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观察隔姜蒜督灸治疗产后身痛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用隔姜蒜督灸治疗。结果:治愈19例,好转24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3.5%。结论:隔姜蒜督灸疗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隔姜蒜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骨代谢指标和影像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隔姜蒜督灸,对照组采用隔姜督灸,每月1次,共治疗3次。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骨钙素、I.型胶原C末端肽,以及骶髂关节CTBASRI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骨钙素、I-型胶原C末端肽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体征积分、骶髂关节CTBASR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隔姜蒜督灸能够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症状、体征和骨代谢指标,但改善骶髂关节影像学指标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任脉灸疗法对脑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入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配合间歇导尿治疗,治疗组联合任脉灸治疗。康复治疗日1次,每周5次,任脉灸每周3次,均治疗4周。使用24 h排尿日记、尿动力学测定和尿失禁程度量表记录患者情况,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24 h排尿次数和失禁次数较前减少,单次尿量和最大膀胱容量增加,逼尿肌漏尿点压降低,残余尿量减少,尿失禁评分下降明显,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疗效更显著(P<0.05)。结论:任脉灸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尿频、漏尿等症状,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调节和保护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隔姜蒜督灸疗法治疗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联合隔姜蒜督灸治疗,对照组则单纯服用塞来昔布胶囊治疗,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7 d、14 d,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7%、96.7%,对照组分别为68.3%、86.7%,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14 d,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14 d,2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积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JOA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14 d,2组压痛点个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且治疗组压痛点个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14 d,2组腰椎前屈、后伸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腰椎前屈、后伸活动度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隔药饼灸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2014年5月—2016年8月70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治疗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隔药饼灸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尿动力学仪测定膀胱最大容量、膀胱残余容量;并评价治疗前、后两组尿失禁程度评分,统计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膀胱最大容量明显高于治疗前,而膀胱残余容量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膀胱最大容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膀胱残余容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尿失禁程度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治疗后尿失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有效率82.86%,明显高于对照组57.14%,P<0.05;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隔药饼灸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脑卒中尿失禁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针灸配合盆底肌锻炼治疗脑卒中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探讨针灸治疗尿失禁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05-01~2007-03在我院针灸康复部住院脑卒中尿失禁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及盆底肌锻炼;治疗组在脑卒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及盆底肌锻炼等综合治疗.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40 d后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膀胱尿道功能.结果治疗组的膀胱最大容量增加及尿残余量减少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可提高膀胱最大容量,减少尿的残余量,提高膀胱充盈感觉阈值,抑制逼尿肌的无抑制性收缩,从而治疗尿失禁.  相似文献   

7.
针刺配合隔物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隔物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加隔物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排尿频率及膀胱最大容量。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排尿频率具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膀胱最大容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隔物灸可以提高中风后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且优于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肾强督方联合隔姜蒜督灸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功能及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复方组、督灸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3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复方组另给予补肾强督方治疗,督灸组给予隔姜蒜督灸治疗,联合组给予补肾强督方联合隔姜蒜督灸治疗。观察3组临床疗效、关节功能以及炎性指标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BASDAI和BASFI评分及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联合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复方组和督灸组(P均<0.05),复方组和督灸组各指标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复方组和督灸组(P均<0.05),而复方组与督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肾强督方联合隔姜蒜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较单纯补肾强督方和隔姜蒜督灸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且可明显改善关节功能和炎性指标,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针刺治疗卒中后尿失禁尿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脑卒中患者合并尿失禁多见急迫性尿失禁,通过电针次Liao、会阳、肾俞、三阴交、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治疗前后症状评分P〈0.01),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检查提示逼尿肌压力、膀胱最大容积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尿道闭合压力有显著意义(P〈0.05),证实该组穴位通过改善逼尿肌功能和膀胱顺应性,从而治愈脑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  相似文献   

10.
尿失禁是脑血管意外的重要后遗症,其发生率在37%~58%之间,其与脑卒中的严重程度相关,并严重影响脑卒中后功能的恢复和远期生活质量。笔者临床观察发现,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中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属于气虚不固,采用自拟金芪饮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探讨督灸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 将74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中医证型为气虚血瘀型伴有肢体痉挛性偏瘫患者做为对象,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编号,按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予内科常规治疗+康复训练+针灸,治疗组予内科常规治疗+康复训练+针灸+督灸治疗,两组康复观察期均为3个月,采用改良Ashworth法(MAS)评价肢体痉挛程度,采用Fugl-Meyer(FMA)评定法评价肢体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生活自理。结果 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MA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督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能改善患肢痉挛程度和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晓东  白俊敏 《光明中医》2011,26(2):321-322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膀胱容量的影响。方法将59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及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电针疗法。选择膀胱容量和最大尿流率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膀胱容量及最大尿流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能改善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膀胱功能,增加膀胱容量,减少排尿次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我院神经内科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心理辅导、膀胱训练、饮水训练等综合干预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干预措施基础上结合电针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尿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和8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尿动力学检测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O.01)。结论:电针结合综合干预措施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将86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29例)、腹针组(28例)及腹针+康复组(29例),分别给予定时饮水计划、触发反射排尿、物理治疗等康复训练、腹针疗法及两者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症状积分、残余尿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腹针+康复组总有效率高于康复组和腹针组(P〈0.05),症状积分及残余尿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改善患者症状,减少残余尿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灸加中药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针灸及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加中药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隔姜蒜灸背俞穴治疗产后风湿病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风湿病是指育龄妇女产后或人工流产术后以及"坐月子"期间调护不当而感受风寒湿邪所引起的以肢体、关节、肌肉酸困疼痛,麻木不适,怕风、怕冷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此病缠绵难愈,有的可达数十年,应尽早认真治疗,以防延误病情,使病症加重.本科运用隔姜蒜灸背俞穴配合针灸治疗产后风湿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有关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电针治疗)和对照组(口服金匮肾气丸)各30例,比较治疗前后病人尿失禁改善程度。结果:经2周治疗后,治疗组愈显率86.71%,对照组13.3%(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疗效确切、方法简便、用穴精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同时接受心理干预、情感护理、膀胱功能训练等措施。结果经过12周的综合护理干预,干预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促进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改善和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1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病人均采用西医常规药物及改善肢体功能的针刺治疗,电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针肾俞、会阳穴。对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尿失禁治疗分级及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各组尿失禁治疗分级及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疗前(P<0.01),电针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用电针能更有效地降低脑卒中患者尿失禁治疗分级,减少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改善尿失禁症状。  相似文献   

20.
针刺配合隔物艾灸对中风后尿失禁临床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肇悦  王伟华  高春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4):133-133,85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灸关元等穴对中风病后尿失禁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1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对照组)和隔物艾灸组(治疗组),对照组患者30例接受中风病的常规治疗(针刺及常规药物治疗),隔物艾灸组31例患者接受中风病的常规治疗外加灸关元等穴,观察排尿频率、膀胱最大容量。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排尿频率比较,有效率相当,愈显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后膀胱最大容量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隔物艾灸疗法可以提高中风后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且优于单纯针刺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