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药物主要集中于补虚药、润下药和理气药为主,补虚药物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补气药,后依次为补血、养阴、补阳药。治疗上应该以补虚、润下、理气为主,在补虚中又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新安医家治疗痹证的含桑枝处方用药规律,为桑枝在痹证治疗中的运用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构建的《新安医家痹病文献数据库》中检索并摘录含桑枝的处方,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9、SPSS 22.0及IBM SPSS Modeler 14.1软件对处方中的药物进行频数、性味、归经、功效分类、系统聚类、关联规则及关联网络的统计分析。[结果]在纳入的35首处方中共涉及184味中药,出现频数位于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桑枝、当归、桂枝、秦艽、姜黄;药性主要以温、寒为主;药味以苦、辛为主;归经则以归肝、脾经为主;按功效分类,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祛风湿药、补虚药和发散风寒药;依据聚类分析结果选出了半夏-苍术、羌活-防风、秦艽-续断等10个可信度较高的药对;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药物组合中置信度为100%的药对有28个;根据药物关联网络分析结果,得出治疗痹证的核心处方为桑枝、防己、杏仁、独活、陈皮、杜仲、续断、狗脊、天麻、生姜。[结论]新安医家运用桑枝配伍方剂治疗痹证,组方规律明确,核心药物组合对痹证的中医治疗及桑枝的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脑缺血的用药规律。方法:以脑缺血和中药治疗为主题词,搜索中国知网CNKI(2006年4月至2016年4月),收集方剂治疗,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符合要求的治疗脑缺血方剂共40首,涉及药物93种,使用频次共348次。其中频次≥3的药物有34种,使用频次共270次。高频率药物为川芎、黄芪、地龙、丹参、水蛭,药类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平肝息风药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药性以寒温平为主。归肝经药的数量最多,其次为脾经、心经、肺经。结论: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当代临床治疗脑缺血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为主,以平肝息风药物为辅,为临床组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李学铭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李学铭教授治疗慢 性肾脏病的处方298 份,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通过药物频次、药物四气五味及功效、关联规则、聚 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对298 份处方进行用药频次分析,涉及296 种中药,药物使用共计 3 694 次。高频用药18 味;药物五味以甘味、苦味为主;四气以温性、寒性、平性为主;归经以脾、肝、心、 肾为主;补虚药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强关联药物组合16 个,关联规则 分析发现补虚药多脾肾并补,祛邪辅以和中焦,化瘀配伍不伤正,核心药物组合4 个。结论:李学铭教授治疗 慢性肾脏病用药注重补虚,重视脾肾二脏,补虚药多为二脏并补,祛邪不忘和中,化瘀而不伤正。  相似文献   

5.
杨淑慧  丁吉善  陈丽平 《新中医》2019,51(11):35-39
目的:探讨治疗痹证中成药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医师治疗痹证、科研人员研发新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 2015版收载治疗痹证的中成药,将相关信息录入EXCEL表格,对药物名称进行规范,运用Clementine12.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中成药42种,涉及药物150味,用药总频次468次;提取证素10个,前3位分别是湿、风、寒;药物按功效归为18类,祛风湿药最多,其次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频次≥5的高频药物共30味,前10位分别是牛膝、当归、防风、甘草、独活、木瓜、苍术、川乌、川芎、桂枝;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二联药对23组,三联药对55组,其中核心药对4组,分别是川乌+草乌、乳香+没药、白术+羌活+防风、茯苓+秦艽+防风;聚类分析得到有意义的聚类组7组,体现了补虚+祛风湿、解表+益气活血、解表+祛风湿、清热祛湿+通络、祛风湿+补虚+活血的配伍特点。结论:《中国药典》收载治疗痹证的中成药以治疗风寒湿痹为主,针对风湿热痹的中成药较少;临床治疗多以祛风湿、补虚、活血为基本治则,兼以解表、清热、利水进行配伍组方。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利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探析名老中医治疗偏头痛的用药规律及特点。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1988年1月1日-2021年7月20日名老中医运用中药方剂(含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的相关文献,提取医案中的方药组成。在完成筛选后建立好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的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方法,统计药物使用频率、性味归经及功效分布情况,分析药物配伍规律及关联、聚类效果。结果:共筛选出91篇文献、145首方剂,涉及206味中药,其中,高频中药28味。