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托法替布在治疗老年性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为老年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的老年性RA患者9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甲氨蝶呤组(MTX组)和托法替布组(TOF组), 每组45例。MTX组患者主要以MTX每周1次、每次10 mg剂量治疗, TOF组患者主要以托法替布每天2次、每次5 mg剂量治疗, 评估两组患者治疗12周的疗效和安全性。疗效主要终点为第12周时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定义的疾病缓解50%(ACR50)的应答率。次要终点包括第12周的ACR20/70应答率、达标治疗患者的比例[评估方法包括基于红细胞沉降率(ESR)的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ESR)、基于C反应蛋白(CRP)的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CRP)、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DAI)和简化的疾病活动指数(SDAI)]以及患者报告结局(PRO)[包括疼痛视觉模拟标尺评分(VAS)和健康评估问卷残疾指数(HAQ-DI)较基线改变情况]。安全性评估指标包括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  相似文献   

2.
PsA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炎症性关节病, 尽管生物制剂在该疾病控制方面表现突出, 但仍有很大一部分PsA患者未得到控制。托法替布是一种快速吸收、有效和选择性的Janus激酶抑制剂(JAKi), 作用靶点明确, 口服方便, 可调节PsA炎症和免疫过程, 为PsA治疗提供了一种良好的选择。托法替布和其他JAKi在PsA患者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然而, 托法替布在PsA中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进一步评估。本文对托法替布在PsA患者临床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托法替布(tofacitinib,TOF)治疗难治性血管白塞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5例使用托法替布治疗难治性白塞病大血管和心瓣膜受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联合应用托法替布前后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种类和剂量、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影像学变化。结果5例患者(男性3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42.8±13.0)岁,中位病程72(60,264)月。大血管受累3例,均有多发动脉狭窄和闭塞,2例同时存在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并发静脉血栓;主动脉和心瓣膜受累2例,主要表现为升主动脉及主动脉根部扩张导致的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5例均有血管介入/心脏瓣膜手术史,其中3例有多次手术史。使用托法替布前,5例患者经激素联合多种免疫抑制剂治疗疗效不佳,病情进展,新发大血管病变或术后并发症。联合应用托法替布5~10 mg/d,随访(10.6±7.7)个月,5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无新发血管病变,主动脉和瓣膜受累的2例患者病情平稳,心功能恢复。炎症指标显著下降,ESR由21(7,101)mm/h降至5(1,11)mm/h(P=0.028),hsCRP由21(1.24,67)mg/L降至0.5(0.32,1.3)mg/L(P=0.018)。泼尼松剂量由8.5(5~10)mg/d减至6.5(2.5~10)mg/d,环磷酰胺均得以减量,4例实现托法替布减量。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对难治性大血管和心瓣膜受累的白塞病,联合使用托法替布有助于稳定病情,降低炎症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激素用量,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背景:30%~40%的急性重度溃疡性结肠炎(ASUC)患者存在激素抵抗,面临转换药物拯救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英夫利西单抗(IFX)可作为有效拯救治疗方案之一。目的:初步探讨IFX在我国ASUC拯救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6月—2016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以IFX作为拯救治疗方案的ASUC患者共10例,采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IFX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2、12、30周改良Mayo评分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IFX治疗第2周,有效率为90.0%(9/10),缓解率为20.0%(2/10),1例患者为原发性无应答;第12周有效率为90.0%(9/10),缓解率为30.0%(3/10);第30周2例患者出现继发性失应答,有效率为71.4%(5/7),缓解率为28.6%(2/7)。7例患者完成38周的随访,共2例患者行结肠切除术。治疗开始后平均(9.6±7.0)个月,50.0%(5/10)的患者内镜下表现改善,其中1例达到黏膜愈合。IFX治疗过程中出现带状疱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各1例。结论:IFX拯救治疗对中国ASUC患者短期疗效显著,可降低结肠切除率,促进黏膜愈合,但继发性失应答率高。