用韩氏仪穴位刺激,C组单次静脉注射恩丹西酮8 mg,D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 ml.比较各组术后24 h内呕吐、恶心的发生率.结果 A、B、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D组(P<0.05),A组也显著低于B、C两组(P<0 05),而B、C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韩氏仪穴位刺激联合静脉注射恩丹西酮能较有效降低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乳腺癌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的原因及其药物防治的效果。方法:60例ASA I-Ⅱ级择期乳腺癌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I组)常规诱导插管吸入全麻不给止吐药。氟哌利多组(Ⅱ组)诱导前10分钟静脉注射氟哌利多2.5mg。恩丹西酮组(Ⅲ组)诱导前10分钟静脉注射恩丹西酮4mg。观察术后恶心呕吐程度及发生率。结果:I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5%,Ⅱ组的发生率为20%,Ⅲ组的发生率为5%。结论:应用止吐药可有效预防乳腺癌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恩丹西酮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何静 《四川医学》2006,27(6):627-628
目的探讨恩丹西酮与地塞米松预防性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比较。方法132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年患者随机分为恩丹西酮组(A组)、地塞米松组(B组)、生理盐水组(C组)。于麻醉诱导前3min A组注入恩丹西酮8mg,B组注入地塞米松10mg,C组注入生理盐水10ml。双盲观察术后24h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结果A、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与C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1)。A组与B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恩丹西酮与地塞米松时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均有良好效果,但恩丹西酮价格昂贵,地基米松则比较低廉,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恩丹西酮预防硬膜外腔应用吗啡术后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169例,于手术结束前约30min停止硬膜外腔麻醉,分别给予静脉注射止吐药,5min后各组患者均经硬膜外腔注入吗啡2mg进行术后镇痛,并根据应用止吐药的不同随机分为4组,N组42例,生理盐水2ml,C组44例,地塞米松10mg 恩丹西酮4mg;D组42例,地塞米松10mg;F组40例,恩丹西酮4mg.结果:C,D,F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N组,与D,F两组相比,C组患者恶心和呕吐总发生率下降更显著,结论:地塞米松联合恩丹西酮比单用地塞米松或恩丹西酮能更有效地防治硬膜外腔吗啡术后镇痛引起的恶性呕吐。  相似文献   

10.
氟哌啶和恩丹西酮联合用于预防全麻术后恶心呕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褚天  黄雁  李锡初 《广东医学》2004,25(2):210-211
目的 观察联合氟哌啶、恩丹西酮用于预防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腹部手术6 0例 ,随机分为A ,B ,C 3组 ,每组 2 0例。麻醉方法选择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 ,术毕留置硬膜外导管行术后镇痛。手术结束前分别静脉给予A组 :氟哌啶 1 2 5mg ;B组 :恩丹西酮 4mg;C组 :氟哌啶 1 2 5mg +恩丹西酮 4mg。拔除气管导管后每 30min作恶心呕吐评估 ,记录术后 1 2h和 2 4h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治疗过程。结果 术后最初 2hA组和C组患者感觉良好程度明显好于B组。在 0~ 1 2h内A组和B组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C组明显低于A组和B组 (P <0 0 5 ) ;在 1 2~ 2 4h内 3组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4h内 3组间的镇静评分无明显差别。结论 术后恶心呕吐为多受体激活所致 ,联合氟哌啶和恩丹西酮预防术后恶心呕吐在术后最初 1 2h疗效优于单一用药 ,术后 1 2~ 2 4h则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氟哌利多、托烷司琼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全凭静脉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20例,分别在开始缝合前静注0.9%氯化钠10ml(A组)、氟哌利多1.25mg(B组)、托烷司琼5mg(C组)。术毕清醒后拔管,观察记录术后24h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 B、C组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哌利多和托烷司琼均可显著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二者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2.
枢丹用于预防术中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枢丹预防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将40例行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枢丹组、Ⅱ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均在手术开始前预先静脉注射枢丹8mg、生理盐水4ml,观察其术中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枢丹组预防术中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暑性差异(P<0.05)。结论:枢丹能有效预防术中术后的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3.
