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80例T2DM伴MCI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控制血糖治疗,吡格列酮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口服,疗程1年。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定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并采用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IR程度。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MoCA评分及HOMA-IR比较无差异(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MMSE及MoCA评分分别为(27.1±1.2)分和(26.9±1.3)分,吡格列酮治疗组患者的MMSE及MoCA评分分别为(29.7±1.4)分和(29.3±1.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治疗后吡格列酮治疗组HOMA-IR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 吡格列酮能明显改善T2DM患者的MCI,具体机制可能与减轻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抵抗已被认为是糖尿病患者发生脂代谢紊乱的关键,据此推测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噻唑烷二酮类(格列酮类)将可能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盐酸吡格列酮是噻唑烷二酮类的一种。为此我们观察了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6—2008年门诊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78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9人,对照组39人。治疗组给予吡格列酮每日30mg;对照组给予罗格列酮每日8mg,共观察24周。结果 于24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间的降低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和(P〈0.01),但治疗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明显优于罗格列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收集于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吡格列酮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和二甲双胍控制血糖;吡格列酮组使用门冬胰岛素30、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15 mg/d)降糖治疗,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结果 治疗后吡格列酮组患者血清SOD、GSH-Px活性[(54±18)U/ml和(82±18)U/ml]较治疗前[(39±16)U/ml和(71±22)U/ml]显著升高,MDA水平[(2.6±1.7)nmol/ml]较治疗前[(3.8±2.3)nmol/ml]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吡格列酮组上述3种指标与对照组[(42±18)U/ml、(73±19)U/ml和(3.5±1.8)nmol/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吡格列酮能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OD和GSH-Px活性,降低MDA水平,而且吡格列酮的这种作用不依赖于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抵抗已被认为是糖尿病患者发生脂代谢紊乱的关键,据此推测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噻唑烷二酮类(格列酮类)将可能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盐酸吡格列酮是噻唑烷二酮类的一种。为此我们观察了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  相似文献   

6.
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40例初诊或应用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治疗组(在原有降糖药基础上加用盐酸吡格列酮30 mg/d).32例正常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在治疗前后测定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水平.结果 经3个月治疗,治疗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2hPG)均有明显下降(P<0.05).血清ET-1水平降低,而NO及NOS水平增加(P<0.05).线性相关分析发现,治疗组血清ET-1与FPG呈显著正相关(r=0.382,P=0.036),而NO与FPG负相关(r=-0.403,P=0.021).ET-1与NO水平显著负相关(r=-0.363,P=0.041).NO与总一氧化氮合酶(total nitricoxidesynthase T-NOS)水平显著正相关(r=0.363,P=0.042).结论 吡格列酮不仅能够显著降低血糖水平,并且具有降低ET-1水平、增加NO及NOS水平的作用,从而能够有效地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7.
董璇 《医学综述》2011,17(18):2799-2801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糖尿病亦被视为血管性疾患,因而防治心血管疾病成为糖尿病治疗的主要靶标。吡格列酮是一种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作用机制是通过活化靶组织中的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发挥作用。吡格列酮除了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降低血糖外,还具有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降压、抑制炎性细胞产生、降低血脂、抗氧化、抑制动脉血管硬化等多种保护作用。现就吡格列酮在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45例T2DM患者采用盐酸吡格列酮15~30mg/次,口服,1次/d,疗程12周。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内皮素(ET),用比浊速率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用磁性分离酶联免疫法检测胰岛素(INS),用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仪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血脂,并与对照组及治疗前后的ET、HsCRP等检测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NC)相比,T2DM组ET、HsCRP、ACR均显著升高(P均〈0.01)。T2DM组治疗后ET、HsCRP、ACR明显下降,胰岛素抵抗(HOMA-IR)减轻(P〈0.05,P〈0.01)。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对T2DM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TZOM)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年龄、性别、病程、HbA1C匹配的需用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60例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使用胰岛素和吡格列酮(30 mg,1次/d),对照组单用胰岛素,共12周.以100 g馒头餐试验评估β细胞功能.主要观察试验前后C肽(C-P)、△CP30/△G30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餐后30 min C肽,AUCcp30 △ACP30/△G30均显著升高,对照组各指标餐后30 min C肽,AUCcp30,△CP30/△G30无显著变化.两组治疗后HbA1C均较试验前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需用胰岛素的T2DM患者经12周吡格列酮的治疗改善了β细胞功能,部分恢复餐后胰岛素早相分泌. 结论 吡格列酮可能通过改善β细胞功能与减轻胰岛素抵抗发挥对β细胞的直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对 2型糖尿病 (T2 DM)患者血浆内皮素 (ET)水平的影响。方法 :4 8名伴有轻度血管并发症的 T2 DM患者 ,随机、双盲分成吡格列酮组 (A组 2 4例 )、安慰剂组 (B组 2 4例 ) ,2 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C组 ) ,采用放免法测定予吡格列酮治疗 3个月前后空腹血浆 ET及血清胰岛素水平 (FIns)。 结果 :(1)治疗前 A、B两组的空腹血浆 ET水平均明显高于 C组 (P<0 .0 1) ;(2 ) A、B两组的空腹血浆 ET水平与胰岛素成正相关 (r A=0 .6 35 1,r B=0 .6 4 87,P<0 .0 1) ;(3)治疗后 A组空腹血浆 ET、FIns、空腹血糖 (FBG)、糖化血红蛋白 (Hb A1 c)、甘油三酯 (TG)均有降低 (P<0 .0 1)。 (4) A、B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均为 8例。