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采取多中心、前瞻性、登记注册的真实世界研究方法,于全国21家医院门诊依序纳入已明确诊断支气管哮喘、年龄2~5岁、采用以下两种治疗方案之一的患儿:使用哮喘长期控制药物,即吸入激素和/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但未使用槐杞黄颗粒(控制治疗组,n=390);使用哮喘长期控制药物,同时加用槐杞黄颗粒(联合治疗组,n=1 014)。收集所有患儿的个人及临床资料,于治疗后第4、8、12、20、28、36周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哮喘发作情况、鼻炎症状等,并对随访观察指标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组前两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天数及鼻炎发作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儿每月哮喘发作天数、重度哮喘发作次数及鼻炎发作天数均显著少于控制治疗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7)。结论在使用哮喘长期控制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槐杞黄颗粒能够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伴发的鼻炎症状,提高哮喘控制水平,且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引用格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mouse nerve growth factor,mNGF)治疗儿童全面性发育迟缓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60例全面性发育迟缓患儿,随机分为常规康复组与mNGF组,每组各30例。常规康复组采用神经发育学疗法,mNGF组在此基础上,联合mNGF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结束后Gesell发育量表评分的差异。结果mNGF组和常规康复组治疗前、治疗1.5个月的Gesell发育量表各能区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后,mNGF组大运动、精细运动和应人能区的DQ高于常规康复组(均P<0.05)。mNGF组一过性注射部位疼痛的发生率为7%(2/30),未发现癫痫等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联合应用mNGF治疗可显著改善全面性发育迟缓患儿的认知、运动和社交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全肠内营养(exclusive enteral nutrition,EEN)对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儿诱导缓解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3月至2021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接受EEN治疗的62例CD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患儿的身高、体重、儿童CD活动指数、CD内镜严重程度指数、C反应蛋白水平、红细胞沉降率、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62例患儿中,男39例(63%),女23例(37%),确诊年龄(11.9±3.0)岁。55例完成至少8周EEN治疗的患儿中,87%(48/55)的患儿在治疗第8周获得临床缓解。第8周儿童CD活动指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除去17例单纯累及小肠患儿及3例未行结肠镜复查的累及结肠患儿,剩余35例累及结肠患儿在8周EEN治疗后进行了结肠镜复查,83%(29/35)的患儿达到黏膜愈合。在第8周达到临床缓解的48例患儿中,年龄别身高Z评分及年龄别体重指数Z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1)。在第8周未达到临床缓解的7例患儿中,年龄别身高Z评分和年龄别体重指数Z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周EEN治疗对儿童CD的诱导缓解及黏膜愈合的疗效良好。对于成功诱导缓解的CD患儿,EEN可改善其身高和体重指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前发热时间与IVIG耐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KD患儿317例的病例资料,根据IVIG治疗前发热时间分为短热程组(发热时间≤4 d,n=92)和长热程组(发热时间>4 d,n=225),根据是否发生IVIG耐药将每组再分为耐药组和非耐药组。分析比较不同热程耐药组及非耐药组的基线资料及实验室结果,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VIG耐药的影响因素。结果短热程组中IVIG耐药19例(20.7%),并发冠状动脉瘤5例(5.4%);长热程组中IVIG耐药22例(9.8%),并发冠状动脉瘤19例(8.4%);短热程组IVIG耐药率明显高于长热程组(P<0.05),而冠状动脉瘤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热程组中,耐药患儿治疗前血钠水平低于非耐药患儿,而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则明显高于非耐药患儿(P<0.05)。长热程组中,耐药患儿治疗前血钠及肌酸激酶水平低于非耐药患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钠水平降低与长热程组KD患儿IVIG耐药有关(P<0.05)。结论KD患儿IVIG耐药因IVIG治疗前发热时间不同而异。在治疗前发热时间>4 d的KD患儿中,血钠降低与IVIG耐药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度胎粪吸入综合征(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MAS)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临床特征及转归,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重度MAS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ARDS分为ARDS组(45例)与非ARDS组(15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转归。结果60例重度MAS患儿中,45例(75%)发生ARDS。ARDS组出生后1 h动脉血气分析显示中位氧合指数显著高于非ARDS组(4.7 vs 2.1,P<0.05);两组间入院时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及住院期间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的峰值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DS组休克发生率高于非ARDS组(84% vs 47%,P<0.05),两组间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气胸、肺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DS组较非ARDS组中位机械通气时间更长(53 h vs 3 h,P<0.05)。