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曲马多复合小剂量丙泊酚对七氟醚麻醉患儿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 七氟醚诱导和维持麻醉下接受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90例,根据手术结束前输注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手术结束前30 min 注入0.1 mL/kg生理盐水)、曲马多组(手术结束前30 min注入1 mg/kg曲马多)和曲马多+丙泊酚组(手术结束前30 min注入1 mg/kg曲马多,联合手术结束即刻注入1mg/kg丙泊酚).记录各组术后拔管时间和麻醉恢复室(PACU)滞留时间,入PACU即刻进行小儿麻醉后躁动(PAED)评分、改良Aldrete评分和疼痛评分;观察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各组间术后拔管时间、PACU滞留时间及改良Aldret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PACU即刻的PAED评分为对照组>曲马多组>曲马多+丙泊酚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马多组和曲马多+丙泊酚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曲马多组最高,曲马多+丙泊酚组显著低于曲马多组(P<0.05).结论 曲马多复合小剂量丙泊酚可减少和减轻七氟醚麻醉下手术患儿的术后躁动,并降低应用曲马多所致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曹磊  范平雅  谭光宏 《重庆医学》2017,(36):5068-5070
目的 探究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宫颈癌微创手术患者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海南省中医院收治的122例宫颈癌微创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麻醉诱导前观察组患者经1 min静脉注射0.1μg/kg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患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各项指标、恶心呕吐分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心率(HR)最低值低于对照组患者,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刻(术后1.0 h)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分级(PONV)Ⅱ级构成比显著低于对照组T2时刻PONVⅡ级构成比,T4时刻(术后24.0 h)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能够显著缓解宫颈癌微创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并能够降低躁动发生率,且不会影响麻醉效果,但容易发生心动过缓.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术中麻醉深度监测在全麻下行下腹部手术患者苏醒质量和护理工作应用。方法选取择期全麻下行下腹部手术患者12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 NT 组和 NNT 组,NT 组患者(60)术中用 Narco-trend 监测,NNT 组患者(60)术中不用 Narcotrend 监测。记录术中丙泊酚用量;记录术后气管导管拔管时间和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留观时间;记录恢复室 Ricker 镇静—躁动评分;记录恶心呕吐及术后谵妄的发生率。结果 NT 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物丙泊酚的用量比 NNT 组明显减少(P <0.05);NT 组患者术后的拔管时间与PACU 留观时间比 NNT 明显缩短(P <0.05);NT 组患者术后的 Ricker 镇静-躁动评分比 NNT 明显降低(P <0.05);NT 组患者与 NNT 组术后恶心呕吐及术后谵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NT 组比 NNT 组降低了护理工作量(P <0.05)。结论在麻醉深度监测仪 Narcotrend 下行下腹部手术,通过有效的麻醉深度监测,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的苏醒质量,这些有利于减少 PACU 护理工作量,提高了护理质量,也有助于 PACU 护理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杨金柱 《吉林医学》2011,(9):1777-1778
目的:研究纠正围术期低氧血症预防老年腹部手术术后谵妄的效果。方法:选择86例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围手术期通过氧疗、化痰药物、机械排痰等措施,维持血氧饱和度≥90%,术后常规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术后谵妄发生率为9.3%,对照组谵妄发生率为16.3%。结论:对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纠正围术期低氧血症可以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曲马多复合小剂量丙泊酚对七氟醚麻醉患儿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七氟醚诱导和维持麻醉下接受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90例,根据手术结束前输注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手术结束前30min注入0.1mL/kg生理盐水)、曲马多组(手术结束前30min注入1mg/kg曲马多)和曲马多+丙泊酚组(手术结束前30rain注入1mg/kg曲马多,联合手术结束即刻注入1mg/kg丙泊酚)。记录各组术后拔管时间和麻醉恢复室(PACU)滞留时间,入PACU即刻进行小儿麻醉后躁动(PAED)评分、改良Aldrete评分和疼痛评分;观察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各组间术后拔管时间、PACU滞留时间及改良Aldret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PACU即刻的PAED评分为对照组〉曲马多组〉曲马多+丙泊酚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马多组和曲马多+丙泊酚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曲马多组最高,曲马多+丙泊酚组显著低于曲马多组(P〈0.05)。结论曲马多复合小剂量丙泊酚可减少和减轻七氟醚麻醉下手术患儿的术后躁动,并降低应用曲马多所致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小剂量舒芬太尼及芬太尼对小儿七氟醚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了解舒芬太尼防治小儿七氟醚全麻后苏醒期躁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80例行腹股沟斜疝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舒芬太尼( S)组、芬太尼(F)组,每组40例,分别在切皮前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5μg/ kg 或1.5μg/ kg 芬太尼。观察患儿苏醒期躁动评分、围术期芬太尼追加量、麻醉苏醒时间、PACU 停留时间及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S 组患儿苏醒期躁动评分及术后严重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 F 组,S 组需术中追加芬太尼及术后追加芬太尼的患儿明显少于 F 组,S 组患儿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 F 组。