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基于循证证据,探究血必净注射液的用药点评要点,为临床上该药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依据《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和相关的指南、专家共识等文献资料,结合血必净注射液的说明书,制定出血必净注射液的用药点评要点。结果:从循证证据出发,血必净注射液的用药点评要点分为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联合用药和其他注意事项等4个方面,将血必净注射液的适应证、给药途径、溶媒选择、给药剂量、配药浓度、用药疗程、药物相互作用、用药禁忌等细节要点进行了规范。结论:中药注射剂的合理用药点评一直是临床的重点和难点,规范好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不仅事关患者的安全与健康,还有利于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建红  吴民  朱春梅 《中国药业》2009,18(22):77-78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查找相关的资料。结果在肾脏疾病和肺部疾病及其他疾病的治疗中血必净注射液总有效率均大于90%。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是复方中药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PDCA管理循环法促进血必净注射液合理应用。方法分析对比应用PDCA管理循环前后本院血必净注射液的使用量以及有适应症使用血必净注射液的病历、血必净注射液用法用量正确病历的百分比。结果通过3个PDCA管理循环干预后,本院血必净注射液的使用量从干预前的3600支下降为干预后的2213支,下降了约38.6%。在应用血必净注射液的病历中,严格根据适应症用药的比例从干预前的41%提高到了90%;用法用量正确的病历从干预前的74%提高到了100%。结论PDCA管理循环法可促进血必净注射液等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加权TOPSIS法对血必净注射液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中药临床药师科学评价血必净注射液应用合理性建立评价标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参考血必净注射液说明书、《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相关指南、专家共识及文献,制定血必净注射液合理应用评价细则,并采用加权TOPSIS法对某院2020年1-12月使用血必净注射液的266份归档病历进行评价及分析。结果:266份评价病历中评价得分最低的为"联合用药"(4.51%),评价得分最高的为"配伍禁忌"(100%)、"不良反应及处理"(100%);相对接近度大于90%的有3例(1.13%),介于80%~90%的有183例(68.79%),介于70%~80%的有60例(22.56%),介于60%~70%的有8例(3.01%),小于60%的有12例(4.51%)。结论:基于加权TOPSIS法建立血必净注射液临床应用合理性评价方法糅合了多个评价指标,操作性较强,评价结果科学、直观,为进一步提高中药注射液临床合理用药质控水平与用药前置审核规则提供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必净注射液的应用情况,为提高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调取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应用血必净注射液的病历共1 344份,对其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929份含血必净注射液的病历主要集中在骨科,占69.12%,普外科占24.26%。适应症方面:骨科有适应症使用比例仅为39.3%。用法用量方面,血必净的使用量(50~100 mL)及溶剂体积(100 mL)的合格率分别为98.66%、96.95%,给药频次的合格率仅为17.26%,主要以1次/d给药为主。疗程方面,3~14d给药时间占79.01%。联合用药方面,抗菌药物与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应用率高达78.94%,其中27.60%抗菌药物使用为预防用药,51.34%抗菌药物使用为抗感染治疗。此外,血必净注射液与丹参川芎嗪、痹祺胶囊、盘龙七片及接骨七里片等联合使用的频次较高,属于重复用药。结论需加强血必净注射液在用法用量及联合用药方面的的处方审核,尤其在使用频次及重复给药方面,需严格把控。此外,血必净注射液在骨科的使用比较多,符合适应症的比例较低,临床药师应加大干预力度、多与临床医生沟通,为医生提供合理用药指导,以促进血必净注射液在临床更加安全、合理及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血必净注射液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的类型,探讨临床使用发生不良反应的可疑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检索收集血必净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病例40例,对患者使用血必净注射液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必净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可疑影响因素有患者的年龄、既往过敏史、单次给药剂量、溶剂的选择及联合用药。结论:应充分了解血必净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注重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血必净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简述血必净注射液的主要成分、功能主治,重点讨论血必净注射液的主要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及评价。方法查阅近年来血必净注射液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文献,结合近期工作,通过分析,归纳进行评述。结果血必净注射液具有降低内毒素。增加体液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对组织器官细胞具有保护等多种药理作用。结论血必净注射液作为药用资源,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对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为近一步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必净注射液的应用现状和研究热点,为血必净注射液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外文献数据库中的血必净注射液相关文献,运用BICOMB-2软件对文献资料进行提取和统计,并利用UCINET 6.0软件中的NetDraw 2.118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利用gCLUTO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最终纳入中文文献2 117篇,英文文献183篇;发文量最多的中英文杂志分别是《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和《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通过血必净注射液的社会网络分析,得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为"脓毒症"、"炎症反应"、"新冠病毒感染"等;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了当前研究的六大主题:炎症反应抑制、凝血功能改善、器官功能保护、联合用药、安全性评价、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治疗。结论:血必净注射液的疗效确切,作用环节多样。近5年研究热度略有下降,但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使其重新成为中药复方制剂研究的热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血必净注射液致药物不良反应14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血必净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4-2011年中国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华医学会全文数据库内有关血必净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必净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多在用药30 min内发生,多为速发型变态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闷、憋气、心慌、心悸、呼吸困难、呼吸急促、血压降低,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血必净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必净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搜集2004~2015年文献中报道的血必净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整理。结果不良反应多为速发型,以皮肤,呼吸系统及全身性损害表现为主。结论血必净注射液的ADR发生机制复杂,临床应用时应密切监测患者,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向光芳  刘玲 《中国药业》2013,(16):73-75
