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控制金铁锁药材质量,完善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金铁锁药材质量标准,优化浸出物测定项,建立显微横切面鉴别和含量测定标准。方法:采用横切面及粉末显微法、正相分配薄层色谱法进行鉴别;采用中国药典附录方法,对水分、总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采用HPLC法测定酸水解后金铁锁皂皮酸苷元的含量,色谱柱为Zorbax Eclipse Plus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10 nm。结果:金铁锁横切面和粉末的显微特征与文献描述基本一致;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好;含量测定皂皮酸进样量在1.049~20.9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4%(RSD为3.0%,n=6),皂皮酸含量不低于0.10%。结论:本文优化后的浸出物测定方法以及建立的显微横切面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可为进一步完善金铁锁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网络鸡血藤根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 对药材样品进行性状鉴别,对其横切面和粉末进行显微鉴别;按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方法测定药材样品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的含量;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药材样品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芒柄花素含量,色谱柱为RP-18 Endcapped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水溶液(32︰68,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49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结果 药材样品粉末显微特征明显,专属性好。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平均含量分别为7.01%,3.39%,0.31%,16.45%。TLC图斑点清晰,分离度和专属性好。芒柄花素质量浓度在4.94~98.7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2.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6%,RSD为1.51%(n=6)。结论 建立的标准可用于网络鸡血藤根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瑶药小马胎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显微观察、薄层色谱法对产自广西不同地区的瑶药小马胎进行性状鉴别,按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测定瑶药小马胎浸出物、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水分。结果 与对照药材比较,瑶药小马胎的形态特征,根茎、茎横切面及粉末显微特征无显著差异,甲醇提取物薄层色谱主要特征斑点无显著差异。瑶药小马胎的总灰分为5.16%~13.19%,酸不溶性灰分为0.83%~5.73%,70%乙醇浸出物为11.74%~19.18%,水分为7.91%~13.32%。结论 所建立的瑶药小马胎质量标准可行,拟订其总灰分不得过14.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6.0%,70%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11.0%,水分不得过14.0%。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瑶药材犁头草的质量标准.方法 从性状、显微、薄层色谱(TLC)方面对12个批次犁头草进行定性鉴别,按照药典方法测定药材水分、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结果 各鉴别方法专属性强,12批犁头草药材色谱与对照品色谱在相同位置,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药材水分为8.72%~11.61%,总灰分为10.03%~18....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瑶药天钻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分别对天钻药材进行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TLC)鉴别;按照《中国药典》方法进行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检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马兜铃酸的含量:色谱柱为Phenomenex Gemini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34%三乙胺、0.94%乙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0 nm。结果:天钻药材的显微特征明显;TLC图中能清晰显现与马兜铃酸A对应的点;马兜铃酸A的质量浓度在1.703109.000μg/m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54%、101.16%、101.15%,RSD分别为0.22%、0.63%、0.39%(n=3)。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天钻药材的质量控制。产自广西、云南的11批天钻药材在显微、外观等方面质量相对稳定,但马兜铃酸A的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修订并完善蒙药材地梢瓜的质量标准,着重建立地梢瓜对照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药品标准研究方法对10批蒙药材地梢瓜进行显微、理化和薄层色谱鉴别;对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含量进行检查。结果修订了蒙药材地梢瓜原质量标准中的显微和理化鉴别,并建立了其对照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检查分别≤7.13%、5.42%、0.71%,浸出物≥19.25%。结论修订和完善了蒙药材地梢瓜的质量标准,并为其对照药材及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设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依据中国药典2020版四部通则,对藏药亚吉玛(长梗金腰)进行系统研究,建立其药材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显微鉴别法对药材的粉末特征进行描述;采用硅胶GF254薄层板,以5-O-去甲基阿朴黄酮和羟基阿亚黄素A为对照品,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参照四部通则方法检测长梗金腰药材中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采用HPLC,建立长梗金腰药材的特征图谱,并以chrysosplenoside I(CI)和chrysosplenoside A(CA)为质控指标成分建立长梗金腰药材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 多产地10批次样品的测定结果为水分9.17%~12.52%,总灰分14.11%~16.74%,酸不溶性灰分1.50%~4.72%,醇溶性浸出物32.77%~40.30%,CI质量分数0.30%~0.99%,CA质量分数0.28%~0.88%。