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15例颈动脉体瘤手术前后的护理,也括术前颈动脉压迫训练及颈动脉造影前后的护理的效果检验、注意事项。作者认为术前的颈总动脉压迫训练及术后对病人生命体征和对侧肢体功能情况的观察,及时对症处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一环,也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46侧)颈动脉体瘤的治疗情况,包括术前准备、麻醉方法、手术方式、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8例(19侧)患者行颈动脉体瘤剥离术,24例(27侧)行颈动脉体瘤切除+颈动脉重建术.围术期无死亡病例,1例患者发生脑梗塞,10例出现颅神经麻痹表现.随访期间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 手术是颈动脉体瘤的首选治疗,完整地保留或重建颈动脉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颈动脉体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1980年1月至2006年12月的59例62侧颈动脉体瘤手术,按照是否行术前供瘤血管栓塞分为两组,比较其手术方式、手术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转流管在颈内动脉重建中的意义;通过随访结果探讨病理学诊断意义。结果 栓塞组和未栓塞组的出血量、颅神经损伤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1例手术病人进行颈内动脉重建,其中6例使用内转流;术后脑梗塞2例,均为使用内转流病人,其中1例死亡;21例病人术后发生27例次的颅神经损伤,占33.87%,绝大多数为暂时性损伤,仅有1例为永久性损伤。术后病理证实62侧颈动脉体瘤中59侧良性,3侧恶性,随访均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 术前供瘤血管的超选择性栓塞可以明显的减少手术出血量,减少颅神经的损伤发生率,降低手术风险,栓塞后24~48h为手术的最佳时机;颈内动脉重建时不建议常规使用内转流。组织形态学表现不足以判定其良恶性,而应根据其生物学行为,因此对颈动脉体瘤病人必须做好随访。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又称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副神经节,是一种罕见的化学感受器肿瘤。CBT生长较为缓慢,发病率约为0.012%,无年龄差异,大多数为良性,但有2%~9%会发生恶变,女性发病稍多于男性,家族史患者约占10%。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化学感受器肿瘤,又称副神经节细胞瘤,临床比较少见。由于其病变部位特殊,局部解剖复杂以及血管丰富,外科治疗中有时需切除颈动脉,重建血流,手术难度大,危险性高。可能出现偏瘫、死亡等严重并发症,临床处理较困难。本文收集了我院手术治疗的38例颈动脉体瘤,现将治疗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1979年7月~2006年2月经手术治疗的颈动脉体瘤共38例,男15例,女23例。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38.5岁。病变位于双侧1例,左侧22例,右侧15例。除常规全麻术前检查外,重点行B超、CT检查和颈动脉造影,了解肿瘤位置、范…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CBT)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CBT的临床资料。结果:78例共88个肿瘤(双侧CBT10例)中切除83个,手术方式:CBT剥除28例侧;CBT与颈外动脉同时切除12例侧;CBT剥离式切除和颈内动脉部分切除,颈内动脉间置吻合3例侧,颈内动脉对端吻合1例侧,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吻合1例侧;CBT与颈总动脉整块切除颈动脉重建30例侧;CBT切除与颈总动脉结扎8例侧;手术死亡率为3.8%(3/78),65例术后随访1-21年,64例仍存活,1例于术后7年死于肺转移。随访期间,1例术后2年局部复发,行再次切除已8年无复发;1例家族性病例左侧病变切除后10年出现右侧病变。结论:颈动脉体瘤可双侧发病,可有家族性,可恶变和可有内分泌相关的特性,对于较小的瘤体术中常可用分离法加以切除;涉及颈外动脉时可将其与瘤体同时切除;涉及颈内动脉而瘤体难以完全自颈内动脉剥脱时,可切除部分颈内动脉,行对端吻合,人工血管间置移植或以颈外动脉与之吻合,瘤体过大或粘连严重时,对端吻合可在瘤体横断面的颈内动脉上进行。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体瘤62例临床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系统回顾收治的62例颈动脉体瘤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方法与并发症的关系,并对存活病例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手术后近期60例存活,2例死亡(均为颈动脉结扎手术引起急性脑缺血所致),2例发生面神经损伤,2例迷走神经损伤,出院时56例获得临床治愈,无任何并发症。60例存活病例均获得6个月至10年随访,平均4年5个月,1例术后5年复发,2例术后3年因其它疾病死亡。结论:肿瘤单纯切除和肿瘤切除,颈动脉重建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手术中脑神经的保护和减少脑缺血时间是预防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体会:附2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其鹏  杨振东 《中华外科杂志》1991,29(8):509-512,T028
  相似文献   

9.
