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宿主基因层面对药物安全性与有效性的作用,指导新药研发过程。但宿主基因层面不能完全解释个体间药效差异。药物微生物组学是药物基因组学的重要扩展,研究肠道微生物对药物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影响。目前与肠道微生物相关的大数据、多组学分析、粪菌移植、合成生物学等学科与技术已逐步在新药研发中应用,本文综述了新药研发的现状以及肠道微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概括了目前肠道微生物相关药物的研发进展。  相似文献   

2.
周光宇  王宏虹  苏华  焦瑾 《药学研究》2020,39(8):477-479,490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病毒肝炎患者的肠道微生态环境对其原发病的发展进程的影响,为慢乙肝的诊治提供可靠循证依据。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近20年来的文献查阅、整理与分析,阐述肠道菌群生态对慢性乙型病毒肝炎患者疾病进展的影响。结果 乙型肝炎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较正常人明显减少,慢性肝脏疾病也可以加重肠道菌群失调,反之,肠道微生态的紊乱会导致慢乙肝的症状加重或病程延长,两种因素彼此制约,造成不良的因果循环。结论 针对失衡的肠道微生态环境进行研究,通过补充益生菌或移植粪菌改善肠道生态,进而延缓肝病的进展成为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褐多孔菌对大肠癌小鼠肠道正常菌群的影响.方法:本实验设三组:肿瘤对照组;中药组;微生态调节剂加中药组.以大肠癌裸鼠移植瘤为动物模型,观察肠道菌群用药前后的变化.结果:中药组在肠道菌群调节能力上优于对照组,微生态调节剂加中药组优于用药组.结论:表明褐多孔菌有明显的调整肠道菌群的作用,同时可抑制大肠癌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并与宿主、环境构成了动态平衡的统一体。肠道菌群作为人体的"第二基因组"参与宿主新陈代谢和免疫调节,并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决定机体疾病与健康状态。本文就肠道菌群与各种疾病关系和中药对肠道微生态的调控以及其在肠菌代谢转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认识中药治疗过程及作用机制,为合理用药、新药开发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肠道菌群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影响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肠道菌群构成肠道微生态系统,在营养、代谢、生长发育、屏障保护、免疫等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从宏基因组表征神经类疾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和在无菌小鼠上进行粪菌移植验证肠道菌群与精神类疾病的关系两方面综述了肠道菌群失调与精神类疾病的相关性。另外,近年来,提出了微生物-肠-脑轴学说,将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联系起来,形成了一条双向信号通路,肠道菌群可通过促进神经递质释放、内分泌、免疫等途径参与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发挥重要作用。肠道菌群改变主要通过迷走神经途径、内分泌途径、免疫途径等影响宿主的神经系统,从而引发或加重抑郁症、自闭症、阿尔茨海默病、人格分裂症、帕金森病等。该文对造成宿主相关的神经系统异常表现,肠道菌群失调与精神类疾病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从肠道菌群失调与精神类疾病相关性的研究方法、研究进展、作用机制3方面探讨微生物-肠-脑轴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莫子晴  蔡皓  段煜  裴科 《中国药房》2020,(23):2918-2923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和中药以及二者结合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为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方法:以"抑郁症""中药""肠道菌群""Depression""TCM""Intestinal flora"等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PubMed、Science Direct等数据库中组合检索2005年1月-2020年6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肠道菌群和中药以及二者结合在抑郁症治疗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结果与结论:抑郁症患者常伴有肠道微生物紊乱现象,且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有明显差异;通过益生菌、益生元、健康饮食等3种治疗方法可改善抑郁症患者和抑郁模型动物的行为和认知;同时,粪便微生物移植(FMT)疗法在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方面应用较多且效果明显。中药能通过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保护神经元、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等方向发挥抗抑郁作用,临床上逍遥散、四逆散、柴胡疏肝散等复方的应用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肠道菌群可转化中药化合物;中药可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及代谢,并通过影响脑肠肽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分泌来调节肠道菌群,从而改善抑郁行为。肠道菌可作为探究...  相似文献   

7.
