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ELLSA法分别测定42例正常对照组(CG组)、52例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组(NDR组)和57例有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组(DR组)血清中IGF-1、血浆中VEGF的含量。用t检验、直线相关分析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结果IGF-1、VEGF含量糖尿病组(DM组)明显高于CG组(P<0.01);IGF-1、VEGF含量DR组明显高于NDR组(P<0.05);NDR和DR2组之间VEGF与IGF-1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VEGF和IGF-1是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血中VEGF,IGF-1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growthfactor-1)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双抗体夹心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32例正常对照组、29例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组(non-diabeticretinopa-thy,NDR)、30例单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backgrounddiabeticretinopathy,BDR)和28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血浆中VEGF与血清中IGF-1的含量。用t检验、直线相关分析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结果VEGF与IGF-1在NDR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BDR组和PDR组明显高于NDR组(P<0.05);NDR和BDR两组VEGF与IGF-1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 =0.371;r =0.364,P<0.05)。结论VEGF和IGF-1是促进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和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VEGF、ICAM-1水平变化及与微血管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眼科协会制定的DR分期标准分为NDR组(n=32)、NPDR组(n=31)及PDR组(n=33).比较3组血清VEGF及ICAM-1水平,分析DR患者血清VEGF及ICAM-1水平与微血管损伤的相关性.结果 PDR组VEGF、I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NDR组、NP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R组VEGF及ICAM-1水平低于NP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EPC、CPC明显低于NDR组、NPDR组,CEC明显高于NDR组、NPDR组(P<0.05).患者血清VEGF及ICAM-1水平与EPC、CPC呈负相关,与CEC呈正相关(P<0.05).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VEGF及ICAM-1水平呈高表达,与微血管损伤密切相关,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血浆VEGF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 应用定量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290例2犁精尿病患者(其中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即NPDR组112例、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即PDR组70例、无视膜病变糖尿病患者即NDR组108例)的血浆VEGF水平与50例正常对照者(NC)进行比较.结果 (1)糖尿病患者VEGF水平明显高于NC P<0.001; (2)DR组VEGF水平显著高于NDR组P<0.01,PDR组显著高于BDR组,P<0.001; (3)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VEGF是D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浆VEGF可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2)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99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组)35例,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BDR组)40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组)24例,以及正常对照纽3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VEGF和Ang-2水平.结果 NDR组、BDR组和PDR组患者血清VEGF和Ang-2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BDR组患者血清VEGF和Ang-2水平明显高于NDR组患者,且PDR患者血清VEGF和Ang-2水平又明显高于BDR组患者(P<0.05).血清VEGF与Ang-2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VEGF和Ang-2均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其水平异常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促血管生成素1(Ang-1)和促血管生成素2(Ang-2)及其受体Tie-2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37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组)47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9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又分为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49例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41例。采用ELISA法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中促血管生成素1,促血管生成素2,Tie-2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浓度水平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促血管生成素1在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高于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组)(P〈0.05);促血管生成素2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明显高于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和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组(P〈0.05),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又高于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0.05);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在3组中逐渐升高(P〈0.05)。相关分析表明在视网膜病变中促血管生成素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Tie-2受体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血管生成素1和促血管生成素2及其受体Tie-2组成的信号传导系统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共同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其水平异常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外周血中的VEGF和IGF-1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为试验组;试验组再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30例,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DR)组33例,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 ME)组22例,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35例。