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湖南省城乡社区4800户家庭,8550名受试抽样调查表明社区人群面临精神应激时常用的应付方式依次为“倾诉”、“压抑或否认”、“超脱”、“升华”、“消遣”、“发泄”、”物质滥用”、“自我惩罚”。因子分析可将其归为三个因子,即言语表达性应付方式,正性行为应付方式、负性行为应付方式。进一步分析表明,应付方式不但与自觉应付效果的好坏有关,而且与个体的应付资源、应激源类型均有关系。提示因人而异调整应付方式,是提高心理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新兵心理应付方式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也为改善新兵心理应付方式提供依据,采用应付方式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和生活事件量表,对257名新兵和269名老兵进行评定,并对新兵心理应付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新兵比老兵多采用自责、幻想和退避应付方式,个性特征、生活事件、文化程度是影响新兵心理应付方式的主要因素。提示,新兵多采用不成熟的心理应付方式,且与个性、心理刺激和文化程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水平与应激、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对61例高血压病患者采用卡氏身心应激量表、应付方式问卷、焦虑特质量表进行评定,并与血压、血脂水平和生活方式进行相关分析。同时与5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的应付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焦虑特质得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问题定性应付、自信心、控制力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情绪缓冲应付、支持倾向、顺从回避分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相关分析显示,收缩压、脉压差与应付方式中支持倾向呈正相关(P〈0.05),舒张压与饮酒呈正相关(P〈0.05),收缩压与自信心呈负相关(P〈0.05);血脂中总胆固醇与应付方式中情绪加工呈正相关(P〈0.05);家庭气氛差、饮酒与生理心理应激及生理心理与焦虑呈正相关(P〈0.05);吸烟与问题定性应付、自信心呈正相关(P〈0.05)、与支持倾向呈负相关(P〈0.05),文化程度与脉压差、生理应激、焦虑特质呈负相关(P〈0.05),年龄与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总胆固醇含量与应付方式策略存在一定相关性,生活方式中饮酒、家庭气氛对血压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放射治疗(放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由于放射线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常常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带来明显的影响。采取合理的心理应付方式,能增强心理适应能力,缓解放疗应激因素造成的心理紧张。为了解肿瘤患者放疗期间的应付方式及其效果,2003年1~3月,对我院住院接受放疗的102例肿瘤患者进行了应付方式的调查,以期为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学生应付方式特点,以便为心理健康和干预指明方向,并为他们自身调节起到引导作用。方法采用肖计划修订的应付方式问卷,对遵义医学院和遵义医学院医学与科技学院护理本科学生进行自评调查。结果两学院学生在解决问题、自责、求助、退避、合理化因子得分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幻想因子得分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039,P<0.05),遵义医学院医学与科技学院学生偏高;调查表62个条目中有9个条目的答"是"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表明学生在采用积极解决问题和求助应付方式的同时,遵义医学院的学生比较容易采用消极、被动的自责行为,而遵义医学院医学与科技学院学生则多应用消极的应付方式如"能忍者自安"和祈祷神灵保佑等。学校应针对学生的弱项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引导他们采取正确的应付方式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放射治疗(放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由于放射线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常常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带来明显的影响[1] 。采取合理的心理应付方式,能增强心理适应能力,缓解放疗应激因素造成的心理紧张。为了解肿瘤患者放疗期间的应付方式及其效果,2 0 0 3年1~3月,对我院住院接受放疗的10 2例肿瘤患者进行了应付方式的调查,以期为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以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整群抽样原则,共发出问卷10 5份,收回10 5份,有效问卷10 2份。入组病例均有…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戈壁滩驻训官兵心理应激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戈壁滩某部驻训官兵165名,采用军事群体心理应激预警检测工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心理测评分析.结果 军事群体心理应激预警检测工具测评,入组官兵驻训第1周,领导支持、应对方式、控制感因子及附加项目29、31得分均显著低于全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的人格特征及应付方式。方法对25例食管癌患者及其相匹配的25名邻居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和简易应付方式量表进行评定分析。结果食管癌患者艾森克个性问卷评定.内外向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情绪稳定性维度及掩饰性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简易应付方式量表进行评定.积极应付的强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消极应付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食管癌普遍存在个性和应付技能缺陷,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注重心理社会干预.有利于情绪障碍的改善及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9.