ARDS组治愈出院43例(96%),死亡2例(4%);非ARDS组治愈出院15例(100%)。结论重度MAS并发ARDS患儿呼吸窘迫出现早,机械通气时间长,休克发生率更高;建议在管理重度MAS患儿过程中密切监测氧合指数,及时诊断及治疗ARDS,同时密切评估组织灌注,积极防治休克。 引用格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细支气管炎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细支气管炎患儿143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初次入院时身高、体重、病程、诊疗方案等病史资料。在治疗3年后测量患儿体格发育指标,并对患儿生长发育情况进行Z评分;同时检测患儿骨钙素、血清磷、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等指标水平。结果细支气管炎患儿经糖皮质激素治疗3年后的生长迟缓和肥胖的比例均高于治疗前(P<0.05);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29 d患儿肥胖比例高于<29 d(P<0.05);治疗期间是否雾化对患儿生长发育情况无影响(P>0.05)。相较于生长发育迟缓患儿,发育正常患儿的血清磷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均较高(P<0.05)。结论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细支气管炎患儿会对其长期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法骨化醇对过敏性紫癜(Henoch-Schönlein purpura,HSP)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细胞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诊断为HSP的患儿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芦丁片、双嘧达莫、西咪替丁、钙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法骨化醇软胶囊0.25 μg/d,睡前口服,疗程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检测并比较患儿25-(OH)D3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8+)、NK细胞百分率和炎性因子指标(IL-6、IL-17、IL-21、肿瘤坏死因子-α);随访6个月,统计患儿复发率及肾损害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25-(OH)D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3+、CD4+和NK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L-6、IL-17、IL-2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及肾损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HSP患儿加用阿法骨化醇,能提高血清25-(OH)D3水平,并改善细胞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降低患儿HSP复发率及肾损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患儿治疗前后脂肪因子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血脂的相关性,以及脂肪因子在PNS患儿高脂血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确诊为PNS初发或激素停药6个月以上复发的PNS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儿童3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集PNS患儿激素治疗前(活动期)及4周激素治疗尿蛋白转阴后(缓解期),以及对照组儿童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脂肪因子水平,使用自动生化仪分析血脂水平。结果PNS患儿活动期、缓解期血网膜素(omentin-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NS患儿活动期血omentin-1水平低于缓解期(P<0.001);PNS患儿活动期血趋化素水平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P<0.001)。PNS患儿活动期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致动脉粥样硬化系数(atherogenic coefficient,AC)、castelli危险指数(castelli risk index,CRI)-1、CRI-2、非高密度脂蛋白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PNS患儿缓解期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C、CRI-1、非高密度脂蛋白高于对照组(P<0.001)。PNS患儿缓解期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A、apo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PNS患儿血omentin-1治疗前后比值与HDL治疗前后比值、24 h尿蛋白定量治疗前后比值、HDL/apoA治疗前后比值呈正相关,与AC治疗前后比值、CRI-1治疗前后比值呈负相关(P<0.05)。低网膜素组PNS患儿活动期CRI-1、CRI-2、AC、apoB/apoA水平高于高网膜素组(P<0.05)。结论omentin-1可能与儿童PNS的疾病活动、血脂紊乱、蛋白尿机制有关。血脂比值可能在监测PNS患儿早期心血管风险方面比传统血脂指标更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在辅助救治儿童重症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中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接受救治的重症HPS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置换组和常规组(n=20),常规组患儿进行病因和对症常规支持治疗,置换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血浆置换辅助治疗。