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调查河南农村居民的维生素D(vitamin D,VD)缺乏以及高血压流行现状,探讨VD水平与高血压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  方法  整群抽样方法选取18~80岁河南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计算VD与高血压患病风险之间的OR值和95%CI,并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拟合VD与高血压患病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  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2 013人,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平均水平为(24.50±16.18)ng/ml,其中VD缺乏者占53.95%,不足者占27.02%,只有19.03%能达到正常水平;高血压患病率为40.34%(年龄标化率30.64%)。高血压患者VD水平低于非高血压人群,且VD缺乏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45.21%)高于VD充足人群(31.07%);相比VD充足人群,VD缺乏人群的高血压患病风险升高(OR=1.59,95%CI:1.21~2.10),血清VD水平每升高10 ng/ml,高血压患病风险下降14%,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显示VD水平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存在"L"型剂量-反应关系。  结论  VD缺乏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升高有关,VD水平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存在"L"型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6,(5):635-636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VD)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T2DM)患者98例,根据患者入院检查u ACR水平分为DN组(46例)和T2DM组(52例),比较两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25-(OH)VD3水平,对25-(OH)VD3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DN组的hsCRP、Hb A1c水平均显著高于T2DM组,25-(OH)VD3显著低于T2DM组(P<0.05)。Pearson分析显示,老年DN患者的25-(OH)VD3水平和年龄、BMI、病程、FBG、TG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显著降低,年龄、BMI、病程、FBG、TG为影响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因素,且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青少年中进行维生素D(VD)补充和户外时间干预对25(OH)D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5年4月,在阜阳某高职院校方便抽取3个班级,随机分配为VD补充组(n=55)、户外时间干预组(n=52)和对照组(n=63)。VD补充组被要求每日服用800 IU维生素D3,户外时间干预组被要求每日9点至15点户外时间至少半小时,干预时间为4周,对照组则不进行任何干预。在干预前后,对3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年龄、性别、居住地、VD相关健康行为、自评肤色、吸烟饮酒等),并采集指尖血以串联质谱法分析25(OH)D水平,比较干预前后3组25(OH)D间的差异。结果干预前,VD补充组、户外时间干预组和对照组的25(OH)D水平分别为15.5 nmol/L(95%CI 14.3~16.6 nmol/L)、16.5 nmol/L(95%CI 15.2~17.8 nmol/L)和16.0 nmol/L(95%CI 14.9~17.1 n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7,P=0.464);干预后,VD补充组(56.8 nmol/L,95%CI 52.0~61.6 nmol/L)和户外时间干预组(54.3 nmol/L,95%CI 49.4~59.3 nmol/L)的25(OH)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7.2 nmol/L,95%CI 42.7~51.7 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0,P=0.014)。干预前,3组研究对象VD缺乏率均为100%;干预后,VD补充组、户外时间干预组和对照组的3组VD缺乏率分别为40.0%(95%CI 27.7%~53.2%)、48.1%(95%CI 34.8%~61.5%)及65.1%(95%CI 52.9~76.1%)。以对照组作为参照,VD补充组在干预后VD缺乏风险显著下降(RR adj=0.33,95%CI0.15~0.72,P=0.005),户外时间干预组在干预后VD缺乏风险也有所降低,差异接近统计学意义(RR adj=0.48,95%CI 0.22~1.05,P=0.065)。结论青少年进行800 IU/d剂量的VD3补充或者每日有效户外时间不低于半小时,均可显著提高25(OH)D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糖尿病(DM)和糖尿病足(DF)感染患者的维生素D(Vitamin D,Vit D)水平,及两者的维生素D缺乏情况,探讨维生素D对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4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120例,按有无合并足部感染,分为糖尿病足感染患者60例,设为DF组,糖尿病无合并感染患者60例,设为DM组,同时收集非糖尿病健康体检者60例,设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3组的25羟基维生D[25 hydroxy vitamin D,25(OH)Vit D]、糖化血红蛋白(Hb A1C)、C反应蛋白、血白细胞计数和血沉等指标。