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性白内障术中的眼心反射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目的探讨老年人在现代白内障摘除术中眼心反射发生情况以及术中哪些操作更易诱发眼心反射。方法由动态心电记录器分别记录术前及术中球后麻醉、软化眼球、上直肌牵引缝线、板层切开角巩膜缘、娩核及人工晶体植入等6项主要操作开始后30~60秒钟的心电活动。以每一手术步骤使心率减慢的次数超过其前一步骤心率的10%为眼心反射阳性。结果30例中有10例(33.3%)发生眼心反射,共发生14次。除缝上直肌牵引缝线外,其余各项操作均记录到眼心反射。术中5例出现房性或室性早搏。结论现代白内障摘除术可影响老年人的心电活动。或许眼心反射的标准过于保守,有待重新修定。  相似文献   

2.
斜视矫正术后眼心反射一例钟兆贝在眼科,由于牵拉眼球或压迫眼球等操作可引起心率相对减慢、或各种心律失常的表现,称为眼心反射。眼心反射常在眼外肌手术时发生,此外,也见于白内障摘除手术时压迫眼球(降低眼压措施)以及眼球摘除手术和眶内容摘除手术时等,每分钟心...  相似文献   

3.
眼眶结缔组织在眼球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其随年龄增长发生退行性改变,这种变化能够引起眼球控制眼外直肌运动的Pulley结构的位置发生改变,从而引起某些特殊类型的斜视发生,即“松眼综合征”,包括分开功能不足性内斜视及小度数的垂直斜视.眼眶磁共振检查发现其产生与眼外直肌Pulley位置的退行性改变有关.对于松眼综合征产生的不同类型的斜视,其治疗方法及手术方式不同,对于分开功能不足性内斜视,临床上既有内直肌后退手术,也可采用外直肌缩短手术,而对于小度数的垂直斜视,则可采用不同程度的垂直肌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迷走神经张力状态与眼心反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眼外肌手术时发生缓脉及心律失常称为眼心反射(Oculo-Cardiac reflex以下简称OCR)。Kirch等称为三叉神经迷走神经反射。国内外文献已有不少有关OCR的报道及严重OCR引起心脏停搏的个案报道。OCR的防治已成为眼科医师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又于1985年-1986年5月、对100名施行眼外肌手术的患者进行了迷走神经张力状态的测定,并对术中可能发生的OCR进行了前瞻性研究,旨在1)探讨  相似文献   

5.
斜视术中不同麻醉方式对眼心反射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斜视手术中不同的麻醉方式眼心反射发生率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84例斜视患者根据手术需要分为局麻组和全麻组,两组患者再随机分为传统麻醉组及传统麻醉联合球后麻醉组,记录勾取眼外肌前后心率变化,按照不同的麻醉方式对眼心反射发生的阳性率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全麻患者眼心反射发生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局麻,无论患者是全麻还是局麻,球后麻醉均可有效降低眼心反射的发生率,术后呕吐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结论在传统麻醉的基础上联合球后麻醉可以减少眼心反射的发生,有效提高斜视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局部麻醉监护情况下成人水平斜视手术中心电图、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的变化情况。

方法:临床确诊为水平斜视的17例成人患者19眼36条眼外肌纳入研究。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18~71(平均32.65)岁; 外斜视14例(男8例,女6例),内斜视3例(男2例,女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角膜荧光及眼科同视机检查。术中由专业麻醉医师采用监护仪对手术采取全程密切监控。对比分析术前与局部麻醉监护术中的心电图、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及血压的变化情况,对比内外直肌、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的区别。

结果:局部麻醉监护下17例成人水平斜视手术中牵拉眼外肌共36条,眼心反射发生率86.1%; 牵拉内、外直肌,眼心反射阳性率分别为100%,72.2%。眼心反射在男女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18~30岁眼心反射阳性率明显高于31~71岁。术中呼吸频率的增高与眼心反射同步,与牵拉内外直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无关。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血压在手术刚开始时出现一过性增高,首次牵拉眼内外直肌时出现一过性降低,在性别和年龄上无明显差异。

结论:在局部麻醉监护下成人水平斜视手术中,眼心反射发生率高,牵拉内直肌时100%发生; 呼吸增快与眼心反射同步; 手术即将开始时血压增高、牵拉眼内外直肌时血压降低。  相似文献   


