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一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前路椎间减压、自锁式椎间融合器自体植骨椎间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6年9月~ 2008年4月,采用一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前路椎间减压、自锁式椎间融合器自体植骨椎间融合术连续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2例;前路椎间减压单节段23例、双节段29例.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的JOA评分,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前凸角、颈椎前凸角的变化.[结果] 52例共随访24~40个月(平均30个月).52例患者在术后2周内均感到神经症状明显好转;没有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6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主诉四肢感觉、肌力、活动均较前明显改善,颈椎X线检查可见椎间已融合,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完好,无融合器移位、下沉、断裂发生.平均JOA评分由术前(7.3±0.5)分,提高到术后6个月(14.1±0.7)分,术后12个月(14.7±0.6)分,术后24个月(14.9±1.2)分;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JOA评分改善率:优21例,良25例,可6例,术后12个月及术后24个月时的JOA评分改善率与术后6个月无明显改变.[结论]采用一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前路椎间减压、自锁式椎间融合器自体植骨椎间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获得颈髓前后方的充分减压及满意的临床疗效,能获得满意的颈椎曲度、稳定性重建及椎间融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rch椎板成形系统在颈椎后路双开门手术应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椎后路双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联合Arch椎板成形系统治疗颈椎病27例。结果 27例获得随访9~30个月,平均14个月。本组术前JOA评分平均为(7.8±1.77)分,术后平均为(14.0±2.6)分,改善率为67.4%。27例椎间均达到骨性融合,至末次随访未出现再关门。结论Arch椎板成形系统应用于颈椎后路双开门手术治疗颈椎病有效安全、减压彻底、固定良好,能有效防止再关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后路单开门椎管减压微型钢板内固定在颈椎管狭窄症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3—2021-02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64例颈椎管狭窄症,颈椎前路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固定,颈椎后路行单开门椎管减压微型钢板内固定。比较术前与术后1年颈椎JOA评分、疼痛VAS评分、NDI指数、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颈椎曲度。结果 6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5个月。术后所有患者脊髓功能明显改善,未出现颈前不适感、吞咽困难、颈后轴性疼痛等症状。术后3个月MRI显示颈椎管扩大良好,脊髓前后压迫均完全解除。术后1年颈椎CT显示手术节段椎间隙融合良好,椎板单开门状态维持良好,无再关门现象发生。术后1年X线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术后1年神经功能JOA评分、疼痛VAS评分、NDI指数、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颈椎曲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后路微型钢板的应用有利于颈椎管狭窄症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更广泛开展,手术安全性提高,可以有效避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联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合并下颈椎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6月?2017年12月,采用一期后路寰枢椎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术联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寰枢椎脱位合并下颈椎椎管狭窄的患者21例.患者均为可复性寰枢椎脱位,下颈椎椎管狭窄原因包括多节段颈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并ARCH钛板内固定术和颈椎后路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9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颈椎后路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椎板成形术治疗,47例)和观察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并ARCH钛板内固定术治疗,47例).以JOA评分对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一种颈椎后路开门、微形钛板固定的椎板成形术式,评价其在颈椎椎管狭窄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7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实施颈椎后路单侧或双侧开门减压、微形钛板固定开门椎板的新术式,术后平均随访27个月。[结果]27例患者切口均达到一期愈合,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症状改善优良率88%,1例症状改善不明显的患者,二期实施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术后症状缓解,无1例出现继发性椎管狭窄。[结论]应用微形钛板固定的颈椎椎板成形术具有避免开门椎板再关闭,保持椎管扩大效果,同时对脊柱活动度影响小的优点,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适合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7.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对于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及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患者,通常采用后路或前后路联合减压手术;后路椎板成形术常采用单开门成形术.传统的单开门术采用悬吊固定、或加用侧块钢板固定,但是随着病例的增多及随访时间延长,出现了术后再次关门、悬吊牵拉引起轴性疼痛、侧块钢板限制手术节段椎间活动度等并发症发生严重影响了临床疗效.我科自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采用颈椎开门钢板(centerpieceTM微型钢板,美敦力公司生产)治疗12例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脊髓夹持型颈椎病后前路联合手术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后前路联合手术对脊髓夹持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本院5年来收治的21例脊髓夹持型颈椎病患者、共56颈椎节段,手术前后病情进行分析研究.