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影响。方法将7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分别给予胺碘酮、胺碘酮加贝那普利治疗,疗效观察12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及左房内径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窦性心律维持及左心房内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心房扩大。  相似文献   

2.
倍他乐克联合胺碘酮治疗快速房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联合胺碘酮治疗快速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快速房颤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地高辛治疗,观察组给予倍他乐克联合胺碘酮治疗。观察2组卧位心率、血压及复律时间,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卧位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复律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倍他乐克联合胺碘酮治疗快速房颤,复律成功率高,时间短,优于地高辛等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缬沙坦维持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对照组45例单纯口服胺碘酮,治疗组46例在此基础上加服缬沙坦每天80mg,随访观察1a。结果: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1.8%VS62.8%,P<0.05),左房内经明显小于对照组[(35.10±10.21)mmVS(41.82±11.60)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作用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这与缬沙坦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房电重构及结构重构有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心律平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6例阵发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40例,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mg静注后,继以0.1mg/min维持静点,依心室率情况调整胺碘酮剂量。心律平组36例,静脉给予心律平70mg,5~10分钟注射完毕,后以0.5~1mg/min维持静点,观察10~20分钟若未转复可重复应用。结果转复率:胺碘酮组87.5%(35/40),心律平组66.7%(24/36),两组转复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胺碘酮组转复后窦律维持率均明显高于心律平组(P<0.05)。结论胺碘酮转复阵发房颤比心律平更加快速、有效、持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断药治疗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后早期新发房颤(AF)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102例CABG术后早期发生快室率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54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注射液静脉泵入,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艾司洛尔注射液或美托洛尔注射液。观察心电监护、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化,比较两组1周内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79.1%和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艾司洛尔或美托洛尔转复CABG术后早期新发房颤效果优于单用胺碘酮。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福辛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选取阵发性房颤复律后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常规口服胺碘酮,治疗组口服胺碘酮加福辛普利,观察两组治疗12个月后的左心房内径及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左心房内径亦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5)。结论:福辛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有效延缓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口服治疗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应用盐酸胺碘酮片口服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分散片口服治疗,观察两组的复律成功率及治疗后12个月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并测量复律成功即刻、复律后12个月的左心房直径。结果治疗组复律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vs 82%)(P<0.05)。治疗9个月后,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于治疗后12个月左心房直径(Cm)显著小于对照组(3.53±0.17)vs(3.72±0.25)(P<0.05)。结论缬沙坦能有效改善胺碘酮对老年患者持续性房颤的转复率及窦性心律维持率,并能抑制左心房扩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 108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及6个月后的转复维持效果、血压、心率、左心房舒张末期容积(LAEDV)、左心房内径(LAD)、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转复维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转复维持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LAEDV、LAD、LA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LAEDV(142.3±69.4)ml、LAD(32.4±1.8)mm小于对照组的(178.6±63.2)ml、(37.5±2.6)mm, LAEF(0.35±0.40)%大于对照组的(0.25±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效果显著,可降低心脏负荷,延缓心肌重构,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窦性心律维持效果优于单独应用胺碘酮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4月屯留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转复率、有效率、药物起效时间、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窦性心律转复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药物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药物起效时间,改善患者心率、血压,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5,(30):4224-422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早期复律的影响。方法:58例特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与此同时,对照组患者给予华法林钠片初始剂量2.5 mg,口服,每日1次,待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5左右3周后口服胺碘酮转复心律。观察组患者给予华法林(用法同对照组)+注射用低分子量肝素钠5 000 U,皮下注射,q12 h,连用3~5 d,在INR 2.5左右时停用,3周后开始转复心律,如患者心率较快,给予胺碘酮负荷剂量150 mg,以1 mg/min维持6 h,以0.5 mg/min维持24 h以上;如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则口服胺碘酮转复心律,胺碘酮应用4周未能复律或QTc>0.50 ms者,停服胺碘酮,改用控制心率药物加华法林治疗。两组患者心律转复后均继续服用华法林4周,维持INR在2.5左右。应用胺碘酮1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转复率、复发率、转复时间、胺碘酮总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转复率、复发率、转复时间、胺碘酮总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可提高房颤早期复律成功率,不增加出血及栓塞并发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者行胺碘酮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抑制剂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诊治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102例患者资料,依据治疗时采用的不同方案分成两组,将行单独胺碘酮医治51例作为对照组,将行胺碘酮和RAS抑制剂联合医治51例作为观察组,对两组临床效果、安全性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半年左心房内径(62.35±1.20)mm较对照组(73.50±5.45)mm小,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比对照组优(P<0.05);观察组治疗后半年、一年房颤复发概率31.37%、43.14%均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者行胺碘酮和RAS抑制剂联合治疗能够减小左心房内径,改善血压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胺碘酮与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8例PSVT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和维拉帕米治疗组,各54例,分别应用胺碘酮和维拉帕米治疗。