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使用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15例及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23例疗效, 探讨心肺复苏机临床应用的优缺点。方法心肺复苏机使用1007型THUMPER心肺复苏机,徒手心肺复苏为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两组患者均同时使用电除颤及药物治疗。结果机械复苏组15例,有效率53.3%;徒手复苏组23例,有效率21.7%,P<0.05,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临床使用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可以提高疗效,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蓝仕威克HLR R-301心肺复苏机对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4月~2012年2月抢救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61例,观察组患者使用蓝仕威克心肺复苏机行胸外按压,对照组患者采用徒手胸外按压,两组患者均同时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电除颤及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肺复苏机能明显提高复苏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应用效果好于徒手心肺复苏,在急救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32-133
将86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都在得到确认后5s内就开始实施心肺复苏术,其中第1组实施徒手心肺复苏术,第2组使用心肺复苏机行持续心肺复苏术。依据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实施持续心肺复苏,同时观察患者的自主呼吸、自主心率、颈动脉搏动、瞳孔、面色及心电图等指标来证明有效或无效。第1组有效1例,无效59例,有效率为1.67%;第2组有效4例,无效22例,有效率为15.38%,两组对比总体阳性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复苏救治时心肺复苏机比徒手心肺复苏有更好的复苏效果,其复苏率明显要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中运用心肺复苏机和徒手心肺复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急诊内科就诊应用心肺复苏机的4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来我院就诊应用徒手心肺复苏的43例患者作为参照组.对比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有效率、心肺复苏时间、血气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心肺复苏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MSCPR-1A心肺复苏机和人工心肺复苏2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53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分为心肺复苏机复苏组和人工标准复苏组,比较2组优缺点及循环、呼吸恢复率。结果:使用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患者的循环和呼吸恢复率均高于人工标准心肺复苏(CPR),而且可以克服人工CPR的缺陷。结论:心肺复苏机与人工心肺复苏相比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可以提高复苏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机在心脏骤停患者抢救中的临床疗效及社会效益。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研究56例徒手心肺复苏患者及37例运用心肺复苏机复苏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运用心肺复苏机复苏30min内复苏成功率为23.81%,与徒手组(23.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0min运用心肺复苏机复苏成功率为12.50%,显著高于徒手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机临床复苏效果与徒手复苏比较,30min以内两者没有差异;而30min以上心肺复苏机临床复苏效果明显优于徒手复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utopulseTM MODEL100型自动心肺复苏系统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及其心脏复苏效果.方法:对院前急救中44例心跳呼吸骤停息者随机分组,立即分别应用AutopulseTM MODEL100型自动心肺复苏系统和徒手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按照2010年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给予相应的复苏措施,观察两组复苏效果.结果:自动心肺复苏系统较徒手心肺复苏在>30min的超长时心肺复苏中可提高ROSC成功率.结论:Autopulse自动心肺复苏系统是有效的心肺复苏工具,在超长心肺复苏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科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脏骤停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0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研究组给予心肺复苏机救治,对照组给予徒手心肺复苏救治。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与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循环与呼吸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心肺复苏机抢救急诊科心脏骤停患者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存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时视音频录像结合PDCA循环对提高心肺复苏关键点时效性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符合条件的心肺复苏病例,对前25例病人(对照组)进行常规性心肺复苏流程,对后25例病人(观察组)在每次抢救后通过视音频录像,应用PDCA循环进行质量管理。比较两组第一次除颤时间,心肺复苏仪上机的时间,口头医嘱下达到执行的时间三项关键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第一次除颤时间,心肺复苏仪上机的时间,口头医嘱下达到执行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时视音频录像结合PDCA循环在提高心肺复苏关键点时效性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的时机选择对心肺复苏的影响。方法分析58例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及时通气成功组的SpO2、MAP、窦性心律恢复及心肺复苏成功例数明显高于延时通气成功组。结论早期机械通气有利于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心肺复苏指示仪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指示仪在心脏呼吸骤停时进行心肺复苏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8例心脏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心肺复苏指示仪组和普通心肺复苏组各24例。运用浙江义乌市中心医院自制的心肺复苏指示仪对患者行标准心肺复苏,普通心肺复苏组采用普通徒手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方法依照2005年国际复苏指南的推荐方法。比较两组心肺复苏0、10、30 min体温、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心肺复苏效果。结果:两组使用复苏药物及电除颤等抢救措施应用基本相同,两组复苏前的体温、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及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苏10 min后,心肺复苏指示仪组的PaO2、实际碳酸氢盐、SaO2优于普通心肺复苏组(P〈0.05);复苏30 min后,心肺复苏指示仪组PaO2、PaCO2、实际碳酸氢盐和心肺复苏有效率优于普通心肺复苏组(P〈0.05)。结论:采用心肺复苏指示仪指导心肺复苏可以为心脏呼吸骤停患者提供更好的呼吸功能支持,提高心肺复苏有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在心肺复苏后亚低温治疗病人中的应用。