结论:与芬太尼相比,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可明显降低小儿七氟醚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对麻醉苏醒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托烷司琼对官外孕手术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试验组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mg,对照组静脉注射氟哌利多2.5mg,通过描述词量表观察和记录术中及术后24h两组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托烷司琼组(P<0.05),两组用药前后HR、MAP,SPO2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通过临床对照观察比较,托烷司琼有显著的预防官外孕手术术中及术后的恶心呕吐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托烷司琼对官外孕手术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试验组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mg,对照组静脉注射氟哌利多2.5mg,通过描述词量表观察和记录术中及术后24h两组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托烷司琼组(P<0.05),两组用药前后HR、MAP,SPO2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通过临床对照观察比较,托烷司琼有显著的预防官外孕手术术中及术后的恶心呕吐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后采用曲马多进行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扁桃体摘除的患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手术结束前5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试验组手术结束前10 min先静脉注射曲马多负荷量2 ml,患者返回病房后再连接微量镇痛泵,持续泵入量为2 ml/h。观察两组术后2、6、12及24 h镇痛效果;评定两组患儿术后躁动程度,恶心、呕吐及瘙痒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术后每个时段镇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及瘙痒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躁动评分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后采用曲马多能起到较为理想的镇痛效果,减少躁动的发生,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皖南医学院学报》2020,(4):368-37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防老年患者食管癌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及寒战的作用。方法:80例ASAⅠ~Ⅲ级择期行全麻食管癌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患者麻醉诱导插管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4μg/kg(泵注时间为15 min),然后以0.1μg/(kg·h)的速度持续静脉输注至手术结束前40 min,C组患者以相同的方式予以生理盐水。按照设定的时间记录患者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以及患者苏醒期的躁动行为、寒战情况和拔管时Ramesay镇静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D组苏醒期躁动与寒战发生率减少(P<0.01),D组拔管时间略长于C组(P<0.01),但D组患者PACU停留时间短于C组患者(P<0.05),Ramesay镇静评分也稍高于C组(P<0.01)。与C组比较,D组术中麻醉镇痛药物瑞芬太尼的使用量减少(P<0.05)。D组患者HR和MAP在插管即刻(T3)均低于C组患者(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预防老年患者全麻食管癌手术苏醒期躁动及寒战,并缩短患者PACU停留时间,改善患者麻醉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地氟醚与七氟醚用于肥胖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取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的肥胖患者60例,随机分配至地氟醚组和七氟醚组,每组30例.气管插管后分别以地氟醚和七氟醚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自停用吸入麻醉药开始至第1次自主呼吸的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指令应答名字时间、转出麻醉复苏室(PACU)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刻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及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地氟醚组患者停药后第1次自主呼吸的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指令应答名字时间、转出PACU时间均短于七氟醚组(P<0.001),地氟醚组发生恶心呕吐事件的频率高于七氟醚组(43.3% vs 10.0%, P=0.001).两组患者在血液动力学变化、疼痛评分和躁动发生情况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七氟醚相比,应用地氟醚吸入维持麻醉的肥胖患者妇科腹腔镜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缩短,但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联合利多卡因胶浆预处理对隐匿阴茎患儿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手术治疗的隐匿阴茎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两组,预处理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25例,P组患儿手术结束前10min经静脉给予布托啡诺20μg/kg,手术结束时用利多卡因胶浆3ml充分润滑尿道后留置导尿管,C组患儿手术结束前10min经静脉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手术结束时用石蜡油3ml充分润滑尿道后留置导尿管,所有患儿手术结束后均送往PACU.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用于躁动镇静的异丙酚用量,术后24h曲马多需求量,观察期间术后躁动、皮肤瘙痒、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P组患儿的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儿异丙酚用量,术后24h曲马多需求量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组患儿在呼吸抑制、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儿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托啡诺联合利多卡因胶浆预处理能明显减少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减少患儿对镇痛药物的需求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析妇科腹腔镜手术应用不同右美托咪定给药方式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研究.方法 临床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进行右美托咪定单次静脉注射麻醉,对照组进行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持续泵入,比较两组建立气腹压力(T0)、即刻达到气腹压力(T1)、建立气腹后20 min(T2)、建立气腹后40 min(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等指标情况;比较两组的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PACU)、定向力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术后出现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寒颤、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即刻达到气腹压力(T1)、建立气腹后20 min(T2)、建立气腹后40 min(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等指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的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PACU)、定向力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寒颤、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应用右美托咪定单次静脉注射麻醉,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稳定,术后苏醒迅速,降低术后麻醉导致的不良反应,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次静脉注射纳布啡对烧伤患者行切痂植皮术后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48例在全身麻醉下行切痂植皮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手术结束前30min经静脉注射10mg盐酸纳布啡)和对照组(手术结束前30min经静脉注射与观察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各2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麻醉药物用量、低血压发生率、拔管时间、苏醒期发生躁动及予镇静例数,发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及补救镇痛例数。