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供肝冷缺血时间延长对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30只健康纯系清洁级BN大鼠和30只Lewis大鼠.分别作为纯系移植和同种异体移植的供者,受者均为健康纯系清洁级BN大鼠60只,建立纯系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模型.根据纯系移植和同种异体移植供肝冷缺血时间的不同,将供、受者分为A、B、C和D组,每组15对.A组:供肝冷缺血1 h后进行纯系移植;B组:供肝冷缺血18 h后进行纯系移植;C组:供肝冷缺血1 h后进行同种异体移植;D组:供肝冷缺血18 h后进行同种异体移植.术后观察受者的2周存活率、移植肝组织病理学及肝功能的改变,检测受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Ⅱ类分子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 肝移植术后2周,A、B、C和D组的存活率分别为83.3%、66.7%、16.7%和0%,不管是纯系移植组还是同种异体移植组中供肝的冷保存时间越短,受者的存活率越高,且经肝功能检查发现冷保存时间短的受者移植肝功能恢复较好,移植肝组织病理学损伤和急性排斥反应也明显较轻.B组受者术后移植肝大量表达MHC-Ⅱ类分子,明显高于A组(P<0.05);两同种异体移植组MHC-Ⅱ类分子的表达量较两纯系移植组增加明显,D组增加最多.A组几乎不表达NF-κB,而B组NF-κB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两同种异体移植组受者NF-κB的表达峰值提前.结论 冷缺血时间的延长可以诱导发生和加重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降低术后2周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肝移植术后导致初始肝功能不良(IPGF)的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2004年4月至11月行肝移植的32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将肝移植术后3 d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I一)和/或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峰值≥1 500 U/L的受者分为IPGF组,<1 500 U/L的受者分为非IPGF组.受者肝移植前分析指标为:年龄和MELD评分;供者分析指标为:年龄,供肝冷保存时间(CIT),供肝冷保存末期(Pr)、门脉灌注后4 h(Po)以及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活检病理学评分;手术中的分析指标为:受者手术时间和移植肝复温缺血时间(RWIT).结果 所有受者术后均获得长期随访.32例受者中,IPGF组有10例,非IPGF组有22例.IPGF组和非IPGF组移植肝复温缺血时间分别为(55.00±12.91)min和(41.55±8.5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PGF组术后肝功能恢复时间显著长于非IPGF组(P<0.01);IPGF组受者术后感染率明显高于非IPGF组(P<0.05).两组移植肝总体存活率分别为90.0%和9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移植肝按P0评分和IRI评分中的重度损伤标准发生IPGF的概率与轻、中度损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移植肝复温缺血时间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引起IPGF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双肺移植手术安全性并分析影响受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30例行双肺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90 d受者生存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22例)和死亡组(8例)。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两组供肺获取前供者氧合指数、受者年龄和体质指数、供/受者体表面积差、左/右供肺冷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输液量。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两组受者术中输血量和尿量。采用χ2检验比较供者感染情况、受者性别、原发病、术前感染情况及是否使用呼吸机和体外膜肺氧合(EMCO)、双肺移植顺序、术中是否输血和使用EMCO以及术后是否出现吻合口瘘。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30例供者供肺获取前病原学培养阳性19例,其中单一感染14例,混合感染5例。30例双肺移植受者术前病原学培养阳性16例,其中单一感染12例,混合感染4例。30例受者中11例先行左侧单肺移植,19例先行右侧单肺移植。30例受者术后90 d受者死亡比例为26.7%(8/30),死亡原因包括感染中毒性休克4例及吻合口瘘、大咯血、循环功能衰竭和活动性出血各1例。短期预后危险因素分析提示,死亡组和存活组受者术中输血量分别为900 mL(0~6 450 mL)和25 mL(0~1 45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24,P<0.05)。 结论双肺移植围手术期死亡率较低,受者术中输血量可能影响移植术后受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继发性肺动脉高压(SPH)对肺移植受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09例肺移植受者的住院资料。根据术前肺动脉平均压(mPAP)分为正常组(mPAP<25 mmHg,56例)、低压组(25 mmHg≤mPAP<40 mmHg,155例)和高压组(mPAP≥40 mmHg,98例),比较三组受者术前资料、术中情况、术后转归及存活情况。绘制术后生存的Kaplan- Meier曲线,进行Log-Rank检验。对253例SPH受者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术后存活的因素。