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血管及斑块特征对缺血性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21年6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CCTA并于30 d内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和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的129例患者,共纳入158支冠状动脉,根据FFR≤0.80和FFR>0.80将靶血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为金标准,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时管腔内对比度衰减梯度(TAG)诊断钙化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冠状动脉有钙化斑块的患者,共112支血管,所有患者均做了CCTA (采用320排容积CT)和ICA检查。以血管为单位,计算TAG;并以CCTA目测法评价钙化斑块处管腔的狭窄程度。以ICA结果将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组(<50%)、中度组(50%~69%)和重度组(≥70%)。比较TAG在3组间的差异;计算并对比分析TAG、CCTA和TAG+CCTA诊断钙化斑块处狭窄程度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ROC曲线下面积。结果:轻度组85支,中度组40支,重度组14支。3组的TAG分别为-14.400±7.024、-27.307±6.222和-37.325±11.187,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判断中度及以上狭窄时,TAG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4.44%和81.03%,TAG、CCTA和TAG+CCT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0、0.579和0.934,其中TAG与CCTA (P<...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CT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冠脉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36例疑诊为冠心病患者行64层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以CAG为标准评价CCTA诊断冠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并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分析其与经CAG确诊的冠脉狭窄程度之间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36例患者中共检出105个斑块。冠脉轻度狭窄以钙化斑块引起为主,冠脉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以混合斑块引起为主。CCTA诊断冠状动脉钙化斑块与管腔轻度狭窄、混合斑块与中重度管腔狭窄存在相关性。结论:64层CCTA可在诊断冠脉狭窄的同时无创性评价斑块性质,可及时发现冠脉中脂质成分丰富的斑块,以便尽早及时给予临床干预,可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熊青峰  马小静  陈艳  吴洋  许娟  张甜  何俊  刘整 《放射学实践》2019,34(12):1327-1331
【摘要】目的: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心肌血流指数(CCTA-MFI)对冠脉钙化斑块相关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搜集2018年2月-2018年12月在本院门诊首诊疑似冠心病、GRACE院内死亡风险评分为低危、行CCTA检查的57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从中筛选出图像质量优秀、CCTA检查发现严重的冠状动脉管壁钙化斑块、且随后行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检查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量每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间隔10分钟,测量3次,取平均值;记录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指数(BMI)。在CCTA图像上测量狭窄血管的直径,计算血管狭窄率(RCCTA);运用CT后处理软件计算左心室心肌容积和MFI值。CCTA图像上按照管腔重度狭窄(RCCTA>70%)或疑似重度狭窄(RCCTA>50%)判为阳性结果,MFI按照其数值小于2倍标准差即为阳性结果(提示心肌缺血)。以ICA为金标准(血管狭窄程度>70%诊断为冠心病),分析RCCTA和CCTA-MFI诊断结果与ICA的一致性,并进行ROC曲线分析,两个指标间诊断效能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94例患者中,男50例,女44例,年龄(63.3±9.31)岁。ICA诊断62例(65.96%)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70%,RCCTA和CCTA-MFI与IC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854(P<0.05)和-0.4351(P<0.05),截断值分别为40%和0.110,据此两者判断阳性病例分别为85和61例,以ICA为金标准,两者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31%、28.57%和81.54%、82.76%,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9.88%、90.91%和91.38%、66.67%,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8.09%和81.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62,P=0.0070);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29和0.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67,P=0.0179)。结论:CCTA检查中测量MFI可明显提高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相关冠心病的诊断准确性,对于冠脉钙化严重且伴有MFI减低的冠心病疑似患者可能临床上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CT)对CCTA判定临界狭窄病变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8例同时进行CCTA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的病人,男13例,女5例,年龄49~76岁,平均(61±9)岁。