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4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从性别、年龄、病因、病程、肝功能分级、有无腹水、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门静脉内径、总胆红素、血小板等10个变量中筛选出与肝硬化EVB最密切的危险因素。[结果]194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中80例合并出血(EVB组),EVB发生率为41.2%;未发生EVB者114例(非EVB组)。单因素分析显示:EVB组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比非EVB组严重(P0.01),EVB组的门静脉内径〔(13.1±2.2)mm〕比非EVB组〔(12.3±1.9)mm〕大(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门静脉内径是肝硬化EVB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门静脉内径、腹水是EVB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EVB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OV)患者108例,当发生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时,给予内科止血治疗.收集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1-02~2011-09该院消化内科住院的肝硬化合并EVB患者42例为出血组,选取同期住院的肝硬化未合并EVB患者38例为对照组,分别统计食管胃底静脉红色征(RC)、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门静脉内径(PVD)、脾厚度(SPT)、腹水最大液性暗区深度(ASmax)、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PLT)、血清总胆红素(TB)、血清白蛋白(ALB)、Child-pugh分级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肝硬化患者并发EVB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出血组RC、PT、PVD、SPT、ASmax、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RC、PT、PVD、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关系密切。结论 RC、PT、PVD、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是影响肝硬化患者EVB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首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首发腹水的检验学和超声影像学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2007年5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首发以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腹水住院者的血液分析、肝肾功能、电解质及门脾静脉宽度等资料。性别分层分析这些资料的改变与出血和腹水之间的关系。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首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显著低于以腹水为首发症状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P〈0.05),而血糖则显著高于后者(P〈0.01)。出血组女性患者红细胞总数显著低于腹水组男性患者(P〈0.05),出血组男女患者的血钠都显著高于腹水组男性患者(P〈0.05,0.0001),腹水组男性血钠显著低于女性(P〈0.05)。腹水组平均发病年龄大于出血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之间在白蛋白水平、凝血酶原时间、白细胞总数、血小板总数、血钾、血肌酐、血尿素氮和门脾静脉宽度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首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多见高血糖和低血红蛋白,首发腹水者男性更多见低血钠,表明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出血性损害更倾向侵袭男性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血清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蛋白(Ⅳ-C)对代偿期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VB)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保定市人民医院就诊104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临床症状和胃镜检查结果为依据将其分为EVB组(n=50例)和非EVB组(n=54例)。对比两组入院时血清LN、Ⅳ-C水平及MELD评分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LN、Ⅳ-C水平对代偿期肝硬化患者EVB发生的预测效能;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EVB组患者入院时LN、Ⅳ-C水平与MELD评分间相关性。以MELD评分为依据将EVB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亚组(MELD评分≤14分)和预后不良亚组(MELD评分> 14分),ROC曲线分析入院时血清LN、Ⅳ-C水平对代偿期肝硬化合并EVB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入院时,EVB组患者血清LN、Ⅳ-C水平、MELD评分均显著高于非EVB组(P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入院时血清LN、Ⅳ-C水平预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EVB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4、0.804 (P <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死亡率的关系。方法:所有患者按照SF水平分为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运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各临床因素,运用Pearson检验对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血清SF水平与肝肾功和甲胎蛋白进行相关性分析,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2组患者随访1年内总生存率,Cox回归分析获得影响肝硬化失代偿患者随访1年内生存情况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119例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其中男80例(67.2%),女39例(32.8%),平均年龄(53.6±13.4)岁,所有患者按照SF水平分为低水平组(<200 ng/mL)和高水平组(≥200 ng/mL),低水平组57例(47.9%),高水平组62例(52.1%),SF高水平组患者消化道出血、Ⅲ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以及腹水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SF低水平组患者,SF高水平组患者肌酐、总胆红素、Child-Pugh评分以及MELD评分明显高于SF低水平组患者。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血清SF与肌酐、总胆红素、Child-Pugh评分以及MELD评分呈明显正相...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预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7年4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4例,根据是否发生EVB分组,计算SAAG和校正的SAAG值。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患者并发EVB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指标预测EVB风险的临床价值。结果 在随访的6个月内,本组发生EVB 18例,未发生66例;EVB患者年龄≥65岁的比例为72.2%,显著大于肝硬化患者(43.9%,P<0.05);EVB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5.8±2.7)g/L,显著低于肝硬化患者【(37.7±3.3)g/L,P<0.05】,血小板计数为(52.3±10.7)×109/L,显著低于肝硬化患者【(59.4±12.5)×109/L,P<0.05】,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为(45.8±5.9)s,显著长于肝硬化患者【(41.1±7.4)s,P<0.05】,SAAG为(18.7±5.1),显著大于肝硬化患者【(16.1±4.2),P<0.05】,矫正的SAAG为(9.2±2.4),显著大于肝硬化患者【(7.6±1.8),P<0.05】;脾脏厚度为(5.2±1.3)cm,显著大于肝硬化患者【(4.5±0.8)cm,P<0.05】,门静脉血流速度为(15.2±2.9)cm/s,显著慢于肝硬化患者【(17.0±3.3)cm/s,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OR=0.435,95%CI=0.287~0.659)、腹水白蛋白(OR=1.845,95%CI=1.063~3.202)、APTT(OR=1.469,95%CI=1.272~1.697)、MELD评分(OR=3.285,95%CI=1.697~6.359)和矫正的SAAG(OR=2.917,95%CI=1.337~6.364)是影响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EVB的独立因素(P<0.05);采用校正的SAAG和MELD预测EVB的AUC分别为0.827和0.791,其敏感度分别为0.889和0.787,特异度分别为0.636和0.612。结论 采用矫正的SAAG有助于预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EVB的风险,因其简单,值得临床应用验证。  相似文献   

8.