使用频次居前3位的分别为川芎、白芍、白芷,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以辛、苦为主,归经以肝、肺、脾经为主,功效以解表、补虚为主。常用药对30对,常用3味药配伍17组,聚为3类时聚类效果较好。结论:偏头痛的治疗药物以辛温寒、归肝肺脾经者为多,治疗方法以解表补虚、平肝息风、活血化瘀为主。以数据统计分析为依据考究药物的配伍对提高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中医古籍挖掘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华医典》数据库及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中搜集关于采用中药内服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医案。运用Excel建立原始数据库,进行频次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 25.0和SPSS Modeler 18.0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出医籍71部,医案195则,方剂195首,药物206味,累计用药频次共2561次,排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丹参、黄芪、甘草、川芎、当归。排前5位的药物功效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化痰止咳药、解表药。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心、肝、脾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显示,丹参、黄芪、川芎、甘草为核心中药。关联强度排前3位的药对依次为川芎-丹参、丹参-黄芪、丹参-甘草。频次最高的2组药物组合为丹参-川芎、丹参-黄芪。聚类分析显示药物分类有4类。结论: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需谨守本虚标实之病机,尤为注重补虚药和活血药的使用,益气活血,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复方治疗免疫性不孕的用药特点及其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PubMed、Embase数据库和Cochrane图书馆中有关中医药治疗免疫性不孕疾病的文献,构建免疫性不孕的方药数据库,并运用Excel 2019、origin 21、IBM SPSS Statistics 25及IBM SPSS Modeler 14.1等软件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01首方药,共涉及1 350频次中药使用,药物118味,使用频率大于20次的药物有22味,依次为当归、菟丝子、甘草、丹参、黄芪、赤芍、枸杞子等,中药主要以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为主,其中补虚药又以补肾药为主,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甘为多,药物归经主要归肝、肾、脾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58条核心关联,系统聚类分析得出药组4个。结论:临床上免疫性不孕的基本治疗大法为从肾论治,中药主要以补肾药为主,同时根据患者相关临床症状,随证配伍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健脾益气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数据探讨中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P)的用药规律,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病因病机。方法: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3个大型资源库进行检索,整理收集最近10年以来有关子宫内膜息肉的中药治疗内容,应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9软件进行频次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46篇,涉及中药112味,药物累计使用551次。当归、赤芍、川芎等15味药物为治疗EP高频用药。常用药物类别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清热药和理气药;药性以温、平性为主,药味以苦、辛味为主,归经以肝经、脾经为主。结论:痰瘀互结是EP的病因病机,归纳治疗EP的用药规律,可为临床治疗EP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现代文献探讨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关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病案与基础研究资 料。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纳入其中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对其中的中药组成、功 效归类、性味归经等参照相关标准进行数据规范化处理。结果:研究最终纳入文献292篇,涉及中药214种,药 物总频次共有5 071次,应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频数分析显示类风湿关节炎用药以补 虚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为主,以清热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等药为辅,药味以甘、辛、苦为主,药性则以温 性和平性为主;药物多归经肝经、脾经、肾经。结论:聚类分析结果归纳出黄芪、甘草、当归、乌头、桂枝、薏苡仁、 防风、秦艽、羌活、鸡血藤、川芎、牛膝、威灵仙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核心药物群,关联分析归纳出类风湿关节 炎用药的常用药物组合,发现类风湿关节炎用药特点以补虚扶正、补益肝肾、祛风除湿、活血化瘀通络为主。  相似文献   

11.
