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介绍wide-awake技术应用于屈肌腱修复术的方法,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自2019年5月至2019年11月,对8例(9指)屈肌腱断裂的患者,运用wide-awake技术行屈肌腱修复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前局部麻醉操作,术中、术后的疼痛度,术中评估出血情况及手指主动活动情况,术后早期、系统功能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止血带完全清醒局部麻醉技术(WALANT)在腕管松解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8—2019-03采用腕管松解术治疗的24例腕管综合征,术中应用WALANT技术,术后记录麻醉效果持续时间,在术后2、6、12、24 h记录疼痛VAS评分,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Quick-DASH评分。结果多数患者在麻醉过程中仅在初始注射时感到轻度刺痛,随后仅感到药物注射时的坠胀感,并无疼痛。3例在麻醉时感受到明显的胀痛不适,但随后很快缓解。多数患者在手术全程无疼痛感,5例在近端切开腕横韧带时主诉疼痛,但可以耐受。术中出血量3.5~7.5 mL,平均4.71 mL,术后患者麻醉时间可维持4~7 h,平均5.6 h。术后2 h疼痛VAS评分平均0分,术后6 h疼痛VAS评分平均0.97分;术后12 h疼痛VAS评分平均2.75分;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平均1.79分。术后21例获得随访,3例失访,随访时间3~8月,平均4.3个月,未出现局部缺血或组织坏死等并发症。术前Quick-DASH评分(46.21±8.65)分;末次随访时Quick-DASH评分(18.18±7.76)分,末次随访时Quick-DASH评分比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73,P<0.001)。结论WALANT技术非常适合应用于腕管松解术,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费用低、术后舒适度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显微外科技术在屈肌腱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显微外科技术在屈肌腱损伤修复中的应用任晓平,霍英斌屈肌腱的滑动除需具有良好的动力外,还需具备一定的形态学为基础,因此在屈肌腱损伤修复中,保证肌腱表面的光滑,使吻合口无粗糙面是减少屈肌腱术后粘连,加速屈肌腱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提高屈肌腱损伤修复的...  相似文献   

4.
屈肌腱损伤是手外科临床中常见外伤。本院自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对29例指屈肌腱损伤的患者,采用双Kessler缝合法修补,术后进行早期的康复锻炼,经术后随访,患手功能恢复优良率达到100%。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9例42指,男23例,女6例;年龄18~42岁,平均25岁。右手21例,左手8例。肌腱损伤均为指屈深肌腱完全断裂,肌腱损伤的部位按国际通用的划分法:Ⅱ区12例、Ⅲ区6例、Ⅳ区8例、Ⅴ区3例。致伤原因:切割伤19例、电锯伤5例、机器轧伤5例。受伤距手术时间均在伤后6…  相似文献   

5.