梁超 《中国现代医生》2011,(27):25-26,30
目的探讨给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不同时间和不同剂量的昂丹司琼对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152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三个给药组和空白对照组,给药组各组给于昂丹司琼时间及剂量分别为麻醉诱导前给予8mg、结束时8mg、麻醉诱导前4mg。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组、B组、C组的术后恶心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著性(P〉0.05)。结论对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不同时间和不同剂量给予昂丹司琼均能有效预防恶心呕吐的发生,麻醉诱导前与结束时给药、药量8mg与4mg给药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4.
陈宏才  罗红彤  蔡伟红 《重庆医学》2007,36(18):1859-1860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5-HT3受体拮抗剂格拉司琼(ranisetron)对围术期恶心呕吐(PONY)的作用时效,以寻求合适的剂量预防和减少PONY的发生.方法 择期上腹部吸入全麻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双盲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昂丹司琼8mg组(B组)、格拉司琼3mg(C组)及6mg(D组),每组各30例.术毕观察给止吐药至第1次出现恶心呕吐的时间、各组发生恶心呕吐的患者数、接受补救药物的患者数、恶心的严重程度、患者对止吐药物的满意度、头晕头痛、椎体外系症状等不良反应等.结果 各组患者性别、体重、年龄、麻醉持续时间、术中生命体征等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发生恶心、呕吐和接受补救药物患者数,初次出现恶心的时间,恶心严重程度评级的比较中,格拉司琼均优于昂丹司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格拉司琼3mg及6mg头晕头痛的发生率相近,均低于昂丹司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格拉司琼的镇吐效果优于昂丹司琼;(2)格拉司琼3mg不仅可以减少药物用量、增强抗吐时效,而且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吐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5羟色胺3(5HT3)受体拮抗剂昂丹司琼、托烷司琼和格拉司琼预防全身麻醉手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360例择期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体格情况分级Ⅰ~Ⅱ级,年龄18~75岁。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分为3组,每组120例,于麻醉诱导前分别给3组患者缓慢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mg、托烷司琼5mg或格拉司琼3mg,观察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并作比较。结果昂丹司琼组、托烷司琼组和格拉司琼组术后24h内完全抑制恶心呕吐的有效率分别为70.0%、68.6%和72.9%,术后恶心发生率分别为22.5%、25.4%和20.3%,术后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0.0%、13.6%和8.5%,3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24h内均未观察到与抗呕吐药相关的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麻醉诱导前缓慢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mg、托烷司琼5mg或格拉司琼3mg,能同样安全有效地预防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昂丹司琼、氟哌利多、甲氧氯普胺单用或合用在预防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方法将160例妇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在发生PONV后给予昂丹司琼8mg,B组术后给予昂丹司琼8mg,C组术后给予氟哌利5mg 甲氧氯普胺20mg,D组先给予昂丹司琼8mg后给予氟哌利多5mg 甲氧氯普胺20mg,比较4组患者术后48h内PONV总发生率。结果4组患者术后48h内PONV总发生率分别为52.5%、25.0%、27.5%、7.5%;D组术后48h内PONV总发生率与A组、B组和C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氧氯普胺、昂丹司琼、氟哌利多联合应用预防妇科肿瘤患者硬膜外术后镇痛时PONV较单用或两种药物联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乳腺癌仿根术患者超前应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能否减轻术后恶心、呕吐(PONV)并将其效果与应用昂丹斯琼进行比较。方法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麻醉前30 min应用HANS,B组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昂丹斯琼,C组为对照组。3组均实行硬膜外麻醉,术后病人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术后测定2 h、6 h、12 h、24 h、48 h的VRS评分,恶心、呕吐情况,止吐药的需要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12 h内的PONV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B组各时段内PONV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A、B组两组术后各时段恶心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A组仅术后6 h内的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B组各时段内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结论应用HANS刺激内关穴可以降低乳腺癌仿根术后患者的12 h内PONV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高选择性5-HT3受体拮抗剂盐酸恩丹西酮(以下简称恩丹)预防小儿斜视矫正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择3~10岁择期行斜视矫正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n=30):手术结束前1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B组(恩丹组,n=30):手术结束前10 min静脉注射恩丹0.2 mg/kg.观察每组患儿术后8 h和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术后8 h和24 h内恩丹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盐酸恩丹西酮能有效预防小儿斜视矫正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