选择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狭窄率为50%~70%)为靶血管,经ICA测定血流储备分数(FFR);记录CCTA影像数据,计算FFRCT。FFR及FFRCT均以≤0.80表示受累冠状动脉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并需要进一步治疗。以FFR为金标准,计算CCTA及FFRCT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通过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并采用Bland-Altman分析及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CCTA狭窄及FFRCT对冠状动脉缺血的诊断效能。结果18例病人共27段冠状动脉接受评价,以FFR为金标准,FFRCT诊断准确度88.9%,敏感度100%,特异度62.5%,阳性预测值86.4%,阴性预测值100%;FFRCT与FFR呈中等程度相关(r=0.663,P<0.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FFRCT与FFR的一致性较好(95%CI:-0.23~0.20),96.3%(26/27)的点落在一致性界限内,3.7%(1/27)的点在?95%一致性界限外。FFRCT?ROC曲线下面积大于CCTA的(分别为0.947、0.500,P<0.001)。结论对于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评价,FFRCT能够提高CCTA在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缺血方面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AI)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的图像后处理和诊断报告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于2019年4月至7月就诊的64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24例,年龄(62.16±14.13)岁。所有患者均行CCTA扫描,按照李克特量表评分标准对原始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分别进行人工和AI图像后处理,比较二者的用时及合格率、诊断报告的用时及对冠状动脉斑块的诊断效能。 结果 CCTA扫描后,冠状动脉AI图像后处理的时间约3 min,合格率为92.2%(59/64);人工后处理的时间为20~30 min。与人工处理相比,冠状动脉AI后处理的图像中冠状动脉管壁更光滑、小分支显示更全面、血管对比更清晰,并且能自动识别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AI图像的诊断报告在图像重建后即可完成(<1 min),而人工的诊断报告需15 min左右才能完成。冠状动脉AI与人工对冠状动脉斑块检出的灵敏度几乎一致,分别为93.3%和92.0%;人工诊断报告对斑块检出的特异度达100%,而AI的特异度为93.8%。 结论 冠状动脉AI在图像后处理速度、图像质量及报告诊断的效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有望成为CCTA分析的有效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特征追踪(FT)技术评估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整体与局部心肌应变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心力衰竭的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于7 d内完成CCTA和心脏MR(CMR)检查。采用CVI 42后处理软件分析图像,获得左心室心肌整体和...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机器学习(ML)方法探讨定量、定性的冠状动脉斑块特征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对缺血特异性狭窄血管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时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及FFR测量的255例病人共328支血管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以FFR≤0.80作为提示病变特异性缺血的指标,依据FFR值将纳入血管分为非缺血组(FFR>0.80)和缺血组(FFR≤0.80)。测量所有纳入斑块的CCTA参数,包括斑块的定量、定性特征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LogitBoost算法建立随机森林模型,通过信息增益排序方法自动选择特征。分类准确度、敏感度以及f1值(分类准确度与敏感度的调和平均值)用以评价随机森林模型对造成缺血特异性狭窄斑块的预测价值,并计算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采用十折分层交叉验证法计算模型的总体分类准确度。 结果 应用ML方法得出,血流动力学参数FFRCT、ΔFFRCT是预测缺血特异性狭窄最重要的2个特征,其次是斑块的定量、定性特征,包括脂质斑块体积、斑块弯曲、斑块不规则、非钙化斑块体积、狭窄程度、纤维斑块体积和管腔体积。在排序前10的特征中有9个是CCTA相关参数,只有1个临床参数。采用随机森林模型预测缺血特异性狭窄的分类准确度为0.940,敏感度为0.940,f1值为0.940;预测缺血特异性狭窄的 ROC曲线下面积为0.992,模型的总体分类准确度为0.921±0.047。 结论 ML方法能够很好地预测引起心肌缺血的冠状动脉特异性狭窄病变的斑块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析心脏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ardiac coronary angiography, CCTA)的血管及斑块特征对缺血性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行CCTA检查的11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根据血流储备分数(FFR)分为缺血组(≤0.80)53例和非缺血组(>0.80)57例。所有患者均行CCTA检查,对比两组患者CCTA血管及斑块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缺血性狭窄中CCTA特征预测独立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CCTA血管及斑块特征预测缺血性狭窄的价值。