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脑损伤后血液流变学改变及丹参治疗作用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通过大鼠脑损伤模型,观察丹参对外伤性脑水肿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丹参治疗组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及Casson屈服值均明显低于脑损伤组,与正常对照组接近;同时丹参治疗组脑组织水,Ca^2^+,Na^+含量以及脑皮和海马CA-1区神经元坏死数也较脑损伤组显著降低。提示丹参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性,拮抗Ca^2^+,Na^+聚积而发挥其对脑水肿和继发性脑损害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5.
血液流变学在脑损伤后的变化及其相互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桂松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94,(4)
脑损伤后,氧自由基及儿茶酚胺的产生、酸中毒、细胞内Ca~(++)积聚等均影响维持正常血流变的种种因素。结果将损害脑血流及微循环灌注,造成脑组织缺血性损害,加速脑水肿进程。本文就血粘度与脑血流调节和脑损伤的关系及有关的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7.
应用等容血液稀释治疗伴高粘血症的急性脑梗死病人146例观察疗效。方法:对照组用低右+复方丹参外20ml+川芎嗪针320mg静脉点滴,每日一次,14天为一疗程。治疗组除给经上药物外,每5~7天由肘正中静脉放血300~500ml,同时经对侧静脉等速输入等量低分子706代血浆(糖尿病者以盐酸培他啶代替)。结果表明:治疗组基本痊愈108例,显著进步24例,显效率90.04%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等容血液稀释对血粘度高的急性脑梗死病人有效。 相似文献
8.
9.
我们应用血液换出等容稀释并去纤酶治疗脑血栓100例,经临床观察,收到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以下称“观察组”)100例,系按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提出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诊断的脑血栓病人。全部病例均经CT扫描证实。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35~73岁,50岁以上69例,平均56.5岁;发病至开始治疗时间3小时~24天,平均4.8天。 相似文献
10.
11.
等容量血液稀释法治疗急性脑损伤的临床应用(摘要)王茂德高立达等容量血液稀释方法(IHD)是一种改善微循环的治疗方法。本研究目的是探讨IHD治疗急性脑损伤的具体方法并评价其疗效。一、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标准:经病史、体检及CT证实为闭合性脑挫裂伤,中... 相似文献
12.
血液滤过用于亚低温治疗脑损伤的动物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血液滤过与传统亚低温疗法效果的比较,探讨其用于外伤性脑水肿的亚低温治疗可行性。方法12只健康犬随机分为2组:血液滤过组(6只),传统降温组(6只)。采用Feeney法自由落体致犬脑损伤,机械通气辅助呼吸。伤后6h,血液滤过组采用血液滤过体外循环降温,血流量为90 ̄100m L,置换液为500 ̄800m L/h;传统降温组采用冰敷头部及腹部降温。监测肛温、生命体征、颅内压,检测血气分析以及脑组织水含量变化。结果血液滤过组犬肛温可在15 ̄18m in后下降并维持在29 ̄32℃;血液滤过组在开始时平均动脉压低于传统降温组外,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氧分压(PO2)、颅内压等指标显著优于传统降温组;外周血乳酸等代谢产物显著低于传统降温组(P<0.05 ̄0.01),脑组织含水量(77.23%±0.68%)也明显低于传统降温组(79.32%±0.52%)(P<0.05)。结论血液滤过可用于脑损伤后的亚低温治疗,方法安全可行,其降温快速,体温容易控制;另外,血液滤过能调节内环境、清除体内乳酸等炎症递质,对脑组织的保护和减少继发性脑损害有利。 相似文献
13.
韩筱玉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89,(2):62-64
血液稀释疗法是在不减少有效循环血容量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红细胞压积和全血粘度,降低血管阻力,以增加脑血流达到治疗目的.治疗方法是先放血,后输入扩容液体,依放血量和补充胶性液量比例的不同,分为等容量、高容量和低容量三种.治疗后可增加脑血流,使脑电图慢活动减少,增加心排出量并降低脑氧代谢.有效率达83~88%. 相似文献
14.
15.
重型颅脑外伤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对3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伤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伤后24小时内血液流变学诸参数既显著异常;红细胞变形性哥拉斯格昏迷评分(GCS)呈正相关。经常规治疗脑外伤后,仍存在着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和红细胞变形的降低。结合文献复习,对颅脑外伤后血液流变学异常的原因、机制及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等容性血液稀释治疗脑梗塞塞患者过程中血凝问题。我们研制出三腔管防凝血液稀释器,在动物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应用于临床,随机治疗CT证实的急性脑梗塞患者58例,对照组42例,结果显示提高了防凝稀释有效率高达98.27%,妥善解决了皮治疗中血凝问题。从而提高了其神经功能恢复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鼠全脑缺血后血液流变学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4-VO大鼠急性全脑缺血模型,于4-VO后2d、4d、7d、14d和28d对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脑组织含水量进行检测并在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结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脑组织含水量2d时即增高,至7d时达到高峰,14d时逐渐恢复,28d时恢复至假手术组水平。再灌注后2d、4d、7d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脑组织含水量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增高,7d时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快速高容量血液稀释(RHH)结合控制性低血压(CH)在脑膜瘤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42例脑膜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21例。A组行RHH及CH,B组常规处理。分别于不同时点,采集桡动脉和颈静脉球部血测定血气指标及血小板、纤维蛋白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监测患者血清动力学指标变化,并连续监测颅内压及脑灌注压改变。结果A组中心静脉压升高,与B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内。与RHH+CH前相比,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RHH+CH后降低(P〈0.05);动脉血氧含量、颈静脉血氧含量以及两者之差在RHH+CH后15min、1h及术毕时均降低(P〈0.05);动脉血乳酸含量、颈静脉血乳酸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RHH结合CH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凝血功能不受影响,并能维持脑的氧供需平衡、脑代谢的稳定,可有效安全地用于临床脑膜瘤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脑外伤患者采用血液稀释加川芎嗪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血液粘滞度及临床疗效的变化。方法 将重度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3d、10d、3周血浆内皮素、血液粘滞度及GCS变化及GOS。结果 重度脑外伤患者伤后早期血浆内皮素和血液粘滞度增加,扩容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浆内皮素和血液粘滞度下降。结论应用扩充血容量和川芎嗪联合治疗能降低脑外伤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和血液粘 相似文献
20.
血液稀释加川芎嗪治疗对重度脑外伤患者血浆内皮素和血粘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外伤患者采用血液稀释加川芎嗪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血液粘滞度及临床疗效的变化。方法将重度脑外伤患者(GCS<8分)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3d、10d、3周血浆内皮素、血液粘滞度及GCS变化及GOS。结果重度脑外伤患者伤后早期血浆内皮素和血液粘滞度增加。扩容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浆内皮素和血液粘滞度下降(P<0.05)。结论应用扩充血容量和川芎嗪联合治疗,能降低脑外伤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和血液粘滞度,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