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活性维生素D(vitamin D,VD)对亚砷酸钠(NaAsO2)致SD大鼠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初断乳SD大鼠18只,雌雄各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 mL/kg生理盐水灌胃)、NaAsO2染毒组(10 mg/kg NaAsO2灌胃)、骨化三醇(VD3的生物活性代谢物)干预组(10 mg/kg NaAsO2灌胃,自第12周后NaAsO2灌胃的同时给予1.0μg/kg骨化三醇灌胃),6 d/周,连续36周,每周称量并记录大鼠体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25-羟维生素D3 [25(OH)D3]含量及肝纤维化相关蛋白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层黏连蛋白(laminin, 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rocollagenⅢN-terminal peptide, PⅢNP)、Ⅳ型胶原(Ⅳcollagen, COL-Ⅳ)的分泌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  相似文献   

2.
哈利  王琴  杨烨 《职业与健康》2022,(16):2203-2207
目的 观察1,25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在2型糖尿病大鼠中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沉默信息调节蛋白4(sirtuin 4,SIRT4)在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1,25(OH)2D3改善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机制。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糖尿病组(n=18),对照组每日普通大鼠饲料喂饲,糖尿病组使用高脂高糖饲料喂饲,8周后,糖尿病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40 mg/kg,继续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1周,采血检测血糖,随机将12只成功建立糖尿病的大鼠分为糖尿病组(n=6)和糖尿病+骨化三醇组(n=6),之后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大鼠每日使用花生油灌胃,糖尿病+骨化三醇组大鼠每日使用骨化三醇灌胃,持续4周,麻醉后取血检测相关生化指标,取下两肾脏,制作病理切片并检测SIRT4表达水平。结果实验后各组大鼠尿酸、肌酐、尿素氮和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尿酸[(180.20±11.56)、(161.69±7.80)、(142.25±14.51)mmol/L]、肌酐[(36.6...  相似文献   

3.
<正>维生素D3即胆钙化醇,为固醇类衍生物,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诱导骨质中钙和磷的沉淀,对儿童的佝偻病和成人缺钙所产生的疾病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但是人体内维生素D3过多则会造成高钙血症,导致人体动脉粥样硬化,严重时会造成肾功能的损害和软组织钙化。若加入化妆品作用于人体皮肤表面,维生素D3通过人体表面吸收后会产生皮肤钙化等不良后果,对皮肤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是化妆品的禁用成分。依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维生素D2和D3的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化妆品中维生素D3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动态监测不同胎龄新生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的变化,了解不同胎龄新生儿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探讨外源性维生素D的补充时机。【方法】 选择95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胎龄分为3组:A组30例(胎龄≤33周),B组34例(33周<胎龄<37周),C组31例(37周≤胎龄<42周),于生后第1天、第14天及第30天检测血清25-(OH)D3水平。【结果】 生后第1天A组血清(25-(OH)D3)平均浓度[(35.03±9.72) nmol/L]低于B组和C组血清(25-(OH)D3)平均浓度[(41.31±11.35) nmol/L和(42.05±15.93) nmol/L](P<0.05)。生后第1 、14天及第30天各有76.8%、53.7% 和75.8%的新生儿存在维生素D缺乏[25-(OH)D3<50 nmol/L]。【结论】 新生儿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生后应尽早补充维生素D。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增加日光照射能否提高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血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以及改善微量白蛋白尿。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我院内分泌住院及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25(OH)D3 < 15 mg/L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50例。所有研究对象分为3组:日照组、1, 25(OH)2D3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比较3月后3组血25(OH)D3水平的变化以及尿白蛋白/肌酐(ACR)的变化。结果治疗前3组间25(OH)D3水平、ACR及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月后日照组血清25(OH)D3水平较对照组及1, 25(OH)2D3组显著升高;ACR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与1, 25(OH)2D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日光照射能够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血25(OH)D3水平以及改善微量白蛋白尿。