秦宏玖  夏江  马涛 《中国骨伤》2020,33(7):659-661
目的:探讨完全清醒(wide awake)无止血带局部止血麻醉技术在双侧腕管综合征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方法:自2016年3月至2018年8月采用完全清醒技术治疗双侧腕管综合征患者20例(40侧),均为女性,年龄32~56(50.8±6.4)岁。评估麻醉、术中和术后的焦虑与疼痛情况,术中评估术野出血情况,术后观察术区的皮肤愈合和麻醉不良反应,并采用Kelly分级进行功能恢复情况评价。结果:20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9个月,平均7.8个月。麻醉注射前有一定的焦虑(NRS评分1~3分),麻醉注射时仅第1针轻度疼痛(NRS评分2~3分);术中操作无疼痛及焦虑(NRS评分0分);术后无焦虑(NRS评分0分),有轻到中度疼痛(NRS评分1~6分)。术后术区皮肤均Ⅰ期愈合,无麻醉不良反应。术后根据Kelly分级评定疗效:优30侧,良8侧,可2侧。结论:完全清醒技术应用于双侧腕管综合征的松解手术安全有效,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手部屈肌腱损伤修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手部屈肌腱损伤修复的临床分析李锦永翟福英李清秀手部指屈肌腱损伤的修复较为棘手,70年代末我院即开展了此项手术,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1990~1992年间的136例进行总结,着重对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临床资料本组男105例,女31例。年龄3~50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可吸收防粘连膜在预防上肢屈肌腱粘连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4年3月~2006年2月间手及前臂屈肌腱损伤患者53例共89条肌腱,其中27例(45条屈肌腱)吻合肌腱后,采用成都迪康公司生产的可吸收防粘连膜包绕肌腱吻合端缝合固定,作为实验组;余26例(44条屈肌腱)同法修复但术中不使用可吸收防粘连膜,以作为对照。两组均在术后6个月随访。并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部肌腱修复后评定标准,按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法加以检测伤手功能以评估疗效。结果可吸收防粘连膜组随访39条肌腱,效果优良者34条,优良率87.2%,未用可吸收防粘连膜对照组,随访44条肌腱,效果优良者为29条,优良率为65.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5.1,P〈0.05)。结论手及前臂屈肌腱损伤术中应用可吸收防粘连膜可预防和减轻屈肌腱术后粘连,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一般采用被动伸直3个手指,保留1指作屈指的动作,来作为指浅屈肌腱功能的检查方法。但该方法对不能主动配合检查的病人,往往会影响检查的结果。1999年1月~2002年9月,我们采用一种检查指浅屈肌腱功能的方法,对48例手部切割伤致指浅屈肌腱完全断裂的患者进行术前检查,方法简单,诊断结果均在术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屈肌腱断裂相互垂直平面上双Kessler缝合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3/0尼龙单线于冠状面及矢状面上依Kessler一根线缝合法做断腱的端端缝合。结果:25例共34指屈肌腱吻合术患者,平均随访半年,屈指功能恢复优20例28指,良4例5指差1例2指。结论:采用kessler一根线双平面缝合法,能抗断端产生裂隙作用,且不似Bunnell等缝合对肌腱内循环有破坏,有助于肌腱愈合及早期功能锻炼。对防止肌腱粘连,最大程度恢复手的伸屈功能,展示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屈肌腱断裂后的缝合技术主要包括中心缝合和周边缝合。肌腱缝合后的强度除与缝合技术有关外,还与缝线的材料、数量、直径以及线结的牢固程度等有关。本文旨在综述屈肌腱缝合的有关进展。  相似文献   

11.
Ⅱ区屈肌腱粘连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腱缝合后鞘内置入法,局部注射透明质酸钠防止Ⅱ区屈肌腱粘连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按此法治疗Ⅱ区屈肌腱损伤33例43指。屈曲型25例25指,在肌腱远断端以远0.5cm另作腱鞘切口,缝合肌腱。伸直型7例8指经原腱鞘切口缝合肌腱。缝合肌腱均用Tsuge法术后肌腱置入健康腱鞘内,鞘内注射透明质酸钠0.5-1.0ml。结果;术后随访5个月-一年7个月,按TAM 评定标准评定疗效,屈曲型35指,优22指,良9指,中3指,差指,优良率88.57%。伸直型8指,优3指,良2指,中2指,差1指,优量率62.5%,总优量率83.7%。结论:该术式对屈肌腱损伤疗效满意,可能与肌腱缝合口被健康腱鞘包容有关,透明质酸钠具有促进肌腱愈合,防止或减轻术后粘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几种屈肌腱缝合方法的即刻生物力学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几种临床常用肌腱缝合方法的即刻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肌腱修复提供参考。方法成年AA白羽鸡爪60只,随机分为6组。锐刀横断Ⅱ区趾深屈肌肌腱,分别用改良Kessler法、改良Kessler加腱周连续缝合法、Cruciate法、滓下法,改良津下法,Tang法进行修复。缝合后立即取下肌腱进行拉伸—断裂测试。