外膜下剥离切除颈动脉体瘤13例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外膜下剥离切除颈动脉体瘤的疗效。方法对1989~1997年收治的13例颈动脉体瘤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13例颈动脉体瘤包括单侧发病12例,双侧发病1例,术前B型超声证实5例,CT确诊7例;13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11例行外膜下剥离切除术,无手术死亡和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10例,随访率为77%,随访时间1~5年,平均2年3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颈部B型超声、CT扫描和颈动脉造影对本病有重要诊断价值,外膜下剥离切除颈动脉体瘤的方法较为安全和有效。  相似文献   

10.
34例颈动脉体瘤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少见的化学感受器肿瘤,属血管球瘤,富有大量微动静脉瘘,该肿瘤大多为良性,虽然远处转移的不多,但颈动脉体瘤持续增大,可导致肿瘤压迫气管及周围的神经,产生相应的症状。我院自1986年6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颈动脉体瘤34例,均行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46岁,因右颈部无痛性肿物9个月伴干咳于2006年12月18日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查体:患者一般情况好.心肺腹未见异常。右侧下颌角下胸锁乳突肌深面有一肿物,大小约2cm×2.5cm×3cm,肿瘤由颈外动脉供血。诊断为右颈动脉体瘤。左颈部近颅底处显示一富血性肿瘤。初步诊断为左颈部迷走神经体瘤。  相似文献   

12.
左侧巨大颈动脉体瘤切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少见的化学感受器瘤。惟一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 ,但手术危险性大、并发症多。 1998年 12月本科为一名左侧巨大颈动脉体瘤患者成功地施行了切除手术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3 0岁 ,因左颈部包块 7年 ,逐渐增大伴呼吸困难 3个月 ,于 1998年 11月 3 0日入院。 7年来包块逐渐增大 ,出现进行性消瘦、贫血 ,3个月出现咀嚼及呼吸困难 ,不能仰卧及右侧卧。入院时体温 3 7 4℃ ,呼吸 2 6次 /分 ,脉搏 94次 /分 ,血压16/ 10kPa ,体重 48kg。神志清醒 ,慢性病容 ,贫血貌 ,左侧卧位。口腔内左咽侧壁明显膨隆。左侧颈…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体瘤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动脉体瘤2例报告任智李正中鲍民生赵浩亮马艳波何若冲颈动脉体瘤(carotidbodytumor)又称化学感受组织瘤(chemodectoma),是发生于颈动脉体的一种少见的内分泌肿瘤。本病由VonHaler(1743)和Lushka(1862)首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9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5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采用瘤体剥离术,6例行瘤体与所包裹的血管一并切除,切除后因血管长度不够,行血管间置,移植血管替代物中4例选用大隐静脉、1例选用颈外静脉、1例选用人工血管。结果15例术后病理证实为颈动脉体瘤,术后无死亡和偏瘫发生。舌下神经损伤1例,迷走神经损伤2例。结论颈动脉体瘤因为解剖上的特殊性,手术是治疗颈动脉体瘤首选的治疗措施。手术方式的选择应该根据肿瘤与动脉的密切关系来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CBT)的病理特征,讨论该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0年~2010年手术治疗的84例CB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BT的病理特征.结果 84例手术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示CBT,有3例为低度恶性,其余均为良性.平均随访时间8年10个月,59例(70%)获得随访,15例失访;3例低度恶性患者均获得随访.