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测定不同状态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载量 ,为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病程判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 ,检测不同病程状态的乙肝患者血清样本 1 90份 ,其中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 2 5例 4 7份样品 ,HBeAg阴性的 4例CHB患者 4份样品 ,接受α-干扰素治疗后发生HBeAg血清学转归的患者 5例 4 0份样品 ,非活动性HBV携带者 37例 5 7份样品。由CHB康复患者 2 1例 4 2份样品。结果 :HBeAg阳性的CHB血清中HBVDNA水平为 8.3× 1 0 8拷贝 /ml,明显高于HBeAg阴性的CHB患者 (7.0× 1 0 6拷贝 /ml)和HBeAg血清转归患者HBVDNA水平 (6 .2× 1 0 3 拷贝 /ml)以及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HBVDNA水平 (5 .6× 1 0 3 拷贝 /ml)。乙型肝炎康复者中未检出HBVDNA。结论 :定量PCR方法可以作为确认HBV感染不同状态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 (乙肝 )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在乙肝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检测 13 9例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 ,比较不同病变程度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的差异 ,同时检测其病毒标志物和丙氨酸转氨酶 (ALT)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急性乙肝 (AH)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2 .14± 2 .96)拷贝·ml-1〕显著低于慢性乙肝 (CH)〔(5 .3 6± 2 .3 4)拷贝·ml-1〕和活动性肝炎肝硬化 (LC)患者〔(4 .96± 2 .3 3 )拷贝·ml-1〕 ;HBeAg阳性组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 ,而且HBeAg、HBeAb阴性组仍可检出较高水平的HBVDNA ;血清HBVDNA含量与ALT无相关关系。结论 :血清HBVDNA含量与不同类型肝病和病毒标志物有一定相关性 ,与ALT无相关关系 ,对乙肝的诊治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研究HBV基因型与阿德福韦酯治疗后病毒学应答的关系。【方法】56例血清HBVDNA载量≥106拷贝/mL并符合其他入选标准、不符合排除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入此研究。头12周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治疗组和安慰剂治疗组,比较12周时两组HBVDNA水平差异。12周后所有患者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所有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40周,比较40周治疗后和基线相比HBVDNA载量的变化、ALT复常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HBVDNA载量检测采用实时定量PCR法,HBV基因型采用线性探针分析法(INN0.—LiPA)检测。【结果】12周双盲治疗结束时,阿德福韦酯组和安慰剂组的HBVDNA载量较基线分别下降3.1±1.4log拷贝/mL和0..3±1.1log拷贝/mL。所有患者治疗40周后,HBVDNA载量平均下降3.6+1.2log拷贝/mL,71%(40/56)的患者ALT复常,20%(9/46)基线HBeAg阳性患者发生HBeAg血清转换,29%(16/56)出现完全应答。52例进行了HBV基因型检测,28(54%)为B型,24(46%)例为C型,未检测到其他基因型。两种基因型患者基线HBVDNA载量、ALT水平及HBeAg状态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阿德福韦酯治疗40周后,两组基因型患者HBVDNA载量、ALT复常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阿德福韦酯能明显抑制HBV复制,促进ALT复常和HBeAg血清转换。阿德福韦酯抑制HBV疗效与感染HBV基因型B型或C型无关。  相似文献   

4.
刘德永 《吉林医学》2010,31(28):4881-4882
目的:本实验通过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16的变化规律,旨在探索IL-16与肝脏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本实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7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28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16的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IL-16水平分别为(1.957±0.402),(1.212±0.31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HBV-DNA含量将患者分为;<105拷贝/ml为低病毒载量组;105~106拷贝/ml为中病毒载量组;≥107拷贝/ml为高病毒载量组。各组血清IL-16的水平分别为(3.175±2.376),(2.951±2.208),(2.256±1.203)ng/ml;各组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6参与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损伤过程,而与病毒的复制无关。  相似文献   

5.
