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凡  李波 《华西医学》2007,22(1):180-181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高位胆管癌或近端胆管癌,是指胆总管起始部以上,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和肝总管的肝外胆管癌.因其主要位于左右肝管汇合部,故也称其为肝管汇合部癌或肝管分叉部癌.1965年美国的Klatskin教授最先描述了本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因此也称Klatskin tumor.  相似文献   

2.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指发生于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恶性肿瘤,又称Klatskin瘤,占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的50%~70%[1]。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出现梗阻性黄疸症状时疾病多已进展到晚期,能够做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患者只有20%~30%[2],同时肝门胆管癌对放化疗亦不敏感。目前根治性切除术被认为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最佳方法,但因为肝门部胆管癌位置的特殊性,沿胆管纵向浸润,向肝动脉、门静脉横向侵袭,肿瘤边界判断困难,肿瘤的根治(R0)切除存在技术性难点.  相似文献   

3.
肝门胆管癌(hilarcholangiocarcinoma,HCCA)是指生长于肝总管及左右肝管汇合部的一种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亚洲较多发[1]。肝门胆管癌早期无明显症状,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偏晚期,而由于其对放化疗等治疗的不敏感性,手术成为肝门胆管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2]。因此,针对肝门胆管癌的围术期处理及手术方式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肝门胆管癌常见的分型方式包括Bismuth-Corlette分型、Blumgart/MSKCC T分期、TNM分期以及国际胆管癌组织分期等,其中临床应用较多的为Bismuth-Corlette分型.  相似文献   

4.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发生的恶性肿瘤,也称近端胆管癌或高位胆管癌。1957年Altemeier首先描述该症,1965年Klamkin报道13例后才被广泛重视并被命名为Klamkin。因其部位特殊、呈浸润生长及手术切除困难等。肝门部胆管癌曾被认为是无法手术根治性切除的疑难癌症。现代影像学和手术技术的提高,使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取得重大进展。但如何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这一临床病变,依然是胆道外科医生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现依据文献报道并结合我们的诊疗经验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肝门部胆管癌(HBDca)是指发生在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和肝总管的癌肿,也称高位胆管癌。是肝外胆管癌的主要类型,约占胆管癌的50%~75%。近年来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手术切除率为64.1%。我院自.1992年1月至2001年12月,共收治肝门部胆管癌35例。现就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姜田甜  杨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2):7920-7920
肝门部胆管癌指起源于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恶性肿瘤,也称近端胆管癌或高位胆管癌[1].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僵直、行动迟缓,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抑郁、焦虑等情感障碍及认识改变[2].现我科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合并帕金森1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肝门部胆管癌(Klatskin瘤[1])是肝外胆管肿瘤中最常见、最难治疗的一种癌症,其发生率约占胆管癌的60%~70%[2]。2009年美国癌症联合会(The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第7版[3]的TNM分期将其归为肝门周围胆管癌或近侧胆管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手术是可能治愈该类疾病的唯一手段[4],手术要求肿瘤切缘无癌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减黄方法。[方法]对17例手术探查证实无法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于手术中找到并切开梗阻以上的肝内胆管.其中左肝管切开15例,T管引流9例.胆肠内引流6例;右肝管切开l例.行T管引流;左右T管均切开1例.行双T管引流。观察术前、术后血清转氨酶、谷胺酰转肽酶(GGTP)、碱性磷酸酶(AKP)和总胆红素的变化。[结果]手术前后血清转氨酶、GGTP、AKP和TBIL均明显下降,且差异有显著性.术后恢复良好,黄疸消除顺利,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肝内胆管切开引流是对无法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姑息减黄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是指发生于左右肝管、肝总管及其汇合部的恶性肿瘤,占肝外胆管癌的40%-60%。其特殊的解剖位置、毗邻关系和多极化浸润转移的生物学特性,致其手术切除率和长期生存率极低,使得HCCA诊断和治疗成为外科疑难问题之一。本文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科行手术治疗的1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HCCA诊  相似文献   