结果 缺血组与非缺血组患者在狭窄程度、病变受累血管、斑块长度、弥漫病变支数、重构指数特征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血管及斑块特征指标[包括病变部位支数、斑块体积、负荷、钙化斑块体积(CPV)、纤维斑块体积(FPV)及低密度斑块体积)]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狭窄程度(OR=0.689)、弥漫病变(OR=0.325)、病变受累血管特征(OR=0.511)均为缺血性狭窄独立影响因素(P&l...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的斑块、心肌影像组学特征分别构建的模型及二者的联合模型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疑似及确诊冠心病并于1周内行CCTA及SPECT-MPI检查的患者154例(心肌缺血80例,非缺血74例)。以入院时间顺序将患者按8∶2分为训练组122例及测试组32例。从CCTA图像中手动标注心肌区域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选出最优特征构建组学模型;采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算法筛选出最终斑块特征并构建斑块模型;将临床特征、斑块特征及筛选后的组学特征经最大相关最小冗余算法选择最佳特征子集后构建诺模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决策曲线判断各模型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性能。结果 在训练组中,与组学和斑块模型相比,联合模型在预测心肌缺血方面诊断性能显著提高[曲线下面积:0.832比0.772,Z=2.899,P=0.050(组学);0.832比0.680,Z=1.028,P<0.001(斑块)],在测试组中联合模型也具有较高的诊断性能,曲线下面积为0.773,敏感度为73.68%,特异度为61.54%。决策曲...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为金标准,评估冠状动脉CTA(CCTA)腔内密度校正差(DCCO)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后再狭窄(IS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1个月内相继行CCTA及ICA检查并既往已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的影像资料,测量CCTA支架近段和远段及对应同层面主动脉CT值,记为C1、C2、A1、A2,定义DCCO=C1/A1-C2/A2。以ICA为金标准,以冠状动脉支架后狭窄程度是否≥50%分为无再狭窄组和再狭窄组,评估CCTA、DCCO及二者联合分别诊断ISR的准确性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共89例99支血管纳入分析,无冠状动脉ISR和发生冠状动脉ISR组的DCCO分别为0.10±0.06、0.19±0.08,无冠状动脉ISR组和发生冠状动脉ISR组DCCO联合CCTA分别为0.33±0.23、0.72±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CO单独诊断及DCCO联合CCTA诊断ISR的效能均高于CCTA,DCCO联合CCTA的AUC为0.86,均分别高于DCCO和CCTA的AUC(0.82和0.72,P均<0.05)...  相似文献   

12.
黄增发  王翔 《放射学实践》2018,(10):1017-1021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8月,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50例,对所有患者常规行CCTA扫描,对上传至后处理Sigovia工作站的图像分别由两位高年资医生进行手动冠状动脉分析软件的图像处理、完成报告和由冠心病智能辅助诊断工作站的自动识别图像中的血管和病变并生成报告。评价AI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冠心病诊断中,与常规高年资医生相比,AI对冠心病诊断的阳性预测值为80%,阴性预测值为70%,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70%。AI对冠脉病变定位识别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91%,82.69%。AI对冠脉病变斑块性质识别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4.35%,81.73%。在冠脉病变管腔狭窄程度的诊断中,AI和高年资医生对冠脉狭窄的总检出率分别为30.67%、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对冠脉病变管腔狭窄程度识别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0.87%,80.77%。结论:与高年资医生相比,AI辅助CCTA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冠状动脉不同类型斑块在三维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AIDR 3D)和全模型迭代重建算法(FIRST)下的斑块图像质量,探讨FIRST对斑块图像质量改善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行CCTA检查的可疑冠心病患者,采用AIDR 3D和FIRST重建CCTA图像。分别测量冠状动脉斑块的CT值和图像噪声(SD),从而获得客观图像质量,包括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由2名高年资放射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对客观结果和主观评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26例患者的243个斑块纳入分析。在客观图像分析中,FIRST组和AIDR 3D组比较,所有斑块及其子类(钙斑、混斑和非钙化斑块)的CT值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除非钙化斑块的SNR (P=0.062)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类型斑块的SD、SNR和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出FIRST图像的SD、SNR和CNR明显增高。在主观图像质量分析中,FIRST图像评分更高(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以有创分数血流储备(FFR)为标准,鉴别引起冠状动脉功能性缺血斑块的影像学特征,进一步提高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2年9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30天内接受CCTA、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ICA)以及导丝FFR检查患者,在CCTA上记录血管狭窄度以及斑块参数,包括非钙化斑块、病变长度、钙化的形态、正性重构、“餐巾环征”、狭窄程度。