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宇 《广西医学》2010,32(8):960-962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CBT)的诊断及外科手术方法。方法 15例颈动脉体瘤患者,术前行B超、CT、MRI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AS)等检查确诊。均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15例患者中行单纯剥离术11例,颈外动脉+瘤体切除术3例,颈内外动脉+颈总动脉分叉部+瘤体切除1例;15例均好转出院,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24个月,未见肿瘤转移及复发。结论 CT、MRI或DAS可作为CBT的术前诊断,外科手术是CBT的首选治疗手段,一经确诊,应及早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s,CBT)的诊治经验,探讨CBT的诊断、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1例CBT患者术前均行B超检查,8例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13例行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21例术前均行颈动脉压迫试验。10例采用单纯瘤体切除,7例行瘤体与颈外动脉切除,4例瘤体连同部分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颈总动脉一并切除后行颈动脉重建术。结果:21例瘤体均完全切除,术后无死亡、偏瘫和失明病例;发生患侧口角歪斜、霍纳综合征、声音嘶哑、舌歪、饮水呛咳各1例。20例均获随访,时间4个月至15年,无术后复发及转移。结论:术前彩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血管成像等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CBT首选方法,术中减少脑缺血时间和脑神经的保护是预防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CB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81例CBT患者,42例采用单纯瘤体切除,24例行瘤体与颈内、外动脉一并切除,未做颈动脉重建;8例瘤体切除,同时行颈内动脉修补;5例行CBT摘除术,并颈内动脉吻合;2例行瘤体与颈内外动脉切除,同时行颈内动脉重建。结果81例术后随诊1~13 a,平均11 a;81例无手术死亡,72例肿瘤完全切除,预后良好;9例大部切除,其中3例死亡(1例死于心脏病,1例死于颅底转移,1例死于肺转移);其余患者最后1次随访均健在。术后发生脑卒中瘫痪1例,5例出现脑神经并发症,舌神经损伤25例。结论CBT应尽早手术治疗,根据肿瘤与颈动脉的关系选择适宜术式。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CBT)的生物学特征、诊断与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我院1997年7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19例CBT诊治经验。结果:本组病例均根据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即颈侧部肿块且伴有传导性搏动,结合彩超、CT或血管造影确诊。17例接受手术,CBT剥离式切除8例;CBT与颈外动脉同时切除4例;CBT与颈内动脉部分切除,颈内动脉对端吻合2例,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对端吻合2例,CBT与颈动脉分叉切除,自体大隐静脉间置移植1例。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CBT诊断并不困难。CBT剥离术是理想安全的手术方式,必要时行颈动脉重建,需预防脑缺血和颅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1例双侧复杂性巨大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诊断、治疗的经验、教训。方法术前对1例双侧颈部巨大肿物的患者行双源CT检查,根据临床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最终确定肿瘤为双侧CBT,并手术同期切除双侧瘤体。结果手术过程顺利,但术后患者出现暂时性呼吸、吞咽、发音困难等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患者治愈出院。结论在手术治疗复杂CBT过程中,防治神经损伤是目前该疾病手术治疗中应进一步强调的主要问题之一。双侧CBT同期一次切除,并发症发生率高,风险大,最好分次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CBT)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院2001年4月~2003年10月收治的8例CBT的临床资料及手术结果.结果:8例CBT术前均经颈部超声及颈动脉造影术证实;8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颈外动脉与CBT同时切除1例,其余7例行外膜下剥离切除术.无手术死亡, 术后随访1个月~24个月,无术后颅神经损伤.结论:颈部超声检查是CBT简便有效诊断方法,颈动脉造影术是CBT的诊断和术前评估最有效和重要的手段,手术是CBT的首选和有效的治疗手段.准确的术前评估,正确的手术方法选择和手术顺序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的内分泌活性、病理特征,总结颈动脉体瘤外科治疗及围手术期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1月至2011年8月我科颈动脉体瘤患者中7例有内分泌活性患者的外科治疗。7例患者经围手术期进行周密的准备,术前纠正血钾,术中稳定血压,并采用术中转流等方法切除瘤体。术后监测血压、血钾变化情况。术后病理活检,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嗜铬蛋白(CgA)、支持细胞S-100检查。结果 7例有内分泌活性颈动脉体瘤患者手术切除均成功,术后恢复满意。HE染色见肿瘤细胞,边缘可见支持细胞;免疫组化CgA(+)、S-100(+)证实均为颈动脉体瘤,来源于副神经节瘤,但病理活检无法证实内分泌活性。