对两组患儿的基本情况、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主要实验室检查指标、疗效和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在性别、年龄、入院前病程、病因构成、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器官或系统功能累及情况等指标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室指标的比较上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7 d后,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所缓解和改善。治疗后置换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清铁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置换组的PICU住院时间较常规组明显缩短,总有效率较常规组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总的住院时间和3个月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在辅助治疗儿童重症HPS上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能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和部分实验室指标,缩短PICU住院时间,可能成为治疗儿童重症HPS的一项有效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º   ª &#x;     í &#x;   ê&#x;      î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1,23(11):1111
目的通过分析以可测量残留病(measurable residual disease,MRD)为导向的风险分层治疗,评估MRD在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治疗过程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93例AML患儿,按照初诊时遗传学异常、诱导治疗Ⅰ后MRD及骨髓细胞学决定的风险分层完成2015-AML-03方案化疗。以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MRD,分析MRD对3年累积复发(cumulative recurrence,CIR)率、无事件生存(event-free survival,EFS)率、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的影响。结果93例AML患儿中,3年CIR率为48%±6%,中位复发时间是11(范围:2~32)个月,3年OS率为65%±6%,3年EFS率为50%±5%。诱导治疗Ⅰ和强化治疗Ⅰ后MRD阳性患儿的3年CIR率均高于MRD阴性患儿,3年EFS率、OS率均低于MRD阴性患儿(P<0.05)。初诊时低危的MRD阳性患儿调整化疗强度后的3年CIR率、EFS率、OS率与MRD阴性患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强化治疗Ⅰ后MRD阳性是AML患儿3年OS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MRD对儿童AML预后有预测价值;利用基于MRD的风险导向治疗,合理应用化疗可能改善儿童AML患儿的整体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救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应用ECMO支持的11例PPHN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ECMO支持时间及过程中各种并发症、住院时间、结局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1例患儿中有10例撤机成功,撤机成功率91%;存活8例,存活率73%。11例患儿ECMO治疗时间26~185 h,平均治疗时间(81±50)h;呼吸机治疗时间57~392 h,平均治疗时间(198±105)h;住院时间2~49 d,平均住院时间(22±15)d。11例患儿ECMO治疗24 h后氧合指数、血乳酸水平较ECMO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其中10例患儿ECMO治疗24 h后肺动脉压力较ECMO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1例患儿在EMCO治疗期间肺动脉压力呈进行性升高,最终死亡,结合尸检肺组织病理及全外显子测序结果,确诊为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11例患儿ECMO治疗期间发生颅内出血5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例,胃出血1例,肺出血2例,肾功能不全1例,穿刺处出血3例。结论ECMO技术是一种有效应用于常规治疗无效的PPHN新生儿救治的心肺支持措施。应用ECMO技术的并发症发生率高,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把握时机、提高ECMO管理水平,才能提高患儿的撤机率及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治疗激素敏感肾病综合征(steroid sensitive nephrotic syndrome,SSNS)复发患儿的有效性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肾脏内科住院并诊断为SSNS复发的患儿6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量GC组(n=32)和足量GC组(n=35)。比较两组患儿尿蛋白转阴、6个月内复发和激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量GC组尿蛋白转阴率为91%,足量GC组为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内中量GC组复发率为41%,足量GC组为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时,中量GC组患儿泼尼松累积量为(87±18)mg/kg,显著低于足量GC组患儿[(98±16)mg/kg](P=0.039);中量GC组6%患儿出现体重异常增加,显著低于足量GC组(33%)(P=0.04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组复发时泼尼松剂量≥10 mg/隔日,是随访6个月内SSNS患儿复发的危险因素(P=0.018)。结论对于SSNS复发患儿,应用中剂量GC治疗方案,其6个月内诱导缓解、复发情况较足量GC治疗方案无显著差异,而6个月内GC累积剂量和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miR-106b-5p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中的表达及其与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s 17,Th17)、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Treg)、Th17/Treg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9例ITP患儿(ITP组)和4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79例ITP患儿根据治疗效果分为完全有效组(40例)、有效组(18例)、无效组(21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106b-5p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h17和Treg,计算Th17/Treg,分析血浆miR-106b-5p表达水平与Th17、Treg及Th17/Treg的相关性。