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经痛舒颗粒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Shimadzu C18,流动相为乙腈-四氢呋喃(25∶15,V/V)-0.1 mol/L醋酸铵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5 nm,柱温为35℃。结果: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进样量分别在0.371 4~2.228 4、0.041 8~0.251 0、0.074 2~0.445 3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 9、0.999 6、0.999 8);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的RSD均<2%;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8%、98.2%、98.0%,RSD分别为2.1%、1.7%、2.2%(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经痛舒颗粒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小活络丸中生物碱成分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与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的含量测定方法,以完善其质量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选择PICKERING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乙腈和0.1%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25 ℃,检测波长232 nm,进样量15 μL。结果: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及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分别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8%(RSD=0.8%)、99.9%(RSD=1.0%)、100.6% (RSD=1.4%)、100.8%(RSD=1.5%)、100.9%(RSD=1.5%)、100.6%(RSD=0.8%)。5批样品中上述6个成分含量范围分别为0.5~2.9、5.4~27.4、0.5~10.5、18.8~24.6、18.8~30.2及142.4~181.6 μg·g-1结论:所建立的同时测定6个生物碱含量的测定方法可准确测定小活络丸中生物碱成分的含量,有助于提高小活络丸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强筋健骨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君药制川乌、制草乌中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及苯甲酰新乌头原碱为目标成分,采用HPLC法,色谱柱Ultimate XB-C_(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A)-0.1mol·L~(-1)醋酸铵溶液(B);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5nm。结果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质量浓度分别在7.580~121.280(r_1=0.999 9),1.576~25.216(r_2=0.999 8)和7.732~123.712(r_3=0.999 9)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回收率分别为100.1%,100.0%和99.8%,RSD值分别为0.8%,1.5%和0.6%。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稳定、可靠,能用于强筋健骨丸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及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含量测定,可有效控制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4.
朱靖  赵振霞  苏建  刘永利 《中国药事》2023,(10):1149-1159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三七伤药片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与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6种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根据测定结果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采用混合型阳离子交换反相吸附树脂(MCX)固相萃取小柱对供试品进行纯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使用COSMO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32 nm。采用SIMCA软件对结果进行处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影响产品差异的关键因素。结果: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与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分别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RSD)分别为101.8%(1.6%)、100.6%(1.4%)、97.8%(1.1%)、100.8%(1.5%)、101.0%(1.6%)、100.7%(0.8%)。17批次样品测定结果显示不同批次之间6种生物碱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是影...  相似文献   

5.
陈芳  李倩  李学英 《中国药业》2020,(5):130-13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夏天无片中原阿片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clipse SB-C18柱(250 mm×4.6 mm,3.5μm),流动相为1%冰乙酸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5 min时94%A,5~27 min时94%A→58%A,27~30 min时58%A→94%A,30~35 min时94%A),柱温为30℃,测定波长为265 nm,流速为1.0 m L/min,进样量为25μL,外标法定量。结果原阿片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质量浓度在0.25~10.0μg/m 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5,n=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47%和100.50%,RSD分别为4.37%和4.31%(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复方夏天无片中原阿片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陶昌勇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3361-3362,3364
目的对附桂通便颗粒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新乌头碱进行含量测定。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015%二乙胺-乙腈溶液,线性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40 nm。结果苯甲酰新乌头原碱、新乌头碱分别在0.088 8-0.888 0μg(r=0.999 8)、0.199 0-1.990 0μg(r=0.999 8)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依次为99.11%、99.13%,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76%、1.61%。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复方羊角颗粒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等3个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强阳离子吸附树脂MCX固相萃取小柱对复方羊角颗粒进行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SVEATM C18 Opal(4.6 mm × 250 mm,5 μm);流动相A为乙腈-四氢呋喃(25∶12),流动相B为0.1 mol·L-1醋酸铵溶液(含0.05%冰醋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5 nm;柱温:25℃;流速:1.0 mL·min-1;进样量:20 μL。结果: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27 ~ 98.61(r = 1.000 0)、0.61 ~ 26.53(r = 1.000 0)、1.00 ~ 43.50 μg·mL-1(r = 0.999 9);平均回收率及RSD分别为93.9%及2.4%、95.0%及2.6%、91.0%及3.0%。结论:本方法可为复方羊角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佳蓉片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6种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条件:Kromasil C 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四氢呋喃(25∶15)以及0.1 mol·L^-1醋酸铵溶液(每1000 mL加冰醋酸0.5 mL),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1;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35 nm。结果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分别在4.32~432.40,1.29~128.83,1.08~108.46,1.77~177.30,0.78~78.40和1.19~119.04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46%,98.26%,98.03%,98.23%,98.86%和98.70%;RSD值分别为1.50%,1.20%,1.27%,1.06%,1.50%和1.19%;10批制剂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00.32~119.18,9.35~16.02,7.99~10.87,1.54~1.85,0.87~0.99和2.21~3.27μg·g^-1。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可作为佳蓉片中乌头类生物碱成分的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南药学》2017,(9):1197-1200
目的探讨芍药甘草附子汤不同配伍对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3种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对不同配伍样品煎液中的3种苯甲酰乌头碱进行含量测定,并分析比较不同煎煮时间不同配伍对其含量变化的影响。色谱条件:BDS Hydedsil C_(18)(250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四氢呋喃(25∶15)-0.1 mol·L~(-1)醋酸铵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5 nm,柱温35℃,流速1.0 mL·min~(-1)。结果芍药甘草附子汤中各配伍与单味附子相比,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含量均升高。结论附子与甘草、白芍配伍后能有效地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体现了中医药配伍用药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走川骨刺酊中3种乌头类生物碱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方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BEH C18柱(50 mm×2.1 mm,1.7μm),流动相为0.1%甲酸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25 m L/min,柱温为35℃,进样量为10μL;采取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采集方式为多反应监测(MRM)。结果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质量浓度分别在0.9198~91.9800 ng/m L(r=0.9978,n=7),1.048~104.800 ng/m L(r=0.9974,n=7),1.268~126.800 ng/m L(r=0.9998,n=7)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4.22%,105.05%,104.34%,RSD分别为3.13%,1.63%,1.62%(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重复性好,专属性高,结果准确,可用于同时测定走川骨刺酊中3种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