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Wang WQ  Jia LL  Lu B  Fang J  Chen Y 《中华眼科杂志》2006,42(5):396-399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移位或脱位的发生原因及发病机制。方法1995年12月至2004年5月在本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患者共31例,散瞳后在裂隙灯显微镜或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晶状体囊袋结构异常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人工晶状体的位置变异,对已移位或脱位的人工晶状体的手术复位、置换或取出。结果共31例,早期移、脱位者20例,晚期移、脱位者11例;其中5例(16.1%)患者晶状体后囊膜大部破损致人工晶状体半脱位于玻璃体前端,9例(29.0%)患者晶状体后囊膜下方破损致人工晶状体下移,1例(3.2%)患者晶状体囊上方赤道小破口致人工晶状体上移,2例(6.5%)患者晶状体前囊膜放射状撕裂致人工晶状体部分脱人前房,人工晶状体与囊袋大小不匹配2例(6.5%),人工晶状体襻严重变形1例(3.2%),2例(6.5%)患者上方晶状体后囊膜破损致人工晶状体全脱位于玻璃体内,2例(6.5%)患者外伤性悬韧带断裂致人工晶状体侧移,6例(19.4%)患者晶状体囊收缩不均、缩窄致人工晶状体移位或拱曲,1例(3.2%)患者人工晶状体半脱位系假性囊剥脱征所致。结论囊袋内人工晶状体重度移位或脱位在手术后不同时期有其不同的发生原因和发病机制,处理及时、得当则预后良好。(中华眼科杂志,2006,42:396-399)  相似文献   

2.
当晶状体悬韧带有异常时, 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将受到严重的威胁, 手术中玻璃体脱出、囊膜破裂、晶状体皮质残留及人工晶状体脱位等风险大大增加。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和相关的囊膜内装置的使用, 使眼科医生能够在复杂的白内障手术中轻松维持囊袋的稳定性, 增强了眼前节手术的可控性, 减少或减轻了术中、术后并发症, 改善了悬韧带异常相关疾病的预后。随着设计和材料的不断进步, 晶状体囊袋张力环的适应证逐渐扩展, 尤其对于高度近视患者而言, 可维持人工晶状体位置的稳定, 辅助支撑悬韧带松弛部位, 抑制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迁移和增生, 改善患者视觉质量以及降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315-32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虹膜拉钩联合可缝合囊袋张力环(MCTR)在马方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马方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患者5例(7只眼)。行3.2mm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及连续环形撕囊后,使用2-4个一次性尼龙虹膜拉钩钩住撕囊边缘,以稳定晶状体囊袋,并使其居中,完成晶状体抽吸、MCTR植入及缝合固定。于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折叠人工晶状体。结果6只眼术后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8,1只眼为0.7。眼前段分析系统获得Scheimpflug图像分析人工晶状体居中性好。超声活体显微镜显示所有患者人工晶状体襻及MCTR均位于晶状体囊袋内,MCTR的固定钩稳定地位于虹膜与晶状体囊膜间。反光裂隙灯显微镜照相分析显示1只眼出现较明显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无玻璃体脱出、视网膜脱离等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虹膜拉钩的使用可维持术中晶状体囊袋的稳定及手术过程的操作安全。MCTR植入可维持术后人工晶状体的长期稳定性,安全有效地避免马方综合征患者进行性加重的晶状体悬韧带异常导致的术后人工晶状体脱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超声乳化摘除晶状体治疗晶状体半脱位引起的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或慢性眼压升高。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小梁切除术后经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确诊为晶状体半脱位患者7例(8眼),行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联合囊袋张力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并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小梁切除术与超声乳化摘除半脱位晶状体间隔(67.4±34.9)d(30~125 d)。术前裸眼视力(logMAR)为0.61±0.36,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为0.16±0.09(t=3.629,P<0.01)。术前矫正视力为0.38±0.32,术后1个月为-0.01±0.10(t=3.629,P<0.01)。术前眼压为(25.45±6.92)mmHg,术后1个月为(15.28+0.76)mmHg(t=4.234,P<0.01),眼压不用药物均得到控制。术前中央前房深度为(1.20±0.36)mm,术后1个月为(2.57±0.38)mm(t=-11.075,P<0.01)。术中发现晶状体脱位范围为(99.38±46.02)°(90°~180°)。结论 超声乳化晶状体联合囊袋张力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可以有效缓解晶状体半脱位所致浅前房或慢性眼压升高。  相似文献   

5.