结果三组受者终末慢性肺病(CLD)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837,P=0.001)。mPAP等级不同受者术中体外膜氧合(ECMO)支持的决策不同(χ2=28.205,P<0.001)。正常组、低压组和高压组2年存活率分别为58.9 %、63.9 %和69.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术前心功能分级是影响SPH受者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心功能Ⅲ/Ⅳ级的受者术后死亡风险是Ⅰ/Ⅱ级的1.7...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冷保存时间的热缺血供肝在肝移植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4例肝移植受者采用热缺血时间≤10 min的无心跳供者肝脏进行肝移植的疗效.根据冷保存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8 h为Ⅰ组,58例;8~12 h为Ⅱ组,62例;>12 h为Ⅲ组,34例.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X~2检验分析3组肝移植术后ALT峰值、并发症、移植肝存活和受者生存情况的差异.结果 3组受者术后均未发生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随访时间8~32个月,Ⅰ组受者的ALT峰值、感染发生率、胆道并发症发生率、移植肝存活率和生存率分别为(482±357)U/L、12%(7/58)、12%(7/58)、86%(50/58)和88%(51/58),Ⅲ组受者分别为(1274±608)U/L、29%(10/34)、26%(9/34)、68%(23/34)和71%(24/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X~2=4.28,6.77,4.51,4.28,P<0.05);而Ⅱ组受者仅ALT峰值达到(953±424)U/L,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P<0.05).结论 热缺血时间≤10 min的供肝能够耐受12 h的冷保存损伤,超过此时限,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和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升高,移植肝存活率和受者生存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观察Remuzzi评分高的器官捐献供肾移植给成人受者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了移植前活检Remuzzi评分4分及以上心死亡器官捐献供者供肾移植的受者31例, 分为双肾移植组(DKT组, 14例)和单肾移植组(SKT组, 17例)。Remuzzi平均评分为DKT组左肾5.05/右肾5.26, SKT组左肾4.92/右肾4.58。双供肾植入受者同侧髂窝。统计术后1年内的受者/肾存活情况、肾功能状况及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延迟(DGF)和蛋白尿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DKT组和SKT组的受者男性占比分别为92.9%比52.9%, 体重指数分别为(23.93±2.56)kg/m2比(21.09±2.85)kg/m2,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KT组1例术后11个月移植肾功能丧失, 移植肾1年存活率92.9%, 受者存活率100%, SKT组受者/移植肾1年存活率均为100% 。术后12个月的血肌酐(SCr), DKT组为(164±37.7)μmol/L, SKT组(154.92±96.2)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减体积左外叶活体肝移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童器官移植科67例1岁以内的儿童受者接受减体积左外叶活体肝移植(RLLS组), 回顾性分析这些受者的临床资料, 比较其与左外叶活体肝移植受者(LLS组)基本资料、术后主要并发症以及术后受者、移植物存活率的差异;按移植物受者体重比率(GRWR)是否超过4%进行分组, 比较两组术后主要并发症及受者、移植物存活率的差异。结果减体积左外叶组受者年龄、身高、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供者体重、供者体重指数(BMI)、拟供肝体积、供肝脂肪肝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受者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输红细胞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中位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术后肝动脉血栓、门静脉狭窄、胆管并发症等主要外科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体积左外叶组受者和移植物术后1年、3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2.5%、91.2%和92.5%、91.2%, 对照组受者和移植物术后1年、3年累积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综合抗癌治疗在肝癌肝移植术后肺转移瘤中的疗效。方法纳入2012年3月至2016年7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36例肝癌肝移植术后肺转移瘤受者, 根据肺转移瘤的不同处理方式分为综合抗癌治疗组(雷帕霉素+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肺动脉灌注化学药物治疗+索拉非尼)22例和维持支持治疗组14例, 评价两组受者的生存情况。结果两组受者移植术前的基本资料、肿瘤病理情况、术后发生肺转移瘤的时间、肺转移瘤肿瘤负荷无明显差异;综合抗癌治疗组治疗后部分缓解3例、疾病稳定12例、疾病进展7例, 维持支持治疗组治疗后疾病稳定3例、疾病进展11例, 综合抗癌治疗效果优于维持支持治疗(χ2=7.901, P=0.019);综合抗癌治疗组和维持支持治疗组肿瘤转移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3个月(95%CI:19.68~26.32)和7个月(95%CI:3.33~10.67), 转移后1年存活率分别为91%和9%, 转移后2年存活率分别为45%和0, 转移后3年存活率分别为10%和0, 综合抗癌治疗组存活率明显优于维持支持治疗组(P<0.001)。