结论 本研究首次建立了亚吉玛(长梗金腰)的药材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易于操作,专属性较强,对准确评价药材内在质量,保证用药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川产兔耳风质量标准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川产兔耳风药材质量标准.方法:通过组织学研究建立兔耳风药材显微鉴别方法;测定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以及浸出物含量并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果:川产兔耳风显微鉴别特征性较强,易于鉴别.水分不得过9.68%,总灰分不得过21.75%,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4.23%,浸出物不得少于6.31%.薄层色谱鉴定专属性强,重现性较好.结论:所建立的方法能初步评价川产兔耳风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瑶药大猪屎豆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 取广西壮族自治区不同产地的大猪屎豆药材样品10批,观察其性状;并对其茎横切面及粉末分别进行显微鉴别;按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中水分测定法、灰分测定法、冷浸法分别测定药材样品中水分、总灰分、醇浸出物含量;采用薄层色谱(TLC)法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药材样品的性状和...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9,(15):2091-2095
目的:完善和提高苗药酢浆草药材的质量标准,为其深度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采集自贵州、安徽、河南等地的12批酢浆草药材为样品。观察其药材粉末的显微特征;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相关方法,对其进行薄层色谱(TLC)鉴别[展开剂为三氯甲烷-甲醇-甲酸(8:1:0.1,V/V/V)]和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其中异牡荆苷含量[色谱柱为Venusil XBP C18(L),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5:85,V/V),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338 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显微观察可见,本品粉末呈灰褐色至黄褐色,具有非腺毛甚多、纤维纹孔明显等特点;TLC鉴别结果显示,在供试品色谱上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12批药材的水分含量为6.66%~12.13%,总灰分含量为9.16%~13.79%,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为1.58%~4.63%,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5.22%~15.79%;HPLC测定结果显示,异牡荆苷质量浓度在5.20~78.3μg/m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0),重复性(n=9)、中间精密度(n=6)、稳定性(24 h,n=6)试验的RSD均<2.0%,加样回收率为97.54%~99.52%(RSD=0.74%,n=6),12批酢浆草药材中异牡荆苷的含量为0.036%~0.144%(n=3)。结论:本研究建立了苗药酢浆草定性、定量鉴别的方法,对提升酢浆草药材的质量标准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南酸枣树皮药材的定性质量标准。方法 对药材样品进行性状鉴别,对其横切面和粉末进行显微鉴别;按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方法测定药材样品水分、灰分、浸出物的含量;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药材样品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药材样品横切面落皮层多残存,内侧有数个木栓组织层带,层带内壁有增厚且木化的木栓细胞,两层带间为颓废的皮层组织,细胞壁木化;纤维束多角形,占大部分,射线3~4列细胞,近韧皮部时向一方偏斜;草酸钙方晶多散在纤维束内;多散在异形石细胞和薄壁细胞,含少数气孔。药材样品的TLC图斑点清晰,分离度高、专属性良好。11批药材样品水分含量为10.24%~10.41%,总灰分含量为3.24%~3.93%,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为0.26%~0.34%。50%乙醇热浸法浸出物含量为29.87%~33.58%。结论 初步拟订药材样品水分含量不得过13.0%,总灰分含量不得过4.4%,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不得过0.4%,50%乙醇浸出物含量不少于25.0%。该研究结果可靠,可为南酸枣树皮药材质量定性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荔枝叶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 建立荔枝叶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第四部通则中相关方法,对荔枝叶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浸出物等项目进行测定。结果 荔枝叶药材在性状、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方面均具有专属性特征。药材水分含量为2.66%~6.42%,总灰分含量为2.96%~4.52%,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为0.17%~0.94%,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15.38%~19.87%,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24.94%~30.33%。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紫云英苷、槲皮素、山柰酚8种成分分别在0.003 3~0.052 0 mg·mL–1、0.006 9~0.109 6 mg·mL–1、0.013 0~0.208 0 mg·mL–1、0.057 5~0.920 0 mg·mL–1、0.013 4~0.213 6 mg·mL–1、0.013 2~0.211 2 mg·mL–1、0.002 9~0.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苍耳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生药学常规方法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按《中国药典》一部附录方法,检查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浸出物的含量.