结果ITP组miR-106b-5p、Th17及Th17/Tre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re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TP组患儿治疗后miR-106b-5p、Th17、Th17/Treg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Treg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完全有效组miR-106b-5p、Th17、Th17/Treg水平低于有效组和无效组(P<0.05),Treg水平高于有效组和无效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ITP患儿血浆miR-106b-5p表达水平与Th17、Th17/Treg均呈正相关(分别r=0.730、0.816,均P<0.001),与Treg呈负相关(r=-0.774,P<0.001)。结论ITP患儿存在miR-106b-5p高表达和Th17/Treg比例失衡,在ITP患儿治疗过程中检测miR-106b-5p、Th17、Treg及Th17/Treg水平,对ITP患儿的疗效判断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的关系,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用情况,为儿科医师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82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中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分为激素组和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儿年龄、过敏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内镜下表现和胃肠黏膜病理结果,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82例患儿中,36例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占总人数的19.8%。激素组患儿出现血便、贫血,内镜下出现黏膜溃疡/管腔狭窄的比例,以及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n=146,P<0.05);激素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镜下见黏膜溃疡/管腔狭窄(OR=10.830,95%CI:3.090~37.961,P<0.001)和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计数升高(OR=0.967,95%CI:0.941~0.993,P=0.015)可提示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结论内镜下见到黏膜溃疡/管腔狭窄,病理显示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计数明显升高,均提示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治疗方案中可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支气管哮喘易感性及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住院治疗的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173例为观察组,均接受GC雾化吸入治疗,连续3个月。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178例为对照组。采用PCR检测两组受试儿MTHFR基因C677T位点的基因型,分析两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性;比较观察组不同基因型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E、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三烯B4(leukotriene B4,LTB4)水平,肺功能指标差异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升高(P<0.001);TT/C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是支气管哮喘易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6.615、7.055,P<0.001)。GC治疗后3种基因型患儿免疫球蛋白E、IL-8和LTB4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FEV1/FVC%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01);TT基因型患儿IL-8和LTB4水平显著低于CC基因型患儿,LTB4水平明显低于CT基因型患儿,TT基因型患儿FVC明显高于CT基因型患儿,FEV1/FVC%显著高于CC基因型患儿(P<0.05);治疗后3种基因型患儿临床GC治疗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TT基因型患儿GC疗效良好比例显著高于CC基因型患儿(P<0.05),且TT基因型是GC疗效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OR=2.111,P=0.018)。结论MTHFR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哮喘易感性及GC疗效相关,携带TT/CT基因型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风险更高,TT基因型对GC治疗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对急腹症患儿术后胃肠功能及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徐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102例急腹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儿术后给予止血、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术前、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5天采集两组患儿外周血,比较两组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皮质醇(cortisol,Cor)及胃泌素、胃动素水平,以及两组患儿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儿血清ET-1、ACTH、Cor、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5天,观察组患儿血清ET-1、ACTH、Co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5天,观察组患儿胃动素与胃泌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儿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显著低于对照组(24%,P<0.05)。