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吸入一氧化氮气体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东亚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6,17(1):5-7
吸入低浓度一氧化氮气体可选择性地作用于肺血管平滑肌,引起肺血管扩张,降低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同时改善氧合。选用适宜的NO输送及监测系统,可减少二氧化氮形成及吸入。本文简要介绍NO治疗适应证及其安全使用和监测。 相似文献
2.
3.
4.
吸入低浓度一氧化氮气体治疗的输气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东亚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6,17(6):361-363
建立合理的输气系统是临床实施吸入低浓度一氧化氮的安全保证,高浓度一氧化氮气体的稀释和引入呼吸机的预防和减少一氧化氮氧化产生毒性产物的关键。而采用有效的二氧化氮吸收装置可降低呼吸环路内毒性气体二氧化氮浓度。 相似文献
5.
张东亚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1996,(6)
建立合理的输气系统是临床实施吸入低浓度一氧化氮治疗的安全保证。高浓度一氧化氮气体的稀释和引入呼吸机的方法是预防和减少一氧化氮氧化产生毒性产物的关键。而采用有效的二氧化氮吸收装置可降低呼吸环路内毒性气体二氧化氮浓度。此外,必须持续监测呼吸环路中氮氧化物和氧浓度。 相似文献
6.
低浓度一氧化氮吸入筛选重度肺动脉高压根治手术适应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以一氧化氮吸入作为评估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人肺血管扩张能力的方法 ,寻找筛选肺动脉高压手术适应证的最佳标准。方法 选择先心病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人 5 3例 ,分别行右心导管检查 ,测定每例在基础状态下 ,吸入纯氧或一氧化氮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参数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 3例吸入一氧化氮、纯氧与基础状态下相比较 ,肺动脉收缩压 ,舒张压及平均压两两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 (P <0 0 5 ) ;主动脉收缩压 ,舒张压及平均压两两之间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肺循环阻力与体循环阻力之比在吸入一氧化氮及吸氧后均明显降低 (P <0 0 5 ) ,而吸入一氧化氮和吸氧之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36例采取手术治疗。结论 术前吸入一氧化氮肺循环阻力与体循环阻力之比下降与否与手术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一氧化氮—内源性气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小先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6,17(3):144-147
一氧化氮是体现人重要的生理递质和细胞间、细胞内的化学信使,参与许多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对维持和调节某些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并和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现为治疗肺动脉高压和ARDS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吸入低浓度一氧化氮气体治疗的监测及毒性分析张东亚*胡小琴*刘进**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医院麻醉科,北京(100037)一氧化氮(NO)是内皮依赖性扩张因子(EDRF)的气态形式,自1987年以来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吸入低浓度NO可选择性地松... 相似文献
9.
胡宁利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7,18(1):6-8
NO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信使。近年许多文献报道了NO与卤族吸入的麻醉工的相互作用,提出吸入麻醉的MAC受神经系统NO含量的影响,而吸和麻醉的MAC不同对NO的抑制程度也不同。此外吸入麻醉药对血管张力的不同作用也与NO有关。 相似文献
10.