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新生儿血清维生素D(VitD)是否与空腹血浆胰岛素(INS)、C肽(CP)及血糖(GLU)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方法 选取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足月儿58例,早产儿42例),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25(OH)D2]、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空腹血浆胰岛素(INS)、C肽(CP)及血糖(GLU)浓度,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足月儿组血清25(OH)D3、25(OH)D、空腹血浆INS、CP、空腹GLU浓度高于早产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血清25(OH)D3、25(OH)D与空腹血浆INS、CP呈正相关(r=0.515,0.324,0.523,0.335,P<0.05或<0.01),与空腹GLU呈负相关(r=-0.489,-0.514,P均<0.01)。早产儿血清25(OH)D3、25(OH)D与空腹血浆INS、CP呈正相关(r=0.509,0.367,0.598,0.432,P<0.05或<0.01),与空腹GLU呈负相关(r=-0.539,-0.587,P均<0.01)。结论 新生儿期血清VitD与空腹血浆INS、CP呈正相关,与空腹血糖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北京地区0~6月龄母乳喂养儿的维生素D水平变化及与相关指标BAP、PTH的关系,为今后的婴儿保健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选取健康新生儿,生后予规律补充维生素D400 IU/d至6月龄,在0、4、6月龄分别取静脉血检测维生素D及BAP、PTH的水平,评估北京地区母乳喂养儿维生素D的现状及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0月龄组婴儿维生素D正常与良好的人数仅占28.8%, 经过规律补充维生素D,4月龄组此比值为82.8%,6月龄组为83%。0月龄组25-(OH)D3水平与4月龄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81,P<0.01),4月龄组BAP及PTH均与血25-(OH)D3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485和-0.216,P<0.05)。结论 北京地区新生儿血维生素D水平较低,经过规律补充维生素D大部分婴儿可达正常水平,婴儿出生时25-(OH)D3储备可能对婴儿早期25-(OH)D3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快速、准确检测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3[25-hydroxyvitamin D3,25(OH)D3]、25-羟基维生素D2[25-hydroxyvitamin D2,25(OH)D2]含量的柱前衍生-稳定同位素标记-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的方法,并用此方法诊断维生素D缺乏症,评估人群维生素D营养状况。方法 加入同位素内标的血清样品采用乙酸乙酯-正己烷溶液(2∶1,V/V)提取,离心后氮气吹干,以4-苯基-1,2,4-三唑啉-3,5-二酮(4-phenyl-1,2,4-triazoline-3,5-dione, PTAD)作为衍生化试剂与目标化合物进行衍生化反应。反应产物采用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 1.7μm)进行分离,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和平行反应监测对目标物进行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 25(OH)D3和25(OH...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与患儿血清维生素A、D、E水平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7年1-12月采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6个月~15岁儿童资料,选取171例RRTI儿童为RRTI组,156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组儿童血清维生素A和E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维生素D3水平。比较RRTI组和正常对照组维生素A、D3、E水平的差异。结果 RRTI组平均血清维生素A水平为(0.30±0.06)mg/L,维生素D3水平为(72.41±25.59)nmol/L,维生素E水平为(8.90±2.32)mg/L,均低于正常组的(0.39±0.07)mg/L、(84.84±29.96)nmol/L和(9.72±2.61)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生素A、D3缺乏率和不足率、维生素E的不足率在RRTI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维生素A水平低(<0.3 mg/L)(OR=19.225,95%CI:9.136~40.453)和维生素D3缺乏(<50 nmol/L)(OR=2.891,95%CI:1.186~7.044)使得儿童患RRTI的风险增高。结论 维生素A和维生素D3的亚临床水平缺乏可能与儿童RRTI相关,及时给予补充有助于儿童RRTI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5-羟维生素D3[25-(OH)D3]联合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对儿童肥胖的诊断价值及应用维生素D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9月在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嵊州分院儿科门诊就诊的118例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健康组和肥胖组。比较两组儿童血清25-(OH)D3、IgA、IgM及IgG水平,分析血清25-(OH)D3、IgA、IgM及IgG对儿童肥胖的诊断价值及相关性,比较肥胖组儿童维生素D干预前后BMI、血清25-(OH)D3、IgA、IgM、IgG及糖脂代谢水平。结果 118例儿童中,70例儿童检出单纯性肥胖,单纯性肥胖率为59.32%。