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前庭康复训练对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成功后残余症状的疗效.方法 纳入2016年3月至12月就诊于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内科的原发性BPPV且复位成功的100例患者,将其中复位24 h后仍存在残余症状的38例随机分为前庭康复训练组及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未接受特殊处理,前庭康复训练组接受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两组均随访4周,每周由神经科医师进行1次随访,行眩晕残障问卷(DHI)量表评估患者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随访1~4周的DHI评分较复位后24 h评分均有好转(P均<0.05).复位后24 h及第1周随访时两组间DH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09、P=0.627),第2~4周随访时前庭康复训练组DH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复位后早期给予前庭康复训练可有效缓解BPPV复位后的残余症状,降低功能残障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案对多管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成功复位后残存症状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BPPV患者资料,共306例,纳入符合标准的多管型BPPV患者共58例,其中包括前庭康复训练组和前庭康复联合口服黛力新治疗组。收集患者病历资料,采用眩晕残障量表(DHI)对治疗前后的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和比较。结果:306例患者中有193例存在残余症状,多管BPPV患者58例,其中31例患者接受前庭康复训练,27例患者接受前庭康复联合口服黛力新治疗。治疗前各组DH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DHI-T、DHI-E评分均低于单纯前庭训练组(P<0.05)。结论:前庭康复训练联合口服黛力新治疗对多管BPPV患者成功复位后的残余症状有治疗效果,且疗效优于单纯前庭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个性化前庭康复和耳石复位对不典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疗效。方法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就诊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眩晕门诊的50例不典型BPPV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耳石复位组(25例)和前庭康复组(25例)。在常规口服用药基础上, 耳石复位组根据症状和体征分别给予Epley和(或)Barbecue复位法, 前庭康复组则予以制定个性化前庭康复方案进行治疗。于治疗后2周进行随访,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眩晕残障量表(DHI)总分及躯体(DHI-P)、情感(DHI-E)、功能(DHI-F)三个维度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50例不典型BPPV患者中, 男23例, 女27例, 年龄(48.8±14.5)岁。耳石复位组和前庭康复组患者年龄、性别、DHI评分、Romberg试验分级、位置试验异常比例、双温试验异常比例、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基线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周后耳石复位组、前庭康复组的眩晕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6.0%(14/25)和88.0%(22/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倍他司汀联合前庭康复训练在手法复位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102例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1例。两组均经手法复位成功,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前庭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倍他司汀片,两组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前庭症状指数(VSI)、Berg平衡量表(BBS)、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3个月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48/51),高于对照组的78.43%(4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SI评分及功能、躯体、情感等DHI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为9.80%(5/51),低于对照组的31.37%(1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司汀联合前庭康复训练应用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手法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的疗效。[方法]收集本 院门诊经手法复位成功后有残余头晕症状的后半规管型BPPV患者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例。眼针组采用眼针治疗,西药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口服治疗,12mg/次,3次/d,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7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通过眩晕残障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眩晕症状体征严重程度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2、4周的疗效。[结果]治疗前3组DHI评分、眩晕症状体征严重程度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各项评分均不同程度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眼针组和西药组治疗后各项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其中眼针组治疗后1、2及4周的DHI评分、眩晕症状体征严重程度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和西药组(P<0-01),西药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眼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和西药组(P<0-05);治疗2周后,眼针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100%,高于西药组的20%和对照组的0%(P<0-05);治疗4周后,眼针组和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均为1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PPV患者经手法复位后的残余头晕应当尽早干预,眼针疗法比口服西药治疗起效快,而且治疗周期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舒福  石磊  张琦  冷辉 《北京医学》2021,43(6):573-575
目的 观察不同干预措施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60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使用手法复位,B组使用手法复位加前庭康复训练,C组使用SRM-Ⅳ型前庭功能诊疗系统复位,D组使用SRM-Ⅳ型前庭功能诊疗系统复位加前庭康复训练.观察比较分析4组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临床疗效、残余症状情况.结果 复位后24 h,4组间的DHI评分及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后4周,4组间的DHI评分、临床疗效、残余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D组的DHI评分、残余症状发生率均低于A组与C组(P<0.05).B组与D组的临床疗效均高于A组与C组(P<0.05).B组与D组在DHI评分、临床疗效、残余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使用手法复位或前庭功能诊疗系统复位的基础上辅以前庭康复训练治疗BPPV,整体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魏冰  单希征  代欣  曹春亚  贺媛  张茜 《北京医学》2021,43(6):582-585