观察记录两组用药后即时复律时间,24h复律情况及随访72h室上速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即刻复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复律率胺碘酮组90.7%,维拉帕米组为77.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再复发胺碘酮组为3.65%,维拉帕米组为16.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比较:胺碘酮组为5.6%,维拉帕米组为1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与维拉帕米治疗PSVT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胺碘酮相对维拉帕米24h复律率高,72h再复发率低且不良反应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48例,用胺碘酮药物治疗患者为治疗组24例,用心律平药物治疗患者为对照组24例。回顾分析两组疗效。结果使用胺碘酮治疗组复律成功22例,无效2例,复律成功率91.66%。使用心律平对照组:复律成功16例,无效8例,复律成功率66.66%。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好,复律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重度左心衰竭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重度左心衰竭并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和常规药物治疗联合胺碘酮组,每组50例。常规药物治疗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常规药物治疗联合胺碘酮组则采取常规药物+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心功能好转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心功能、血压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常规药物治疗联合胺碘酮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舒张压、收缩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优于本组治疗前,且常规药物治疗联合胺碘酮组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药物治疗联合胺碘酮组患者的心功能好转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11±1.22)、(8.13±0.52)d,均短于常规药物治疗组的(7.21±1.21)、(10.13±1.7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药物+胺碘酮治疗重度左心衰竭并房颤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胺碘酮、缬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缬沙坦合用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1年)患者复律后窦律维持的作用。方法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成功复律80例,随机分成Ⅰ组(缬沙坦+胺碘酮)40例和Ⅱ组(非洛地平+胺碘酮)40例,治疗随访时间1年,随访终点是心房颤动复发。观察两组复律后6、12个月内窦律维持率,同时观察两组血压控制水平。结果房颤复律后6个月窦律维持观察,Ⅰ组高于Ⅱ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水平12个月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缬沙坦与胺碘酮合用对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复律后窦律维持作用优于非洛地平与胺碘酮合用,其作用独立于降压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盐酸普罗帕酮联合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AF)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86例AF患者按就诊及住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单用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普罗帕酮联合胺碘酮静脉注射序贯疗法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积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率、血压、不同时间点转复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4、12、24 h的转复率依次为67.4%、79.1%、86.0和51.2%、60.5%、69.8,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91、8.228、7.459,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AF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心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普罗帕酮联合胺碘酮静脉注射序贯疗法对AF转复率高,加以积极适当的护理可提高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胺碘酮与西地兰D在治疗伴随充血性心衰的新发快速房颤是否安全有效并进行比较。方法:因充血性心衰合并新发快速房颤住院的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西地兰D组。两组分别静脉注射胺碘酮或者西地兰D。两组在用药后30min和60min分别进行心率控制及转复窦性心律比较。结果:在心率控制及转复窦性心律方面与西地兰D组比较,胺碘酮组明显优于西地兰D组及并未发生恶性事件。结论:在充血性心衰合并新发快速房颤治疗中,胺碘酮组在控制心率及转复窦性心律方面比西地兰D组更有效并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8.
方杰 《中国医药指南》2013,(15):568-569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选取4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单用胺碘酮,观察组给予口服胺碘酮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结果对照组总的有效率73.9%,观察组总的有效率78.3%。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心房颤动发作时平均心室率相比(112.0+15.2)VS(86.1+11.2)min和每次房颤发作时持续时间相比(18.6+3.2)VS(12.1+2.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阵发性心房颤,能有效的转复窦性心律,维持窦律;对不能转复者也能更好地控制心室率和房颤发作的持续时间,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胺碘酮及氯沙坦对慢性房颤射频消融术(RFCA)后心房结构及房颤复发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经RFCA的入选患者240例,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胺碘酮组(A组,120例)和胺碘酮+氯沙坦组(B组,120例),A和B两组按照持续性房颤或永久性房颤再分别分为A1、A2和B1、B2两个亚组,比较术后6、12、18个月两组及其亚组左房前后径(LAD)、左房容积(LAV)及房颤复发率。结果:A、B组及其亚组术前LAD、LA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AD和LAV术后有不同程度缩小,A组和A1亚组均大于相对应时间的B组和B1亚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2和B2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18个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A组、A1和A2亚组窦性心律维持率50.83%、53.85%和48.53%,低于对应的B组、B1和B2亚组的77.50%、80.00%和75.7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部分复发者再治疗后窦性心律维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氯沙坦在首次RFCA术后较单用胺碘酮的疗效及左房重塑效应更好,复发率更低,这可能与氯沙坦的心房结构重塑和心电传导重建有关,但对术后复发患者的应用价值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研究静脉应用胺碘酮、普罗帕酮和毛花甙C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新近发作(24h之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68例,随机分为三组:胺碘酮组 23人,普罗帕酮组23人,毛花甙C组22人,分别静脉给予胺碘酮、普罗帕酮和毛花甙C治疗,在心电监护下观察心电、血压及症状变化,记录从用药开始到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时间。比较三组4h的转复率和转复时间。结果 4h普罗帕酮组转复21例(91.3%),转复时间34.8±19.9min;胺碘酮组转复15例(65.2%),转复时间37.1±22.3min;毛花甙C组转复10例(45.5%),转复时间92.9±47.5min。普罗帕酮组与胺碘酮组转复率均明显高于毛花甙C组(均P<0.01),而普罗帕酮组优于胺碘酮组(P<0.05)。普罗帕酮组与胺碘酮组在转复时间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二者转复时间均短于毛花甙C组(P<0.01)。普罗帕酮组出现副作用2例。结论 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以普罗帕酮为最好,其次为胺碘酮,而毛花甙C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