肥胖组儿童IgA、IgM及IgG水平[(199.46±33.58)ng/L、(201.62±35.48)ng/L及(221.63±70.86)ng/L]均高于健康组儿童[(112.53±22.18)ng/L、(118.64±30.19)ng/L及(140.98±61.25)ng/L],25-(OH)D...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25-(OH)D3、骨碱性磷酸酶等临床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1 190名0~4岁儿童进行临床体检,随机选取部分儿童抽取静脉血测定骨碱性磷酸酶、血25-(OH)D3、钙、磷、碱性磷酸酶及骨密度、左手腕骨X片。比较其检测佝偻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通过ROC曲线对25-(OH)D3、骨密度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 佝偻病患儿血25-(OH)D3明显低于对照组,25-(OH)D3的ROC线下面积为0.633(95%CI:0.581~0.684),具有中度诊断性。针对西昌人群,维生素D不足诊断浓度最合适诊断点为72.86 nmol/L。利用该界值点诊断佝偻病的灵敏度为65.35% ,特异度56.02%。骨密度、钙、磷、碱性磷酸酶、骨碱性磷酸酶多种检查指标可做为佝偻病的辅助检查手段,诊断性稍差,联合25-(OH)D3和骨碱性磷酸酶诊断早期、活动期佝偻病灵敏度提高至76.67%,特异度90.91%。 结论血25-(OH)D3浓度为诊断佝偻病的良好指标。骨碱性磷酸酶灵敏度、特异度相比优于其他指标,可用于人群筛查。骨碱性磷酸酶和25-(OH)D3项目的条件下联合辅助诊断,提高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识别性。  相似文献   

12.
维生素D的功效是什么?维生素D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机能所必需的一种营养素,属于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而溶于油脂及脂溶性溶剂,主要分为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它们的功效相似,主要是调节钙、磷代谢,促进骨骼、牙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男性糖尿病患者血清 25- 羟基维生素 D3[25-hydroxy vitamin D3,25(OH)D3] 与血清生殖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 2019 年 3 月—2020 年 8 月本院收治的男性糖尿病患者 130 例,将其按血脂水平分为观察组(68 例)及对照组(62例)。根据入组患者年龄将其分为 4 组(25 ~ 35 岁,36 ~ 45岁,46 ~ 55 岁及 56 ~ 65 岁),随后再次将入组患者依据血清25(OH)D3水平将其分为 Q1、Q2 及 Q3 组。分别比较观察不同组别患者生殖激素及 25(OH)D3等相关激素水平。结果 年龄段相同观察组患者 25(OH)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随着年龄增长,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血清 25(OH)D3水平均逐渐下降,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Q3 组及 Q2 组睾酮水平明显高于 Q1 组,且 Q...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青少年抑郁症首发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3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青少年抑郁症首发患者为抑郁症组,并选取同期100例体检健康青少年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25-(OH)D3、VDBP水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分为轻度组(n=41)、中度组(n=32)、重度组(n=27);比较抑郁症组和对照组、不同抑郁程度青少年抑郁症首发患者血清25-(OH)D3、VDBP水平;分析青少年抑郁症首发患者血清25-(OH)D3、VDBP水平与HAMD评分的相关性及首发青少年抑郁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降低(t=10.625,P<0.05),VDBP水平升高(t=13.158,P<0.05);轻、中、重度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血清25-(OH)D...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生儿的骨代谢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30例足月适于胎龄儿(AGA)、17例足月小于胎龄儿(SGA)、33例早产AGA和6例早产SGA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骨钙素(OC)、β胶原分解片段(β-CTx)、血清钙(Ca2+)、甲状旁腺素(PTH)和25-羟胆骨化醇[25(OH)D3]浓度,并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足月SGA和早产AGA组血清OC浓度低于足月AGA组(P分别<0.01和<0.05);足月AGA组血清β-CTx浓度低于早产AGA组(P<0.05);早产AGA和SGA组血清Ca2+浓度低于足月AGA组(P均<0.05);早产AGA组血清PTH浓度低于足月AGA和SGA组(P分别<0.01和<0.05);四组血清25(OH)D3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足月SGA、早产AGA和SGA与足月AGA相比容易发生代谢性骨病,应加强代谢性骨病的监测,同时还应注意足月AGA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哮喘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浓度变化, 分析其与哮喘有关的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含量、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42例哮喘组、48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清25-(OH)D3、TIgE含量, 以及肺功能指标, 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哮喘组儿童血清25-(OH)D3含量明显下降(P<0.01), 而血清TIgE含量则明显升高(P<0.01);哮喘组儿童血清25-(OH)D3与TIgE呈负相关(P<0.01), 与小气道用力呼气25%流量(MEF25)、用力呼气50%流量(MEF50)呈正相关(P<0.05)。