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服用80 mg阿托伐他汀能否降低围术期心肌标志物水平。方法将行择期PCI的8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高剂量组予冠心病基础药物治疗,并在PCI前8 h内给予单次高负荷剂量(80 mg)阿托伐他汀;对照组仅予基础药物治疗。PCI后24 h检测两组肌钙蛋白T(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术后高剂量组TnT、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术后TnT升高大于正常上限3倍者显著少于对照组(0 vs11.1%,P〈0.05)。结论对于稳定型心绞痛及心肌标志物水平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术前给予单次80 mg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围术期心肌标志物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丹参类静脉制剂对择期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非同期对照观察常规治疗及加用丹参粉针、丹参酮ⅡA注射液、丹红注射液,对择期PCI的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血清心肌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Myocardial-bound Creatine Kinase,CK-MB)的影响,探讨丹参类制剂对择期PCI围手术期的心肌保护作用。结果:PCI术后与术前相比较,常规组术后血清中CK-MB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粉组术后血清中CKMB水平较术前亦有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酮组术后血清中CK-MB水平较术前有所降低,其差异接近统计学意义(P=0.053);丹红组术后血清中CK-MB水平较术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丹参类静脉制剂对择期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以丹红注射液作用最为明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对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气虚血瘀者患者围术期ACE2的影响,探讨该药的临床新用途。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案观察对照组及观察组对择期PCI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中ACE2、ERK、PKC水平的影响,同时观察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对择期PCI围术期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PCI术前ACE2、ERK、PK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血清中ACE2、ERK、PKC水平有所升高,提示存在一定的围术期心肌损伤;观察组术后血清中ACE2、ERK、PKC水平较术前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PCI术后心绞痛发作均明显减少,显效率相当,总有效率观察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对择期PCI围术期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揿针对气虚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需要择期PCI治疗的气虚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治疗上予内关、膻中、膈腧、血海、足三里、公孙,双侧取穴,置入揿针治疗3 d。比较两组术前0.5 h、术后12 h超敏肌钙蛋白T(hs-TNT)、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水平; 比较两组揿针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结果:两组患者hs-TNT在PCI术后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观察组的hs-TN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CK-MB在术前术后变化不明显,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hs-CRP在PCI术后显著高于术前,但观察组的hs-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应用揿针可减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的程度,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改善预后。内关、公孙、膻中、膈腧、血海、足三里治疗气虚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服用80 mg阿托伐他汀对围术期抗血小板药物疗效有无影响。方法入选行择期PCI的8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高剂量组予冠心病基础药物治疗,并在PCI前8 h内给予单次高负荷剂量(80 mg)阿托伐他汀;对照组仅予基础药物治疗。PCI术前24 h内均给予负荷剂量的阿司匹林(300 mg)及氯吡格雷(300 mg)。PCI后24 h测血栓弹力图,3 d后复查血栓弹力图。结果术后24 h、3 d时两组抗血小板药物对血小板抑制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稳定型心绞痛及心肌标志物水平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术前给予单次80 mg阿托伐他汀不影响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是否能减少冠心病心绞痛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方法将行PCI术的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2例与对照组58例,两组均给予冠心病心绞痛规范治疗,治疗组在PCI术前后累计静滴7 d丹参多酚酸盐,观察入院后即刻及PCI术后24 h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记录冠脉病变情况及PCI术资料,观察1个月内有无靶血管血运重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心源性休克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PCI术后对照组cTn Ⅰ、CKMB明显高于治疗组(P0.01)。治疗组中14例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损伤,对照组中25例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损伤(P0.01);治疗组中1例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对照组中4例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结论 PCI术前后累计静滴7 d丹参多酚酸盐可降低肌钙蛋白、CKMB升高幅度,减轻围手术期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益气逐瘀法对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气虚血瘀证患者围术期心脏局部RASS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案观察2组对择期PCI患者血清中s NOS、SOD、catalase水平的影响,同时观察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对择期PCI围术期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PCI术前s NOS、SOD、catalas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血清中s NOS、SOD、catalase水平降低;观察组术后血清中s NOS、SOD、catalase水平较术前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逐瘀法通过对择期PCI围术期的心脏局部RASS系统的影响,对心肌损伤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曹建成  郭璐  孙启银 《新中医》2022,54(15):48-52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西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 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 术后无复流的疗效及对心肌损伤、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82 例行PCI 术的AMI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1 