结论对于肝癌肝移植术后的肺转移瘤受者采用雷帕霉素+放射性125I...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脏移植中冷缺血时间(CIT)及供者年龄对心脏移植院内及远期随访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04年至2018年间行原位心脏移植的761例受者,根据CIT时间长短分为>4 h组(502例)及CIT≤4 h组(259例),每组再根据供者年龄分为<40岁和≥40岁2个亚组。记录受者及供者的基本资料和术中及术后应用机械辅助的情况,统计院内死亡率以及随访生存率。结果供者年龄(31.1±8.6)岁(5~58岁),CIT(5.3±2.0)h(1.0~12.0 h)。院内死亡率在CIT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 %比5.6 %,P=0.22),亚组分析中,在CIT>4 h且供者年龄较高的亚组中显著升高(4.3 %比12.0 %,P=0.01),术中或术后应用机械辅助的受者数量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CIT分组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各亚组分析中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较长的CIT使接受高龄供者供心脏的受者院内死亡率增加,但对术后机械辅助的应用比例及随访生存率方面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疾病的效果,并对单中心肺移植的经验进行总结.方法 回顾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52例肺移植病例的临床资料,受者年龄为24~76岁,≥65岁者13例;受者原发病主要为肺气肿33例(63.5%)及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8例(15.4%).术后对所有受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情况及存活率进行分析.结果 供肺缺血时间>6 h者28例(53.8%),其中缺血超过10 h者20例(38.5%).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3例(5.8%),住院期间发生细菌感染14例(26.9%),真菌感染13例(25.0%),巨细胞病毒性肺炎1例(1.9%).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0例(38.5%),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3d后均逆转;发生慢性排斥反应7例(13.5%),其中2例接受再次肺移植后效果良好,3例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后缓解,2例死亡.术后1年内死亡9例(17.3%),术后1、3和5年的总体累积存活率分别为81.4%,54.5%和30.9%.结论 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疾病的有效方法,恰当的病例选择、良好的肺保护、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及系统的术后管理是肺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后复发和远期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7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97例肝癌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 按受者首次发现肿瘤时的年龄划分为18~40岁组(含40岁, 39例)和>40岁组(158例)中老年组, 使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间的总体存活率、无复发存活率以及疾病特异性存活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肝癌肝移植受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之间的术后肝癌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40岁组与>40岁组1年、3年总体存活率分别为82.1%、66.7%和86.1%、74.7%(P>0.05);1年、3年疾病特异性存活率分别为94.9%、82.1%和99.4%、91.1%(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1年、3年无复发存活率分别为51.3%、41.0%和73.0%、62.7%(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40岁组与>40岁组相比, 虽然肝癌肝移植术后无复发存活更差, 但两者之间的总体存活率(P=0.288)和疾病特异性存活率(P=0.075)差异无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再次肾移植受者和移植肾存活情况及长期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接受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共纳入再次肾移植受者37例,首次肾移植受者5 374例。根据再次肾移植受者移植肾存活时间长短,将其分为长期存活组(19例,>5年)和短期存活组(18例,≤5年)。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长期和短期存活组供受者年龄、首次与再次肾移植间隔时间、HLA错配数和再次移植供肾冷/热缺血时间。采用卡方检验比较长期和短期存活组受者性别、再次移植供肾类型、再次移植前后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比例、首次移植失功移植肾切除比例、再次移植前免疫诱导比例及再次移植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比例。