结论 维生素D缺乏是导致儿童哮喘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能与25-(OH)D3对TIgE产生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支气管哮喘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来银川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就诊的4~12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支气管哮喘患儿162例和同一年龄段健康儿童167名(对照组)。检测内容包括血清维生素D浓度和血清总IgE浓度。通过统计学方法确定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支气管哮喘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患有支气管哮喘的儿童血清维生素D3的水平低于对照组,但两组的总体维生素D水平偏低(中位数分别是9.4 ng/ml和12.6 ng/ml)。在儿童哮喘患儿中,在低维生素D组,观察到高IgE阳性率。结论 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维生素D3水平较低,但具体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早产儿血清维生素D[25-(OH)D3]水平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生的相关性,为早产儿RDS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3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31例RDS早产儿为实验组,29例非RDS早产儿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儿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分娩方式、母孕情况及Apgar 评分等)及血清25-(OH)D3结果,分析25-(OH)D3 水平与RDS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 RDS组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82,P<0.05),且CPAP时间、吸氧时间、静脉营养天数、住院天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69、2.380、2.571、1.999,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维生素 D 缺乏是早产儿发生RDS 的危险因素(OR=0.050,95%CI:0.013~0.186,P<0.05)。结论 早产儿更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且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早产儿RDS发生的危险因素,预防维生素D缺乏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人血浆抗菌肽LL-37、25羟维生素D3与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以期为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2-8月选取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24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实验组,对照组为24例同期健康儿童。两组对象均空腹采血,检测血浆LL-37、25羟维生素D3含量,同时记录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既往1年内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结果 实验组患儿血浆25羟维生素D3含量(18.37±5.50) ng/ml与血浆抗菌肽LL-37水平(3.45±0.98) ng/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29.24±9.04) ng/ml、(8.93±2.23) ng/ml(P<0.05)。实验组患儿血浆25羟维生素D3含量、LL-37水平均与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呈负相关(r=-0.645、-0.560,P<0.05);血浆25羟维生素D3含量与血浆LL-37水平呈正相关(r=0.908,P<0.05)。结论 维生素D缺乏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有关,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浆LL-37水平下降,且25羟维生素D3缺乏可能是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浆LL-37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黄欣  周阳 《中国妇幼保健》2024,(8):1359-1362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维生素D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4月—2021年4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98例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9例)和研究组(49例)。对照组予以低剂量维生素D(400 IU/d)治疗,研究组予以高剂量维生素D(800 IU/d)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呼吸道感染次数、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以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后呼吸道感染次数分别为(5.48±1.46)次/年和(2.87±0.51)次/年,25-(OH)D3水平分别为(23.89±5.74)nmol/L和(43.69±8.85)nmol/L;对照组治疗前后呼吸道感染次数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