人工晶状体脱位是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手术中截囊不完全、撕囊不均、悬韧带和(或)后囊破裂、皮质残留、囊袋收缩、渗出膜及机化条带牵制、后发性白内障及外伤等因素均可导致植入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脱位。目前针对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脱位,可采用单纯人工晶状体复位、囊袋张力环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人工晶状体取出以及玻璃体切割术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前段玻璃体切割、囊袋拉钩联合Cionni改良张力环(Cionni-modified capsular tension ring,MCTR)在伴有前房玻璃体脱出的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伴有前房玻璃体脱出的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患者16例(16眼),脱位范围在90°~ 120°7眼、>120°~180°5眼、>180°~ 270°4眼,其中合并虹膜根部离断3眼、express植入1眼、青光眼瓣膜阀植入1眼.根据前房玻璃体情况,行曲安奈德染色后经前房或睫状体平坦部行玻璃体切割术,连续环形撕囊后使用2~4个囊袋拉钩钩住撕囊边缘,稳定晶状体囊袋并使其居中,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MCTR植入及巩膜层间缝合固定,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折叠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术后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前囊口、IOL位置、眼压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白内障吸出、MCTR及IOL植入;其中植入双钩MCTR 7眼,单钩9眼.术后视力>0.5者9眼,>0.3 ~0.5者4眼,>0.1 ~0.3者2眼,≤0.1者1眼,术后术眼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503,P=0.000).Pantacam眼前段分析系统获得Scheimpflug图像分析IOL居中性好,无MCTR及IOL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有皮质残留、房水后部返流综合征、前囊撕裂、前囊口收缩、后囊膜混浊等.结论 有效前房或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前段玻璃体切割、囊袋拉钩联合Cionni张力环植入是伴有前房玻璃体脱出的外伤性晶状体不全脱位较理想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7.
囊袋阻滞综合征是连续环形撕囊术的一种并发症[1,2 ] 。现将手术中发生的 3例囊袋阻滞综合征报告如下。例 1,女 ,6 4岁 ,右眼视力下降 2年 ,诊断为右眼老年性白内障近成熟期收入院。右眼视力 0 0 2 ,不能矫正 ,右眼前段正常 ,晶状体核及皮质近全浑浊 ,眼轴长 2 3 95mm ,眼底不清 ,术中行连续环形撕囊 ,前囊撕开直径约 4 5mm ,用 2 7号钝针头进行水分离时 ,发现前房变浅 ,眼压升高 ,立即停止水分离 ,然后从副切口把前房液体慢慢放出 ,眼压随之下降 ,向前房注入Healon形成前房 ,进行晶体状核乳化和皮质抽吸 ,未发现晶状体后囊破裂 …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囊袋张力环(CTR)在脱位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固定囊袋减少术前、术中、术后并发症,便于囊袋内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提高视力。方法 不同原因所致晶状体不全脱位患者共13例(15眼),年龄5—73岁,在进行连续环形撕囊及水分离/皮质吸出后,自环形撕囊口将开放型CTR植入晶状体囊袋赤道部使脱位的囊袋充分扩张复位、固定。超声乳化晶状体核抽吸皮质,植入折叠人工晶状体。结果 13眼CTR植入囊袋内,2眼部分脱出囊袋外。12眼IOL位于囊袋内,2眼植入睫状沟,1眼襻一端位于囊内一端位于囊外。术中玻璃体少量脱出3眼(术前因外伤前房玻璃体疝,继发性青光眼)联合前节玻璃体切除术。术后人工晶状体正位13眼,轻度偏位2眼。术后裸眼视力≥0.8者5眼,裸眼及矫正视力≥0.5者5眼.裸眼及矫正视力≥0.2~0.4者3眼,0.1以下2眼(均并发有眼底疾病)。术后观察3~24月,1例marfan综合征2眼囊袋略向上移位,无1例出现囊袋收缩综合征。结论 CTR作为白内障手术的辅助工具在脱位晶状体手术中有保持囊袋的完整性及正常生理位置,减少近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固定孔型囊袋张力环在晶状体大范围脱位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3例(14眼)白内障并伴有> 180°晶状体脱位患者行白内障手术,其中3例(3眼)玻璃体脱出前房者先行前部玻璃体切除后环形撕囊;8例(8眼)应用虹膜拉钩固定脱位处前囊.