测定极限载荷、应变,计算出各组的肌腱韧度、极限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和断裂功耗,并记录手术操作时间和断裂方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ang法组的极限载荷、极限拉伸强度、韧度和断裂功耗均大于其他五种方法(P〈0.05),改良Kessler法的各组参数均小于其他五种方法(P〈0.05)。操作时间以改良Kessler法和Tsuge法最小(P〈0.05)。结论改良Kessler加腱周连续缝合法操作简单、强度可观、生物力学特性好、吻合端光滑,是临床中最常用的肌腱修复法。Tang法抗拉强度高,可以胜任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为一种可靠的肌腱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处理晚期拇长屈肌屈腱损伤48例,随访40例,其中II区、III区、IV区分别为18例、11例、11例,指间关节主动活动度分别为平均38°、36°、31°。采用肌腱断端直接缝合8例,肌腱移植7例,指浅层肌腱转移25例,其指间关节主动活动度分别为平均36°、27°、43°。对晚期拇长屈肌腱损伤修复方法的选择.应根据不同损伤部位选用合适的手术方法。指浅层肌腱转移代拇长屈肌是重建II、III区晚期损伤屈拇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手部屈肌腱损伤修复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手部屈肌腱修复术后生物学过程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随着从分子和基因水平对肌腱愈合过程的理解不断深入,细胞因子水平的调控、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技术的临床应用,已成为屈肌腱损伤修复领域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15.
应用小针刀治疗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玮  易忠 《颈腰痛杂志》1996,17(4):249-250
应用小针刀治疗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潘玮,易忠,潘焕章指导手部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亦称板机指或弹响指(triggerfinger),多见于家庭劳动妇女及从事手工业劳动者。我们从1992年旅顺海年37221部队医疗所邮政编码116041旅顺解放军21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5种临床常用肌腱中心缝合方法的即刻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肌腱修复提供参考。方法:成年AA白羽鸡爪50只,随机分为5组。锐刀横断Ⅱ区趾深屈肌肌腱,分别用改良Kessler法、津下(Tsuge)法、Cruciate法、改良Tsuge法、Tang法进行中心缝合,不做周边修复。缝合后立即取下肌腱,用冰冻卡具固定两端,在生物力学材料动态力学性能测试仪进行拉伸-断裂测试。测定极限载荷、应变,记录断裂方式,计算出各组肌腱的韧度、极限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和断裂功耗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ang法组的极限载荷、极限拉伸强度、韧度和断裂功耗均大于其他4种方法(P0.05),改良Kessler法组各参数均小于其他4种方法(P0.05)。结论:临床中最常用的改良Kessler法操作简单,缝合后外观光滑,组织反应轻,但其缝线股数少,抗拉强度较低,有待进一步增加强度。Tang法缝合的各生物力学性能优于其他方法,高抗拉强度可以满足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为一种可靠的肌腱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不同原因损伤的Ⅱ区指屈肌腱的急诊修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介绍手部不同原因损伤的Ⅱ区指屈肌腱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自1997年5月至2001年3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改良Kessler法缝合肌腱,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共治疗48例64指Ⅱ区指屈肌腱损伤患者.结果随访2~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8个月,按TAM标准评定疗效,优20指,良30指,其余为可和差,总的优良率为78.1%;其中,切割伤31指,29指疗效优良,优良率为96.1%;电锯伤23指,17指疗效优良,优良率为73.9%;挤压伤10指,4指疗效优良,优良率为40%.结论对切割伤和电锯伤导致的手部Ⅱ区指屈肌腱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改良Kessler法缝合,术后早期有系统的功能锻炼,可有效地防止肌腱术后粘连,患指功能较好,而对于挤压伤则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作者于1991年3月至1994年6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一期修复手部屈肌腱断裂30例87条,经3个月至2年的随访,用TAM法评定疗效,优71条占81.6%,良10条占11.5%,优良率达93.1%,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手指结核性腱鞘滑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少见的肺外结核病。本文就我院收治的手指屈肌腱鞘结核性滑膜炎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