婴儿时期,肠道微生物的构成一直处于非随机的动态变化中。此期间,肠道微生物群在人类的健康和疾病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噬菌体在肠道中含量非常丰富,具有很大的多样性。肠道中的微生物群之间互相影响,直到两岁形成类似于成人的、稳定的肠道菌群结构。因此探究婴儿时期人类肠道菌群与噬菌体的动态平衡与相互作用,可以分析噬菌体驱动对肠道微生物组的重构作用,以及噬菌体在肠道中的其他潜在作用。在肠道中噬菌体和宿主菌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互利共生的关系,两者共同成为肠道微生态协同进化的要素。本文对婴儿肠道菌群与噬菌体的动态平衡和相互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肠道菌群作为寄居在人消化道内的大量微生物,是人体健康和疾病转换过程中的重要环境因素。脑-肠轴是联系大脑和胃肠功能的双向信息调节系统,肠道微生物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均能参与脑-肠轴活动,影响大脑功能和某些关联行为。最新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与AD关系密切,两者通过免疫、神经内分泌以及迷走神经途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复杂的关系网。许多文献报道,通过益生菌或中药能够调节肠道微生物的状态,改善AD症状。因此,深入研究肠道微生物、中药与AD的相互作用,开发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个性化中药制剂,能够为AD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益生菌制剂的临床应用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肠道是一个复杂的菌群微生态环境,包容80%以上寄生于人体的微生物。根据肠道菌群对宿主健康的影响可将其分为有益菌群和有害菌群。微生态学认为,当人体肠道内栖息的有益菌群在数量上占优势时,有利于人体保持健康。通常情况下,健康人肠道菌群的组成相对稳定,但也随着季节、年龄、饮食、疾病、用药和个体差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机体正常微生物群之间及组成正常微生物群的微生物之间的平衡被破坏所引起的病理状态称为微生态失衡,包括菌群失调和细菌易位。  相似文献   

10.
肠道微生态是人体最主要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近年来其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影响受到了广泛学者的关注。慢性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肠道微生物可通过多种途径和机制参与慢性病的发生与发展。随着技术的飞跃发展,有关肠道微生态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本文对近年来肠道微生态与慢性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未来临床慢性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一种以血糖升高、胰岛功能降低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肠道微生态系统参与调节食物及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在糖尿病的发病进程中,也常常伴随着肠道微环境和肠降糖激素分泌的改变.本文首先根据作用机制与特点的不同,对现已上市的糖尿病治疗药物进行分类汇总.其次阐述肠道菌群和肠降糖激素与糖尿病病理进程的相关性研...  相似文献   

12.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多系统代谢紊乱的肝脏疾病,其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和治疗目标的多元化导致临床缺乏效果理想的药物。中药对防治肝脏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口服给药是最普遍的给药方式,药物不仅可以通过肠道与肠道菌群建立联系,而且经肠道细菌作用后可改善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然而,肠道微生态紊乱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障碍并促进MAFLD的发生发展。因此,口服难吸收中药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可能是治疗MAFLD的潜在靶点。从口服难吸收中药的药理作用、相关代谢、肠道菌群作用等不同角度总结了中药对MAFLD的治疗作用以及肠道菌群与MAFLD的联系,为研究中药、MAFLD和肠道菌群间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研究中药治疗MAFLD奠定药效物质基础,为从肠道菌群角度研究中药治疗MAFLD的作用机制与靶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妊娠期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方法妊娠妇女91例分为早孕期(A组,33例),中孕期(B组,30例)和晚孕期(C组,28例)3组,以阴道pH值、阴道脱落细胞致密核指数(KI)、阴道菌群三项指标对阴道清洁度和阴道微生态进行评价。结果 A、B、C三组KI分别为(89.94±3.29)%、(89.30±2.90)%、(89.93±2.62)%;乳酸杆菌优势率为87.88%、83.33%、75.00%;阴道pH值为(3.80±0.39)、(3.78±0.31)、(3.78±0.34);三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1例妊娠期妇女阴道pH值与KI呈负相关(P<0.01)。结论不同妊娠期妇女阴道KI、乳酸杆菌优势率、阴道pH值相似;pH值减低,KI及乳酸杆菌优势率增高。