Fu JL  Xu DP  Zhao P  Chen LM  Zhang H  Zhou CB  Yao JX  Rong YH  Wang FS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2):1522-1525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HBV感染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reg)的频率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集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16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AHB)、32例健康人的外周血,流式细胞仪分析Treg频率及Treg细胞表面和细胞内分子表达。所有病例及对照均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血清HBVDNA载量,同时进行肝功能检测。结果CD4+CD25highTreg表面高表达CD45RO,低表达CD45RA,细胞内高表达CTLA-4。比较Treg占CD4+T细胞频率,慢性乙型肝炎组(3·9%±1·4%)与正常对照(3·5%±0·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明显高于急性乙型肝炎组(3·1%±0·9%)(P<0·05),急性乙型肝炎组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Treg频率在高病毒载量组(HBVDNA>107拷贝/ml,4·5%±1·9%)明显高于低病毒载量组(HBVDNA<107拷贝/ml,3·4%±0·6%)和正常对照组,并与病毒载量成正相关(r=0·32,P<0·01)。8例随访急性乙型肝炎患者Treg频率在恢复期(6·0%±1·7%)明显高于急性期(3·0%±0·6%),配对t检验P<0·001。结论CD4+CD25highTreg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高病毒载量组明显升高,这提示Treg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免疫反应影响病毒清除;Treg在急性肝炎早期较低,随后增高,可能与Treg在急性肝炎的不同发病阶段中所起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李敏  曹利  吴引伟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15(12):1378-1379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与血清中HBeAg/HBeAb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同时采用微粒子发光反应法检测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VB)标志物,两者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HBeAg+/HBeAb-组的HBVDNA含量为6.70±1.62拷贝/mL,显著高于HBeAg-/HBeAb+组3.42±2.19拷贝/mL,两组相比P<0.01。而谷丙转氨酶(ALT)正常组与异常组的HBVDN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组别间ALT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BeAg与HBVDNA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定量检测HBVDNA更能正确地反映HBV的复制程度;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ALT的水平与HBVDNA的含量以及HBeAg/HBeAb的阳性与否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HBeAg/抗-HBe与HBV DNA载量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关系.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连续检测法检测578例HBeAg或抗-HBe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和ALT水平.结果 HBeAg( )/抗-HBe(-)模式组HBV DNA拷贝数、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抗-HBe( )模式组和HBeAg( )/抗-HBe( )模式组(P均<0.01).HBeAg含量随HBVDNA升高而不断增加(P<0.01);抗-HBe含量随HBV DNA升高反而降低(P<0.01).HBeAg( )/抗-HBe(-)模式组ALT异常率28.7%,明显高于HBeAg(-)/抗-HBe( )模式组的17.5%(P<0.01);HBV DNA阳性各组ALT异常率均高于阴性组(P<0.01),HBV DNA不同载量组比较ALT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定量检测HBeAg/抗-HBe可粗略判断病毒感染及复制水平,而且与肝脏功能有一定的相关性.ALT升高与HBV DNA的阳性有关,与其载量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8.
HVB DNA定量检测与HBV五项标志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者临床类型、血清学标志与HBVDNA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6例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者应用Amplisensor法测定血清HBVDNA量。结果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和肝硬变者HBVDVA分别为:109.17±1.60、109.44±1.98和108.14±2.27(copyL-1);HBeAg(+)、抗-HBe(+)和两者都(-)组HBVDNA分别是:1010.31±0.71、108.34±2.20和108.16±1.49(copy·L-1);HBsAg(S/N)值≤100和>100者HBVDNA分别是:108.26±1.85和1010.31±0.93(copy·L-1);抗-HBs值≤10和>10(IU·L1-)者分别为:109.07±1085和109.20±1.91(copy·L-1)结论不同临床类型其病毒含量差异无显著性;HBsAg、HBeAg(S/N)值与病毒量呈正相关,而抗-HBs值与病毒含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含量在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568例患者血清中HBV DNA含量,比较急、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HBV DNA含量的差异,同时对病毒标志物进行联合检测。