全部随访患者无肿瘤复发,特别是病理形态学为低度恶性的3例患者,全部至今生存,亦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组织形态学表现不足以判定CBT良恶性,而应根据其生物学行为,因此对CBT患者必须做好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总结手术治疗颈动脉体瘤及术后并发症防治方面的经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8月-2016年6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诊治的45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病例资料,以上患者术后随访18个月,随访均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住院或门诊复查形式进行,随访期间主要观察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恢复情况,术前2周均进行颈动脉压迫试验(Matas试验).其中男性20例(颈动脉体瘤病变位于双侧者为4例,颈动脉体瘤病变位于单侧者为16例),女性25例(颈动脉体瘤病变位于双侧者为1例,颈动脉体瘤病变位于单侧者为24例);病程0.5~6.0年,平均3年.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均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手术治疗的45例患者中采用一种或一种以上手术方式,其中30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余15例患者失访,平均随访18个月,出现并发症包括:脑卒中1例,舌下神经损伤8例,迷走神经损伤13例,Homer综合征9例.随访患者均无复发,6个月内神经损伤症状基本恢复,1例行迷走神经与瘤体并切者随访6个月后,仍有吞咽困难和声音嘶哑.5例双侧病变者,其中3例行双侧分期切除手术,手术顺利.1例单侧切除术后出现迷走神经损伤,故未行对侧手术;1例一侧手术后失访,对侧未接受手术.结论 术后出现声音嘶哑并非喉返神经损伤所致,双侧颈动脉病变先切除小的一侧,Matas试验不能作为术中结扎颈内动脉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体瘤外科治疗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总结46例颈动脉体瘤手术治疗结果以及并发症防治的经验。方法;对采用肿瘤剥除术,同时切除颈外动脉术,与颈动脉分叉-并切除后血管重建术以及颈总动脉结扎术等方法治疗的颈动脉体瘤手术效果和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切除率91.3%,偏瘫2例,舌下神经损伤4例,舌咽神经损伤2例,迷走神经损伤1例,副神经损伤1例,其中1例同时有舌咽,迷走,舌下神经损伤。长期随访复发2例,再次手术切除。所有病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术前选择性血管造影,田径赛眼声多普勒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合理的Matas训练以及选择适当的术式,对于颈动脉体瘤外科治疗和减少并发症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体瘤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颈动脉瘤少见难治,1996年3~11月内收治12个瘤体。其中双侧病变4例(50%),3例属同一家族(一男二女,为亲兄妹)。对6例8个瘤体施行了切除,除1例术后有短期吞咽困难外无并发症。认为:对本病应争取采用瘤体剥脱术,其次为瘤体与颈外动脉同时切除,当颈动脉明显受累时,应采取颈总动脉重建分叉与瘤体切除和颈动脉重建法;应力求避免结扎颈总和颈内动脉;当需重建动脉时,我们提倡先重建动脉,后切除瘤体;对巨大或紧贴颅底者,可在施行近侧动脉吻合后,横断瘤体,自断面上显露颈内动脉开口,完成吻合,最后便可从容地切除瘤体。  相似文献   

19.
对侧颈动脉切除后的颈动脉体瘤手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对侧颈动脉已被切除的颈动脉体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左颈动脉体瘤患者1例,女,54岁.右侧颈动脉31年前因右颈动脉体瘤手术已经切除,本次手术以成对的蚊式钳逐步直接分离至瘤体与颈内动脉的Gorldon-Tayler白线,在保证颈内动脉完整的情况下,完整切除瘤体及包裹其内的颈外动脉.结果 患者术后无声音嘶哑、呛咳、头晕等并发症,顺利出院.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正确的分离平面是保证手术顺利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正>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是一种源自颈动脉分叉化学感受器的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PGL),占头颈部肿瘤的0.5%,好发年龄20~60岁,男女比例1∶1.87[1]。颈动脉体是人体最大的副神经节,可通过监测血液PaCO2、PaO2和pH值起到调控呼吸、心率及血压的作用,故CBT又称化学感受器瘤。CBT病人常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呈现膨胀性生长,压迫临近组织引起相关症状[2]:如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