7.
全麻儿童眼肌手术的眼心反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亚琴  徐丹舟 《眼科学报》1997,13(4):219-220
眼心反射早在1908年由Aschwer和Degnini首先 报道。以往有文献从不同角度对眼心反射作过一些描述,并且认为15岁以下儿童眼心反射发生率高于成人,全麻多于局部。而严重眼心反射也可导致死亡。我们综合国内诊断眼心反射阳性标准并加以分级,同时深入分析眼心反射的发生情况,这对预防和处理眼心反射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现从1990年1月—1997年6月对93例全麻儿童眼肌手术中眼心反射进行回顾性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眼外肌延长术联合拮抗肌折叠术矫正大角度外斜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眼外肌延长术联合拮抗肌折叠术矫正大角度外斜视30例,证实眼外肌延长术能使肌张力以最大限度放松,达到外直肌后徒10~12mm的效果,在矫正大角度斜视中起良好作用,且可减少肌折叠长度,避免用力牵拉眼肌所致眼心反射。治疗良好率达86.66%。是一种简单、快速、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眼外肌手术刺激引起的胃电图变化。方法 应用体表胃电描记法对眼科病房 1 63例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或双眼内直肌后徙术患儿的胃电活动进行监测。结果 斜视儿童内直肌或外直肌因手术刺激引起胃电图变化的主要表现为主功率增加 ,内直肌组 3 7例主功率差值增加 :胃窦 63 5 9μV± 1 2 8 2 2 μV、胃体 78 2 4μV± 1 43 85 μV ;外直肌组 1 2 6例主功率差值增加 :胃窦 5 7 3 5 μV± 1 89 60 μV、胃体 64 95 μV± 1 2 9 94μV ,内直肌组主功率差值增加较外直肌组程度更为明显。与此同时 ,眼 -胃反射发生率内直肌组 ( 4 3 2 4% )也略高于外直肌组 ( 4 0 47% ) ,但其差别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胃电图记录与临床表现基本一致。结论 胃电图是监测不同眼外肌手术眼 -胃反射的一种可以量化的客观检查方法 ,内直肌与外直肌后徙手术时的胃电图未呈现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0.
眼心反射早在1908年由Aschwer和Degnini首先报道。以往有文献从不同角度对眼心反射作过一些描述[1,2],并且认为15a以下儿童眼心反射发生率高于成人,全麻多于局部。而严重眼心反射也可导致死亡[4]。我们综合国内诊断眼心反射阳性标准并加以分级,同时深入分析眼心反射的发生情况,这对预防和处理眼心反射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现从1990年1月~1997年6月对93例全麻儿童眼肌手术中眼心反射进行回顾性总结,报道如下。回资料和方法I.1对③93俩[JIat中.男74例.41(例,年龄2~工Za,平均6士1.24a。其中共同性内斜42例,共同性外斜25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先天性斜视、共同性斜视眼外肌的病理变化,探讨共同性斜视、先天性斜视等肌源性病变特点。方法对50例先天性斜视及共同性斜视患者行斜视矫正术,将截除的眼外肌标本及选取的2例正常眼外肌标本制作石蜡切片,行HE染色并置于光镜下观察眼外肌的病理特点。结果正常眼外肌标本未见纤维组织增生;先天性内、外斜视眼外肌标本显示出不同程度的眼外肌纤维化、玻璃样变及肌纤维变性、结构消失等改变,以先天性内斜视改变较为显著。共同性内、外斜视可见肌纤维体积减小、数量减少,排列紊乱,发病较早、手术年龄大的共同性斜视患者多可见肌肉部分萎缩、肌纤维间隙增宽,胶原含量增多等改变。结论先天性斜视会引起眼外肌纤维化等的改变,而共同性斜视也会出现轻度眼外肌病理性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手术中眼心反射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方法。方法使用美国产Gode,Master心电监护仪观察记录106例(126眼)年龄在65~80岁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中心率变化,并与基础心率相比较,分析眼心反射发生的情况。结果眼心反射主要在加压软化眼球时,发生率为32.08%(34/106)。其中,男性眼心反射发生率为40.39%(21/52),女性为24.07%(13/54)。结论老年白内障患者手术中有眼心反射发生的风险,值得手术医护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斜视尤其特殊类型斜视的病情复杂, 常规斜视矫正手术多无法达到矫正大度数斜视或改善眼球运动功能的目的, 需要应用眼外肌转位手术, 包括邻近眼外肌和跨眼外肌转位手术。随着个性化手术发展, 眼外肌转位手术的术式不断改良, 各具适应证和优缺点。本文汇总国内外最新相关研究进展, 就不同类型眼外肌转位手术在斜视治疗中的应用特点和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以期为临床医师进一步了解和合理开展眼外肌转位手术治疗斜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908年Aschner和Dagnini首先描述眼科手术时发生缓脉及心脏功能改变称为眼心反射。国外曾有报道斜视手术中因严重眼心反射而死亡者。从此眼心反射渐为医务人员所重视。眼心反射最常发生在眼肌手术和网膜脱离手术,眼球摘除后,直接压迫眶内容可发生,但双重睑术后拆线引起眼心反射不多见。我院眼科门诊于1981—1986年共行双重睑手术728例。拆线引起眼心反射者18例占同期双重睑手术总数的2.3%。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共同性外斜视主眼与斜眼眼外肌组织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共同性外斜视主视眼与主斜眼眼外肌组织学上有无差异。方法对26例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患者的眼外肌进行了主视眼与主斜眼的组织学观察比较。结果主视眼与主斜眼的内直肌组织学检验无差别,主视眼的外直肌在肌肉萎缩、纤维组织增生方面较斜眼明显,而在排列紊乱、胶原变性、脂肪组织增生诸方面两组间无差别。结论共同性外斜视主视眼与主斜眼眼外肌均发生了肌源性病变。  相似文献   

