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对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肺结核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阳性且HBV-DNA阳性为观察组,HBVM阳性且HBV-DNA阴性者为对照组,观察各组抗结核药物肝损害发生率、停药率。结果观察组肝损害发生率(78.50%)、停药率(48.3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5.56%、5.56%),P<0.01。结论合并HBV感染的肺结核患者中,HBV-DNA阳性者较HBV-DNA阴性者更容易发生肝损害,且容易因严重肝损害而停药,导致化疗中断,甚至可能导致耐药,HBV-DNA阳性者应慎行短程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核苷类似物抗乙肝病毒治疗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肺结核并慢性HBV携带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抗病毒治疗组63例(核苷类似物+2HREZ/4HR+护肝),对照组63例(2HREZ/4HR+护肝)。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肝功能、HBV DNA及预后情况。结果抗病毒治疗组能明显减轻肝功能损害,降低停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对照组HBV DNA水平较治疗组高(P<0.05)。随访观察,抗病毒治疗组预后好于对照组。结论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携带者化疗中应用核苷类似物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安全有效,可减少肝损害的发生率,降低停药率,提高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携带者,建议化疗中常规联用核苷类似物抗HBV治疗。  相似文献   

3.
隆莉  张晓芳  罗丽莎  刘娴 《重庆医学》2013,42(10):1152-1153
目的观察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核苷类似物抗HBV治疗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肺结核并慢性HBV携带者63例分为两组,抗病毒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观察患者的肝功能、HBV DNA及预后。结果抗病毒治疗组能明显减轻肝功能损害,降低停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对照组HBV DNA水平较治疗组高。随访观察,抗病毒治疗组预后好于对照组。结论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携带者化疗中应用核苷类似物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安全有效,可减少肝损害的发生率,降低停药率,提高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药物肝损伤的作用。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抗病毒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情况及治疗前后乙肝病毒DNA(HBV-DNA)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0%(1/20)比30.00%(6/20)](P<0.05);在治疗后,肝功能各指标结果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结果低于对照组[(3.04±0.41)lg拷贝数/ml vs观察组(5.83±0.64 lg拷贝数/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抗结核治疗期间加用抗病毒药物,可有效降低肝损害发生率及肝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加拉米夫定联合抗纤维化治疗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对其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保肝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维C和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拉米夫定抗病毒联合抗纤维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损害情况和死亡病例,以及肝功能。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损害率、患者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存活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拉米夫定抗病毒联合抗纤维化治疗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保肝作用优于维C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肝治疗在预防抗结核治疗中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52个肺结核病人中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相关资料.结果120例抗结核治疗未同时加保肝药物的患者发生肝损害19例(15.83%).其中10例合并HBV感染者发生肝损害6例(60.0%),132例在抗结核同时加用保肝药物,发生肝损害4例(3.03%,P<0.01),其中12例合并HBV感染者发生肝损害2例(16.66%,P<0.01),有显著差异性,且肝损害的程度较前者轻,无一停止抗结核治疗.结论抗结核治疗同时加用保肝药物可以明显降低肝损害的发生率,同时降低抗结核停药率.  相似文献   

7.
