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区管理模式在我院门急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门急诊输液室2014年9月开始,根据患者的年龄、疾病的种类、药物的不同性质,将输液室分为A,B,C 3个区,将2014年1~6月分区管理前输液患者2000例设为对照组,将2014年10月~2015年3月分区管理后输液患者2000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输液不良安全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患者投诉、健康宣教等。结果:观察组输液不良安全事件发生率、患者投诉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健康宣教知晓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输液室采取分区管理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减少了输液不良安全事件发生,保障了输液安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及相关处理措施。方法:将2009年11月~2010年4月我院门急诊输液室输液的1 872例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总结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原因,根据其发生原因我院采取一系列对应措施;将2011年5月~2012年10月我院门急诊输液室输液的2 043例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两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提高程度和患者满意率。结果:对照组门急诊输液室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门急诊输液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并及时制定相关处理措施,能有效减少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移动信息系统技术优化输液流程对门急诊输液室的质量管理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我院门急诊输液室应用移动输液系统后,填写完整的患者满意度表和护士满意度表各90份作为观察组,从2011年抽取应用传统手工输液系统时患者满意度表和护士满意度表各90份作为对照组,并抽取当时的质控评分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且质控评分较高(P<0.05)。结论移动输液信息系统技术可优化门急诊输液流程,缩短患者等候输液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门急诊输液室在使用了掌上电脑系统(PDA)后对优质护理服务的影响。方法:对我院门急诊输液室使用PDA输液系统前后各200例输液患者的直接护理时数、间接护理时数及输液患者的满意度调查,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DA输液系统使用后输液患者满意度大幅提高(P<0.05)。结论 使用PDA输液系统后,充分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便捷、高效、安全、合理的门急诊输液流程,以提高门急诊护理质量。方法方便性抽样选择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急诊科2010年1月流程再造前门急诊输液患者500例和2011年4月流程再造后门急诊输液患者500例,以及门急诊输液室护理人员25名,对实施流程再造前后患者就诊至输液各环节的等侯时问、患者对输液过程满意度、护理人员各项操作所用时间及护理人员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流程再造后所测得患者各环节等候时间及护理人员各项操作所用时间均低于流程再造前,患者及护理人员各项满意度均高于流程再造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再造后的输液流程更符合便捷、高效、安全、合理的标准,有效提高了门急诊输液室的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门急诊输液室护理投诉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输液室常见护理投诉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统计我院近2年门急诊输液室护理投诉情况并详细分析原因。结果2年内输液率护理投诉共78例,有效投诉44例(56.41%)。从管理、护士、病人等方面分析投诉原因,并针对原因制订对策。结论通过改变服务理念、优化输液护理服务流程、增加并落实便民服务措施等化解护患矛盾,提高病人满意度,从而降低投诉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输液责任区管理在门(急)诊输液室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7月至12月实施传统门诊输液工作模式,2012年1月至6月实施输液责任区管理模式。比较两种不同模式下患者静脉输液等待时间、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投诉发生率。结果实施责任区管理后,患者输液等待时间短,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投诉率低,与传统管理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输液室实施责任区管理模式,拉近了患者与护士的距离,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老年患者掌握静脉输液知识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4~8月到我院门诊输液室输液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240例为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服务;2010年4~8月于我院门诊输液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309例为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静脉输液知识掌握情况及对护理操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静脉输液知识及对护理操作满意度得分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门诊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采用个体化的护理,能够提高老年患者对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的了解,有效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对降低小儿门急诊输液意外风险的效果。方法在2016年1月~12月期间,对本院输液患儿实施优化门急诊输液护理流程,分别在与其沟通管理流程实施前后1年(2015年1月~12月及2017年1月~12月)由系统随机抽取120例门急诊输液患儿进行调查,比较实施前后门急诊输液意外风险事件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优化护理流程实施后输液意外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患儿家属满意率有效升高,投诉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优化护理流程可有效降低门急诊输液患儿意外风险率,良好的护理质量能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护患纠纷率、护理投诉率以及差错率,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门诊输液室患者投诉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8月门诊输液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择2016年9~12月门诊输液室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开展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投诉风险值、投诉率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风险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室的管理中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可以有效降低投诉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门急诊输液患者满意度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以促进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发放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2007年10月~2012年9月10200位门急诊输液患者及部分患儿家长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患者对门急诊输液总体满意度达93.0%~99.6%,但对护士的服务态度、费用问题、环境卫生、护士的护理技术、知识水平、医院设施、等待时间、巡视方面、沟通技巧、消毒隔离、健康教育、服务流程等11个方面还存在意见。结论影响门急诊输液患者满意度的因素较多,需引起主管部门就护理人员的重视,并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12.
