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GSDMB(Gasdermin B)属于GSDM蛋白家族, 可通过不同的分子内结构域作用机制来调节其脂质结合和成孔活性, 参与细胞焦亡。细胞焦亡是一种调控细胞死亡的促炎症形式, 其本质是一种级联放大的炎症反应, 常参与免疫防御, 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双重作用。研究表明, GSDMB可在胃癌、乳腺癌和宫颈癌等癌组织中过度表达, 并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因此, 本文主要就GSDMB在细胞焦亡和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人Gasdermin B(GSDMB)基因作为Gasdermin(GSDM)基因家族的一员,可能与哮喘、肿瘤以及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最新研究发现由其编码的GSDMB蛋白介导了细胞焦亡,GSDMB蛋白可以在细胞毒性淋巴细胞释放的颗粒酶A(granzyme A,GZMA)的作用下裂解为GSDMB-N端结构域直接诱导细胞焦亡,亦可以通过结合半胱天冬氨酸酶-4(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4,caspase-4)促进Gasdermin D的裂解,从而间接促进细胞焦亡。本文综述了GSDMB基因参与的细胞焦亡的机制以及与之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感染致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形式, 并进一步于蛋白水平探讨细胞焦亡的存在, 为研究SFTSV致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用不同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MOI)SFTSV感染Vero细胞, 逐日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 CPE), 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LDH释放试验检测细胞膜受损情况, 以判定病毒的最佳感染量与细胞死亡时间。使用不同PCD抑制剂分别对Vero细胞进行预处理后感染SFTSV, 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 判断SFTSV致PCD死亡形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焦亡相关蛋白的含量, 进一步探讨焦亡的存在。结果 SFTSV以MOI=10感染Vero细胞后48 h、72 h为后续实验最佳感染量与时间, 此时细胞CPE明显, 细胞活力降至对照组的51%、41%(P<0.001、P<0.001...  相似文献   

4.
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s, Bregs)是一群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细胞, 通过抑制过度炎症反应从而调节疾病进展, 是一种在免疫功能紊乱等状态下发挥重要作用的保护性细胞。本文就其来源、功能、作用机制及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及肿瘤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肠道病毒(enterovirus, EV)可引起多种感染性疾病,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作为RNA病毒, EV的RNA依赖的RNA聚合酶缺乏校对功能, 导致其基因发生高频率的突变和重组, 从而使EV获得进化优势, 进而发生对宿主的免疫逃逸、对抗病毒药物的抗性, 也可使病毒的传播力和致病性增强或组织嗜性发生改变。本文综述了EV的重组机制, 并对部分重要型别和新型别EV的重组情况以及重组对病毒流行、致病性的影响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6.
烟曲霉是一种通过空气传播的机会性致病真菌。其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肺部并引起严重的侵袭性曲霉病。锌是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所有真菌包括烟曲霉生长都需要锌元素。有研究表明宿主体内的真菌毒力高低与真菌摄取锌的能力直接相关。由于元素锌在人体内大部分与锌结合蛋白结合导致在宿主组织微环境中的离子浓度远低于真菌最适生长浓度。烟曲霉演化出几种锌转运蛋白, 使烟曲霉能够在锌缺乏的条件下有效吸收锌元素, 同时抵抗锌元素过量, 防止对烟曲霉细胞造成损害。本文将总结概述烟曲霉锌稳态调控对其生长发育及毒力的作用以及相关基因。明确烟曲霉对元素锌水平调控基因的研究现状并探讨干扰烟曲霉锌稳态是否会成为开发治疗侵袭性曲霉病的新一代辅助治疗措施和真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s)是一群由髓系祖细胞和未成熟髓系细胞组成的异质性细胞群体。MDSCs参与多种炎症性免疫反应, 如病毒感染、非肿瘤性炎症和自身免疫反应等。新近研究发现, MDSCs在抑制哮喘病理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现就MDSCs的亚群、分子特征、免疫抑制机制及其与哮喘治疗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 以期对哮喘疾病更精确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自2022年4月以来, 儿童不明原因重症肝炎在全球多国报道。截止5月11日, 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报告了至少448例不明原因儿童急性重症肝炎病例。鉴于部分病例检测出腺病毒, 因此腺病毒感染被怀疑是造成此次儿童急性重症肝炎的可能病因。本文就既往腺病毒感染引起肝炎(腺病毒肝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和报道进行简单综述, 为我国开展不明原因重症肝炎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成纤维网状细胞(fibroblastic reticular cells, FRCs)是淋巴结内一类特殊的基质细胞。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 FRCs通过构建导管网络支撑淋巴结的三维结构, 还产生细胞外基质, 分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 参与调控淋巴结微环境的免疫稳态。FRCs在炎症、肿瘤和其他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FRCs在淋巴结内的分化、分布及功能, 阐述了FRCs调控淋巴结微环境的相关机制及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腺病毒(HAdV)是急性呼吸道感染、腹泻、急性眼角结膜炎等多种疾病的常见病原体。许多研究表明HAdV基因组易发生基因重组, 进而形成新的基因型别, 迄今已报道的104个型别中53~104型为重组形成的新基因型, 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多次疫情, 对疾病的防控提出新挑战。目前对其重组研究较少, 亟需深入研究以揭示重组机制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 免疫治疗成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临床研究的热点,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和欧洲药品管理局已批准两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embrolizumab和Nivolumab用于复发/转移的HNSCC(R/M HNSCC), 其中, Pembrolizumab已获批作为一线治疗药物。然而, 有限的应答率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使得只有少数患者能在治疗中获益, 故如何筛选出潜在免疫治疗有效的人群、进一步提高治疗疗效至关重要。文章基于最新研究做一综述, 归纳目前HNSCC免疫治疗生物标记物的应用情况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线粒体融合蛋白1(mitofusin 1, MFN1)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焦亡的调控作用, 为预防巨噬细胞功能障碍导致的炎症和纤维化提供新的研究靶点和理论参考。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 构建LPS诱导的细胞焦亡模型。CCK-8、PI染色、LDH释放、Western blot等验证LPS诱导Raw264.7细胞发生焦亡;Western blot筛选异常表达的线粒体相关蛋白MFN1;DCFH-DA探针检测细胞总活性氧生成情况、Mito-SOX探针检测线粒体活性氧水平、JC-1线粒体膜电位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以反映线粒体受损情况;利用Ubibrowser数据库预测出MFN1蛋白可与多种E3泛素连接酶结合, 通过免疫荧光、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 CO-IP)试验等验证MFN1蛋白是否受泛素化调控;采用Lipofectamine2000试剂转染MFN1过表达质粒检测MFN1蛋白对细胞焦亡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结果 LPS诱导Raw264.7细胞发生线粒体...  相似文献   