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术前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注射液,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比较2 组无复流发生率,比较2 组手术前后心肌酶指标[心肌肌钙蛋白I (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水平,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 的变化,比较2 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无复流发生率为21.95%,对照组为43.9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组cTnI、CK-MB 水平均较术前下降,观察组cTnI、CK-MB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组SOD 水平均较术前升高,MDA 水平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SOD 水平高于对照组,MDA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32%,对照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4.39%,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西药可有效降低行PCI 术的AMI 患者术后无复流发生率,降低心肌损伤程度,有效调节患者氧化应激状态,治疗方案的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别嘌醇预处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围手术期患者心肌损伤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拟择期行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2组入院后均给予冠心病标准化治疗,对照组在PCI术前3 d给予别嘌醇顿服(300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给予苦碟子注射液治疗40 mL静滴(1次/d),手术当天置入导管前再静推20 mL。检测2组PCI术前及术后8 h、24 h的血浆肌钙蛋白Ⅰ(cT 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 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血浆内皮素-1(ET-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 F)、一氧化氮(NO)和血流依赖性舒张功能(FMD),记录cT nI和CK-MB阳性率以及术后8 h、24 h之内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后8 h、24 h血浆cT nI、CK-MB、NTproB NP、hs-CRP、ET-1、vW F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但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NO、FMD均明显降低(P均0.05),但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8 h、24 h的cT nI和CK-MB阳性率及再灌注心律失常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PCI术前给予别嘌醇预处理的基础上,联合苦碟子注射液治疗能够减轻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程度,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心络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确诊ACS需行PCI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4)。对照组给予替格瑞洛治疗,观察组加用通心络治疗,维持治疗6个月。观察2组TIMI血流、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小板聚集率(AD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变化,记录主要心血管事件情况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2组术后6个月TIMI血流较术前均明显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6个月LVEF、LVEDD、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24 h CK-MB、cTnI水平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72 h CK-MB、cTnI较术前均明显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联合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行PCI术的疗效显著,有助于术后恢复,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中成药》2016,(5)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血液流变学、血小板活化功能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在2011年8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PCI术的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血小板活化及心肌损伤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χ2=6.530,P=0.038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红细胞压积(HCT)、血沉(ESR)、红细胞电泳时间(EET)、全血黏度(ηb)、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聚集率(PAg T)、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的血小板活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人溶血磷脂酸(LPA)、活化血小板糖基化复合物(PAC-1)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较对照组降低(P0.05,P0.01),血小板α颗粒表面膜糖蛋白(CD62P)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心肌肌钙蛋白(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较治疗前升高,而观察组的c Tn I、CK-MB及h-FABP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以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提高血小板活化功能,保护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瓜蒌薤白半夏汤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稳定型心绞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2年9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1例冠心病PCI术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心电图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更少、发作时间更短(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观察组生活质量更优(P<0.05)。结论 瓜蒌薤白半夏汤可提高冠心病PCI术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参元益气活血胶囊联合早期冠脉介入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近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冠状动脉造影后行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术前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加参元益气活血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疗程30天。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判定心绞痛、心电图及中医主症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计分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参元益气活血胶囊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心悸、乏力、气短症状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计分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参元益气活血胶囊联合早期PCI治疗可以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近期生活质量和中医主症。  相似文献   

14.