陈洁  王宁霞 《护士进修杂志》2014,(14):1332-1333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实施细节化服务的必要性。方法将2012年6~12月来我院输液室输液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1~6月的100例输液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输液护理服务实施,观察组给予细节化护理服务措施,比较两组满意度和投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每组发放100份满意度调查表,对照组有效回收96份,观察组有效回收98份,观察组满意度和投诉率均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细节化的护理服务理念应用于输液室工作中,从点滴做起,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改善医疗服务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优化布局和分区管理在门急诊输液室的应用效果。方法调整门急诊输液室布局,增设输液接待处和皮试观察区。输液区分为成人输液区、儿童输液区和床位输液室,3个输液区的座椅和放置输液袋的篮筐分别为蓝色、粉色和白色,利于区分和辨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优化布局和分区管理的实施效果,对实施前后患者的排队等候时间和综合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优化布局和分区管理前后的有效调查问卷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优化布局和分区管理后患者排队等候的时间显著缩短(P 0. 05),综合满意度显著提高(P 0. 05)。结论门急诊输液室实行优化布局和分区管理,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缩短了患者的排队等候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干部老年科推行人性化服务的效果,为老年患者提供满意服务.方法 对2009年干部老年科住院患者实施人性化服务并在实施前后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开展人性化服务后住院患者满意度提高,服务行为的规范性有了显著提高(P<0.01).结论 干部老年科开展人性化服务,转变了护士的观念,增强了主动服务意识,规范了服务行为,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患者的需求,构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使患者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风险管理方法分析门诊输液室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提出对策,优化输液流程。结果 2010年1月,风险管理应用于门诊输液室的护理管理且进行了输液流程优化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流程优化前的85.34%上升为95.61%,患者的投诉率由8.23%下降为0.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室应用风险管理,有利于为患者提供安全、便捷、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移动输液系统在门急诊输液厅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今后更有效护理门急诊输液患者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选取我院门急诊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20例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输液系统和移动输液系统进行输液护理,采用问卷调查法统计患者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记录并用统计学分析门急诊患者输液平均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输液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移动输液系统在门急诊患者输液护理的运用不仅能明显提高患者及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而且可以显著减少患者平均输液时间,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使之具有安全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运用于门诊输液室的效果,以期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及认可度。方法选取2017年3~6月本院门诊输液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输液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模式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投诉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0%,投诉发生率为2.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4.0%,投诉发生率为12.0%,观察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运用于门诊输液室患者,显著提高了患者对门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了患者的投诉率,值得各医院开展、推广。  相似文献   

18.
刘颖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8):112-113
输液室的工作特点是患者流动性大、与护士接触时间短、提供的服务内容及形式比较单调;输液室护士人数多,存在性格的差异、理念的差异,近年来由于工作量的不断增长,及不断增加年轻的护士,使服务意识一直处于参差不齐的水平。所以导致了急诊输液室一直是一个高投诉率、低满意度的服务单元。近年来,我们根据患者与护士实际接触产生的最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责任制分区管理模式在我院门急诊输液室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我院门急诊输液室自2018年9月开始,将输液室座位重新划分为A、B两个区域,同时实行护士责任制包干模式,将实施责任制分区管理前输液患者1 000例设为对照组,实施责任制分区管理后输液患者1 000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输液不良安事件(隐患)发生率、患者(护士)满意度、各项护理质量等。结果观察组输液不良事件(隐患)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输液前评估落实率、患者满意度、健康宣教知晓率及覆盖率等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门急诊输液室实施责任制分区管理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减少了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了输液过程的安全,提升了护理人员临床工作能力,提高了患者及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0年4~10月和2011年4~10月在门诊输液3天以上的患者各150例。将2010年4~10月患者设为对照组,按照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2011年4~10月患者设为观察组,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在门诊输液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