FFR<0.80的病变被认为功能性缺血性病变。将单因素逻辑回归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斑块参数纳入多因素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并与单独血管狭窄率模型比较。结果 共纳入173例患者[男112例(61.73±8.34岁]的204枚斑块。将3个单因素有意义的参数(即“餐巾环征”、正性重构、点状钙化)与血管狭窄率共同建立的模型,AUC达到0.837,显著高于单独以血管狭窄率建立的模型(AUC为0.679,P<0.001)。结论 研究表明部分高危斑块特征与血管狭窄率组合建模后对于预测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狭窄有着更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动态心肌CT灌注成像(CTP)检查中,根据患者体质指数(BMI)以及体质量(kg)制定个体化扫描和对比剂注射方案,以期得到优质图像的同时大幅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前瞻性连续入选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128例患者,所有患者经冠状动脉CTA(CCTA)诊断为冠心病而行负荷CT...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plasty, CCTA)血管特征及糖尿病患者CCTA的检查时机.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9例临床怀疑冠心病而行CCTA检查的糖尿病患者的冠脉特征,按病程长短分为5年以内组、5年以上组.其中42例同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5年以上组糖尿病患者血管狭窄发生率(38.07%)较5年以内组(23.75%)显著增高(P<0.05),二组间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5年以上组(23.85%)显著大于5年以内组(10.0%, 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宜在病程早期行冠心病的筛查,CCTA可提供简便、无创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CTA)属于临床常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早期诊断方式,能够对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情况进行有效评估,而且诊断准确率较高,但是单纯CCTA技术在心肌缺血预测及评价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冠心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狭窄会加大血流动力学紊乱风险并表现出血管重构等表现,因此,了解冠心病患者斑块性质、冠状动脉狭窄状况以及冠状动脉病变对心肌血流灌注情况造成的影响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并可为临床对患者实际病情以及预后进行准确评估提供依据[2]。此次研究以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自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接受诊疗,探讨为患者实施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与CCTA联合检测的价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是较常见的冠状动脉疾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但手术成功率低、风险高、并发症多。术前全面评估病变特征,对手术难易程度进行分级,是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主要方法。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能够提供血管走行、斑块形态和特征、钙化信息等,有助于预测高危病变及识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究基于CT血管成像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CT)与传统有创血流储备分数(FFR)相比在冠心病病人心肌缺血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2月-12月于我院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且后续1周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ICA)及FFR检查的可疑或确诊冠心病的病人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64.72±8.01)岁。对病人CCTA影像采用简化一维cFFR软件进行FFRCT值测定,以有创性FFR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FFRCT对冠心病病人心肌缺血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比较FFRCT与CCTA的诊断准确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及Bland-Altman方法比较FFRCT与FFR的诊断相关性及一致性。结果以病变为分析单位,FFRCT与CCTA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3.5%、86.2%、87.9%、92.6%、90.0%及83.9%、79.3%、82.1%、81.2%、81.7%。FFRCT和CCT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0及0.892。FFRCT与FFR诊断一致性及相关性良好(r=0.973,P<0.001)。结论FFRCT对于冠心病病人心肌缺血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不同阈值下基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CS)图像测得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与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图像测量结果的差异,并探讨基于CCS方法测量FAI的可行性并探索合适阈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CCTA检查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按纳排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