采取颈椎后前路一期或二期手术治疗,15例采取后路椎板切除椎管扩大、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术,6例采取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术治疗.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按照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评定患者术前术后神经功能状态.[结果]21例患者症状改善率为(60.9±2.6)%,优良率达61.9%,无1例发生术区并发症.[结论]应用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夹持型颈椎病效果良好,应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背景: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已在骨科广为应用,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更快更好地恢复.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手术中使用局部复合浸润镇痛方案("鸡尾酒"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行颈椎后路单开门减压手术患者168例,根据术中是否给予"鸡尾酒"镇痛,随机分为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在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中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1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45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28~71岁,平均53.6岁;24例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联合椎间孔切开术治疗(联合椎间孔切开组),21例采用单纯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单纯单开门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C_5神经麻痹及轴性症状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JOA评分并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分析两组患者的NDI评分及颈椎Cobb角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其中联合椎间孔切开组平均随访时间为(14.3±2.8)个月,单纯单开门组为(13.7±3.1)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联合椎间孔切开组和单纯单开门组的NDI评分分别为13.6±1.8和16.1±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_5神经麻痹发生率分别为4.2%(1/24),28.6%(6/2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轴性症状发生率分别为8.3%(2/24),9.5%(2/2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颈椎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扩大椎管成形联合椎间孔切开术不仅能够充分的解除脊髓压迫,亦可扩大椎间孔,松解受压神经根,缓解根性症状,同时在预防C_5神经根麻痹等并发症的出现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一种治疗伴有神经根症状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对于颈椎管狭窄症、多节段颈椎病、连续和混合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等患者的治疗应用颈椎后路双开门椎板成形术已基本达成临床共识[1]。我们自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应用瑞典Spineart公司的LA椎板夹行颈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手术29例,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男21例,女8例,年龄59.8±14.8岁(45~76岁)。退行性颈椎管狭窄患者21例,多个颈椎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二次手术的原因和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16年4月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于我院行二次手术的病例,根据影像学和临床表现分析二次手术原因,采用mJOA评分评价二次手术的疗效。结果:共有43例二次手术患者纳入本研究,手术距前次手术时间为2~204个月(47.8±51.4个月)。二次手术原因包括:(1)技术相关因素9例,其中椎板回弹或部分关门7例,椎板内陷刺激神经根或脊髓2例;(2)单纯后路手术减压不充分16例,其中前方致压物较大合并颈椎管狭窄15例,后凸合并颈椎管狭窄1例;(3)疾病进展18例,其中OPLL进展14例,椎间盘突出或骨赘增生4例。前方致压物较大且以软性压迫为主、局限性后纵韧带骨化进展、后凸的病例采用前方入路二次手术;椎板回弹或部分关门、椎板内陷刺激神经根或脊髓、巨大后纵韧带骨化前方入路切除困难病例采用后方入路二次手术。采用前路二次手术者28例,后路二次手术者14例,后路联合前路二次手术者1例。二次手术前mJOA评分为5.5~16分(11.6±2.8分),二次手术后3个月随访时mJOA评分为8~17分(13.7±2.1分),mJOA评分改善率为0~100%[(36.6±25.2)%]。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二次手术的原因包括技术相关因素、手术减压不充分和疾病进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前路或/和后路手术充分减压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65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手术治疗回顾分析,评价前后路手术的价值。方法:65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中,40例施行前路减压融合钢板固定术,植骨方式有自体髂骨植入、同种异体骨支架和颈椎Cage等;25例施行后路单开门减压椎板成形,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及1年进行随访,采用JOA分评分标准(17分法)评价其手术效果。结果:40例前路手术均没有出现钢板螺钉脱落、植骨块移位、食道损伤、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8例出现取骨并发症;25例后路单开门减压椎板成形术没有出现硬膜外血肿、门轴滑向椎管等并发症,6例术后3个月出现第5颈神经麻痹症状。40例前路手术患者症状均于术后第1周得到缓解,术后1周、3个月、1年其症状缓解率均优于后路手术。结论: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患者施行前路手术,能直接去除压迫物,起直接减压的作用,手术效果优于后路间接减压。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方法:32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平均年龄57.5岁,分别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A组,17例)和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B组,15例)治疗。