<正>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 PVT)指形成于门静脉主干、肝内门静脉分支、肠系膜静脉或脾静脉的血栓[1]。PVT是肝硬化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PVT患病率高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9.36%对5.24%,P=0.04),并发PVT者发生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比例显著高于无PVT者(47.33%对19.63%,P<0.001)[2]。  相似文献   

9.
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 PHG)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PHT)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中,仅次于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其临床意义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同等重要。现就其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90例和同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未出血患者9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采用多因素Logist...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胃肠道息肉切除伴出血的发生率, 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内镜中心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肝硬化胃肠道息肉内镜下治疗者共127例。收集同一时间段内非肝硬化人群胃肠道息肉内镜下治疗共127例进行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无差异, 并分析肝硬化组年龄、性别、肝功能情况、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血糖、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息肉切除方式、息肉部位及其大小、个数、内镜下形态、病理, 及有无合并糖尿病、门静脉血栓、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情况对息肉切除出血的影响。计量资料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肝硬化组息肉切除出血例数为21例, 出血率为16.5%;非肝硬化组出血例数为3例, 出血率为2.4%, 肝硬化组切除息肉时出血率更高(χ2 = 14.909, P < 0.001)。对肝硬化患者胃肠息肉切除伴发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 显示肝功能分级、血小板、INR、血红蛋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及息肉的部位、形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163例肝硬化失代偿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2年内是否有再次发生消化道出血分为两组(将发生消化道出血次数≥2次者归为再出血组,仅发生1次消化道出血者归为未再出血组)。比较两组相关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再出血组血红蛋白水平为(82.71±27.12)g/L,未再出血组血红蛋白水平为(92.58±26.97)g/L;再出血组血钠浓度(125mmol/L、≥125~130 mmol/L、≥130~135 mmol/L、≥135 mmol/L分别为1.7%、7.6%、16.9%、73.7%),未再出血组血钠浓度(125 mmol/L、≥125~130 mmol/L、≥130~135 mmol/L、≥135 mmol/L分别为0%、0%、11.1%、88.9%);再出血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B级、C级分别为21.2%、53.4%、25.4%),未再出血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B级、C级分别为46.7%、35.6%、17.8%);再出血组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有、无血栓分别为20.3%、79.7%),未再出血组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有、无血栓分别为2.2%、97.8%);再出血组腹水情况(有、无腹水分别为65.3%、34.7%),未再出血组腹水情况(有、无腹水分别为35.6%、6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组间血钠浓度(OR值0.353、95%CI 1.110~7.230、P=0.029),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OR值10.646、95%CI0.012~0.742、P=0.025),有无腹水情况(OR值3.401、95%CI0.139~0.62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红蛋白、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可能是2年内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影响因素;低钠血症、门静脉血栓形成、腹水征是2年内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常见并发症,预测EVB的危险性对合理选择药物或手术方式、改善疗效和判断预后极为重要。目的:评估MELD评分联合多项血清学指标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首次EVB后短期内再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失代偿期肝硬化的EVB患者168例,其中随访3个月后再出血者51例。检测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PLT)、白蛋白、胆红素、肌酐、ALT、AS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D.二聚体、血清钠指标,计算MELD评分。应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回归方程并拟合ROC曲线,比较回归方程和单独MELD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D-二聚体(OR=1.2714)、MELD(OR=2.3340)、Na(OR=0.8136)、PLT(OR=0.9431)是引起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回归模型为LogisticP=0.1073+0.3013×D-二聚体+1.1132XMELD-0.0688×Na-0.0396×PLT,其AUC明显高于单独MELD评分(0.873对0.738,P=0.0028),敏感性为66.7%,特异性96.1%。结论:MELD评分联合D-二聚体、血清钠、PLT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首次EVB后短期内再出血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出血与血栓形成患者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严格按照病例和对照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10-01/2016-01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和唐山市传染病医院收住院的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VT的患者74例为病例组;选择同期住院的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110例、肝硬化并发PVT的患者76例、单纯肝硬化患者(无出血和PVT形成)112例为对照组.对4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VT形成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性别、年龄、肝硬化病因、白细胞、HB、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门静脉内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血小板计数及肝硬化并发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门静脉内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血小板计数及肝硬化并发症是影响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VT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hild-Pugh评分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的预后风险因素及其死亡风险的临床评估。