在IFX治疗过程中,需警惕病毒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的开发, 难治性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方案有了更多选择。由于单一生物制剂可能存在"天花板效应", 联合治疗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 关于维得利珠单抗(VDZ)联合托法替布的研究较少, 且均集中于西方国家。现报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接受VDZ联合托法替布治疗的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诊疗经过, 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2017年6月—2021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消化内科共11例胰岛素瘤患者接受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注射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injection, EUS-FNI)治疗。所有患者EUS-FNI治疗后中位随访45个月(12~60个月), 6例患者仅1次治疗即可获得临床症状缓解, 4例患者2次治疗症状缓解, 仅1例患者需要2次以上治疗。以上结果初步显示EUS-FNI治疗胰岛素瘤可获得较好的中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硼替佐米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比较分析硼替佐米为主方案(VD/VT)与长春新碱联合阿霉素和地塞米松(VAD)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8例初治MM患者采用硼替佐米1.0 mg/m2或1.3 mg/m2,1、4、8、11 d给药;12例联合地塞米松20~40mg,1~4 d;6例联合沙立度胺100mg/d,21d为一疗程.24例MM患者采用VAD方案.结果 硼替佐米组总反应率88.9%(16/18),完全缓解或接近完全缓解率38.9%(7/18),显著优于VAD组,分别为41.7%,4.2%.硼替佐米组主要的不良反应依次为血液系统毒性,胃肠道反应和周围神经病变.VAD组主要不良反应为感染、脱发及静脉炎.结论 硼替佐米为主的联合化疗在初治MM中疗效显著优于VAD组,尤其在高危人群如严重骨质破坏、肾功能不全及不良染色体表现的患者,缓解率高,毒副作用轻,应优先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减量米托蒽醌加阿糖胞苷(MA)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16例老年AML病人,予以地西他滨联合减量MA方案[地西他滨20 mg/(m~2·d),d 1~5;米托蒽醌8~12 mg/(m~2·d),d 6~8;阿糖胞苷100 mg/(m~2·d),d 6~8],观察病人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6例病人中完全缓解(CR) 8例(50. 0%),部分缓解(PR) 3例(18. 8%),总有效率(ORR)为68. 8%。细胞遗传学总有效率为42. 9%。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继发感染,病人经过输血和抗感染等支持治疗均可以耐受。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减量MA方案治疗老年AML在血液学及细胞遗传学上均可以获得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魏娜  王昭  杨凌志  熊梅  王欢 《临床血液学杂志》2009,22(6):586-587,591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VAD方案治疗初治、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5例初治及难治复发MM患者,硼替佐米1.3mg/m2,d1、4、8、11或d0、3、7、10静脉注射,每28d1个疗程;每个疗程联合VAD方案化疗,每位患者接受2-6个疗程治疗。采用2006年MM国际统一疗效标准观察疗效,并按NCI/PNIH标准判断不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14个月,治疗总有效率80%,其中8例患者达完全缓解,1例患者达良好的部分缓解,3例患者达部分缓解,2例患者疾病无进展,1例患者治疗过程中疾病进展。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不同程度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病和乏力等,经对症治疗及调整用药剂量后均能改善。结论:硼替佐米联合VAD方案可提高MM患者治疗完全缓解率,并未增加周围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05年6月至2007年7月收集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4例MM患者,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52~77岁,平均年龄为65.1岁。第1,4,8和11天给予静脉推注硼替佐米1.3mg/m2;第1~4天,8~11天给予地塞米松20~40mg静脉滴注,每例患者接受1~8个疗程的治疗。采用欧洲骨髓移植协作组(EBMT)标准观察疗效,并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第3版)CTCAE标准判断不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3.5(1.3~10)个月,12例(86%)患者对治疗有效,其中2例完全缓解,6例患者接近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例轻微反应;2例进展。14例患者中1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7例出现周围神经病变,腓肠肌酸痛2例,4例出现胃肠道症状,5例血小板减少,1例播散型带状疱疹,1例顽固性低钠血症。均经对症治疗基本缓解。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是治疗MM的新的有效治疗方法,不良反应稍多,但经对症治疗及调整用药剂量后均能改善。  相似文献   

11.