结果急性乙型肝炎(AH)患者血清中HBV DNA含量(2.62±1.73,拷贝/ml)显著低于慢性乙型肝炎(CH)(5.68±1.98,拷贝/ml)(P=-0.007)和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4.87±1.82,拷贝/ml)(P=-0.031),后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别(P=0.093):HBeAg阳性者血清中HBV DNA含量(5.83±1.42,拷贝/ml)显著高于HBeAg阴性者(1.88±1.02,拷贝/ml)(P=-0.000)。结论血清HBV DNA含量与乙型肝炎的不同病程密切相关,HBeAg阳性者血清中HBV DNA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耐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拉米夫定耐药后导致病情加重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6例纳入研究.记录拉米夫定治疗前病程、诊断、拉米夫定疗程,检测并记录临床耐药时的肝功能、乙肝两对半、HBVDNA定量、YMDD变异及前C区变异。按病情加重后的诊断分为肝功能衰竭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进行比较。【结果】肝功能衰竭组患者年龄(45±13)岁,大于慢性乙型肝炎组(37±131岁(P〈0.05);肝功能衰竭组临床耐药时HBV DNA载量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2.8×10^8+4.9×10^8)拷贝/mL vs(3.1×10^6±2.9×10^6)拷贝/mL;P〈0.05];肝功能衰竭组出现HBeAg/Anti—HBe血清学转换(54.6%)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18.4%,P〈0.05)。年龄和拉米夫定治疗前诊断为肝硬化都是耐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前年龄大、诊断为肝硬化,临床耐药时病毒载量高,耐药后出现HBeAg/Anti—HBe血清学转换可能是拉米夫定治疗耐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有肝硬化基础患者一旦发生耐药变异,应及时使用能治疗耐药变异的阿德福韦或恩替卡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加苦参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P基因(YMDD)变异的影响。方法:收集乙型肝炎病毒(HBV)HBeAg、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7例,分为拉米夫定加用苦参素组(A组)、单用拉米夫定组(B组)。分别检测血清HBeAg、抗-HBe、HBVDNA、肝脏生化指标和基因YMDD变异。结果:在治疗56周时,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组HBeAg/抗-HBe转换率(39.4%)优于拉米夫定组(P<0.05)。HBVDNA阳性率及YMDD变异率都比拉夫米定组低(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并可减少YMDD变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和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Ⅵ型胶原(Ⅳ-C)和层粘连蛋白(LN),并统计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依血清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105拷贝/ml、≥105拷贝/ml 2组,并对组间肝纤维化指标进行t检验.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HA、PCⅢ、Ⅳ-C、LN含量均高于正常上限,HBVDNA与HA、PCⅢ、Ⅳ-C、LN间呈直线相关(r=0.537,P=0.033;r=0.764,P=0.002;r=1.120,P=0.001;r=1.014,P=0.001),2组间肝纤维化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与肝纤维化指标间有相关性,随着患者体内病毒载量的增高,肝纤维化指标也呈增加趋势,抗病毒治疗和抗纤维化治疗对其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两类临床相关因素的异同,了解海口地区近年慢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3年至2011年568例住院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阴性374例(65.8%),HBeAg阳性共194例(占34.2%);平均年龄(40.44±14.853)岁,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4∶8∶1);HBeAg阴性组发病年龄高于阳性组;HBeAg阴性组肝硬化、肝癌所占比例明显高于HBeAg阳性组;HBeAg阳性组HBV DNA载量总体上高于HBeAg阴性组。结论:目前海口地区慢性乙型肝炎以HBeAg阴性者占多数,HBeAg阴性患者平均年龄高、预后差,是我地区今后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和胸腺肽α1 1.6 mg,皮下注射(2次/周);对照组28例仅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观察48周。结果: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2、24、48周后,治疗组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及ALT复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显著提高HBeAg阴转率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  相似文献   

15.