目的了解医院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2010年至2012年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和用量进行统计,采用用药频度(DDDs)分析方法和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3年中中药注射剂的品种数量较稳定,总销售金额逐年增加,其中活血扩管类的品种数及销量均排在第1位;销售金额及DDDs居优势地位的单品种是醒脑静注射液,而血必净注射液的日均费用最高。结论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基本合理,但医师在临床应用中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认识,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推荐中药注射剂用于重型和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治疗。本文从传统中医药理论、现代药理学研究及既往临床应用经验等角度对中药注射剂进行梳理、总结,比较不同品种中药注射剂的临床辨证、应用时机和使用注意要点的差异,提出合理用药建议,以期为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和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必净注射液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临床特点及机制,为临床安全用药及药物不良反应的防范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上报的18例血必净注射液ADR监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过敏史、ADR发生时间、累及器官及ADR的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例血必净注射液ADR中,有11例(61.1%)既往有过敏史,14例(77.8%)用药30 min内出现ADR,多以累及皮肤为主(48.65%)。18例患者均痊愈,无出现后遗症或导致死亡。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血必净注射液所致ADR的规律及特点,应用时密切观察患者变化,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何昭华 《中国医药指南》2009,7(12):16-16,36
目的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用药的监控,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通过对不良反应发生因素的分析以及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探讨临床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应注意的问题。结果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较为复杂,有药物自身方面、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不当、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以及中药注射剂的研究不足等,合理的应用中药注射剂就应该从人、物和外界的监控和后续的研究三方面进行,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随着中药注射剂的繁荣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合理的指导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IL-1、IL-6、TNF-α的影响,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百草枯中毒炎症反应是否有抑制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Ⅰ组(空白对照组)、Ⅱ组(百草枯染毒组)、Ⅲ组(血必净治疗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灌胃,其余两组分别给予百草枯20 mg/kg灌胃染毒,染毒后30 min开始,Ⅰ、Ⅱ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1次/d腹腔注射,直至处死;Ⅲ组大鼠给予血必净10 mL/kg,1次/d腹腔注射,直至处死。每日观察大鼠的生命状态,是否有死亡。分别于3、7、14 d采集大鼠内眦静脉血1.5 mL,高速离心,取上层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白介素1(IL-1),细胞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分析三组实验数据,探讨三组数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染毒组、血必净治疗组IL-1、IL-6、TNF-α表达水平较空白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血必净治疗组IL-1、IL-6、TNF-α表达水平较染毒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急性百草枯中毒时,引起体内炎性因子增加,导致多脏器功能受损,而血必净注射液有效降低了内毒素及过量炎性介质的损伤,抑制IL-1、IL-6、TNF-α的升高,疗效较明显,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机体Th1/Th2亚群的影响。方法将6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5例,使用抗生素和保肝等治疗;血必净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静脉滴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前后血清的Th1、Th2细胞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Th1、Th2均于治疗第4天达到峰值(P<0.05),然后下降;治疗第8天,两组患者Th1仍高于治疗前(P<0.05),Th2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第4天、第8天,血必净组的Th1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h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h1/Th2平衡均向Th1漂移,血必净组更加显著(P<0.01)。结论血必净可以明显促进腹膜炎患者Th1应答,改善其促炎/抗炎反应平衡,促进炎症吸收,促进病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胸部外伤患者机体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80例确诊为严重胸部外伤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静脉点滴,2次/d,连续使用7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体温(T)及呼吸频率(RR)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0%、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WBC、CRP、T、RR变化明显。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严重胸部外伤患者,可明显降低机体炎性反应,抑制机体炎症递质的产生,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心血管科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情况,为客观评价科室用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取2016—2018年我院心血管科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种类、用量及销售金额等数据,采用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DDDs)、限定日费用(defined daily cost,DDC)及药品销售金额排序(B)/DDDs排序(A)等评价指标,对科室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6—2018年,我院心血管科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方面呈逐年增长趋势,中药注射剂销售金额占注射剂总销售金额的比例>60%;3年来,丹红注射液、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心脉隆注射液、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以及注射用红花黄色素等的销售金额排序均居前10位;丹红注射液的DDDs排序居第1位,其B/A连续3年>2,说明该药价格便宜且临床医师和患者易于接受,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结论:我院心血管科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基本合理,符合临床疾病特点与患者需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点评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并进行干预,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大通临床用药决策支持软件每月随机抽取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病历进行专项点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7-2018年的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点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使用的中药注射剂品种较少,仅有热毒宁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两个品种,根据点评抽样要求,2017-2018年共点评739例;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科室主要为呼吸内科(25.30%)、神经内科(20.70%)、感染性疾病科(15.02%);91例(12.31%)患儿存在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情况,主要为用法用量及疗程不适宜、适应证不适宜。通过及时干预,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情况逐渐改善。结论:通过专项点评,我院能够及时了解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再通过有效的干预,能逐渐改善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临床药师干预前后本院门诊中成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提高中成药注射剂的应用水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随机抽取临床药师干预前后的门诊处方进行比较分析,考察临床药师进行干预后的工作成效。结果干预后中成药注射剂不适宜处方从33.3%下降到5.2%。结论临床药师干预对中成药注射剂的规范使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