结果找到了苍耳草药材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强,重复性好;暂定苍耳草水分不得过14%,总灰分不得过17%,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石刁柏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规定对石刁柏药材进行显微和薄层色谱(TLC)鉴别,并对10批石刁柏药材的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进行检查;在570 nm波长处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石刁柏药材中的菝葜皂苷元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确定了石刁柏药材的显微特征,建立了其TLC鉴别方法,拟定了其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限量。菝葜皂苷元的进样量在0.037 30.111 8 mg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8%,RSD=1.81%(n=9)。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石刁柏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葵花盘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 以显微特征、薄层色谱定性鉴别药材;检测药材水分的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药材中绿原酸、异绿原酸A、木犀草苷的含量: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以1%磷酸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48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 葵花盘的显微特征明显,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可见,药材样品的斑点分离度好。水分含量为5.4%~11.2%,绿原酸、异绿原酸A、木犀草苷的浓度分别为0.4~4、1~10、0.3~3μg·mL-1时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大于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0%、98.7%、95.2%,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的试验结果良好。结论 所建标准适用于葵花盘药材质量标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定猫豆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根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方法,鉴别猫豆的性状、显微特征,检查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浸出物;采用薄层色谱(TLC)法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左旋多巴的含量。结果初步建立了猫豆药材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及左旋多巴HPLC测定方法;确定了水分、灰分、浸出物及左旋多巴的含量限度。结论所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及理化指标可作为猫豆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定壮药五指那藤的质量标准,为该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方法对13批壮药五指那藤进行显微、薄层色谱鉴别;对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含量进行检查。结果对五指那藤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建立了五指那藤的薄层鉴别方法,斑点清晰,分离度好;根据13批次五指那藤测定结果,确定水分应≤13.0%,总灰分应≤9.0%,酸不溶灰分应≤1.2%。浸出物以稀乙醇为溶剂,热浸法测定,浸出物应≥6.0%。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五指那藤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荔枝草的质量标准建立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完善中药材荔枝草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显微鉴别、薄层鉴别、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含量测定等项目对荔枝草的质量进行考察。结果 荔枝草显微鉴别特征明显;薄层鉴别斑点清晰,易于识别;质量标准为:水分≤12.0%,总灰分≤10.0%,醇溶性浸出物≥20.0%;含量测定原儿茶酸在1.068~106.8 μg·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其含量≥70 μg·g-1。结论 荔枝草药材的显微鉴别、薄层鉴别、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含量测定研究可为该药材质量标准的修订、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瑶药水石榴的质量标准.方法 建立瑶药水石榴的性状、显微特征、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四部通则中的方法对瑶药水石榴的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浸出物等项目进行测定.结果 瑶药水石榴在性状、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方面均具有专属性特征.药材水分含量为7.38%?12.25%,灰分含量为5.81...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藏药迭裂黄堇的质量标准。方法:按照2020版《中国药典》附录中药品质量标准研究方法,对不同产地的8批次迭裂黄堇药材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对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以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进行检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药材中的原阿片碱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确定了迭裂黄堇的药材性状及显微特征。药材的薄层色谱特征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专属性强。供试品与对照品在相应位置上均显示相同的黄绿色斑点。暂定迭裂黄堇药材的水分不得过14.0%,总灰分不得过14.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少于18.0%。原阿片碱质量浓度在16.64~166.40 μg·10~(-3)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7%,RSD为1.21% (n=6)。8批迭裂黄堇药材中原阿片碱的含量为0.023%~0.093%。结论:建立的质量研究方法操作简便、稳定性好、结果可靠,可用于迭裂黄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