张小先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1996,(3)
一氧化氮(NO)是体内重要的生理递质和细胞间、细胞内的化学信使,参与许多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对维持和调节某些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并和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现为治疗肺动脉高压和ARDS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氧化氮的基础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氧化氮(NO)是神经传递、血管舒张、神经功能和免疫防御的内源性介质。近年来有关NO的基础研究对其生理学和药理学的进一步了解,从而促进其临床应用,特别是对感染性休克、肺高压或血管收缩可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价一氧化氮(NO)吸入预测肺动脉高压患者肺血管病变的可逆性。方法对50例即将进行心脏手术的肺动脉高压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吸入10~20ppm NO 15min前后与术后1月肺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参数变化,包括肺血管阻力(PVR)、肺动脉平均压(PAMP)、肺动脉收缩压(PASP)和肺循环血流量(PVCO)。结果与吸入NO前比较,39例肺血管反应阳性的患者吸入NO 15min、1月后PVR、PAMP、PASP明显降低(P0.01),术后监护室停留天数为(1.34±0.38)d,术后1月患者恢复良好。11例肺血管反应阴性患者在吸入NO前后肺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监护室停留天数为(2.95±0.93)d,术后1月仍无改善,甚至有2例患者肺血管参数有所增高。结论初步结果显示吸入NO可以作为预测肺动脉高压患者血管参数可逆性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一氧化氮吸入法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朱兵谷天祥综述张显清审校继Ignaro和Palmer等[1,2]发现并确认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就是血管内皮松弛因子(en-dothelium-derivedrelaxingfactor,EDR...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吸入一氧化氮 (NO)对双向腔肺动脉吻合 (BCPS)术后肺血流灌注不足病儿的作用。方法 2 0例病儿吸入NO 2 5~ 15 0百万分之一体积 (ppm) ,定时记录各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指标 ,定期监测二氧化氮 (NO2 )、高铁血红蛋白 (MetHb)含量。结果 吸入NO后 ,中心静脉压从( 2 1 4±4 8)mmHg( 1mmHg =0 133kPa)降至 ( 15 3± 5 9)mmHg,跨肺压从 ( 16 2± 5 3)mmHg降至( 8 8± 4 2 )mmHg ,肺泡 -动脉氧分压差从 ( 391 7± 15 1 9)mmHg降至 ( 2 94 0± 312 5 )mmHg ,呼吸指数从 11 3± 5 3降至 6 8± 3 0 (P <0 0 1) ;动脉血氧饱和度从 0 78± 0 14升至 0 84± 0 9,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之比从 ( 6 7 0± 30 1)mmHg升至 ( 88 8± 2 6 1)mmHg(P <0 0 1)。吸入NO期间 ,NO2 和MetHb含量分别为 ( 0 1± 0 2 )ppm和 ( 1 2± 0 4) %,均在安全范围内。结论 一氧化氮作为一种选择性肺血管扩张剂 ,用于双向腔肺动脉吻合术后肺血管阻力暂时性增高的病儿 ,可改善其肺血流灌注和氧合功能 ,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术中将一氧化氮气体经麻醉机笑气通路安全地引入呼吸环路的可行性,选择SIEMENS Ventilator 710及NARKOMED 2B麻醉机分别与模拟肺相连组成环路。在新鲜氧气流量分别为2、3、4、5和6L/min,NO浓度分别为10、20、40、60和80ppm条件下,对环路内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浓度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经麻醉机笑气通路引入800ppm一氧化氮,试验条件下环路内二氧化氮浓度 相似文献
16.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已受到很大的重视。本文较详细地回顾了文献中有关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生理过程,一氧化氮的作用机制及其疗效。 相似文献
17.
刘伟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6,16(12):758-759
外源一氧化氮吸入治疗ARDS研究现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200025)刘伟综述汤耀卿审校外源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本文对其现状予以简要叙述。1NO的生物合成与作用内源性NO...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观察吸入一氧化氮(NO)对吸入性损伤患者心功能的疗效,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选择12例烧伤伴中度以上吸入性损伤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6例,按常规治疗;治疗组(T组)6例,行常规治疗+吸入体积分数1×10-6 的NO.两组患者均留置各种导管.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12、24、48和72 h观察两组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和血浆内皮素(ET)及NO含量的变化,对T组患者ET、NO的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T组心排出量(CO)和心搏出量(SV)在24 h后显著高于治疗前,其变化早于C组 (P﹤0.05~0.01).T组左室每搏功指数(LVSWI)和右室每搏功指数(RVSWI)与C组相比均改善较早,且两组RVSWI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C组比较,T组ET水平明显降低(P﹤0.05~0.01),而血浆NO水平明显升高(P<0.01),此两项指标呈负相关(r=-0.98,P<0.01). 结论吸入体积分数1×10-6的NO可以改善吸入性损伤患者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是NO对肺血管平滑肌张力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