随访12~60月,未见复发。结论具有内分泌活性颈动脉体瘤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为主,病理无特异性。首选的治疗方式是外科切除,同时需要进行围手术期血钾、血压的严密监测。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体瘤外科治疗安全性探讨(附39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tumor,CBT)外科治疗安全性的方法,对术前颈外动脉栓塞的有效性和术中应用转流管的争议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9例CBT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术前经CTA明确诊断并评估Willis环情况,17例术前行颈外动脉分支超选择性栓塞.39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式包括单纯瘤体剥除术25例、瘤体联合颈外动脉切除术7例,瘤体联合颈动脉分叉切除+颈内动脉重建7例.结果术后发生声嘶和舌偏各2例、呛咳和面部麻木各1例,无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3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0.7~6 a,无复发病例.结论颈动脉体瘤应首选手术治疗,全面的术前评估、合理的术中操作是提高手术安全性的关键;术前超选择性栓塞供血分支,术中选择性使用转流管是提高手术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CBT)的诊治经验,以提高CBT的诊治水平,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26例CBT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疑为CBT,后经64排螺旋CT(64-MSCTA)检查证实,4例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12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8例同时行瘤体主要营养血管的栓塞)均明确诊断。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无手术死亡,无肿瘤复发,1例发生术后脑栓塞、偏瘫,8例发生术后神经并发症。结论:对CBT,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MRA检查均可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64排螺旋CT与DSA检查是诊断的最佳手段。手术切除是治疗CBT的首选治疗措施。术前应常规行Matas训练,术中精细地解剖可明显减少术后神经并发症的发生和其他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分析颈动脉体瘤(CBT)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探讨DSA在CBT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并分析11例(12个)CBT患者的临床资料和DSA表现.结果 11例CBT临床均表现为颈部无痛性肿块,肿块呈椭圆形、圆形,质较硬,实性,边界清楚,无压痛,其中颈部闻及血管杂音2例;肿物可前后推动而不能上下移动.DSA显示所有患侧颈动脉分叉夹角增大,颈内外动脉移位;所有CBT肿瘤血供丰富,肿瘤染色明显,瘤体与血管的关系清晰,主要供血动脉起源于颈外动脉.DSA显示瘤体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内3个,9个瘤体呈偏心性生长并包绕颈内动脉或颈总动脉分叉.瘤体直径3.0~9.0 cm,平均约(4.5±1.5)cm.DSA显示右侧6例,左侧4例,双侧1例.肿瘤定性、定位以及与邻近血管的关系与外科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相符.结论 大多数CBT临床表现不典型,易于误诊,但具有特殊的DSA表现.DSA能清晰显示瘤体与颈部血管关系,为外科手术或栓塞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DSA诊断CBT准确率100%.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是头颈部较罕见的化学感受器肿瘤,其生长缓慢,生物学行为呈良性,部分可恶变。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可达30%。颈动脉体瘤手术风险较大,脑缺血性中风是最严重的手术并发症,颅神经损伤是颈动脉体瘤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1880年Giegner首次切除颈动脉瘤,国内1958年黄志强首次报告颈动脉体瘤后,这方面的报告逐年增加,目前疆内此类手术仅有较少报道。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体瘤的DSA诊断和术前栓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影像特点和手术前栓塞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至2006年我院收治的23例手术前经导管栓塞的颈动脉体瘤患者的相关临床和影像资料,并与1954年至1995年收治的26例单纯手术切除的颈动脉体瘤患者作对比研究。结果颈动脉体瘤的特征性DSA表现:瘤体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外动脉受推压移位夹角增大,瘤体血运丰富。术前栓塞安全、可行,与单纯手术组相比术中出血减少(P〈0.01),术程有所缩短,并发症减少,肿瘤一期切除。结论颈动脉体瘤的DSA表现特征明显,对诊断、鉴别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术前栓塞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起源于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肿瘤,也称化学感受器瘤或副神经节瘤。自1743年Von Ha11 er第一次描述颈动脉体瘤以来,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因发病率低、病变部位特殊、局部解剖复杂及血管丰富,个别患者需要同时行颈动脉切除和重建,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及危险性。