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再次和首次肾移植受者/移植肾1、5和10年存活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再次肾移植术后移植肾长期存活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截至2018年3月1日,37例再次肾移植受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52个月(11~323个月),2例死亡,18例发生移植肾失功,17例移植肾功能稳定。5 374例首次肾移植受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08.9个月(0.1~350.0个月),459例死亡,1 343例发生移植肾失功。再次移植组受者/移植肾1、5和10年存活率分别为86%/81%、86%/62%和82%/36%,首次移植组受者/移植肾1、5和10年存活率分别为99%/98%、93%/89%和88%/80%。再次移植组移植肾1、5和10年存活率均低于首次移植组(χ2=60.816、25.110和43.900,P均<0.05);再次移植组受者1年存活率低于首次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09,P<0.05)。长期和短期存活组受者再次移植后移植肾DGF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39和4.748,P均<0.05)。Cox回归分析结果示DGF和急性排斥反应是影响再次肾移植受者移植肾长期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4.317和4.571,P均<0.05)。 结论再次肾移植受者移植肾存活率低于首次肾移植受者,DGF和急性排斥反应是影响再次移植受者移植肾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民用航空超长距离转运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或脑死亡器官捐献(DBD)供肺进行肺移植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应用民用航空超长距离转运供肺施行肺移植手术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供体6例,为DCD或DBD供体。供肺从取出转运至肺移植手术室共耗时5.0~8.5 h,其中含飞行时间2.0~3.0 h(里程1 500 km)。受者接受序贯式双肺移植5例,右单肺移植1例。手术过程顺利,肺冷缺血时间7~12 h。受者术后接受呼吸机辅助呼吸,于术后2~4 d脱机。截止至投稿日,6例受者均恢复良好。结论使用DCD或者DBD的肺移植供体行序贯式双肺移植手术,若供、受体所在移植单位的两个城市间有直达航班,且飞行时间在3.0 h内,长距离转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合并肺段挫伤供肺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收集73例供、受体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肺是否合并挫伤,将供、受体分为挫伤组(各23例,挫伤最大直径5~8 cm)和标准组(各50例)。比较两组受体术后主要临床指标[包括术毕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胸管留置时间、原发性移植物失功(PGD)发生率等]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受体的术毕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胸管留置时间、PGD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标准组和挫伤组受体术后1年存活率分别为74%和8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肺段肺挫伤(最大直径5~8 cm)的供肺肺移植疗效和预后接近标准供肺移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供肺来源的微生物与移植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完成肺移植手术的88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及肺部感染病原学资料, 对气道内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检出比例和耐药性变迁进行分析。根据是否检出耐药菌, 将受者分为耐药菌阳性组(71例)和耐药菌阴性组(17例), 对比分析术后3年存活率, 并用Log-rank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前瞻性分析2020年4月11日至2020年9月5日完成的14例肺移植供肺气道菌群和受者预后, 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卡方检验, 对供肺和受者的气道菌群多样性、受者术后1年间的血常规和生化指标及肺功能指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回顾性分析的88例肺移植受者, 5年间共检出992株菌, 包括细菌796株, 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88.4%(704/796);真菌196株。2019年革兰氏阳性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念珠菌属的检出比例均高于2015年(8.2%比5.3%, 13.6%比13.2%, 33.2%比17.5%, 6.5%比5.3%, 26.6%比...  相似文献   

16.
23例次肺移植术后受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估23例次肺移植术后受者的临床预后情况.方法 总结2003年1月至2007年8月施行的23例次(21例患者)肺移植的临床资料.分析存活率及并发症.结果 肺移植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3%;术后3个月、1年、2年和3年的累积存活率分别为82.6%、82.6%、69.7%和58.1%.受者术后2个月时的通气和换气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有10例受者术后6个月内出现轻度急性排斥反应,经激素冲击治疗后均缓解.4例受者分别于术后8个月、9个月、14个月和24个月时出现慢性排斥反应;术后6、12和24个月时未发牛慢性排斥反应的受者分别为95%、78.2%和71.1%.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3.3%;气管吻合口软化和狭窄发生率为14.3%.