[方法]经内镜、腹部B超、CT等检查确诊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99例,其中出血控制并好转患者81例(好转组),死亡患者18例(死亡组)。对2组肝硬化EVB患者进行Child-Pugh评分,检验各主要指标,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死亡组患者非初次出血比率、72h再出血比率、Child-Pugh评分均高于好转组(P0.05);Child-Pugh C级患者的死亡风险分别为A级和B级患者的12.500倍和4.018倍(P0.05),72h再出血和非初次出血患者的死亡风险分别为72h内无活动性出血和初次出血患者的8.826倍和3.143倍(P0.05);Child-Pugh评分、72h再出血是肝硬化EVB患者的独立死亡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480和7.060。[结论]Child-Pugh评分增高、72h再出血均预示肝硬化EVB患者生存率降低、近期死亡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6.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病死率高达15% ~ 35%[1].目前临床主要通过胃镜检查判断肝硬化患者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sophageal-gastric varices,EGV)及其程度.寻找无创指标预测EGV及其出血风险,以降低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6月因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65例,根据就诊当天是否发生破裂出血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分析该类患者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WBC计数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患者HGB、PT明显高于非出血组,而PLT明显低于非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患者中肝功能Child-Pugh评分C级患者、重度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及中重度腹水患者明显多于未出血组,2组患者在肝功能Child-Pugh评分、食管胃静脉曲张和腹水严重程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功能Child-Pugh评分、PLT、腹水、门静脉内径和感染是发生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其中腹水严重程度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较低、PLT较低、腹水较严重、门静脉内径较大和出现感染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上须尽早进行对症治疗,预防破裂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6):1326-1330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重度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5年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影响其5年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因重度首次EVB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就诊的肝硬化129例患者,随访时间为5年。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肝硬化原因、首次出血时是否合并感染、肝硬度(LSM)、脾硬度(SSM)、门静脉内径、生化学指标、再出血时间及预后等临床资料。以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为主要研究终点,以死亡为次要研究终点。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分别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和Cox回归分析法筛选出EVB患者治疗后再次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及5年的生存预测指标,Kaplan-Meier曲线分析累积未再出血率。结果 129例患者中有87例(67.4%)患者在随访期间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组与未再出血组患者比较,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比例(χ~2=4.896,P=0.027)、门静脉内径(t=2.203,P=0.030)、LSM(Z=-2.771,P=0.006)和SSM(t=2.678,P=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平均出血次数和累计出血率显著高于非酒精性肝硬化患者(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酒精性肝硬化、LSM和SSM是EVB患者治疗后5年内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687、1.039、1.078,95%CI分别为1.230~26.129、1.010~1.070、1.028~1.129,P值分别为0.025、0.007、0.001)。129例患者中死亡45例(34.9%)。Cox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与存活组在年龄、出血次数、平均动脉压、门静脉内径、AST、淋巴细胞百分比以及首次出血是否感染等均存在明显差异(P值均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表明,患者5年生存率与门静脉内径、年龄、出血次数以及首次出血时是否感染有关(OR值分别为1.459、1.053、1.286、5.239,95%CI分别为1.056~2.014、1.006~1.103、1.040~1.591、1.750~15.641,P值分别为0.022、0.026、0.020、0.003)。结论酒精性肝硬化、LSM和SSM是影响EVB患者5年内发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出血次数、门静脉内径以及首次出血时是否合并感染与5年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失代偿状况、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门脉主干内径及脾静脉内径的关系。方法:对10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内镜检查判断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彩色多谱勒B超检测门静脉主干内径及脾静脉内径。结果:肝功能分级越差,门静脉与脾静脉的内径越大(P<0.05),且随着门静脉及脾静脉内径增大,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亦加重(P<0.05)。结论:门静脉及脾静脉内径能间接体现门静脉高压的程度,继而反映肝功能失代偿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肝细胞癌(HCC)患者经内镜下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VB)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69例乙型肝炎相关HCC伴PVTT合并EVB经内镜治疗的患者资料,其中47例为PVTTⅡ型,67例为PVTTⅢ型,55例为PVTTⅣ型。比较不同PVTT分型患者的临床指标差异,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校正Fisher检验。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再出血及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法比较再出血率和生存率。采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1年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不同PVTT分型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比较中,PVTTⅣ型比PVTTⅡ、Ⅲ型患者的直接胆红素水平更高(Z=6.153,P=0.046)。所有患者经内镜下治疗后均可成功止血,PVTTⅡ型、PVTTⅢ型、PVTTⅣ型患者的半年、1年的再出血率无显著差异,不同分型患者半年、1年、2年、3年的累积生存率无显著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