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或囊外摘出术,将囊袋张力环(CTR)固定孔穿过聚丙烯缝线固定于脱位侧巩膜上,抽吸晶状体皮质后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5例(6眼)同时行瞳孔成形术.结果 术后随访3 ~ 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3者1眼(7.1%),0.3 ~0.5者4眼(28.6%),0.6~1.0者9眼(64.3%).术后散光明显减轻,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BM提示所有的人工晶状体均正位无偏斜.结论 对于晶状体大范围脱位者应用固定孔型囊袋张力环有利于囊袋完整及人工晶状体植入,防止人工晶状体偏位,获得良好的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的手术效果。方法 在常规手术的基础上注意到了以下几点;充分的麻醉,充分降低眼压;用足量的黏弹剂,保持前房深度,避免脱位进一步扩大,用利丸截囊针;用黏弹剂使脱位处卷缩的晶状体囊展平,恢复正常囊袋形状。上下襻植于未脱位的赤道部囊袋内。结果 8例顺利将IOL植入囊袋内,无一例偏位或倾斜,视力均有提高。结论 小切口囊外摘出IOL植入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障安全,简便,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62岁,退休干部。因右眼被木块击伤后视力减退18月,近3月视力障碍于2001年1月17日入院。平素键康。体格检查:视力:右眼眼前手动,光定位佳;左眼1.0。右眼结膜无充血,角膜完整透明,前房略深,玻璃体溢入前房1/3,伴色素颗粒沉浮,瞳孔直径4mm,对光反应迟钝。晶状体斜行后脱位,散瞳检查:晶状体向后脱入玻璃体内近中部,晶状体完全性浑  相似文献   

12.
囊袋拉钩在晶状体部分脱位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耀华  王珏  叶向彧  郑岩 《眼科研究》2006,24(3):300-302
目的评价囊袋拉钩在对晶状体部分脱位患者进行超声乳化手术时的作用。方法12眼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患者,术中根据悬韧带离断范围经前房穿刺插入数量不等的囊袋拉钩,并观察视力、眼压、人工晶状体(IOL)位置及术中术后的并发症。结果术中均未发生玻璃体脱出、囊袋塌陷及离断范围进一步扩大等并发症,术后8眼(8/12)矫正视力大于0.6,4眼(4/12)由于高度近视黄斑变性,矫正视力均小于0.25。术后视力提高的8眼中2眼(2/8)出现IOL位置轻度下移。结论晶状体脱位患者行超声乳化手术时使用囊袋拉钩能有效增强囊袋的稳定性,减少术中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素处理的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应用于马凡综合征合并晶状体半脱位的患者,预防术后发生后发性白内障方面的效果。方法: 将34例56眼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前将肝素12500U加入500mL乳酸林格氏液中作为冲洗液,囊袋张力环用肝素原液浸泡20min;对照组乳酸林格氏液中不加任何药物,囊袋张力环也不用肝素浸泡。术后观察患者眼压、前房反应、角膜水肿、人工晶状体位置、后囊膜混浊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后囊混浊率13.3%,对照组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前房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角膜水肿及眼压两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植入肝素处理的囊袋张力环对马凡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患者,在术后预防后囊膜混浊,提高术后视力恢复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在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中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15眼)合并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术中连续环行撕囊后植入晶状体囊袋张力环,进行超声乳化吸出,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对晶状体半脱位范围>1/2圆周者,将囊袋张力环用缝线固定在悬韧带离断一侧巩膜壁上。结果术中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13眼,植入睫状沟2眼;所有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基本处于正位。结论在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中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它有利于保持囊袋的完整,便于手术操作,防止人工晶状体的偏位,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超声乳化术在晶状体不全脱位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合并囊袋张力环植入术在晶状体不完全脱位手术中的应用的术后效果,及行超声乳化时的技术特点和注意事项。