结论生长抑素可显著降低急腹症患儿术后应激反应,改善胃肠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益于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局灶性癫痫患儿与健康儿童肠道菌群是否不同,以及癫痫患儿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招募未经治疗的初诊局灶性癫痫患儿10例为病例组,且均用单药奥卡西平治疗。收集患儿临床资料,以及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粪便标本;另招募相同年龄段的健康儿童14例为对照组。提取粪便标本中细菌总DNA,进行16S rDNA测序,并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病例组经奥卡西平治疗3个月后癫痫发作频率减少>50%。门水平方面,治疗前组放线菌门丰度高于治疗后组和对照组(P<0.05);属水平方面,治疗前组埃希菌/志贺菌属、链球菌属、柯林斯菌属和巨单胞菌属丰度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其丰度降低(P<0.05)。结论与健康儿童相比,局灶性癫痫患儿的肠道菌群存在显著差异;奥卡西平可以显著改善癫痫症状,重塑癫痫患儿的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不同诊断标准下儿童急性不明谱系白血病(acute leukemias of ambiguous lineage,ALAL)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诊治的39例儿童ALAL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接受治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欧洲白血病免疫学分型协作组ALAL的诊断标准,将患儿分为ALAL组(28例)和伴髓系表达组(11例)。分析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的差异。结果34例接受治疗的患儿3年无事件生存(event-free survival,EFS)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5%±9%和88%±6%。采用髓系方案、淋系方案、髓系方案诱导未缓解转淋系方案患儿的3年EFS率分别为33%±27%、78%±10%和100%±0%(P<0.05)。诱导治疗后微小残留病阴性的患儿3年EFS率高于阳性患儿(96%±4% vs 38%±28%,P<0.05)。ETV6-RUNX1阳性均在伴髓系表达组,BCR-ABL1阳性、MLL-r阳性、高白细胞(白细胞≥50×109/L)均在ALAL组。伴髓系表达组和ALAL组的3年EF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 vs 66%±11%,P>0.05)。结论淋系方案治疗ALAL患儿的疗效优于髓系方案,诱导治疗后微小残留病阳性提示不良预后。伴髓系表达的患儿未合并高白细胞和不良遗传学改变,预后好,提示将其按ALAL诊断和治疗时需尤为谨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背景演变与脑损伤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56例确诊为HIE并完善了连续视频脑电监测(continuous 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cVEEG)与头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患儿,根据临床症状分为轻度组(3例)、中度组(36例)、重度组(17例),各组进行EEG背景分度及MRI脑损伤评分,分析EEG背景演变与脑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与中度组患儿相比,重度组胎龄小、生后5 min Apgar评分低、复苏评分高、脐动脉血或生后1 h内动脉血剩余碱低、机械通气比例高及短期不良结局发生率高(P<0.05)。轻中度组患儿头部MRI以无脑损伤(67%,2/3)和分水岭区损伤(67%,16/24)为主,62%(13/21)EEG在生后第3天内改善至轻度异常;重度组患儿头部MRI以基底节/丘脑+脑干(24%,4/17)和全脑型损伤(71%,12/17)为主,至生后第3天仍均为中重度异常。在生后第1天、第2天、第3天及第7~14天4个时间段EEG背景分度与临床症状分度、MRI评分及短期结局均具有相关性(P<0.01)。EEG分度与MRI评分的相关系数在生后第3天最高(rs=0.751,P<0.001),与临床症状分度(rs=0.592,P=0.002)及短期结局(rs=0.737,P<0.001)的相关系数在生后第7~14天最高;重度异常EEG患儿中无脑电活动者MRI评分最高,惊厥持续状态者次之,持续低电压者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E患儿的EEG背景分度与脑损伤程度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可帮助早期评估脑损伤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3~5岁学龄前儿童心理,将“幼儿园效应”引入到儿童肿瘤放射治疗(简称放疗)中,并评价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将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收治的3~5岁患儿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5例。试验组患儿在治疗时采用“幼儿园模式”,即患儿们按规定时间一起来治疗,并待所有患儿治疗结束后一起离开。对照组患儿按放疗固定装置类型预约治疗时间,与成年患者穿插治疗。评估两组患儿的配合度,并比较两组患儿在头脚方向(superior-inferior,SI)、左右方向(left-right,LR)和前后方向(anterior-posterior,AP)上的摆位误差。结果试验组患儿平均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发生中断情况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行图像引导放疗后在SI、LR、AP 3个方向上的平均误差均小于对照组,其中在SI、LR 2个方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这种“幼儿园效应”,放疗中大部分儿童可以积极配合,同时可以提高摆位的准确性和重复性,达到预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