拉米夫定治疗引起HBVYMDD变异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引起的HBVYMDD变异与HBVDNA病毒载量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之间的关系.方法 140例拉米夫定治疗48~96周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基因序列分析检测HBVYMDD变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水平.结果 140例检测标本46例存在YMDD变异,变异率为32.86%,其中29例(20.71%)为rtM204V/rtL180M变异,16例(11.43%)为rtM 204 I变异,1例(0.72%)为rtM204I/rtL180M变异.HBVDNA>105拷贝/mL的发生率变异株组(40/46,86.96%)明显高于野生株组(6/94,6.38%)(χ2=90.889,P<0.01).血清ALT水平变异株组(143.96±192.97)u/L明显高于野生株组(41.29±31.54)u/L(F=25.409,P<0.01).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拉米夫定48~96周YMDD变异率为32.86%,变异类型以rtM204V/rtL180M为主,其次为rtM 204I.变异时HBV-DNA病毒载量及ALT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标志物 (HBV M )表达模式与重建乙型肝炎的关系 ,有利于重型肝炎的早期诊断。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 95例重型乙肝患者血清HBsAg、抗 HBs、HBeAg、抗 HBe、抗 HBc、抗 HBcIgM。 结果  95例患者HBV M表达模式以HBsAg、抗 HBc阳性率最高 ,为 4 2 .1% ;其次为HBsAg、抗 HBe、抗 HBc,阳性率为 2 8.4 %。HBV M中HBSAg、HBeAg、抗 HBe、抗 HBc各项阳性率分别为 95 .8%、15 .8%、34.7%、98.9% ,HBeAg阳性存活组与未存活组的S/N值分别为 2 5 .0 2± 15 .87、2 8.5 1± 15 .2 5 ,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患者感染HBV后其标志物表达模式HBeAg阴性与重型肝炎有密切相关性 ;HBV复制指标HBeAg阳性值高低并不影响重型乙型肝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Amplisensor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定量分析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的意义。方法 :用Amplisensor法检测 36 1例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DNA拷贝数 ,并与HBV血清标志物ELISA法测定结果相比较。结果 :HBsAg+/HBeAg +/HBcAb +组HBVDNA阳性率高达 98.6 7% ,该组患者Amplisensor定量对数值 4 .94± 1.0 4 ,高于其他各组 (P <0 .0 1)。HBsAg +/HBeAb +/HBcAb +组和HBsAg +/HBcAb +组仍有较高比例的患者检出HBVDNA(阳性率分别为 5 8.5 4 %和 6 1.0 4 % ,定量对数值分别为 2 .4 6± 1.2 4和 2 .4 9± 1.38)。在HBsAg已消失的各组中 ,也有部分患者血清内存在低拷贝数的HBVDNA。结论 :Amplisensor定量分析可为判断病毒是否复制、复制程度及病情变化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HBeAg(-)和HBeAg(+)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肝功能相关性分析得出结论,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调取我院156例HBeAg(-)和HBeAg(+)慢性乙型肝炎近年住院病例资料,分成HBeAg(-)和HBeAg(+)两组,各组均为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BeAg(-)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DNA水平与肝功能损害呈正相关(P<0.05),HBeAg(+)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DNA水平与肝功能损害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临床工作中更应高度重视HBeAg(-)慢性乙型肝炎,特别是高病毒载量的患者,应尽快将其血清HBVDNA含量降至正常,以免进展成更严重的肝脏疾患肝硬化,甚至肝癌。  相似文献   

19.
Ma H  Guo F  Wei L  Sun Y  Wang H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6):1832-1835
目的对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阴性及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对照研究。方法观察21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5个月(3~47个月),对HBeAg阴性及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在所观察人群中,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多于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HBeAg阴性患者的中位丙氨酸转氨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低于HBeAg阳性患者;HBeAg阴性患者中位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低于HBeAg阳性患者;HBeAg阴性患者中HBVDNA阳性率及HBVDNA〉10^5拷贝/ml患者比例低于HBeAg阳性患者;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死率高于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HBeAg阴性患者组,口服拉米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者腹水、出血及肝癌的发生率低于未抗病毒治疗者。抗病毒治疗患者在整个研究期间未出现肝硬化相关并发症的患者比例高于未抗病毒治疗患者,而出现1~2个并发症的患者比例低于未抗病毒治疗患者;在HBeAg阳性患者组,口服拉米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者腹水的发生率低于未抗病毒治疗者,抗病毒治疗患者在整个研究期间未出现肝硬化相关并发症的患者比例高于未抗病毒治疗患者。结论HBeAg阴性肝硬化患者其生化指标,外周血细胞计数,HBVDNA载量等均低于HBeAg阳性组。HBeAg阴性肝硬化患者病死率高于HBeAg阳性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载量在抗病毒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68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病人,在应用拉米夫定前采晨血做HBV—DNA、HBeAg定量检测及肝功能分析,依据血清HBV—DNA载量高低分为A、B两组,≤10^5copies/ml为A组,〉10^5copies/ml为B组。治疗期间观察ALT、HBeAg/抗-HBe及血清HBV—DNA的变化。结果治疗期间两组病人血清HBV—DNA水平均下降,治疗前HBV—DNA水平低者效果好,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时,治疗前HBV—DNA水平低者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时,ALT复常率两组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HBV—DNA载量的高低,可作为抗病毒治疗适应证选择和疗效预测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