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肠道微生态学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肠道微生态的改变。方法:选择腹泻组(39例轮病毒肠炎患儿)和对照组(30例健康婴幼儿),对他们的肠道菌群进行定量测定,其中2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对他们肠道菌群进行动态定量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拟杆菌,乳杆菌和肠球菌数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肠杆菌在菌群中所占比例相对升高,在发病早期即出现肠菌群紊乱,随着腹泻症状消退,肠菌群失调症状逐渐纠正,而且厌氧菌上升速度较快,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伴有明显的肠菌群失调,且菌失调的程度与临床病情及脱水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陈连坤  邱延昭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6):2472-2474
目的 研究和探索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态菌群情况,分析口腔微生态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唾液,21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愈合患者唾液,20例健康志愿者唾液,以Gb-作为革兰阴性杆菌标记,Gb+作为革兰阳性杆菌标记,Gc-作为革兰阴性球菌标记,Gc+作为革兰阳性球菌标标,比较各组口腔菌群构成,并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对三组唾液中的奈瑟氏菌、链球菌、韦荣氏菌的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口腔微生态变化情况.结果 溃疡组韦荣氏菌和链球菌的含量对数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愈合组和溃疡组的奈瑟氏菌和韦荣氏菌含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愈合组链球菌对数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复发性口腔溃疡与口腔微生态具有相关性,韦荣氏菌含量情况与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关系密切,可能具有维持口腔环境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阴道微生态变化特征。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月正常产检的GDM孕妇256例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产检正常孕妇221例和正常妇科体检妇女19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行阴道分泌物涂片Nugent评分及阴道菌群检查,进行微生态评价。结果阴道pH值在GDM、正常妊娠及体检组分别为(3.46±0.23)、(3.62±0.20)及(4.22±0.34),妊娠组低于非孕组,差异显著(P〈0.01);乳杆菌检出率分别为91.1%、87.5%及77.8%,妊娠组高于正常体检组(P〈0.05);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检出率分别为33.6%、22.5%及18.2%,GDM组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性阴道病(BV)发生率11.1%、13.2%及34.0%,GDM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无差异(P〉0.05),但妊娠组低于正常体检组(P〈0.01)。结论GDM孕妇阴道微生态发生改变,应积极控制血糖水平,防治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口腔正畸治疗患者口腔中细菌微生态的变化情况.方法:抽取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45例口腔健康群体作为对照组,取所有患者牙龈沟内液体予以细菌培养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正畸前,观察组牙龈沟细菌的分布情况、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细菌类型主要是球菌与杆菌;正畸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的球菌、杆菌所占比例减少,而螺旋体、梭状菌所占比例增加(P<0.05);观察组核梭杆菌、卟啉单胞菌、伴放线放线杆菌、福塞氏类杆菌等口腔细菌的检出率以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正畸能够改变口腔细菌微生态,提高ALP的水平以及活性,增加核梭杆菌、卟啉单胞菌、伴放线放线杆菌、福基氏类杆菌的检出率,进而引起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19.
闫哲  童南伟 《药品评价》2013,(21):18-21
减肥手术作为降低严重肥胖患者体重的唯一有效办法已被大量运用于临床治疗中。既往研究认为这一疗效是通过限制了能量摄入及吸收来降低机体脂肪含量.从而改善代谢和炎症状态。近年一些研究发现在实施减肥手术后,肠道菌群含量及比例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可能是减轻体重和改善代谢的直接原因。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肠道菌群和代谢的研究.以及减肥手术后肠道菌群变化与体重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