13.
截至2022年3月, 人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e, HAdV)已明确了111种型别, 分属7个亚属(A-G)。HAdV感染后可诱发多种疾病,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流行, 在人员密集或封闭区域易暴发, 其暴发的季节性也随气候、时间及地区等而变化, 缺乏明显的规律。近年来一些新的重组HAdV相继报道, 组织嗜性改变, 形成高致病力、高传染性的新型毒株, 且易与其他呼吸道病毒共感染, 这给疾病监测和防控带来极大的挑战。本文就HAdV的流行学特征研究进行综述, 为疾病预防控制和疫苗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轮状病毒可导致婴幼儿严重腹泻, 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是为婴幼儿接种轮状病毒疫苗。轮状病毒疫苗在全球的广泛应用, 显著降低轮状病毒疾病负担, 且具有较高的成本收益。目前我国未将轮状病毒疫苗纳入免疫规划, 疫苗接种率较低。本文通过阐述轮状病毒疫苗种类、覆盖率和接种率、经济学评价、对毒株型别的影响, 以及疫苗存在的问题, 了解疫苗研究进展, 推进建立我国轮状病毒疫苗监测, 促进轮状病毒疫苗在我国使用。  相似文献   

15.
长新冠是COVID-19急性感染期后产生的多系统性疾病, 现已报道的长新冠相关症状有200多种, 累及机体的多个器官, 约有10%以上的长新冠患者产生长新冠症状。随着研究的深入, 有关长新冠的病理变化、风险因素以及疾病特征的研究证据越来越多。虽然这些发现对理解长新冠至关重要, 但目前仍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本文从长新冠的症状、患病率、发病机制、诊断标准、风险因素以及新发疾病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以期为读者提供长新冠相关研究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6.
脂质运载蛋白2(lipocalin 2, Lcn2)是由位于9q34.11染色体位点基因编码的25 000分泌糖蛋白, 属于亲脂性小分子转运蛋白, 可广泛表达于人体的许多组织细胞中, 在诱导造血细胞凋亡、炎症调节、代谢稳态和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Lcn2的主要细胞表面结合受体包括巨藻蛋白和24p3R, 使其发挥内吞及转运等多效性功能。现就Lcn2及其在炎症、免疫、血栓、肿瘤等疾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等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是由异质性炎性免疫介导的疾病, 目前已在全球构成了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最近研究显示, 过敏性疾病患病率的显著增加与人体早期定殖微生物的变化有关, 早期生命中人类微生物群和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免疫系统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 "健康的"微生物群的定殖是保持终身健康的关键因素。宿主微生物群多样性和代谢活动的变化, 使人体更易受到过敏性疾病的侵扰。文章概述了关于微生物群的改变对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的潜在作用和如何调节这些不同身体区域的微生物群组成作为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潜在策略。  相似文献   

18.
近期我国急性呼吸道疾病持续上升与多种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有关。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感染是导致1岁以下婴幼儿肺内感染住院的第一原因。在RSV流行高发季节, 80%以上婴幼儿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由RSV感染引起。世界卫生组织数据表明, RSV感染是5岁以下儿童因病毒感染而住院甚至死亡的第一大因素。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医疗水平及救治能力提高, 胎儿存活阈值降低, 总体早产率明显增加, 自发性早产的发生率随之增高。早产儿并发症是全球新生儿死亡最常见的原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早产已成为长期存在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迫切需要有效的预防措施。自发性早产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 是多病因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现将自发性早产的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为自发性早产发病机制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路, 有助于制定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从而减少早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组胺是一种生物活性胺, 不仅存在于人体中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且普遍存在于日常摄入的食物中。外源性摄入的组胺主要由二胺氧化酶进行代谢。体内外源性组胺累积量与组胺代谢能力不平衡则引发组胺不耐受。组胺不耐受在临床中症状表现具有非特异性, 可涉及皮肤病、胃肠道疾病、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食物、药物等因素会加重其症状。由于其临床表现累及多个系统, 因此不易诊断常被忽略。近年来, 组胺不耐受引发了研究者们的关注, 而其病因、诊断及治疗方面仍需要继续研究探讨, 因此对组胺不耐受的病因、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