用ELISA法检测血浆VEGF和IGF-1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VEGF及IGF-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单纯型DR组血清VEGF及IGF-1水平明显高于无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型并黄斑水肿组及增生型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单纯型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IGF-1水平明显高于单纯型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纯型并黄斑水肿组和增生型组血清VEGF及IGF-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VEGF及IGF-1水平随着DR的发生、黄斑水肿以及DR的加重而逐渐升高,对其进行监测有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β2微球蛋白(β2-M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视网膜病变情况,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组(DR组,n=51)和未合并视网膜病变组(NDR组,n=69).根据DR分期,将DR组患者分为增殖性病变(PDR组,n=26)和非增殖性病变组(BDR组,n=25)两个亚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RBP4、β2-MG和VEGF表达水平,分析RBP4、β2-MG和VEGF在2型糖尿病并发DR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DR组患者血清RBP4、β2-MG和VEGF水平均高于NDR组(P<0.05);血清RBP4、β2-MG、VEGF联合检测预测DR发生ROC曲线下面积为0.918,均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曲线下面积(RBP4:0.813;β2-MG:0.767;VEGF:0.8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患者血清RBP4、β2-MG、VEGF水平高于BDR组(P<0.05);血清RBP4、β2-MG、VEGF联合检测鉴别评估PDR与BDR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868,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曲线下面积(RBP4:0.753;β2-MG:0.670;VEGF:0.7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RBP4、β2-MG和VEGF可作为2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诊断指标之一,RBP4、β2-MG和VEGF联合预测效果优于单独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DR)之间的关系。方法将5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和21例糖尿病视网膜无病变组(NDR组),又将DR组分为背景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组(BDR组)19例和增值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组(PDR组)12例。分别检测各组VEGF值并与36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NDR组、BDR组及PDR组VEGF含量(pg/ml)分别为108.4±27.2、185.2±32.6、162.3±28.7、220.3±44.6和201.9±31.7。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BDR、PDR与NDR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DR与BDR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可作为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氧化应激反应的变化,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氧化应激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50例健康对照者,50例无DR 2型糖尿病患者(NDR组)、50例合并非增殖型DR 2型糖尿病患者(NPDR组)及50例合并增殖型DR 2型糖尿病患者(PDR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结果 所有糖尿病患者Hcy、MDA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NPDR组及PDR组均较NDR组明显升高,血清SOD、GSH含量所有糖尿病患者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NPDR组及PDR组均较NDR组低(P<0.01);同时PDR组又低于NPDR组(P<0.01);血清Hcy与MDA水平呈正相关(r=0.84,P<0.05),与SOD、GSH含量均呈负相关(r=-0.77,-0.68,P<0.05).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氧化应激反应增强,氧化应激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有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氧化应激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清中促代谢因子(Betatrophin)、白介素1β(IL-1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将患者分为3组,未合并视网膜病变(NDR)组,非增殖期(NPDR)组及增殖期(PDR)组,另选取同期住院无糖尿病患者(NC)37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清Betatrophin、IL-1β、VEGF水平,采用组间比较分析Betatrophin、IL-1β、VEGF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采用Logistics回归及调整模型方法探讨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3种因子对于DR及DR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与NDR组相比,NPDR组及PDR组患者血清中Betatrophin、IL-1β及VEGF均升高,且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DM患者中Betatrophin、IL-1β及VEGF具有正相关关系(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Betatrophin、IL-1β及VEGF为糖尿病视网膜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管性血友病性因子(vWF)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25例,将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45例、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40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40例,健康对照组(CON)50例,对各组间Hcy与vWF的水平进行分析。结果:CON组、NDR组、NPDR组、PDR组,各组间Hcy、vWF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随着病程的进展明显升高(P<0.001)。Hcy与vWF有一定增长趋势,呈正相关(r=0.523,P<0.001)。结论:血浆Hcy可以通过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来影响DR的发生与发展,Hcy、vWF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通过降低血Hcy浓度的方法达到预防和延缓DR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医院收治的100例DR患者,其中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DR)39例,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NPDR)61例,分别纳入PDR组、NPDR组,另选取同期糖尿病不伴有视网膜病变患者5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CTRP9、TGF-β2、ANGPTL3水平,分析血清各指标与DR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诊断价值,并分析各指标不同水平患者发生DR的危险度。结果 3组血清CTRP9、TGF-β2、ANGPTL3水平比较:PDR组>NPDR组>对照组,且各指标水平与DR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入院时血清CTRP9、TGF-β2、ANGPTL3水平联合诊断DR的曲线下面积为0.899,最佳诊断敏感度为91.00%,最佳诊断特异度为88.00%,约登指数为0.790,且各指标高水平患者发生DR的危险度是低水平的1.419倍、1.239倍、1.38...  相似文献   

14.