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术后颈椎的生理曲度及颈项肩背部疼痛、僵硬等轴性症状进行评估。结果:A组患者术后均无椎板开门再闭发生,B组患者术后植骨均完全融合,无内固定脱出、断裂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2个月,J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上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椎间盘突出患者并不少见,当患者后纵韧带骨化严重,需后路减压,但同时伴有巨大的椎间盘突出,甚至髓核突入椎管内,卡压神经根时,单纯后路间接减压预计无法达到满意效果,往往需同时手术摘除致压的髓核.本治疗组于2010年6月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联合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伴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症后路减压术后脊髓漂移与疗效相关性及脊髓漂移机制。方法:①选择2007年1月~2011年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行颈椎管狭窄症后路减压手术94例,男62例,女32例,其中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54例,全椎板切除术40例,  相似文献   

17.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治疗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1983年8月至1991年3月,手术治疗63例颈韧后纵韧带骨化(OPLL)的患者。手术方法包括前路椎间减压融合,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后路全椎板切除。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手术、双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手术,及前后路两次手术。随诊6到96个月,疗效为39例代。16例良,优良率87.2%。本文讨论了前路椎间减压、椎体次全切除及后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手术的方法。作者认为对OPLL伴广泛性椎管狭窄者以后路双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手术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8.
Liu Y  Chen L  Gu Y  Yang HL  Tang TS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4):1859-1863
目的 评价应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进行颈椎病再手术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3年2月至2009年6月,对15例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症状复发或加重的患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分析再手术的原因和疾病进展过程,采用日本骨科学会制定的JOA评分系统评估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Nurick分级评价患者行走功能.结果 1例失随访,1例术后随访时间过短,未统计入本组.其余13例患者随访时间13~52个月,平均26个月.前后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为5个月~6年,平均24个月.再手术原因包括:邻近节段退变压迫颈髓2例,首次手术减压不彻底5例,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误诊颈椎病4例,局限型OPLL进展2例.再手术均采用C3-6或C7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13例患者JOA评分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0.5和13.8分(P<0.05),平均神经功能改善率为53.0%.Nurick分级术前和随访时分别为3.1和1.9级(P<0.05),平均改善1.2级.术后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1例,颈肩部轴性痛1例,C5神经根麻痹l例.结论 对于颈椎前路融合术后减压不彻底、邻近节段退变或OPLL进展导致症状复发者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可以有效缓解脊髓压迫,改善脊髓神经功能,避免再次经前方入路引起的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内固定椎管成形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侧块螺钉内固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80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随机分为单开门组和全椎板切除组,实施减压内固定术。术后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从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颈椎曲度指数丢失度、脊髓后移距离、颈椎活动丢失角度、神经功能改善率及并发症等几个方面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单开门组在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明显少于全椎板切除组;在脊髓后移距离、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丢失角度等方面少于全椎板切除组。两组在神经功能改善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确切,可作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分析两种颈后路手术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8-2011-01期间行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6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单纯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84例(A组):其中多节段椎间盘突出脊髓型颈椎病37例,发育性椎管狭窄28例,后纵韧带骨化19例。同期行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椎间孔扩大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82例(B组):其中多节段椎间盘突出脊髓型颈椎病39例,发育性椎管狭窄24例,后纵韧带骨化19例。记录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情况,其诊断标准为:在无脊髓原有症状加重的情况下,颈椎管减压术后出现三角肌和/或肱二头肌肌力下降,伴或不伴肩部感觉减退或消失。结果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颈椎曲度改变率以及术后C5神经麻痹发生率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中,对椎间孔的减压降低了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