方法13例(14眼)自发性或外伤性或先天性晶状体脱位的患者行超声乳化技术摘除晶状体,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10例(11眼)。结果(1)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2~045眼,05~088眼,>081眼。(2)1眼人工晶状体稍向下偏移。(3)一过性眼压升高4眼。(4)前房少量出血3眼。结论超声乳化技术应用于晶状体不完全脱位手术大大减小了手术切口,减少术后散光。术中合并囊袋张力环植入可稳定晶状体和玻璃体,利于手术顺利操作,有助于术后视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囊袋张力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囊袋张力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及预防后发障的疗效。方法 对7例7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5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 囊袋张力环 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2眼行非超声乳化小切白内障外摘除 囊袋张力环 一体式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 7例7眼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患者,均顺利植入了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术后患者视力均得以提高,撕囊口完整,人工晶状体位正,后囊膜平整。无皱缩、混浊、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对于晶状体半脱位给患者,囊袋张力环可增加手术的安全性,维持晶状体囊袋的完整性及人工晶状体的正常位置,抑制囊袋收缩,防止人工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到后囊,减少后囊膜混浊的机会,降低后发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42岁因左眼钝力伤伴恶心、呕吐3d来我院就诊。视力:右眼1.0,左眼手动/眼前。左眼结膜混合充血,角膜水肿,晶状体半脱位,玻璃体疝于前房,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眼压47mmHg。右眼眼前节和眼底未见异常。住院后积极降眼压、口服吸收剂治疗,20d后眼压持续不降,前房出血吸收,左眼行玻璃体切割术取出脱臼的晶状体。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52岁因右眼老年性白内障在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颞上方清亮角膜切口,注入和透明质酸钠针(爱维),2点钟辅助侧切口,前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囊袋内拦截劈裂超声乳化晶状体核,自动注吸系统吸除残留皮质,囊袋内注入透明质酸钠针,植入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置换粘弹剂,结膜囊涂典必殊眼膏,术后常规处理。术后第1d检查:右眼视力0.8,角膜清亮,伤口对合好,前房深,Kp(-),12点前房角内可见一油滴状脂质样灰白色异物,约lmm×1.5mm×2mm,呈游离状,瞳孔小圆,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晶状体半脱位的手术治疗因为囊袋稳定性较差而无法安全有效地行囊袋内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OL)植入,从而影响术后治疗效果。近年来经典囊袋张力环、改良型囊袋张力环、囊袋张力带、封闭可折叠型囊袋环、虹膜拉钩以及囊袋锚等多种新式辅助器械出现并广泛应用。这些辅助器械通过差异化作用机制在术中可稳定脱位的晶状体,保护囊袋,减少悬韧带进一步损伤,减少囊袋破裂等并发症出现几率;术后有助于维持IOL居中性、预防囊袋收缩、减少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等,从而为晶状体半脱位手术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晶状体不全脱位白内障手术的最佳方法,评价对其IOL囊袋内植入的疗效。方法 29例31眼晶状体不全脱位的白内障患者进行人工晶状体囊代内植入手术,并对手术方法、手术技巧、适应证的选择及并发症的处理进行探讨。结果 术后随访2-35月,平均6.7月,术后视力≥0.8者8眼占25.8%,≥0.5者16眼占51.6%,0.5以下者7眼占22.6%。术后反应轻,IOL位置正,未见移位或倾斜。结论 IOL囊袋内植入符合生理位置,视力恢复满意,而且IOL位置稳定,刺激更小,更易被耐受。但手术难度大,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熟练手术技巧,才能使晶状体不全脱位白内障的IOL囊袋内植入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