刘秀翠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9):588-590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将117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76例)、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41例),DR组又分为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亚组(NPDR,45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亚组(PDR,31例)。健康对照组4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VEGF、TNF-α及CRP水平,分析对比。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VEGF、TNF-α及CR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DR组血清VEGF、TNF-α及CRP水平显著高于NDR组(P〈0.01);PDR组血清VEGF、TNF-α及CRP水平显著高于NPDR组(P〈0.01)。结论血清VEGF、TNF-α及CRP可能参与了DR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血清脂氧素A4(LXA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90例糖尿病患者按视网膜病变程度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SDR)和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另选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LXA4和VEGF浓度,并研究LXA4和VEGF的相关性。结果  ①NDR、SDR和PDR组血清LXA4水平均低于NC组;SDR、PDR组血清LXA4水平低于NDR组;PDR组血清LXA4水平均低于S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NDR组血清VEGF水平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DR、PDR组血清VEGF水平高于NDR组、NC组;PDR组血清VEGF水平高于S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血清LXA4和VEGF呈负相关(P <0.05)。结论  血清LXA4水平下降、VEGF水平上升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及细胞因子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细胞粘附分子(sVCAM-1)、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T2DM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它在DR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5例T2DM患者和30例健康查体者,采用RIA法测定血清TNF-α浓度、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VCAM-1、血浆VEGF水平,同时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分析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T2DM各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且与餐后2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sVCAM-1呈正相关;②T2DM组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各组间亦有显著差异;③T2DM各组血清sVCAM-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增殖型视网膜病变(PDR)组水平最高,与非增殖型视网膜病变(NPDR)组未见差异,但NPDR组高于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P〈0.05);④PDR组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NDR及NPDR组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2DM血清TNF-α、sVCAM-1及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测定可作为早期预测DR和病情分析的指标:而VEGF可能主要在PDR期发挥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对早期检测DR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测定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及非PDR患者玻璃体中AngⅡ、VEGF水平,探讨AngⅡ、VEGF在PDR发病中的作用,并分析两者的相关关系,为探讨PDR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玻璃体及血浆中AngⅡ的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玻璃体及血浆中VEGF的水平,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玻璃体及血清中ACE的水平。结果:①PDR患者玻璃体中AngⅡ、VEGF、ACE水平显著高于非PDR患者(P〈0.01);PDR患者玻璃体中AngⅡ、VEGF、ACE水平显著高于血液中的水平(P〈0.01)。②PDR患者玻璃体中AngⅡ水平与VEGF及ACE水平之间均呈正相关(P〈0.01,P〈0.05)。结论:①PDR患者玻璃体中AngⅡ、VEGF水平明显升高,推测AngⅡ、VEGF在PDR的病理过程中起一定作用;②PDR患者玻璃体中AngⅡ、ACE、VEGF水平均高于血液中的水平,推测眼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可能是独立的,PDR患者玻璃体中VEGF可能来源于眼内组织;③PDR患者玻璃体中AngⅡ水平与ACE、VEGF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提示高水平的AngⅡ可能由高水平的ACE所引起,AngⅡ、VEGF在PDR的发展中具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卫钦锋  李先加 《重庆医学》2017,(30):4223-4225,4228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氧磷酶1(PON1)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DM)患者168例,将其分为DM组(48例)、增殖性DR(PDR)组(66例)和非增殖性DR(NPDR)组(54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04例作为对照组(NC组).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对氧磷酶1(PON1)基因多态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所有受试者超氧化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与NC组比较,DM组、NPDR组及PDR组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舒张压、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和NPDR组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舒张压、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C、CT、TT基因型患者DR发生率分别为71.05%、56.27%、38.64%,CC基因型患者DR发生率明显高于CT和TT基因型患者,差异有统诗学意义(P<0.05).PON1192位点不同基因型健康体检者SOD、MD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QQ基因型DR患者体内SOD水平低于QR、RR基因型患者,MDA水平高于QR、RR基因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PON1基因的表达影响DR的发生和进展,PON1基因可能通过影响DR患者体内氧化应激酶的表达控制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浓度变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关系.方法 选择门诊及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71例分为3组:2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diabetes mellitus without retinopathy)即DM无DR组22例、2型糖尿病并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diabetes mellitus non-proliferative DR)即DM伴NPDR组33例、2型糖尿病并增殖期视网膜病变(diabetes mellitus with proliferative DR)即DM伴PDR组16例.另选取正常志愿者(非糖尿病组)13例作为对照.收集年龄、病程等数据,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浆中PEDF和VEGF水平.结果 与非糖尿病组比较,DM伴NPDR和DM伴PDR组血浆中PEDF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着DR的发生发展,血浆中PEDF含量明显上升(P<0.05).2型糖尿病患者各组血浆中VEGF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R的发生发展亦无明显相关性.DR的发生与2型糖尿病病程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血浆中PEDF含量随着DR发生发展呈现增加的趋势,这可能与2型糖尿病病程的延长以及机体胰岛素抵抗程度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量检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血浆中VEGF的含量,PDR病例组及对照组血浆、房水、玻璃体中VEGF含量。结果血浆:NPDR组VEGF含量(88.17±25.8)pg·mL^-1,明显高于NDR组(37.49±16.6)pg·mL^-1和PDR组(63.12±16.25)pg·mL^-1,PDR组VEGF含量高于NDR,以上三组中VEGF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4.39±10.48)pg·mL^-1,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血浆(63.12±16.25)pg·mL^-1、房水(291.21±45.04)pg·mL^-1、玻璃体(527.62±79.00)pg·mL^-1中VEGF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PDR组自身血浆、房水、玻璃体中VEGF三者比较,玻璃体〉房水〉血浆(P〈0.05)。结论 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