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医院内感染与抗菌药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引言 医院内感染(院内感染)的防治是临床医师的经常性工作.在采取的措施中,抗菌药的应用已占重要地位.近30年来,可供选用的抗菌药越来越多.尽管抗菌药对防治院内感染起了很大作用,但防治耐药菌所致院内感染仍十分困难.目前,重新评价抗菌药的应用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抗菌药物是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药物,在临床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新品种的不断增加,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但同时也出现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乃至滥用,产生了许多不良后果,如细菌耐药、过敏反应、毒性反应、二重感染,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合理应用抗菌药对医务人员、患者及人类的生存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20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的耐药性分析,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收集20例院内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用K-B法测定PA对13种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PA对13种常用抗菌药均有不同程度耐药,其中头孢曲松钠耐药率最高(75%),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10%).结论 PA耐药情况严重,院内肺部感染患者应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药,减少耐药菌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胆道系统感染时抗菌药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学军 《新医学》2000,31(5):299-300
1 引 言 胆道系统感染是最常见的外科感染性疾病之一,其治疗比较棘手,除并发梗阻者需手术处理外,抗菌药治疗是重要措施之一。而抗菌药的应用又因胆道系统感染致病菌的不同有显著差异,故正确选择在胆道浓度较高的抗菌药对提高胆道系统感染的治愈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 胆道系统感染抗菌药选择的依据 治疗胆道系统感染时,不仅需要考虑抗菌药对致病菌的抗菌活性以及药物在胆汁中的浓度,而且还要认识到胆汁中β-内酰胺酶活性的存在,并据此来选择抗菌药是十分重要的[1,2]。2.1   常见致病菌及其药物敏感性        胆道系统感…  相似文献   

5.
由于广谱抗菌药的广泛应用,使医院感染日趋严重,耐药菌株型的增加,导致临床选用抗菌药物也越来越困难。掌握院内感染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状况,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延缓细菌的耐药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思纯 《新医学》2004,35(3):138-139
1引言 肝、胆、胰感染性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组感染性疾病,其中如肝脓肿、急性化脓性胆管炎、重症胰腺炎等属于临床重症.抗菌药的应用在肝、胆、胰感染时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由于肝脏、胆道、胰腺在解剖学及功能上密切相关,而胆道感染常合并结石或狭窄,梗阻可加重感染.细菌耐药株的增多也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故在肝、胆、胰感染性疾病中合理使用抗菌药非常重要.现就常见的肝脓肿、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中抗菌药的应用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血管病321例的抗菌药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德 《新医学》1998,29(2):83-83
急性脑血管病321例的抗菌药使用情况分析广东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528000)李国德近一、二十年来抗菌药新品种大量涌现,治愈了无数的感染患者。但其不合理应用,也产生了种种恶果[1]。本文对321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使用抗菌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旨在强...  相似文献   