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低血压发生率、拔管时间、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躁动、镇静及镇痛补救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烧伤患者术毕前单次静脉注射纳布啡可以减少苏醒期躁动及补救镇痛药物的使用,提高患者的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5羟色胺3(5HT3)受体拮抗剂昂丹司琼、托烷司琼和格拉司琼预防全身麻醉手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360例择期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体格情况分级Ⅰ~Ⅱ级,年龄18~75岁。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分为3组,每组120例,于麻醉诱导前分别给3组患者缓慢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mg、托烷司琼5mg或格拉司琼3mg,观察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并作比较。结果昂丹司琼组、托烷司琼组和格拉司琼组术后24h内完全抑制恶心呕吐的有效率分别为70.0%、68.6%和72.9%,术后恶心发生率分别为22.5%、25.4%和20.3%,术后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0.0%、13.6%和8.5%,3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24h内均未观察到与抗呕吐药相关的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麻醉诱导前缓慢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mg、托烷司琼5mg或格拉司琼3mg,能同样安全有效地预防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5羟色胺3(5HT3)受体拮抗剂昂丹司琼、托烷司琼和格拉司琼预防全身麻醉手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 360例择期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体格情况分级Ⅰ~Ⅱ级,年龄18~75岁.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分为3组,每组120例,于麻醉诱导前分别给3组患者缓慢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 mg、托烷司琼5 mg或格拉司琼3 mg,观察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并作比较.结果 昂丹司琼组、托烷司琼组和格拉司琼组术后24 h内完全抑制恶心呕吐的有效率分别为70.0%、68.6%和72.9%,术后恶心发生率分别为22.5%、25.4%和20.3%,术后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0.0%、13.6%和8.5%,3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24 h内均未观察到与抗呕吐药相关的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麻醉诱导前缓慢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 mg、托烷司琼5 mg或格拉司琼3 mg, 能同样安全有效地预防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秦钟  高宏  张兆平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11):1258-1259
目的观察盐酸格拉司琼术中静脉注射预防神经外科手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择神经外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静脉注射盐酸格拉司琼3mg,对照组(20例)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观察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及副反应。结果格拉司琼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15%)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55%)。结论术中静脉注射盐酸格拉司琼可提早预防神经外科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小剂量麻黄碱对硬-脊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妊娠拟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ASAⅠ~Ⅱ级)100例,患者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麻醉前30min,输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7~10mL/kg,硬-脊联合麻醉穿刺成功后,随即双盲将患者分为A、B两组(n=50),A组(实验组):在注入脊麻药的同时静脉注射麻黄碱5~10mg,胎儿娩出前2min静脉注射麻黄碱6mg,B组(对照组):在注入脊麻药的同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胎儿娩出前2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若出现收缩压下降超过基础压的20%或恶心、呕吐的症状时静脉注射麻黄碱10~15mg对症处理。结果 A组:有1例出现收缩压下降超过基础压的20%,但无恶心呕吐现象,发生率2%;1例出现恶心但无呕吐现象,发生率2%。B组有16例产妇出现收缩压下降超过基础压的20%,发生率32%;8例出现恶心无呕吐,发生率16%;5例出现呕吐,发生率10%。经给予麻黄碱处理产妇均好转。结论在麻醉前扩容的基础上,预防性的静脉注射小剂量的麻黄碱能有效地预防硬-脊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产妇低血压所诱发的不良反应,降低了其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提高了椎管内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 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出现谵妄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髋部骨折老年患者160例,均给予手术治疗,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全身麻醉组患者80例,椎管内麻醉组患者8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谵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椎管内麻醉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谵妄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较全身麻醉术后谵妄发生率更低,谵妄持续时间更短,尤其以高龄患者全身麻醉术后更易出现谵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手术室行全身麻醉腹部手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手术室护理基础上,根据患者的手术情况、心理情况等,在麻醉苏醒期实施细节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疼痛程度以及不良反应率等。结果观察组麻醉苏醒躁动的总发生率为15.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2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麻醉苏醒期恶心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呕吐、留置导尿管刺激征的发生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实施细节化护理,能有效减少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对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