结果 DM组、DF组25(OH)Vit D水平低于对照组,Hb A1C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F组C反应蛋白、血白细胞计数和血沉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发生维生素D缺乏[25(OH)Vit D50 nmol/L]风险较对照组增加[OR=1.3(95%CI:0.6~2.7),P=0.016],DF组发生维生素D缺乏风险较对照组明显增加[OR=3.2(95%CI:1.5~6.8),P=0.018];DF组发生严重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较DM组明显升高[OR=3.0(95%CI:1.3~6.8),P=0.032]。结论糖尿病、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25(OH)Vit D水平下降,维生素D缺乏与糖尿病、糖尿病足感染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血清维生素D(vitamin D,VD)水平的分布状况及其与血糖控制效果的关系。方法 2013年7月—2014年6月随机抽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52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所有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hydroxyvitamin D3,25-(OH)-VD3],收集人口统计学、生活方式和实验室检验资料。根据国际通用分类标准将血清VD水平分为4组,分别为0~10、10~20、20~30、≥30 ng/ml,采用方差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比较血清VD水平与血糖控制效果的关系。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血清VD水平中位数为15.95(14.10,25.40)ng/ml,缺乏率为65.13%,男性患者的VD缺乏率较女性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血清VD水平为19.30(14.10,25.40)ng/ml,女性为15.40(12.10,21.40)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076,P0.05)。女性GSP与血清VD水平呈正相关(r=0.215,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VD缺乏,且女性较男性缺乏情况更严重;血清VD水平可能与血糖控制效果有关,补充VD可能成为糖尿病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绵阳地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血清维生素D(Vit D)水平的关系。方法 2018年1月—2021年6月绵阳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就诊的267例女性参与该研究,取宫颈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25-(OH) VD2、25-(OH) VD3水平。结果 267例女性中,生殖道支原体培养阳性105例。阳性组与对照组的血清25-(OH) VD2、25-(OH) VD3和25-(OH) VD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5-(OH) VD水平减低组生殖道支原体感染阳性率(43.23%)高于充足组(2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5,P<0.05)。在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者中,25-(OH) VD水平减低组(26.51%)与充足组(36.36%)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28,P>0.05)。结论 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血清Vit D水平减低具有一定相关性,25-(OH) VD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单纯T2DM、早期糖尿病肾病(EDN)、健康对照者各150例,收集空腹血样本用于血脂、血糖、Hb A1c、胰岛素、肾功能、血清25-(OH)D水平等检测,并对所有入选者行尿白蛋白/肌酐测定。结果单纯T2DM组、EDN组患者ACR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25-(OH)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EDN组患者ACR高于单纯T2DM组,而血清25-(OH)D水平低于单纯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血清25-(OH)D水平与PTH、TG、血肌酐、尿酸ACR、FBG和Hb A1c呈负相关,与钙和磷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清25-(OH)D水平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保护因素,OR值为0.672(95%CI:0.526~0.878,P0.01)。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25-(OH)D水平的AUC为0.822(95%CI:0.766~0.874,P0.001),截断值取33.46 nmol/L时,灵敏度为79.40%,特异度为68.50%。结论血清25-(OH)D水平与早期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并且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徐州市区冬季0~5岁儿童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指导临床及家长合理使用维生素D。方法 收集2015年12月-2016年2月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门诊进行常规保健的242例0~5岁儿童血清,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VD]。结果 242 例0~5岁儿童血清25-(OH)VD的平均水平为(51.34±19.38)nmol/L,其中充足组108例,占44.63%,有55.37%的儿童25-(OH)VD处于较低水平(26.45%不足、28.93%缺乏)。0~5岁儿童血清25-(OH)VD水平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岁组儿童血清25-(OH)VD水平明显低于<1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徐州市区0~5岁儿童血清25-(OH)VD水平普遍偏低,应重视儿童血清25-(OH)VD的检测及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晚期增补维生素D与分娩前及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的关联。