8.
抗菌药物的发现和应用,给患者带来了希望,使过去许多致死性感染性疾病得到控制,但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发生了滥用,亦给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如毒性反应、二重感染、耐药性等,因此合理应用抗菌药,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9.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惠英  李武平 《护理研究》2006,20(8):2069-2071
综述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和国内外采取的有效管理措施。强调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院内感染,防止不合理预防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监测及分析广东省佛山市医院临床细菌及真菌院内感染的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提供合理使用抗菌药的建议及指引,达到控制院内感染,减少致病菌耐药率上升的目的.方法 采用VITEK-AMS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与手工K-B法相结合的方法,选取该地区具代表性的相关医院,对2006~2007年临床各类微生物送检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并检测其对多种抗菌药的耐药性;采用WHONET5软件,从送检科室、标本类别、分离菌种及其对抗菌药的耐药性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一系列有建设性的研究数据.结果 共检测标本34 368例,阳性9 132例,阳性检出率26.6%;院内感染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最常见,真菌亦有5.42%的检出率;院内感染主要以呼吸道、泌尿道及外科感染为主;所有检出的菌株对临床各种常用抗菌药均呈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其多重耐药呈增加趋势.结论 开展院内感染及其致病菌耐药性监测,对于合理用药,提高疗效,减缓细菌耐药率以及控制院内感染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香兰 《新医学》2003,34(10):637-638,640
1引言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药物,品种繁多,适应证广,临床上由于治疗的需要常以不同的抗菌药联合应用或者抗菌药与非抗菌药联合应用。在这样复杂的用药情况下,如何达到有效而安全的用药目的,是临床值得注意的问题。以下就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及抗菌药与非抗菌药联合应用中的有关问题予以分析和讨论。2联合用药的目的与范围2.1扩大抗菌谱2.1.1混合感染最常见的为革兰阴性杆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目前许多抗菌药都不同时具有这两大类的抗菌谱,因此,临床上常需采用不同类的药物治疗,如氟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或β-内酰胺类抗生素加甲硝唑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血培养阳性菌群的构成及药敏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998年~2000年36例血培养阳性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院外感染22例,占61.1%,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占77.3%,革兰阳性球菌18.2%,革兰阳性杆菌4.5%;院内感染13例,占36.1%,革兰阴性杆菌61.5%,革兰阳性球菌23.1%,真菌15.4%;院内外混合感染1例,占2.8%。革兰阴性杆菌中均以肠杆菌属多见,对头孢他定及阿米卡星的:致感率分别为85.7%和71.4%。院内感染中3例为导管败血症。结论:综合性医院血培养阳性患者不论院内还是院外感染啕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院内感染中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不容忽视;病原菌耐药性的升高,使临床经验性选择抗菌药治疗败血症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就诊前抗菌药应用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12月儿科门诊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1464例,由医生向患儿家属询问就诊前是否应用过抗菌药,应用的具体药物及方式,并记录、分析。结果1464例患儿中就诊前未应用抗菌药的249例,占17%,应用抗菌药的1215例,占83%。其中合理用药为3.86%,不合理用药中无指征用药占92.43%,其后依次为应用高档高价药物90.21%,方法不当28.97%,剂量不当16.95%,频繁更换5.67%,配伍不当2.14%。结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绝大多数就诊前应用过抗菌药,且不合理应用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4.
细菌性脑膜炎抗菌药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洵桦 《新医学》2004,35(3):139-140
1引言 细菌性脑膜炎常见的原因是婴幼儿感染、局部流行和继发于中耳炎、肺炎、外伤、腰椎穿刺、脑室引流、神经外科手术之后.本病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除了结核杆菌感染需要常规的抗结核治疗外,一般都需要抗菌药治疗,而抗菌药的选择是治疗细菌性脑膜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控制院内感染分析与护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诊断治疗仪器和新的药物的临床应用,以及耐药菌球类型的不断变化,引起医院内感染日趋严重。院内感染的发生,不但增加了病人痛苦,而且预防和治疗费用也随之明显增加,给病人的精神和经济造成了损失,也影响了医疗质量。有效防治院内感染已成为减少外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重要课题。现就将我院外科病房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护理措施,降低院内感染。1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例收集1996年1月-12月在我院外科治疗出院的526例患者,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控要求,深人病房查阅病…  相似文献   

16.
罗红霉素与头孢氨苄是临床上常用的两种口服抗菌药,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发现这两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 罗红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菌药,是速效杀菌剂,适用于敏感菌株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耳鼻喉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头孢氨苄是头孢菌素类抗菌药,是繁殖期杀菌药,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急性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炎、支气管炎、尿路感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医院内感染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医学发展,医院内感染日趋受到重视,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高,病情严重,治疗棘手,预后差。本研究对并发院内感染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医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为防治院内感染提供有效的临床指导,进而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与术后医院感染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筛选出与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有关的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以引起外科医务人员的重视,控制手术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 院内感染患者做为病例组,采用1:1配对的方法选择未发生院内感染的手术患者做为对照组,对抗菌药物相关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筛选出与院内感染发生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对照组与病例组在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是否合理、抗菌药物是否联用、术前给药时机、预防用药级别、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种类数和天数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种类数过多、使用天数过长为手术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控制外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滥用现状,特别是控制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种类、天数,对控制耐药菌的产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医疗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抗菌药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包括人工半合成抗菌药和抗生素。由于生活中和临床上感染的频繁发生,抗菌药已成为当前最常用的药物。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抗菌药的品种也越来越多,抗菌谱也越来越广,也使细菌性疾病得以控制,给数以万计的病人带来福音。然而,目前不注意合理使用抗菌药的现象普遍存在。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合理使用抗菌药的比例只占50-60%。没有一种抗菌药是绝对安全而无副作用的,它是“双刃剑”。滥用不仅达不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还能引起药源性疾病,诱导耐药菌株的产生,给治疗带来困难,同时也造成资源的浪费。抗菌药滥用已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已经给人们敲起警钟。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医务工作者的注意,我们在这里探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就有及其重要的意义。我们只要按照抗菌药应用的基本原则做到科学、合理地使用,走出使用抗菌药的误区,就能既治愈感染,又可尽量避免副作用,并最大限度地防止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抗菌药的应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并制定合理使用抗菌药的对策。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06-01-2006-06的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的品种、利用率、合理用药情况。结果:门诊处方抗菌药的应用率达65.01%。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制定合理的对策,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