新型生物制剂英夫利西治疗克罗恩病1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新型生物制剂英夫利西(infliximab)治疗10例克罗恩病(C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开放性研究英夫利西静脉滴注治疗经常规治疗无效或激素依赖的中、重度活动性CD患者8例和以反复下消化道大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CD患者2例.在第0、2、6周给予5 mg/kg荆量作为诱导缓解,随后每隔8周给予相同剂量维持,临床与内镜随访30周.结果 ①治疗2周时,8例活动性CD患者中5例有效;30周时4例临床缓解(其中3例停用激素),1例有效;②2例以反复下消化道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者随访30周无再出血;③30周时复查肠镜6例,其中溃疡完全愈合或基本愈合4例;④7例发生不良事件,其中严重不良反应2例,分别为肺炎和迟发型过敏反应各1例.结论 英夫利西可诱导并维持部分活动性CD缓解,促进CD肠黏膜病变愈合,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不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方法 21例确证的化疗失败的Ⅲb/Ⅳ期NSCLC患者入组,给予厄洛替尼150mg/d口服,直至疾病进展,观察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2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7例,客观缓解率为33.3%;稳定6例,疾病控制率为61.9%;女性疾病控制率优于男性(P<0.05),而吸烟、肿瘤类型、皮疹及腹泻均与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无关(P>0.05);主要毒副反应为1/2度皮疹和腹泻,发生率分别为80%和42.9%.结论 厄洛替尼能有效治疗晚期NSCLC,女性疗效更佳,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治疗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Barrett食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8月-2010年6月经胃镜检查、病理活检确诊为Barrett食管的患者54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实验组: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后口服埃索美拉唑40mg,1次/d,维持治疗6个月。各组均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随访监测,对其临床疗效、并发症、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治疗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93%,实验组为3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存在不同的临床症状,实验组临床症状缓解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在治疗后第3个月随访中未见复发,对照组在第6个月随访中发现2例复发,复发率为7.41%,第12个月随访中发现5例复发,复发率为18.52%,实验组在治疗后第6个月随访中未见复发,第12个月随访中发现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3.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氩离子凝固术能有效逆转Barrett食管黏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联合质子泵抑制剂不仅能明显改善症状,还可减少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Hemospray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8年8—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采用Hemospray止血的6例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总结即刻止血率、术后7 d再出血率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因常规内镜止血无效采用Hemospray止血,均实现即刻止血,术后7 d有1例患者发生再出血,无一例出现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初步证实Hemospray治疗常规止血疗效欠佳的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可作为内镜下止血治疗的一种新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替吉奥治疗二线及以上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4月45例经病理确诊的一线或一线以上治疗失败的晚期老年NSCLC患者,接受单药替吉奥化疗,体表面积1.25 m2:S-1 80 mg/d,1.25~1.5 m2:100 mg/d,≥1.5 m2:120 mg/d,分2次口服,dl~d14;21 d为1个周期,至少完成2个周期。根据RECIST标准评价其近期疗效及NCI毒性评价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45例患者中,腺癌28例,鳞癌12例,其他5例。全组患者中,部分缓解8例(17.8%),疾病稳定14例(31.1%),疾病进展23例(51.1%),有效率17.8%,疾病控制率48.9%。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2.6个月。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消化道不良反应。结论替吉奥在经过多线抗肿瘤治疗后的晚期NSCLC治疗中仍显示出一定疗效,不良反应可以接受,更值得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6.