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2月在扬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就诊分娩的孕妇建立孕妇队列,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孕妇一般人口统计学特征,孕期服用维生素D状况等情况,共获得单胎活产儿及有效问卷4013份。采集孕妇分娩前以及新生儿血清使用酶联免疫法测定25(OH)D水平。数据资料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孕妇分娩前25(OH)D缺乏率为77.8%,新生儿25(OH)D缺乏率为85.8%,调整孕妇及丈夫年龄、孕妇及丈夫文化程度、户口、孕前体重指数(BMI)等因素后,孕晚期偶尔服用维生素D的孕妇发生分娩前血清25(OH)D水平缺乏的风险较高(RR=1.44,95%CI=1.184~1.741),孕晚期未服用维生素D的孕妇发生分娩前及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缺乏的风险均较高(RR=2.43,95%CI=2.015~2.938;RR=1.93,95%CI=1.530~2.429)。孕晚期偶尔服用维生素D导致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缺乏并无明显影响(RR=1.54,95%CI=0.998~1.608)。结论孕晚期增补维生素D不足会导致孕妇及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缺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孕早期妇女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其分布特征,探讨孕早期维生素D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方法以成都市1 018例孕早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应用化学发光法(CL)测定血清25-(OH)D_3;于孕24~28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25-(OH)D_3对孕中期血糖的影响。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28.74±4.42)岁,孕前BMI为(21.27±4.90)kg/m~2。血清25-(OH)D_3为(21.43±8.25)ng/ml,其中严重缺乏者82例(8.1%),缺乏者375例(36.8%),不足者395例(38.8%),充足者166例(16.3%)。春季血清25-(OH)D_3最低(20.40±7.84 ng/ml,χ~2=8.134,P=0.043)。GDM组血清25-(OH)D_3为(19.31±8.77)ng/ml,非GDM组为(22.48±8.0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P0.001)。调整年龄和孕前BMI的影响,以血清25-(OH)D_3为自变量,以孕中期血糖为因变量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孕早期血清25-(OH)D_3是GDM(OR=0.954, 95%CI:0.938~0.972)以及空腹血糖(OR=0.972, 95%CI:0.948~0.998)、服糖后1 h血糖(OR=0.966, 95%CI:0.947~0.988)、服糖后2 h血糖异常(OR=0.954, 95%CI:0.936~0.975)的保护因素。结论需要关注并改善孕早期妇女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较低的血清25-(OH)D_3水平会对孕中期血糖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维生素D[25(OH)D3]缺乏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预测价值及妊娠结局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本院定期产检的早期妊娠女性8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25(OH)D3和血糖水平。根据25(OH)D3水平分为维生素D充足组(39例)、维生素D不足组(20例)、维生素D缺乏组(21例),依据血糖水平分为GDM组和非GDM组,分析不同25(OH)D3水平组GDM及不良妊娠结局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25(OH)D3缺乏与GDM、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GDM组孕妇25(OH)D3在早期妊娠和中期妊娠水平[(14.02±3.25)ng/ml]、[(13.77±3.05)ng/ml]均低于非GDM组(P0.05)。维生素D不足、缺乏组GDM发生率(45.0%、61.9%)高于维生素D充足组(P0.05)。维生素D缺乏组流产、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38.1%、33.3%、28.6%)高于维生素D充足组(P0.05),维生素D不足组与维生素D充足组无差异(P0.05)。妊娠早期、中期血清25(OH)D 320ng/ml孕妇发生GDM的OR值分别为3.828(95%CI:1.398~10.95)、6.201(95%CI:1.692~20.86);妊娠早期25(OH)D 320ng/ml孕妇发生流产、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的OR值为1.482(95%CI:1.120~4.352)、1.771(95%CI:1.135~3.035)、1.350(95%CI:1.251~6.325)。结论:GDM孕妇存在25(OH)D 3不足和缺乏,且与GDM的发生和妊娠不良结局均相关,检测25(OH)D 3可预测GDM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中的作用及与其他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 按WHO 1999年关于糖尿病诊断标准筛选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70例,并按2002年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亚洲成年人标准,根据体质指数(BMI)分为2型糖尿病A组(BMI≥25.00 kg/m2) 32例和2型糖尿病B组(BMI< 25.00 kg/m2)38例,另筛选健康人33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人体参数和测量生化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 [25 (OH)D3]水平,对三组进行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A组血清25 (OH)D3水平为(20.59±4.82)μg/L,2型糖尿病B组为(27.07±5.73) μg/L,对照组为(32.27±8.49)μg/L,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正常者43例,血清25(OH)D3水平(25.51±6.12)μg/L,高血压者27例,血清25 (OH)D3水平(21.87±5.78)μ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正常者8例,血清25(OH)D3水平(28.42±5.20)μg/I,血脂异常者62例,血清25 (OH)D3水平(23.55±6.15)μ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OH)D3与体重、腰围、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P<0.01或<0.05),与甲状旁腺素、钙、磷、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降低,尤其是伴有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降低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 D]和碱性磷酸酶(ALP)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2 246例新生儿,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25-(OH) D水平,全自动生化仪检测ALP水平。分析胎龄、季节、母亲因素对新生儿血清25-(OH) D和ALP水平的影响。结果该院新生儿维生素D(VD)缺乏率为85. 04%。早产儿的25-(OH) D水平低于足月儿,而ALP水平高于足月儿(P均0. 05);冬春季节出生的早产儿和足月儿血清25-(OH) D水平均低于夏秋季节,而ALP水平均高于夏秋季节(P均0. 05);母亲孕期补充VD时间较长(≥3个月)组、母亲平均每日日照暴露时间较长(≥2 h)组、母亲无钙缺乏症状组新生儿的25(OH) VD水平更高,而ALP水平更低(P均0. 05)。结论该院新生儿普遍缺乏VD,早产儿尤其明显,冬春季节是VD缺乏的高发季节;孕期保证母亲日照充足和摄入充足的VD是减少新生儿VD缺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无锡市新生儿维生素D(VD)的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新生儿VD补充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入住无锡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的足月、母乳喂养、日龄≤7 d的新生儿347例,检测其血清25-(OH)D基础水平,其中血清25-(OH)D≤50 nmol/L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400 U/d或800 U/d VD口服,6周后复查。同时对其母亲一般信息及孕期补充VD情况等展开问卷调查。结果 VD缺乏、VD不足和VD充足的比例分别为91.07%、8.07%和0.86%。夏秋季出生的患儿血清25-(OH)D水平较冬春季出生的患儿高(t=-3.467,P<0.05)。6周后复查发现,总体患儿血清25-(OH)D平均值较前上升,VD缺乏者比例下降(χ2=118.235、163.196,P<0.05)。 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与母亲孕期是否补充充足的钙剂、VD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116,P=0.043)。结论 无锡地区足月新生儿VD普遍缺乏,建议根据母亲孕期VD补充情况,可以将早期足月新生儿VD补充剂量调整为400~800 U/d,持续6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2DM患者249例和正常对照者100名,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无DR组(NDR,94例)、T2DM合并非增殖期DR组(NPDR,82例)及T2DM合并增殖期DR组(PDR,73例)。ELISA法测定25(OH)D_3水平,常规测定肝、肾功能,空腹血糖,HbA1c,血脂,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25(OH)D_3与各指标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DR组、NPDR组及PDR组25(OH)D_3水平均明显降低,以PDR组最低,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8.516,P=0.000),且PDR组维生素D(VD)缺乏患者比例明显高于NPDR组及NDR组(χ~2=36.970,P=0.000)。VD水平与DR、糖尿病病程、年龄、性别、BMI、收缩压、空腹血糖、HbA1c、尿素氮、肌酐、24 h尿微量白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763~-0.135,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D缺乏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OR=9.214,95%CI:4.354~19.499,P=0.000)。结论 VD缺乏参与了T2DM及DR的发生、发展,可作为D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每组各纳入120例3~15岁儿童,测量研究对象血清25-(OH)D水平及肺功能值。结果血清25-(OH)D水平不足可增加儿童哮喘发病风险(OR=1.23,95%CI为1.16~1.30,P=0.000),且25-(OH)D水平与肺功能呈正相关关系(r=0.480、0.856)。结论血清25-(OH)D水平不足可增加儿童哮喘患病风险且与气道功能受限有关。  相似文献   

17.