周语平  王文萍 《河南中医》2011,31(10):1125-1126
目的:探讨文献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用药规律。方法:查阅文献,采用统计学进行药物计算和分析。结果:治疗肝纤维化的中药共计97味,使用频次295味次;所用药物种类依次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占总体用药的76.61%;药味以苦、甘、辛为主,累积频率达80.35%;药性以平、温、寒为主,累积频率达96.95%;归经以肝、脾、心、胃为主,累积频率达66.41%。结论:肝纤维化病症主要以正虚血瘀、湿热内侵为主要原因。在治疗上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运用最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归纳分析整理黧黑斑古今文献,探讨外用方药的药用规律及特点。方法:应用Excel 2010数据平台建立数据库,对按照文献纳入标准收录对黧黑斑的外用方药中的药物功效、用药部位、性味、归经分别进行统计分析,按照使用频次的高低进行排序,并计算相应的使用频率或使用构成比。结果:其用药频次在15次及以上的中药共33味,占药物总数的14.35%,其中补虚药占总频数的19.12%,解表药占15.76%;温类药占药物总数的37.39%;甘味占46.09%;归经中药物频次最多的是脾经占37.39%;植物药的果实使用频次最多,占药物总使用频次的27.06%,白色药物占总药物的28.70%。结论:黧黑斑的外用方药中,以补虚药和解表药为主,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甘为主;所涉及药物以脾经为主,其次为肺;用药类型以植物药为主;部位以根茎为主;白色药物占比很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有关中医药治疗DN的相关文献,使用Excel、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中药频次、功效、性味归经、关联规则进行分析。结果:纳入中药处方365首,中药264味,高频中药主要有黄芪、茯苓、生地黄等;功效主要以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为主;药味以甘、苦最为常用,药性以温、寒为主;归经以肾、肺、脾经多见。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常用药对为黄芪-丹参。结论:中医药治疗DN以补虚为主,兼以清热利湿,且活血化瘀法贯穿疾病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治疗肺积和息贲的处方用药规律及其所反映的病机要点,为肺癌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应用电子检索的方法,对中医文献中关于肺积和息贲治疗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摘录其治疗的方药,运用统计软件SPSS 16.0对药物进行频数和频率分析。结果:化痰止咳药、补虚药、毒性药、理气药、温里药、利水渗湿药、化湿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是治疗的主要药类;补虚药中以益气和养阴的药物为主。所有的药物中以辛、苦、甘、温热及归脾肺胃经之品常用。结论:中医文献中肺积和息贲治疗以扶正补虚、化痰祛湿、理气活血、以毒攻毒为主;方药性味主要选用辛、苦、甘及温热之品,归经主要为脾、肺、胃经。通过药物分析可以初步推论民国及其以前的医家认为肺积和息贲为本虚标实的疾病,本虚以气阴两虚为主,标实以痰、湿、瘀、毒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姜良铎教授对于老年感染相关发热性疾病特殊性的认识,以及治疗中的用药特点及辨证思路。方法收集姜良铎教授门诊治疗老年发热性疾病处方,对其药物品种、类别及药物配伍联系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处方477张,使用中药18类211种,以清热药和补虚药为主,其中清热药使用频次多于补虚药,但补虚药的使用种类多于清热药。结论姜良铎教授治疗老年热病用药以清热药和补虚药为主,体现了泻实为主、补虚为辅的用药特点,切合老年热病具有本虚的内伤基础的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16.