[方法]观察前瞻性护理干预在心肺复苏后亚低温治疗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前瞻性护理实施前(2013年8月—2014年7月)和实施后(2014年8月—2015年7月)收治于我院的心肺复苏后幸存者行亚低温治疗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病例组分别设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亚低温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亚低温治疗并发症预防的前瞻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肺复苏后亚低温治疗病人干预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亚低温治疗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服务的认可度评分和干预后随访3个月时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后亚低温治疗病例施以前瞻性护理干预,能降低病人亚低温治疗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后神经功能康复效果和病人认可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心肺复苏机对心脏骤停患者心功能、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锦州市第968医院收治的104例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抢救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52例.A组患者采用徒手心肺复苏治疗,B组患者采用心肺复苏机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30~60 min持续有效的胸外按压心肺复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第三代心肺复苏机和标准人工按压在院外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复苏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对象为余姚市人民医院急诊科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接收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转入急诊抢救室后随机分为人工按压组和机械按压组。比较两组间的复苏持续时间、自主循环恢复率、4h生存率及出院时的神经系统恢复率。结果共有95例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符合入组标准,其中机械按压组53例,人工按压组42例。机械按压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4h生存率明显高于人工按压组(P〈0.05),但两组间的复苏持续时间及出院时神经系统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标准徒手胸外按压,第三代心肺复苏机明显改善了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和短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使用机械心肺复苏对心脏骤停患者复苏结局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关于机械心肺复苏和徒手心肺复苏的相关文献,提取有效数据后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计纳入20项临床研究,包含29 727例患者,其中11 104例患者在复苏过程中使用了机械心肺复苏,18 623例患者在复苏过程中全程使用徒手心肺复苏。Meta分析结果显示,机械心肺复苏相对于徒手心肺复苏不能有效改善心脏骤停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发生率(RR=1.10,95%CI:0.99~1.23,P<0.01)、入院存活率(RR=1.01,95%CI:0.95~1.08,P=0.67)、出院存活率(RR=1.00,95%CI:0.86~1.15,P=0.14)、神经功能预后(RR=0.81,95%CI:0.61~1.06,P=0.69)。结论机械心肺复苏对比徒手心肺复苏,并不能显著改善心脏骤停患者的预后。不推荐机械心肺复苏完全替代徒手胸外按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影响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临床因素。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共58例,根据复苏成功与否分成心肺复苏成功组(成功组)22例和心肺复苏失败组(失败组)36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与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比和发病种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患者的年龄和入院时间明显低于失败组,院前给予抢救的比例明显高于失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患者的心脏停搏时间、抢救时间、心肺复苏循环平均次数、肾上腺素剂量和电除颤次数明显低于失败组,应用辅助机械通气的比例明显高于失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可能与发病年龄、入院时间、院前给予抢救的比例、心脏停搏时间、抢救时间、心肺复苏循环次数、肾上腺素剂量、平均电除颤次数和应用辅助机械通气有关。  相似文献   

17.
心肺复苏是急诊常用急救技术,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使用美国产“萨勃”Thumper-1007型心肺复苏器实施机械心肺复苏术(CPR),其取得较好疗效,本文总结2006年11月~2008年2月对36例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脑复苏(CPCR)的资料,分析使用萨勃心肺复苏器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DCA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ICU收治的60例复苏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将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ICU收治的60例心肺复苏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性护理流程实施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PDCA护理管理,比较两组心肺复苏效果及心肺复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心肺复苏不良反应率、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肺复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呼吸通畅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护理管理有助于缩短患者心肺各环节耗费的时间,提高心肺复苏过程中医护合作水平,从而提高ICU心肺复苏患者复苏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正>心肺复苏是急诊常用急救技术,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使用美国产"萨勃"Thumper-1007型心肺复苏器实施机械心肺复苏术(CPR),其取得较好疗效,本文总结2006年11月~2008年2月对36例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脑复苏(CPCR)的资料,分析使用萨勃心肺复苏器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视频指导在现场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中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我院"120"接警、且需立刻实施心肺复苏(CPR)急救的病人,运用掷硬币法分为观察组59例,对照组53例。观察组以腾讯微信为平台进行视频推送指导现场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对照组采用电话指导现场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比较两组目击者心肺复苏实施率、病人心肺复苏成功率、出院存活率、复苏成功病人1年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观察组在院前心肺复苏实施率、心肺复苏成功率、出院存活率、复苏成功1年后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腾讯微信为平台的远程视频能够有效指导现场目击者更快速掌握CPR要领,实施更为准确有效的CPR,能够提高复苏成功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