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将6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使用全身麻醉方案,观察组使用胸椎旁神经阻滞+全身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同麻醉前(T0)相比,两组在插管时(T1)、手术开始30min(T2)时,MAP均升高,但观察组指标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HR上术中均升高,但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同T0时刻对比,观察组在其他各时间段上的IL-6、TNF-α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IL-10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采取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全身麻醉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魏敏  邓莹 《当代医学》2022,28(6):28-31
目的 探讨胸部神经阻滞(PECS)联合全身麻醉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本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92例,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根据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51).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PECS,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瑞芬太...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中应用对认知功能、肿瘤标志物、炎性反应和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9月于本院因非小细胞肺癌需手术治疗的68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麻醉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予以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结核性脓胸患者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80例结核性脓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两组患者术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T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肺癌根治术后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实施肺癌根治术的肺癌患者6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3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予以全身麻醉,观察组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1s用力呼气容量(FEV1)、肺活量(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F)、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术后48 h观察组FEV1、VC、MMF、MVV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可有效改善肺癌根治术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缓解其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连续48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全凭静脉全身麻醉组(GA组)或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凭静脉麻醉组(PG组)。PG组在超声引导下于T4间隙行TPVB;分别于麻醉前(T0)、手术开始30 min(T1)、术毕(T2)、术后8h(T3)时采集静脉血样,测定IL-6和IL-10的浓度,同时观察HR和MAP的变化。结果: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在T2和T3时刻,IL-6和IL-10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GA组比较,PG组IL-6表达水平更低(P<0.05),而IL-10表达水平则更高(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时,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3):117-120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10月90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胸腔镜肺癌根治术麻醉效果;烦躁等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肾上腺素、皮质醇、血糖水平;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水平;术后各时间点的VAS镇痛评分和Ramasy镇静评分。结果观察组胸腔镜肺癌根治术麻醉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烦躁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肾上腺素、皮质醇、血糖水平相近(P0.05);手术开始15min后观察组肾上腺素、皮质醇、血糖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的VAS镇痛评分和Ramasy镇静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麻醉中的效果确切,可更好维持动力学指标稳定和减少不良反应,提高麻醉的效果,减轻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
伍军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3):2387-2389
目的探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肺癌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4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全身麻醉,观察组接受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前,两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气管拔管前,对照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较麻醉前升高,且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肺癌手术中应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减轻术中全身应激反应,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周勤  谢敏  黄建新 《四川医学》2018,39(9):1040-104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早期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即刻(T0)、术后12 h(T1)、术后24h(T2)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血清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 05); T0至T2时刻两组VAS评分、血清5-HT、PGE2水平均先升高后降低,且观察组T1、T2时刻VAS评分、血清5-HT、PGE2水平低于对照组(P<0. 05); T0至T2时刻两组血清MCP-1及TNF-α水平均先升高后降低,且观察组T1、T2时刻血清MCP-1、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 00%(5/50),低于对照组26. 00%(13/50)(P<0. 05)。结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效果显著,有助于减轻术后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疼痛感,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90例择期进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组(30例)、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免疫球蛋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乳腺癌手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奇偶法进行分组,奇数组为观察组,偶数组为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麻醉,比较2组手术时间;麻醉前30 min(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24 h...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肺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行肺癌根治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常规全身麻醉组(A组)和在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后行全身麻醉组(B组),术后A组患者静脉持续输注舒芬太尼镇痛,B组患者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镇痛,两组均持续镇痛48 h。记录术后2、4、8、12、24和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记录患者术后48 h按压镇痛泵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在术后各时间点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A组有效按压次数明显高于B组(P0.05);A组5例患者术后出现不良反应,B组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阻滞0.25%罗哌卡因用于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是肺癌根治术后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凭静脉麻醉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氧化应激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菏泽市牡丹区中心医院于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64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全凭静脉麻醉,研究组则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1)。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完全运动阻滞时间和麻醉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前1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10 min及手术完成时的MAP、HR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1 d,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研究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凭静脉麻醉方式能够有效提高乳腺癌根治术麻醉质量和术后苏醒质量,并缓解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氧化应激反应,同时减少术后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应用于食道癌根治术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1月至12月行食道癌根治术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纳入28例,两组患者接受麻醉的方式不同,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方式,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方式,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及术后48h的应激反应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及炎性因子水平无差异(P0.05),术后48h,观察组的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肾上腺素(Epinephrine,E)、血糖水平、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食道癌根治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定位精准,安全可靠,应激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牛居辉 《华夏医学》2014,27(4):36-40
目的:评价胸椎旁间隙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乳腺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G)组和全麻联合胸椎旁间隙阻滞(C)组。分别测定麻醉前后各时间点MAP、HR、Cor、AT-Ⅱ及Glu水平。并记录术中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术后各时间点疼痛VAS评分及术后48h内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按压PCA的次数。结果:与G组比较,C组患者术中循环稳定、麻醉用药量显著减少(P〈O.05),术后苏醒快,术后镇痛完善。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全麻联合胸椎旁间隙阻滞较单纯全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选择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2017年12月-2018年5月择期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60例,根据所用麻醉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麻复合胸椎旁神经阻滞。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麻醉药物用量;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时,手术过程中,手术结束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拔管后即刻、拔管后1、3、6、12、24 h VAS疼痛评分;麻醉诱导前、进胸时、关胸时、术后1 h和24 h外周血血糖、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和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等应激相关血清学指标浓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麻醉用量均优于对照组;围手术期SBP、DBP、HR、SpO2变化稳定;各时间点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各时间点患者外周血血糖、肾上腺素E、IL-6、IL-10均低于对照组。 结论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可提高麻醉效果,减少全麻药用量、抑制食管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5):114-117+124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及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E组行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T组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胸椎旁神经阻滞后行喉罩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患者术后镇痛方式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术中舒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及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麻醉后的各时间点E组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显著高于T组(P0.05)。E组在麻醉后的各时间点HR、MAP较入室时略有增加(P0.05)。T组在麻醉后的各时间点HR、MAP较入室时显著降低(P0.05)。切皮时、腋窝清扫时E组较T组脑电双频指数(BIS)波动较大(P0.05)。E组术中舒芬太尼使用总量、丙泊酚用量及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多于T组(P0.05)。T组患者在术后24 h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E组(P0.05)。E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高于T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后行喉罩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且能够提供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在乳腺癌根治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观察组全身麻醉前给予超声引导下TPVB。比较两组术后4、8、12、24、48 h的疼痛情况(VAS评分法)、48 h内的镇痛满意度(HPOI量表)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4、8、12 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8 h内的HPOI得分为(6.65±0.6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2±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PVB应用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中,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镇痛满意度,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宋海军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6):2961-2962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后喉罩全麻与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在早期乳腺癌患者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7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6例。A组接受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后喉罩全麻,B组接受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情况及苏醒时间。结果 A组切皮时、切皮0.5 h及拔管时MAP均高于B组,HR均快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和B组苏醒时间分别为(30.17±6.23)、(39.02±7.06)min,A组苏醒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比,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后喉罩全麻可更好地维持早期乳腺癌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缩短患者术后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胸部神经阻滞麻醉对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在术中予以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则予以超声引导下胸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镇痛效果。结果:术后即刻患者疼痛程度均较低,而术后2h患者疼痛加剧,但在术后4h、12h疼痛减轻,在各时间段的疼痛程度上观察组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采取超声引导下胸部神经阻滞麻醉,可以起到有效的镇痛效果,同时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