目的 评价眩晕患者前庭康复护理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诊断为良性位置性阵发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梅尼埃病(Meniere disease,MD)、前庭神经炎(vestibular neuronitis,VN)、前庭功能减退耳源性眩晕患者184例.根据倾向性评分匹配原则,分为常规护理联合前庭康复护理(试验组,124例)和常规护理(对照组,60例),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时和8周时进行自评量表和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价,对比两组前庭康复疗效.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自评量表和DHI评分基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时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和8周时的DHI轻度障碍比例,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PPV和VN患者眩晕程度减轻最明显(P = 0.02).结论 前庭康复护理治疗眩晕患者疗效更优,尤其在改善眩晕程度和情绪障碍方面较为明显.同时,BPPV和VN的眩晕患者改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前庭康复训练改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3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按密闭信封法分为2组,对照组46例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上加用前庭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眩晕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74%和86.9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基本治愈率为51.06%,高于对照组的26.09%(P<0.05)。观察组干预后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低于对照组,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Tinetti PO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残余症状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干预后基底动脉、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庭康复训练可明显减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天麻钩藤饮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型后半规管BPPV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Epley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采取天麻钩藤饮配合手法复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及眩晕残障量(DHI)评分。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DH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及DH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在接受手法复位治疗基础上应用天麻钩藤饮效果较好,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且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和DHI评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耳石复位治疗后残余症状的影响因素,并探讨患者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对残余症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至12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警总队医院收治的BPPV患者274例,均采用耳石复位方法治疗。根据复位治疗成功后第3天有无残余头晕症状,患者分为残余症状组107例和无残余症状组167例。分析患者残余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耳石复位治疗前后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和oVEMP各项参数。结果BPPV病程及发病月份为患者残余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耳石复位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半个月时,两组患者DH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位治疗1个月后,残余症状组DHI评分低于无残余症状组(P<0.05),oVEMP患侧的振幅比健侧增高(P<0.05)。结论耳石复位治疗后部分BPPV患者会有残余症状,残余症状可能与病程、发病月份、复位次数、是否合并内科疾病等因素有关,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干预。患者oVEMP的耳间振幅增高与残余症状有关,临床或可把oVEMP检测作为残余症状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眩晕方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残余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BPPV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53例口服倍他司汀,观察组52例口服倍他司汀合眩晕方,疗程1周,比较2组疗效、眩晕残障评定量表(DHI)积分及半年内头晕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23%,优于对照组的83.02%(P<0.01);治疗后观察组DHI积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2组半年内同部位BPPV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眩晕方能加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头晕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泥丸内八阵"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残余症状临床有效性。方法 30例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视物旋转症状完全缓解后,运用"泥丸八阵"针刺治疗,7天1个疗程,观察4个疗程治疗前后的判定疗效。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证实,总改善率占53.33%(16/30),其中明显改善率达6.67%(2/30),中度改善26.67%(8/30),轻度改善占20.00%(6/30),无效46.67%(14/30),无恶化病例.每周治疗后,进行DHI评分发现,各周治疗之间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第一疗程后DHI评分下降最大,余各疗程后评分下降平稳,且评分下降程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泥丸内八阵"法针灸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眩晕残余症状,持续四周治疗,帮助患者尽快消除眩晕残留症状,利于前庭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中医理论认为痰湿中阻与肝阳上亢是形成眩晕的主要原因,本课题通过使用能够祛风息痰、平肝潜阳的虎杖叶胶囊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 以BPPV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设立单纯手法复位治疗组及虎杖叶胶囊联合手法复位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4周时采用头晕残障问卷(DHI)评估患者残余症状中躯体(P)、情绪(E)、功能(F)状态,评价虎杖叶胶囊联合手法复位对BPPV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2组的DHI评分中的P、E、F评分、总分(T)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2周后,单纯手法复位治疗组与虎杖叶胶囊联合手法复位治疗组的DHI评分中的P、E、F、T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01);这种显著性差异在治疗4周时仍然存在(P均<0.01)。结论 本研究表明具有祛风息痰、平肝潜阳作用的虎杖叶胶囊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对改善BPPV症状较单纯手法复位疗效更佳,为改善BPPV患者临床症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家庭改良Epley法与Semont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疗效。