结论 :(1)伴有轻度血管并发症 T2 DM患者空腹血浆 ET水平升高 ;(2 )吡格列酮可降低 T2 DM患者空腹血浆 ET水平 ,有益于改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3)吡格列酮是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对初诊肥胖T2DM患者血清Visfatin水平的影响,探讨Visfatin与T2DM发病的关系和药物的治疗机制。方法80例T2DM患者在运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各40例,吡格列酮组每日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30mg,二甲双胍组每日早晚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500mg,疗程为16周。结果吡格列酮组治疗后空腹血清visfatin、IR、TG较用药前有明显降低(P分别为〈0.01,〈0.05,〈0.05),B细胞功能有改善(P〈0.05)。二甲双胍组血清Visfatin、TG无明显改变(P均〉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吡格列酮组的Visfatin、IR、TG降低明显,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0.05),但二甲双胍组的BMI较吡格列酮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对初诊的肥胖T2DM患者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均能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而且吡格列酮在有效降糖同时还能明显降低血清Visfatin的水平,提示吡格列酮通过下调Visfatin水平而在T2DM的发病机理中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PGT)治疗2型糖尿病(T2DM)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根据随机、双盲的原则将140例已合用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PGT组。PGT组使用PGT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变化情况。结杲:安慰剂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GT组与治疗前比较,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RI)、hs—CRP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PGT治疗T2DM除能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外,还具有明显的抗炎症作用,使hs—CRP下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发病率日益升高,糖尿病所致肾病已成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首要病因,该病早期无明显临床表现,当检出异常时,肾脏病变已较严重[1],早期诊断治疗尤为重要[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PGZ)对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将69例肥胖T2DM患者用随机双盲法分为PGZ组和常规组,另选取5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治疗前后分别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CRP、TNF-α、IL-6和MCP-1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肥胖T2DM组血清CRP、TNF-α、IL-6和MCP-1水平显著升高(P<0.05);应用PGZ治疗后,患者血清上述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常规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Z能降低肥胖T2DM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吡格列酮对初发糖尿病患者IL-2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初发的、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白介素2(IL-2)在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后水平的改变,观察吡格列酮对促炎细胞因子干预的影响。方法将初次起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治疗组(INS组,n=32)和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组(INS+PIO组,n=32),在12周时随访,采血检测空腹血糖、75g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C-肽、HbAlc以评价胰岛功能变化。结果IL-2水平与C-肽和胰岛素水平呈负相关。血糖水平的变化与IL-2水平的变化无明显相关;随访至12周,二种治疗方案IL-2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降低,但联合组IL-2较治疗前降低更显著(P〈0.01);治疗后,二组T2DM患者FBG、2hPG及HbAlc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联合组的降低更显著(P〈0.05);二组FCP及FINS较治疗前提高(P〈0.01),联合组的提高更显著(P〈0.01)。结论吡格列酮对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通过下调IL-2的表迭来延缓或阻止免疫细胞对胰岛β细胞的破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影响.方法:选取既往使用地特胰岛素+格列齐特缓释片降糖治疗的T2DM合并MCI患者87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格列汀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维持原降糖治疗方案不变;西格列汀组改为地特胰岛素+西格列汀...  相似文献   

17.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酸吡格列酮 ( pioglitazone)是一种新型胰岛素增敏剂 ,属噻唑烷二酮类。我们采用随机双盲分组、平行对照和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 ,观察其治疗 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整个观察过程历时 1 2周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收集 1 999~ 2 0 0 1年 2型糖尿病 2 35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 1 1 5例 ,对照组 1 2 0例。入选标准 :年龄 40~ 70岁 ,男女均可。受试者接受磺酰脲类和双胍类降血糖药物治疗 3个月以上 ,磺酰脲类药物稳定剂量治疗至少 1个月以上 ,双胍类药物稳定剂量至少2个月以上。治疗前空腹血糖 7.5~ 1 2 .0 mmol/L。2 治疗方法两组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血脂的作用。方法:将血糖控制不佳的64例T2DM患者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32例)和非老年组(32例),每组又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分为安慰剂组、吡格列酮单药组、吡格列酮+磺脲类组、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组,每组8例,早餐前30 min口服实验药物,疗程为3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肝功能、血常规。结果:治疗3月后,吡格列酮单药组和2个联合治疗组FBG、HbA1C、TG均显著降低,HDL-C升高,且2个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2个联合治疗组分别有4例和3例减少了原磺脲类和二甲双胍的用量。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吡格列酮显著改善老年T2DM患者的血糖、血脂参数,是老年T2DM患者较理想的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9.
谷丽 《铁道医学》2014,(5):501-503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磺脲类药物,治疗组在磺脲类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空腹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等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应用吡格列酮的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而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且在降血脂、减轻体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盐酸吡格列酮(PIG)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50例,口服PIG,治疗12周;检测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hs-CRP等指标的变化。对测量数据行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PIG治疗后FPG、FINS、HOMA-IR hs-CRP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IG在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的同时可降低hs-CRP,从而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