抗结核药对186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火生  岳华山  赵毅 《重庆医学》2005,34(11):1697-169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不同感染状态合并肺结核化疗方案与肝损害发生率。方法以186例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为治疗对象,用SpnzL3v方案观察该方案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52例HBV核心抗IgM抗体(HBcAb IgM)阳性患者中14例(26.90%)出现肝损害,48例HBcAb IgM阴性患者3例(6.25%)出现肝损害,HBcAb IgM阳性与阴性肝损害率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HBV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在化疗开始前作HBcAb IgM检测,对新近HBV感染,病毒复制活跃的肺结核患者选择SpnzL3v方案较为合理,同时应加强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8.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近期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方法:观察恩替卡韦联合保肝药物与单用一般保肝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第4、8、12周症状、体征、肝功能ALT变化及HBV DNA转阴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第4、8、12周,症状及体征均基本缓解,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第4周AL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第12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4周时治疗组ALT反弹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第4、8、12周HBV DNA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近期肝功能可出现一过性ALT升高,部分患者ALT反弹,恩替卡韦抗HBV复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使用恩替卡韦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261例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一组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照组未行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肝损伤和终止抗结核治疗发生率以及抗结核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血清HBV DNA的变化情况。结果抗病毒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AST和HBV DNA分别为(35.1±4.2)U/L、(31.2±5.8)U/L和(2.6±1.0)lgcopies/m L,明显低于对照组(62.4±11.7)U/L、(60.7±9.1)U/L和(7.0±0.8)lgcopies/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68、χ~2=20.004和χ~2=24.602,P0.05)。抗病毒组治疗后终止抗结核治疗发生率为1.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21,P0.05)。结论在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中,恩替卡韦能有效降低血清病毒载量,减少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损伤的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6):485-488
目的探讨抗病毒药物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生存率及血小板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9月至2014年12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收治的HBV相关ACLF患者178例,其中63例患者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115例患者给予基础治疗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HBV DNA定量、国际标准化凝血比值(INR)、生存率及血小板计数(BPC)。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和I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2、24周时血清HBV DNA定量与INR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12、24周时,观察组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和IN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24周末,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生存率分别为38.1%(24/63)和65.2%(75/115),观察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应用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及拉米夫定治疗患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1、12周时,2组患者BP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24周时,观察组患者BP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抗病毒药物治疗可改善HBV相关ACLF患者血小板水平,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替比夫定抗乙肝病毒治疗在乙肝携带者抗结核治疗中预防肝损害的临床作用.方法:该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6例乙肝携带合并肺结核患者分为两组,在抗结核治疗的过程中,对照组给予水飞蓟宾,观察组给予水飞蓟宾+替比夫定,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HBV DNA水平及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肝损害发生率为9.1%和39.4%(P<0.05);观察组治疗后HBV DNA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对照组治疗后AST、ALT高于治疗前及观察组治疗后(P<0.05).结论:乙肝携带者在抗结核治疗时,给予替比夫定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可以有效预防肝损害.  相似文献   

12.
黄忠峰 《吉林医学》2013,(36):7653-7653
目的:观察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乙肝)患者的抗结核治疗的疗效和对肝功能的损害。方法:选择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120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抗肺结核治疗方案观察组为2HTES(LfX)/4-7HTE,而对照组则为2HREZ/4-7HRE,观察肝功能损害程度和两组患者由于肝损害严重而停止抗结核治疗患者和69个月后治愈的患者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肝损害率为31.7%,低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由于肝损伤中途停结核药物患者9例,低于对照组的3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由于肝损害严重而停止抗结核治疗率和治愈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2HTES(LfX)/4-7HTE的治疗方案安全,能有效降低抗结核治疗对肝脏的损害,提高疗效,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游华秀 《吉林医学》2022,(1):227-228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9月88例肺结核合并HBV携带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方案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恩替卡韦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观察两组的肝功能、HBV载量。