10.
高宏杰  黑玲巧  张金亮 《临床荟萃》2011,26(22):1975-1976
胆管癌是指原发于左右肝管汇合部至胆总管下端的肝外胆管恶性肿瘤,原发性胆管癌较少见,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3%[1]。发病年龄多为50~70岁,但也可见于年轻人。手术治疗是胆管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iocarcinoma,HCCA)是指累及胆囊管开口及以上1/3的肝外胆管,并常扩展至肝门汇合部和一侧或双侧肝管的恶性肿瘤,又称为Klatskin肿瘤,占肝外胆管癌的58%-75例^[1]。由于特殊解剖关系及生理学特征,早期诊断比较困难,误诊率高,而且此类患者常有梗阻性黄疸并伴有明显肝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2.
肝门胆管癌是指胆总管起始部以上,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发生的肝外胆管癌,也称高位胆管癌或近端胆管癌,约占肝外胆管癌的50%-60%,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加趋势,目前认为与肝胆管结石、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肝吸虫感染、溃疡性结肠炎以及乙型、丙型肝炎感染等有关。  相似文献   

13.
肝门部胆管癌指原发于左、右肝管及汇合部的恶性肿瘤,亦称肝外胆管上1/3癌,简称肝门癌。我院于1981年3月19日和7月1日为两例肝门癌患者进行了在肝叶,肝外胆管切除,右肝内胆管空肠吻合术。本文以其一例介绍手术方法.此例术前因进行性梗阻性黄疸进行了 ERCP 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减黄的护理经验,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我科1998年1月--2008年12月总胆红素〉360μmol/L的31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术前减黄行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PTCD)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31例病人行PTCD引流后胆红素下降至85μmol/L以下,置管期间出现并发症5例,3例腹腔内出血、1例胆漏,1例脱管。[结论]完善置管前准备,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做好管道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是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减黄行PTCD引流的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15.
胆管癌一般是指原发于左右肝管至胆管下端的肝外胆管癌,不包括肝内的胆管细胞癌、胆囊癌和壶腹部癌,其发病率为0.01%~0.46%,但近年来有增高趋势,其中以肝门胆管癌的处理较为棘手,约占胆管癌的23.5%~58.0%[1-3]。一、肝门部胆管癌的病理生物学特性和临床分类及分期众多学者对肝门胆管癌的病理学及生物学特性已做了大量的研究,结合我们以往的研究及文献[4-11],总结其主要病理生物学特性为:(1)高分化腺癌占大多数,约为90%,癌组织与残留的正常腺体常于管壁内共同存在;(2)胆管癌细胞主要沿胆管壁向上、下及周围直接浸润,生长缓慢,远处转移发生晚;(3)癌组织常浸润神经,并沿神经周围间隙扩散,手术彻底切除困  相似文献   

16.
高位胆管癌尤其是侵犯肛门深部的胆管癌,因其经常累及肝门部血管,手术切除率低,多数只能采取姑息性外科治疗,以解决梗阻性黄疸问题。我院1992年10月~1998年10月共收治高位胆管癌73例,其中因无法切除而行胆管置管内引流术38例,现将其引流方法及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8例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平均57(38~74)岁,70岁以上高龄患者23例。肝总管及左右肝管癌22例,三管汇合部及肝管癌7例,肝总管受累5例,累及全部肝外胆管4例。均有黄疸,腹痛12例,腹胀伴纳差呕吐4例,不规则发热7例。1.2影像学检查全部经B超检查,…  相似文献   

17.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iocarcinoma,HCCA)是指累及胆囊管开口及以上1/3的肝外胆管,并常扩展至肝门汇合部和一侧或双侧肝管的恶性肿瘤,又称为Klatskin肿瘤,占肝外胆管癌的58%~75%.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肝门部胆管癌行肝叶切除术的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来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为临床根治提供有利的帮助。方法:回顾总结了2003—08/2007—12间收治的35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35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肝叶切除手术后平均生存期23.7个月,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1994~2004年手术治疗的64例肝门胆管癌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发生术后并发症13例.其中胆瘘6例,腹腔感染5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均保守治疗而愈.无手术死亡。存活最短时间为42d。最长为3年4个月,1年生存率64.1%(41/64),3年生存率12.5%(8/64)。[结论]根治性切除是肝门胆管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过程、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型等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减黄的护理经验,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我科1998年1月-2008年12月总胆红素>360μmol/L的31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术前减黄行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PTCD)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31例病人行PTCD引流后胆红素下降至85μmol/L以下,置管期间出现并发症5例,3例腹腔内出血、1例胆漏,1例脱管.[结论]完善置管前准备,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做好管道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是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减黄行PTCD引流的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