我院自2004年起至今,在超声刀的辅助下行颈动脉体瘤手术1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CBT)患者行介入栓塞后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总结14例CBT患者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前护理充分的Matas试验,颈动脉造影及栓塞的护理,术后做好体位护理,加强生命体征及并发症观察与护理.结果 本组14例术后均未发生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康复出院.结论 CBT手术具有较大难度和危险性,充分的术前准备、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 18例颈动脉体瘤全部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明确诊断,其中10 例行血管外膜下剥离切除,5例行肿瘤并颈外动脉切除,3例行肿瘤并颈内、外动脉切除.结果 18例手术患者无1例手术死亡,无手术并发症,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 DSA是诊断颈动脉体瘤的金标准,确诊后通过完善的术前检查、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术式选择手术治疗能获得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颈动脉体瘤(CBT)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促进早日康复.方法 对CBT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做好体位护理,坐命体征观察及呼吸道护理,负压引流护理,观察切口出血情况,做好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论 CBT手术具有较大的难度和危险性,因此准确的诊断、充分的术前准备、全面的术后护理和详细的健康教育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35例36侧颈动脉体瘤行手术治疗。其中颈动脉体瘤单纯剥离20例(21侧),颈动脉体瘤及颈外动脉切除3例,肿瘤及颈内动脉切除颈外替代颈内动脉2例,动脉对端吻合2例,血管移植6例,补片修复1例,动脉结扎1例。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12例采用冰帽头部局部低温。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例,死亡率2.8%,术后发生霍纳综合征2例,迷走神经、面神经下颌支及喉上神经损伤各1例。29例随访1-25年,全部随访患者没有复发。恶性颈动脉体瘤1例,失访。结论:手术是治疗颈动脉体瘤的最佳方法,延误反使手术增加困难。脑保护是降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完整的保留或重建颈内动脉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分析32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前检查方式及评估结果、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前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暂时性球囊阻断试验(TBO),32例瘤体血供均来自于颈外动脉,1例患者TBO试验阳性。22例(68.8%)患者行单纯瘤体剥除,6例(18.7%)行瘤体连同包绕的颈外动脉一并切除,4例(12.5%)行瘤体及其包裹的颈总动脉分杈一并切除。无手术死亡及脑梗死病例,颅神经麻痹4例(12.5%)。结论:DSA及TBO是颈动脉体瘤明确诊断及术前评估的有效手段,根据脑动脉环代偿能力及肿瘤与颈动脉的关系选择适宜术式,术中充分暴露、控制出血、保护神经及维持脑供血是预防和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单中心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7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10例,年龄平均39岁(25~65),均为单侧病变。结果 Shamblin分型Ⅰ型2例,Ⅱ型8例,Ⅲ型7例。术前影像学评估包括B超、CT、核磁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其中16例经手术切除,手术方式包括伴或不伴颈外动脉切除的完整剥离;瘤体连同颈内-颈总动脉切除血管重建;瘤体连同颈总颈内动脉切除断端结扎;颅底颅内受累行颅内外联合入路手术。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良性。随访43个月(9~108),手术并发症包括单侧喉返神经麻痹6例,其中永久性声带麻痹2例,单侧面瘫1例,单侧舌下神经麻痹2例,出血1例,脑血管意外及死亡发生率为0%。结论 DSA检查是颈动脉体瘤的重要确诊及评估手段之一。术中双极电凝的仔细分离、血管外科器械短暂的供血动脉阻断、血管外科的转流及重建技术对手术的顺利进行,降低术后并发症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CBT)诊断、手术治疗以及防治术后并发症的经验。方法整理15例CBT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加以总结。结果15例按照Shamblin分型,I型2例,Ⅱ型8例,Ⅱ型5例。术前影像学评估包括B超、CT、MRA,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64排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成像CTA。行手术切除14例,手术方式包括伴或不伴颈外动脉切除的完整剥离;瘤体连同颈内-颈总动脉切除血管重建。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良性。所有患者经3个月~9年4个月随访,出现单侧喉返神经麻痹2例,单侧舌下神经麻痹1例,单侧颈交感神经损伤1例,无脑血管意外及死亡,均无局部复发。结论64排CTA可作为CBT术前诊断、评估的首选方法。而正确诊断、周密完善的术前评估及合理的手术方案能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