护士长人格特质及应付方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当前护士长的人格特质及其行为应付方式特点,为正确评价、科学培养和选拔护士长提供心理学方面的实证数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和肖计划编制的应付方式问卷对四川省303名护士长进行调查评定。结果护士长在外倾性方面明显高于常模(P<0.01);在神经质和精神质方面得分低于常模(P<0.01);三个维度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应付方式以解决问题和求助的成熟型为主(占74.9%);护士长人格特质与应付方式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结论绝大多数被调查的护士长在神经质和精神质维度方面都优于常模,且明显呈外倾型个性,但也发现有一部分护士长存在着高精神质、高神经质的病态性人格倾向,需进一步加强人格教育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焦虑性神经症患者不同应付方式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系统心理干预对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方法 将548名高三学生分为两组,研究组259名,对照组289名,研究组进行系统的心理干预,对照组未进行心理干预,共观察6 mo.于心理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并与中国青年常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高三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为26.38%~29.72%,焦虑发生率高达44.55%.症状自评量表测评,心理干预前两组焦虑、敌对、抑郁、强迫因子分及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均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1~0.05),女生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均高于男生(P<0.05);心理干预6 mo末,研究组焦虑因子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均分及焦虑发生率均有显著下降(P<0.01~0.05),而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高三学生存在严重的考试焦虑和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通过系统心理干预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学生的应付方式状况及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对120名中学生采用应付方式问卷进行测评分析,并对其进行6个月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后再次测评。结果本组中学生采用的应付方式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幻想、回避、合理化及自责,不同性别、家庭完整性、是否独生子、是否留守学生部分应付方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或0.01);心理健康教育后中学生应付方式问卷的求助因子分显著升高(P<0.01),自责、幻想、回避、合理化因子分显著降低(P<0.01)。结论中学生应付方式整体状况较佳,但存在群体差异,对其予以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进一步改善其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合肥市高三学生高考前不同时段的焦虑状况、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合肥市两所普通高中177名高三学生为调查对象,于高考前6个月、2周时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症状自评量表中躯体化和强迫因子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本组高三男女学生高考前6个月及2周时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的状态焦虑量表、特质焦虑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高考前6个月及2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总分及状态焦虑量表、特质焦虑量表评分,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强迫因子分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亲密度分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适应性分量表评分高考前2周较高考前6个月显著增加(P<0.01)。结论高三学生高考前6个月就已处于焦虑状态,对学生及时进行焦虑情绪评估,可预测临考前焦虑状况,以利于早期干预。家庭适应性随高考来临而增加,家庭环境是高三学生面对高考压力的一个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应届高中毕业生高考前睡眠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应届高中毕业生在参加全国高考前的睡眠状况,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睡眠自评量表作对98名即将参加高考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进行调查,统计睡眠不足、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不稳、失眠后反应等因子分,并与中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高考前夕,考生在睡眠不足、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不稳、失眠后反应的因子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且以睡眠不足、觉醒不足、睡眠质量、恶梦夜惊、失眠后反应居多。结论应届高中毕业生在参加全国高考前的睡眠状况较差,内、外心理压力是导致考生出现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生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在校护生心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345名在校护生采用应对方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与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进行心理测评。结果护生在面临遭遇事件时倾向于采取解决问题、幻想、求助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求助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自责、退避、合理化与文化程度呈负相关,合理化与年龄呈负相关。解决问题与SCL一90总分及其各因子呈负相关,求助与除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其他因子以外的所有因子呈负相关,自责、幻想、退避与SCL一90总分及其因子呈正相关;生活事件与解决问题呈正相关,与退避、合理化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生活事件、解决问题和幻想对心理健康水平起到预测作用。结论在校护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应对方式的影响,帮助护生建立成熟的应对方式是心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高中生睡眠与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高中生睡眠现状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分层整体取样法抽取株洲市高三学生412名,进行SRSS、SCL—90及EPQ的测查分析。结果 25.24%的学生睡眠时间少于5~6h,45.87%的学生感到睡眠不足;SRSS与SCL-90总均分及EPQ-N量表分呈显著正相关,与EPQ-E量表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高中生的睡眠质量与其个性及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强迫自我减少生理性睡眠时间,易导致学生学习过度疲劳,降低学习效果、有损心身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学生焦虑的状况及与自尊和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自尊量表(SES)及应付方式问卷,对396名中学生进行测查,所得数据运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结果中学生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分高于全国常模,有显著性差异。中学生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分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中学生焦虑水平与自责、幻想、逃避和合理化应付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问题解决、求助应付因子呈显著负相关。自尊对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有较强预测作用;解决问题、自责对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有很强预测作用,求助对特质焦虑有预测作用。高焦虑的中学生自尊水平低,倾向使用消极的应付方式。结论中学生的焦虑水平较高,自尊和应付方式是影响中学生焦虑的重要的内部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肿瘤医院实习护生依恋风格与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一般资料调查表、修订版成人依恋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163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成人依恋总均分为(2.82±0.58)分,积极应对均分为(1.94±0.55)分,消极应对均分为(1.41±0.63)分,相关分析显示依恋的亲近依赖维度与积极应对成正相关(r=0.163);依恋总分及亲近依赖维度均与消极应对成中等程度负相关(r=-0.332,-0.348);焦虑维度与消极应对成正相关(r=0.251)。回归分析显示院校、亲近依赖和焦虑能解释消极应对方式13.7%的变异量。结论:临床护理管理和教育者应早期识别实习护生的依恋类型,引导其形成安全型依恋,帮助其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去处理临床实习过程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中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为更好地预防高中生的行为和心理问题提供依据.方法 对880名高中生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评定自我概念状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对上述测评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入组学生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评分,男生自我认同、道德自我因子分显著低于女生(P<0.01),生理自我因子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其他因子分男女生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来自城镇学生的自我批评因子分显著高于来自农村学生(P<0.01),其他因子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总分与症状自评量表评分除精神病性因子无显著相关外,与总分及其他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结论 高中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培养高中生积极的自我概念,正确引导学生积极评价自我,积极接纳自我,不断完善自我调节能力,是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构建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模型提供依据。方法对示范性中学356名高一学生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评定其心理健康状况,并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学生的测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测评,各因子异常发生率依次为强迫症状66.3%、学习压力63.8%、情绪不稳定62.6%、适应不良60.4%、焦虑52.8%、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46.6%、抑郁46.1%、心理不平衡41.0%、偏执33.7%、敌对30.9%。男生偏执、适应不良和心理不平衡因子分显著高于女生(P均〈0.01);而不同年龄段各因子分及总均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高一学生存在诸多心理问题,其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