陈杰  朱德文  姜振华 《新中医》2023,55(8):43-47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功能、炎症反应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行PCI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PCI术后给予常规西药(阿托伐他汀钙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及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随访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炎症指标[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8.33%,高于对照组90.00%(P<0.05)。2组LVEDD、LVESD均较治疗前缩小(P<0.05),LVEF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观察组LVEDD、LVESD均小于对照组(P<0.05),LVEF大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IL-6、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IL-6...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介入治疗(PCI)中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PCI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观察组术前加服阿托伐他汀80 mg。观察2组术后即刻TIMI帧数(CTFC)、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心肌灌注显像积分及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结果观察组校正的TIMI帧数、心肌灌注显像积分、CK-MB以及cTn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冠状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紧急服用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冠状动脉血流以及心肌灌注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应用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对心肌损伤标志物等的影响,探讨中医药对PCI术后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纳入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予标准冠心病药物治疗,行PCI;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温胆汤。2组均于PCI术前、术后6h、术后24h抽取静脉血检测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超敏肌钙蛋白T(hs—TnT)。结果:对照组PCI术后6h、24h,hs—TnT较PCI术前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归〈0.05)。以CKMB升高2倍为心肌损伤标准,2组患者术后心肌损伤发生率分别为8.3%和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尸〈0.05)。以hs—TnT超过正常值为心肌损伤标准,2组患者术后心肌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5.O%和6.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无论以CKMB升高2倍还是以hs—TnT阳性为心肌损伤标准,治疗组心肌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加味温胆汤可隆饭.PCT术后心肌损伤发生率,对PCI术后心肌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血瘀证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围手术期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单盲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行PCI的中医证属血瘀证的UA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丹红组(n=31)和对照组(n=30)。丹红组采用西医规范治疗+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规范治疗+生理盐水,纳入健康志愿者10例。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丹红组、对照组治疗前、PCI术后5 d及健康志愿者血清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丹红组与对照组血清代谢产物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丹红组及对照组与健康组有较大的差异,差异代谢物包括甘油磷脂代谢、鞘脂代谢、嘌呤代谢、氨基酸代谢等代谢通路中相关代谢产物;PCI术后5 d,丹红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清代谢物谱均趋向健康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丹红组患者的血清代谢物谱较对照组更接近健康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规范治疗基础上使用丹红注射液,可使患者血清代谢产物水平更接近健康人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接收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患者PCI术前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80 mg/d,术后口服40 mg/d。对照组患者术前口服20 mg/d,术后口服20 mg/d阿托伐他汀钙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SOCS1 mRNA、蛋白表达、血清干扰素-γ(IFN-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炎症因子的表达。结果术后治疗组SOCS1 mRNA、蛋白表达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这两者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IFN-γ、hs-CRP、TNF-α、IL-10水平均较术前有所提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IFN-γ、hs-CRP、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而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可以通过上调SOCS1的表达,并调节炎症因子IFN-γ、hs-CRP、TNF-α、IL-10水平从而减轻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术后的心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宽胸气雾剂舌下给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冠脉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将63例接受PCI治疗后的AMI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在行PCI术前给予宽胸气雾剂舌下给药1次,共3喷,术后继续予宽胸气雾剂舌下给药3喷/次,每天3次,疗程7天。评价治疗前后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帧计数(CTFC)、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达峰时间及峰值,记录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63例患者均完成研究并纳入统计分析。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CTFC降低(P<0.05)。两组TIMI血流分级、CK-MB峰值、CK-MB达峰时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PCI术前及术后使用宽胸气雾剂可改善冠脉微循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脑钠肽(NT-proBNP)的变化,研究其与肌钙蛋白T(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60例冠心病患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14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78例、急性心肌梗死35例)的NTproBNP、TNT、CK-MB的水平,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别NT-proBNP的差异及其与TNT、CK-MB的关系。结果: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AP)、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的血清NT-proBNP浓度分别为(76.5±16.9)ng/L、(82.6±20.8)ng/L、(2168±366.7)ng/L、(6780±1025.6)ng/L,AMI组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MI组NT-proBNP与TNT(P〈0.001)、CK-MB(P〈0.01)浓度变化呈正相关。结论:不同临床类型的NT-proBNP浓度存在差异,可作为冠心病临床分型指标,对疾病的预后观察具有重要意义,与心肌坏死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