方法100例后半规管BPPV患者随机采用Semont法或家庭改良Epley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残余症状发生率、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严重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 d后,家庭改良Epley法组DHI、VAS、疗效明显优于Semont法组(P<0.01或0.05)。治疗1周后,家庭改良Epley法组残余症状明显低于Semont法组(P<0.05),但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改良Epley法治疗BPPV具有较好效果,残余症状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清眩醒脑颗粒联合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BPPV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给予复位治疗加清眩醒脑颗粒口服;对照组30例,给予复位治疗加安慰剂口服,2组疗程均为1周.治疗后1周统计2组的有效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4周统计2组的眩晕残障量表评分,并观察记录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1周,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8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23,P=0.470).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4周,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眩晕残障量表评分均较各自治疗前之评分明显降低(P<0.05),而试验组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4周的眩晕残障量表评分分别低于对照组同期眩晕残障量表评分(P<0.05),2组患者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清眩醒脑颗粒联合复位治疗BPPV,能改善患者的心理和躯体症状,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解脱管石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武威市凉州医院收治的120例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手法复位解脱管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前庭症状指数(VSI),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治疗后,两组患者DHI、VSI评分均降低,BBS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HI、VSI评分低于对照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后,两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环境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倍他司汀可提高BPPV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DHI、VSI评分,增强平衡能力,改善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Brandt-Daroff习服练习联合耳石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BPPV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耳石复位,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Brandt-Daroff习服练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眩晕残碍程度。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眩晕残碍程度评定量表(DHI)总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Brandt-Daroff习服练习联合耳石复位治疗BPPV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眩晕残障程度。  相似文献   

18.
范春燕  张林燕  陆张燕  胡进 《浙江医学》2023,45(11):1215-1218
目的 观察自行研制前庭康复仪治疗前庭神经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前庭神经炎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药物治疗及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采用自行研制前庭康复仪进行前庭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口头指导前庭康复训练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眩晕障碍程度[采用晕眩残障量表(DHI)评分]、平衡能力(采用Berg平衡量表)、步态稳定性和跌倒风险[采用动态步态指数(DGI)评分]、前庭功能[包括自发性眼震强度、前庭眼动反射(VOR)增益值]。结果 观察组治疗1、4周DHI评分、DGI评分低于对照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1、4周DHI评分、DGI评分低于治疗前,Berg平衡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4周自发性眼震强度低于对照组,且低于治疗前和治疗1周时,VOR增益值高于对照组,且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自行研制前庭康复仪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眩晕障碍程度,提高平衡能力,增加步态稳定性,改善自发性眼震强度和VOR增...  相似文献   

19.
黄烨  杨雯  张琳  邵科峰  陈红芳  尤慧华 《浙江医学》2023,24(24):2647-2650
目的 探讨前庭康复(VR)联合抗焦虑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的疗效。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诊断为PPPD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VR联合抗焦虑治疗)37例和对照组(仅抗焦虑治疗)37例。采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评估患者眩晕程度,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评分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分为焦虑亚量表HADS-A和抑郁亚量表HADS-D)评分分别评估患者失眠、焦虑和抑郁程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治疗前ISI、HADS-A和HADS-D与DHI的相关性;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各项评分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PPPD患者眩晕程度与失眠程度、焦虑程度、抑郁程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581、0.706、0.416,均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HADS-A、HADS-D、ISI、DHI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HADS-A、ISI、DH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手法复位治疗高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疗效和风险.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门诊78例诊断为BPPV的高龄患者(年龄≥80岁),其中58例患者采取了个体化手法复位,后半规管和上半规管BPPV采用改良Epley法,水平半规管BPPV采用Barbecue法或联合乳突震荡法.20例拒绝手法复位的患者采取药物治疗联合前庭康复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作为复位组和对照组,治疗1周后比较治疗效果,9个月后比较两组BPPV复发率.结果 治疗1周后,复位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10%(P< 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后9个月后内,复位组出现BPPV复发10例(17.2%),对照组有19例(95.0%)其BPPV持续存在或复发.在复位组,经1次复位治愈者其BPPV复发率(9/29,15.5%)明显高于经2次复位治愈者(1/23,4.3%)或≥3次复位治愈者(0/6,0%)(x2=7.796,P< 0.05).结论 有些高龄BPPV患者虽不适宜常规复位手法,但可采用个体化手法复位治疗,其效果优于药物联合前庭康复治疗,多次手法复位可明显降低BPPV复发率.手法复位方法简单,花费少,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