武颖  衷敬柏 《北京中医药》2017,36(3):213-216
目的运用药物使用强度新标准总结衷敬柏教授治疗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的证候要素、临床疗效及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105例青年高血压患者处方302张,对其辨证及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青年高血压治疗有效率79.05%;治疗达标率44.76%;平均起效时间(3.07±1.99)周。辨证分型以肝阳上亢(53.33%)、阴虚阳亢(31.43%)、气阴两虚(30.48%)为主;实性证素以阳亢、气郁、瘀血等为主,累计频率达77.27%;虚性证素以气虚、阴虚为主,累计频率为90%;病位证素以肝、脾为主,累计频率达86.36%;每张处方平均用药(12.16±2.04)种,用药多归肝、脾经;药味以甘、苦、辛为主;药性多为凉寒;药物类别多为清热药、补虚药;前10位高频用药为黄芩、葛根、地龙、柴胡、罗布麻、生麦芽、生龙骨、栀子、生甘草、茵陈。结论青年原发性高血压为虚实夹杂证候,证候要素以阳亢、气虚、气郁为主,多选用归肝脾经、性味甘苦辛药物,寒凉药在处方中的使用强度高于温热药,以清热、补虚为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中药处方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用药规律,从而为辨证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临床验证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处方269首,中药267味,共3314味次,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前十位高频药为菊花、白芍、钩藤、牛膝、生地、石决明、夏枯草、茯苓、天麻、黄芩,与10味高频药物同用的药物主要有钩藤、白芍、生地、牛膝、菊花5味。总体用药规律:用药类别由高到低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平肝熄风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结论:中医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是以补虚扶正、清热为主.兼顾理气、平肝熄风、活血化瘀;常用药以补虚药和清热药为主,平肝熄风药、理气药和活血化瘀药次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经验复方并分析其组方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将符合标准的中药治疗PBC经验文献中的药物进行分类,导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处方中药物分类、使用频次、四气五味、药性归经进行演算并分析;同时运用R语言编程技术(V4.2.1)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纳入文献69篇,挑选出中药复方137首,中药197味,药物分类频率较高的是补虚药,其次为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性寒味苦类药居多,归经以肝经为主,脾经次之。聚类分析获得功效分别为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等四个药物组方。结论:PBC临床表现复杂,但其临床治疗仍有一定规律可循。其治法与药物组方均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益气健脾为主,以调和肝脾为主线贯穿全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幼科杂病心法要诀》中治疗小儿泄泻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治疗小儿泄泻原文进行精读,对涉及的9种泻证进行分析与整理,建立病-证-方-药数据库,借助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进行系统分析。结果:统计共17首方剂,涉及51味中药,药物频次累计148次,药物频次≥6次的有7味,依次是甘草、白术、陈皮、茯苓、生姜、人参、砂仁。功效分类位于前3位的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及理气药,四气五味以甘平、辛温为主,多归于脾胃二经。进一步通过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得出常用药物组合有25组,以补虚药与补虚药、补虚药与温中药、补虚药与行气药配伍为多。药物聚类可分为3类,第一类:砂仁、陈皮、甘草、人参、麦芽,第二类:茯苓、甘草、泽泻、白术、灯心草,第三类:甘草、人参、白术、陈皮、生姜。得到新处方2个,以健脾清热利湿为主,核心处方为异功散加味。结论:《幼科杂病心法要诀》中认为小儿泄泻核心病机为脾虚湿盛,兼有寒、热、虚、食、惊之因;治疗时健脾补虚,常参辛温祛湿法;选方以名方为基础,注重调理脾胃气滞,重视“健脾以运脾为贵”的思想,其药物配伍巧妙灵活,切实合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慢性心力衰竭(CHF)中药组方的用药规律,针对常用中药关联规则分析,为CHF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搜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10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医案,提取方药信息,整理后录入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SPSS 23.0和SPSS modeler 14.2对中药功效、性、味、归经应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对方药信息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在合格入选的81例病案中,涉及药物162味。按功效分为19类,使用较频繁的前5类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温里药;药性以温、平、微寒、寒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以入肝经、肺经、脾经、肾经、胃经的药物为主;关联性较强的药物组合为补虚药配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并形成了5个聚类,常用药物组合为黄芪、丹参、附子间相互配伍。结论诸医家在遵循"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机本质上,讲究"标本兼治,补行活泄,五脏同治"的原则,善于运用益气活血法,辨证配伍温阳利水、健脾化痰等药物,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