16.
眼心反射是三叉神经──迷走神经反射,牵拉眼睑、虹膜、眼肌及压迫眼球均可发生。虽然此类心律失常多数多无临床意义.但其中亦难免有性质严重者,故应引起重视。我们对8例行眼科手术的患者,术中进行心电监测,以了解眼科麻醉后手术操作对眼心反射的作用。临床资料l.一般情况:患者8例.ASAI一2级.男5例.女3例;年龄7~6()岁,平均31岁。既往无肝、肾病史。术前检查肝、肾功能正常,ECG在正常范围,无心律失常。在高麻或全麻下行择期手术。全麻小儿术前肌往阿托品0.cling/kg。局麻药为2%利多卡因与0.75%布比卡因混合液。2.…  相似文献   

17.
赵娟 《眼科研究》2011,29(7):669-672
眼心反射(OCR)在眼科手术中的发生率高达90%,而大多数临床医师认为OCR的表现仅仅是心动过缓、心律失常,却忽略了其他系统的表现,如:“眼肺反射”(ORR)、“眼胃反射”,也有人称之为“眼一呕吐反射(OER)”等。OCR并非仅仅为眼科手术的并发症,其在窦房结内镜手术过程中和治疗进行性三叉神经痛的过程中也可发生,但对此现象的描述以临床表现报道居多。目前的研究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师对OCR的认识,对OCR的眼胚胎、解剖、生理、电生理、发生机制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应重新认识OCR的本质特征,认为其名称为眼迷走神经反射(OVR)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8.
球后麻醉在斜视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斜视手术中应用球后麻醉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84例斜视随机分为传统麻醉组及传统麻醉联合球后麻醉组,记录钩取眼外肌前后心率变化,比较两组眼心反射发生的阳性率并对其术后正位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联合球后麻醉组眼心反射发生的阳性率明显低于传统麻醉组,两组术后正位率在统计上无差异。结论在传统麻醉的基础上联合球后麻醉可以减少眼心反射的发生,在提高斜视手术安全性的同时并不影响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睫状体冷冻手术致眼心反射二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眼科疾病较少危及生命 ,但有时会在手术麻醉期间或者手术过程中发生意外 ,如眼心反射引起全身严重症状 ,甚至心跳骤停[1] 。现报告 2例睫状体冷冻手术致眼心反射而需抢救者 ,以期引起同道重视。1 病例  例 1 :患者女 ,81岁 ,农民。因左眼失明伴疼痛 2天 ,于 2 0 0 3年 1 0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成人斜视手术中联合静脉给药,可减少眼心反射引起的心率变化。方法2005年7月~2006年6月,我科接受斜视手术的成年患者87例,其中术中仅用0.5%盐酸丙氧苯卡因(爱尔卡因)点眼表面麻醉者42例,同时接受0.5%盐酸丙氧苯卡因点眼联合静脉给药者45例,所有患者既往无心血管疾病史,术前全身常规检查均未见异常。记录牵拉直肌前后的心率变化,比较二者的差异性。结果单纯表面麻醉组,牵拉肌肉后心率减慢10次/分以上,牵拉前后心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静脉给药组,虽然牵拉肌肉后心率增加,牵拉前后心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成人斜视术中联合静脉给药,可以减少眼心反射的发生,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及减轻疼痛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