结论 肺移植术后受者的中期存活率较高;肺部感染和支气管吻合口软化及狭窄是肺移植术后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棉子糖低钾右旋糖酐(RLPD)液保存供肺的效果.方法 自2002年9月至2011年12月共完成肺移植131例,其中单肺移植81例,双肺移植50例.供者129例,其中2例供者的左、右肺分别移植给4例受者.供肺获取时先用RLPD液顺行灌注4L,再逆行灌注1L,随后将供肺保存于3L低温RLPD液中.根据供肺冷缺血时间长短及供肺质量决定是否行二次灌注.手术期间严密监测受者动脉血液气体、平均肺动脉压(mPAP)、呼吸力学指标的变化,术后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肺功能、血液气体和胸部影像学等检查.结果 肺移植手术均顺利完成,供肺冷缺血时间为(193±21) min(65~630) min.术后早期肺水肿与供肺冷缺血时间、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PGD)的发生有关(P<0.05,P<0.01).供肺开放双肺通气及术后2h所有受者动脉血液气体、氧合指数均明显改善,mPAP、气道阻力和双肺通气气道内吸气峰压明显下降.术后早期(1个月内)死亡率为18.3%(24/131),死亡原因包括严重感染11例,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7例,心功能衰竭3例,支气管吻合口漏1例,急性排斥反应1例,肺梗死1例.肺移植术后3个月,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每分钟最大通气量、一氧化碳弥散量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RLPD液能有效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肺功能,提高供肺保存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于初始血型抗体效价≤1∶8的ABO血型不相容(ABOi)肾移植受者,探讨采用仅口服免疫抑制剂进行预处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2019年10月仅口服免疫抑制剂进行预处理的ABOi肾移植16例,以同期接受ABO血型相容(ABOc)肾移植32例作为对照,观察和比较两组受者情况。结果 16例ABOi肾移植中,AB供A型4例,AB供B型3例,A供B型1例,B供A型4例,A供O型2例,B供O型2例。初始和移植当天受者ABO血型抗体效价(IgM和IgG)均≤1∶8。中位随访时间495 d(90~1696 d),ABOi组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致移植肾切除1例,ABOi组和ABOc组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3.75 %(15/16)和100 %(32/32),无受者死亡;两组受者术后6个月后血肌酐分别为(114.30± 28.13)和(106.08±23.80)μmol/L(P=0.38),eGFR分别为(64.93±19.60)和(82.34±22.58)ml/min/1.73 m2(P=0.13);两组术后发生感染3例和5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例和5例,两组感染和排斥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相容肝移植(ABOi-LT)治疗肝癌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以1∶2的比例,将44例接受ABOi-LT的肝癌受者与88例ABO血型相容肝移植(ABOc-LT)的肝癌受者进行匹配。比较两组间受者及移植物的存活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BOi组和ABOc组受者术后第7天血清肌酐水平分别为(89.1±36.9)和(74.8±26.2)μmol/L(P=0.001);术后第14天分别为(77.9±27.6)和(67.6±18.6)μmol/L(P=0.002)。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9.1 %和1.1 %(P=0.024),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0 %和8.0 %(P=0.007),移植物早期功能不全发生率分别为52.3 %和31.8 %(P<0.001),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分别为68.1 %和36.4 %(P<0.001)。ABOc组受者的术后累积存活率、无瘤存活率和移植物存活率均显著高于ABOi组(P<0.001)。按是否符合杭州标准进行亚组分类后显示,符合杭州标准的两组术后存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5岁以上终末期肺病患者肺移植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至201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4例老年(≥65岁)肺移植病例的临床资料。了解老年肺移植患者的存活情况,比较单肺和双肺移植的存活情况;了解肺移植术后并发症及对随访期内死亡的病例进行死因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肺移植手术均顺利完成。24例受者术后1、3、5、7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75.0%、62.5%、33.3%和12.5%,其中单肺移植患者相应为68.8%、50.0%、31.3%和12.5%,双肺移植患者相应为87.5%、87.5%、37.5%和12.5%。单肺与双肺移植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5、51个月,两组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是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6%(11/24)。术后长期随访中17例死亡,包括重症感染9例,原发性移植物失功(PGD)1例,急性排斥反应(AR)1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S)4例,心力衰竭1例,肿瘤1例。结论单肺或双肺移植均是治疗老年终末期肺病的有效方法,感染是老年受者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