结果:两组治疗前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TBIL、ALT、GG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HBV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HBV载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通过降低肺结核合并HBV携带患者的HBV水平,进而减少HBV对肝功能的损害,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 治疗HBV-DNA 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方法:64 例HBV-DNA 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2 例.均给予TACE 治疗.治疗组: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mg/ 日;对照组:常规保肝治疗.结果:两组转氨酶、胆红素在TACE 后均明显升高(P<0.001),血清前白蛋白均降低(P<0.001); 但对照组各指标变化较治疗组明显(P<0.05); 治疗组HBV-DNA 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001).结论:恩替卡韦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轻TACE 后肝损害,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陕西医学杂志》2014,(8):992-993
目的:探讨保肝治疗在预防抗结核治疗中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新城区结核病门诊就诊的2010及2011年活动性肺结核化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两年度活动性肺结核化疗中出现肝损害的相关资料。结果:2010年活动性肺结核239例,抗结核治疗同时未加保肝药物,患者发生肝损害36例(15.06%),20例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者11例出现肝损害(55%)。2011年活动性肺结核294例,抗结核治疗同时加保肝药物,患者发生肝损害11例(3.74%),26例合并HBV感染者4例出现肝损害(15.38%)。结论:抗结核治疗同时加用保肝药物可以明显降低肝损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肺结核合并HBV感染的优化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肺结核合并HBV感染的抗痨治疗中,依据HBV—DNA检测结果,选择性抗病毒治疗的优越性和不足。方法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117例,其中HBV—DNA阳性组51例(抗痨起始时联用拉米夫定。为A组)、HBV—DNA阴性组66例(抗痨后监测HBV—DNA,若HBV—DNA阳转,则加用拉米夫定,为B组):对照组为121例HBsAg阴性的肺结核患者,为C组;上述三组均给予“2HRZE/4HR”方案抗痨,同时密切监测肝功能和HBV—DNA。结果A、B、C三组的肝损害率分别为:21.6%、15.2%和5.8%;三组抗痨中断率分别为:5.9%、3.0%和0.8%;三组病例均无肝损害相关性死亡发生。A、B组的肝损害率及A组的抗痨中断率与C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在抗痨全过程中始终保持HBV-DNA阴性者有54例,与C组对比在肝损害率及抗痨中断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据HBV-DNA检测结果,选择性抗病毒治疗,能有效降低抗痨时的肝损害,并能避免大部分HBV—DNA阴性时不必要的抗病毒治疗。但HBV感染时行抗痨,抗病毒治疗并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林剑光 《右江医学》2005,33(5):469-470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在肺结核合并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病人的临床治疗意义。方法把220例肺结核合并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和对照组(118例),两组强化期均采用2HREZ方案抗痨治疗,治疗组加用GSH注射液,对照组加用肝泰乐等进行保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出现肝损害和被迫中断化疗的情况。结果在强化期治疗中,治疗组出现肝损害14例(13.7%),而对照组出现肝损害34例(28.8%),由于肝损害严重而致使化疗中断的,治疗组有4例(3.9%),对照组有21例(17.8%),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肺结核合并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病人可推行一般抗结核药物加用GSH进行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2HRZS(E)/4HR方案对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阳性军人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HBVM把212例肺结核军人分为HBVM阳性组(包括组Ⅰ、组Ⅱ、组Ⅲ)和阴性组,均使用2HRZS(E)/4HR方案进行治疗,对各组肺结核军人肝损害程度、出现时间和恢复时间进行比较。结果:HBVM阳性组肝损率明显高于HBVM阴性组(P<0.001),而HBVM阳性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HBVM阴性组比较,HBVM阳性组肝损害程度严重(P<0.05),肝损害出现时间早(P<0.01),恢复时间长(P<0.01)。结论:2HRZS(E)/4HR方案抗结核治疗对HBVM阳性军人肝功能有明显影响,部队医院使2HRZS(E)/4HR方案治疗HBVM阳性军人肺结核,应加强护肝和肝功能的检测,并制定有效的肝损害后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韩冰  张佳佳  刘文华 《当代医学》2021,27(33):101-103
目的 研究脂肪肝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脂肪肝分为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为单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观察组为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根据观察组患者的肝脂肪病变程度评估分为轻度组(n=56)和中重度组(n=34),所有患者均给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比较各组患者HBeAg转阴率、HBV DNA转阴率、ALT/AST复常率及血清学与生化学指标等.结果 观察组HBeAg转阴率、HBsAg转阴率、HBV DNA转阴率和ALT/AST复常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患者HBeAg转阴率、HBsAg转阴率、HBV DNA转阴率和ALT/AST复常率均高于中重度组(P<0.05);治疗前,轻度组患者ALT、AST、GGT、ALP水平均低于中重度组(P<0.001).结论 脂肪肝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效果会产生一定影响,随着肝脂肪病变程度加重,阿德福韦酯的抗病毒治疗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抗结核联合抗病毒方案治疗肺结核(PTB)合并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90例PTB合并CHB患者被纳入本次研究并以随机方法分组,每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2HRZE/4HR抗结核方案治疗,基于此,给予试验组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ALT、AST及TBi 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肝功能损害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病灶吸收率、痰菌转阴率及HBV 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期间,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TB合并CHB患者,行抗结核联合抗病毒方案治疗安全、有效,可减轻肝功能进一步损害,故提倡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