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6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达克普隆与西沙必利合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对有明显反流症状,病史持续在3mo以上的60例患者,经内镜检查后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应用西沙必利加达克鲁隆和西沙必利加法英替丁治疗.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0岁~63岁之间.病程3mo~10a不等,内镜下食管炎分度:Ⅰ度26例,Ⅱ度18例,Ⅲ度12例,Ⅳ度4例.根据食管炎程度平均分成两组,即达克普隆组和法莫替丁组,每组各30例.达克普隆30mg/d,法英替丁20mg,2次/d,西沙必利5mg,3次/d,疗程6wb.治疗结束后对Ⅱ度以上34例患者进行内镜复查.结果达克普隆组痊愈8例(26.7%),显效15例(50%),有效5例(16.7%),无效2例(6.7%),总有效率93.3%.法英替丁组30例,其中痊愈2例(6.7%),显效5例(16.7%),有效6例(20%),无效17例(56.7%),总有效率43.3%.经统计方法处理,达克普隆组与法莫替丁组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痊愈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的显效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西沙必利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基础药物,对中度和重度的患者须加用达克普隆类质子泵抑制剂,对轻度和维持治疗的患者用法莫替丁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索国产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在晚期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0年4月2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使用国产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的24例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卡瑞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组15例,信迪利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组7例,特瑞普利单抗联合仑伐替尼组2例。随访患者,肝内病灶使用mRECIST标准、肝外转移灶采用RECIST1.1标准评价疗效。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24例肝癌患者中,11例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7例疗效评价为疾病稳定,6例疗效评价为疾病进展,客观缓解率为45.8%,疾病控制率为75.0%。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8.40个月(95%CI:6.89~9.91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7%,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疲乏(29.17%)、高血压(25.00%)。结论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晚期肝癌临床效果显著,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伴SET-NUP214融合基因急性白血病(SET-NUP214+A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4年12月至2021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接受allo-HSCT治疗的18例SET-NUP214+AL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疗效及预后, 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8例患者中男性12例, 女性6例, 年龄13~55岁, 中位数29岁。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6例(髓/T表达3例、B/T表达2例、髓/B/T表达1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9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8例), 急性髓系白血病3例。所有患者确诊后接受诱导化疗, 17例患者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 后续所有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状态:第1次完全缓解15例, 第2次完全缓解1例, 部分缓解1例, 未缓解1例。所有患者完全植入, 中性粒细胞植活和血小板植活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2、13 d。随访时间4~80个月, 中位数23个月, 18例患者中15例存活, 死亡3例, 死因均为移植后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氟康唑联合布替萘芬乳膏治疗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用布替萘芬)和治疗组(布替萘芬+氟康唑),每组40例。同时选择40例配偶以布替萘芬+氟康唑治疗,并观察疗效。入组对象以布替萘芬乳膏外涂(1次/d)或布替萘芬乳膏+氟康唑顿服(150 mg/d),连续用药14 d。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及第14天记录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做真菌镜检,以判断疗效。结果用药第7天时,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5%和70%,真菌清除率分别为60%和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用药第14天时,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和95%(P0.05),真菌清除率分别为85%和90%(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配偶组总有效率为100%,真菌清除率为95%。结论氟康唑联合布替萘芬乳膏治疗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采用小剂量芦可替尼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异基因移植后,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急慢性GVHD患者,在移植后中位时间9(1~56)个月,一线或二线免疫抑制剂治疗基础上加用芦可替尼,予以5 mg每日2次持续口服,症状缓解后5 mg每日1次再减量至5 mg隔日1次口服维持治疗,动态观察临床疗效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6例患者服药中位时间61.5(7~184) d,其中14例(53.8%)完全缓解,9例(34.6%)部分缓解,3例(11.5%)无效,急性、慢性GVHD患者缓解率分别达90.9%(10/11)和86.7%(13/15),总体有效率为88.5%。服药后起效时间10(3~30) d,皮肤、肝脏、肠道、口腔、肺部、肌肉骨骼、眼睛GVHD有效率分别为18/20、2/3、3/3、5/8、1/1、1/1、3/3。1例患者停药出现复发,继续芦可替尼治疗后获得部分缓解。1例患者出现CMV肺炎后死亡,其余均存活。结论:低剂量芦可替尼作为二线药物治疗急慢性GVHD患者耐受性良好,并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