了解温岭市3~6岁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为学龄前儿童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2-2016年冬春季和夏秋季在温岭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入园入托体检的6 776名3~6岁儿童,测定其血清25-(OH)D的含量.结果 学龄前儿童的25-(OH)D平均水平较为适宜,为(88.95士21.23)nmol/L,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1,P>0.05);未见维生素D过量及中毒的儿童.25-(OH)D充足率为66.07%,不足率为28.69%,缺乏率为5.24%.学龄前儿童25-(OH)D水平夏秋季高于冬春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8,P<0.05);缺乏、不足、充足率季节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99,144.77,154.63,P值均<0.05).不同年龄组儿童缺乏、不足、充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79,74.14,90.38,P值均<0.05).结论 温岭市3~6岁儿童25-(OH)D总体水平较为适宜,部分儿童存在不足及缺乏.需要定期监测学龄前血清25-(OH)D水平,进行合适的干预及加强户外活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西安地区(北纬34°)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生后48小时内入院且生命体征平稳的161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检测新生儿生后48小时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并分析性别、胎龄、出生季节,母亲年龄、分娩方式、妊娠胎数,以及母亲孕晚期维生素D补充剂量对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的影响。结果新生儿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12.20(9.10,17.30)ng/mL,维生素D缺乏、不足和充足的发生率分别为65.84%、15.53%和18.63%。单胎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双胎新生儿(Z=-1.967,P<0.05)。秋季出生的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春季出生的新生儿(H=-2.726,P<0.05)。与母亲孕晚期补充维生素D剂量<600IU/d相比,母亲孕晚期补充维生素D剂量≥600IU/d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增高(Z=-3.968,P<0.05),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显著降低(χ^2=8.003,P<0.017)。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孕晚期补充维生素D剂量<600IU/d是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因素(OR=2.481,95%CI:1.023~6.008,P<0.001)。结论西安地区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较高;胎数、出生季节和母亲孕期维生素D补充剂量是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体内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其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 ]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为临床补充维生素D制剂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13例住院AD患者血清总25(OH)D浓度与认知功能的关系。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定量测定AD患者血清25(OH)D2、25(OH)D3 和总25(OH)D浓度。按2011年美国医学科学院(IOM)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级标准分组:维生素D充足组[25(OH)D≥75 nmol/L]、维生素D不足组[25(OH)D 50~75 nmol/L]、维生素D缺乏组[25(OH)D 25~50 nmol/L]和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25(OH)D≤25 nmol/L]。结果 (1)113例AD患者血清总25(OH)D为(27.08±15.33)nmol/L,其中血清25(OH)D2为(1.23±0.93)nmol/L和25(OH)D3为(24.50±13.04)nmol/L;(2)60.18 %(68/113)患者维生素D严重缺乏、30.97 %(35/113)患者维生素D缺乏、7.97%(9/113)患者维生素D不足和0.88%(1/113)患者维生素D充足;(3)AD患者血清总25(OH)D浓度与MMSE总分的Spearman秩和相关分析呈正相关关系(r=0.202,P=0.032)。结论 住院AD患者严重缺乏维生素D,需要补充维生素D;血清总25(OH)D浓度与认知功能有正相关关系;补充维生素D制剂是否能提高认知功能,需要进一步进行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中国18~44岁育龄女性维生素D结合蛋白编码基因GC rs7041位点与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关联。方法从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生物样本库中分层随机选取涵盖31个省的18~44岁1812名育龄女性的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含量,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进行GC基因分型。结果共纳入1812名育龄女性,所有样本rs7041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血清25(OH)D水平[M(P25,P75)]为16.69(12.04,21.69)ng/mL。在总体样本及南方地区,维生素D正常人群中CC基因型携带者的25(OH)D水平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校正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前后,携带CC基因型个体发生维生素D不足的风险均明显低于AA基因型个体(OR=0.571,95%CI 0.373~0.873))。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处于南方或北方,该基因型携带者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均较低[南北方校正后的OR值分别为0.284(95%CI 0.144~0.560)和0.109(95%CI 0.015~0.798)]。结论 GC rs7041位点A/C多态性与中国育龄女性血清25(OH)D水平显著相关,纯合突变型CC可能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风险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