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96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单用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联合团体心理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作评定疗效工具,在入组时以及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T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体心理治疗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自知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药物自我处置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干预组患者50例,脱落2例,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药物处置模式的强化训练;对照组患者50例,脱落6例,患者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共12周,对两组病例随访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评定患者病情,自拟服药依从性量表调查。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BPRS、ITAQ、NOSIE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在出院后6个月和12个月的BPRS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TAQ、NOSIE评分在出院6个月,12个月末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药物自我处置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测量患者的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服药依从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OSIE和ITAQ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6周末,观察组患者NOSIE和ITAQ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护理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和依从性有明显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团体绘画治疗对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过程中,观察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团体绘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阴性症状量表、一般精神病理症状量表和PANSS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TAQ量表和PSP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团体绘画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症状,促进自知力的恢复,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认知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复发作用。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心理治疗,并于入组前,住院半年、住院1年、住院2年分别使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及自编服药依从性调查表评定。结果ITAQ评分,服药完全依从率及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BPR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认知心理治疗能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之后对生活自理能力、自知力、治疗效果以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1:1的比例随机的分为对照组于研究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训练,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12周、24周末采用简明精神疾病量表(BPR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服药依从性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两组患者在生活自理能力、治疗效果、自知力以及服药依从性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有效地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自知力、治疗效果以及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技能训练程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等的影响。方法:将95例符合标准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同时给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4个月的技能训练程式及常规社区随访,1年后干预组患者重复进行4个月的技能训练及常规社区随访,对照组患者只维持常规社区随访。使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服药依从性问卷对干预1年及2年后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1第一年对所有患者进行干预,两组患者自身前后量表结果对比,BPRS敌对猜疑因子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BPRS及其各因子、ITAQ、PSP、MAQ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2第二年只对干预组患者进行重复技能训练,对照组患者只接受常规社区随访,结果两组患者各量表得分进行对比,发现BPRS思维障碍因子、激活性因子等项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BPRS总分、缺乏活力因子、ITAQ、PSP、MAQ等项目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而BPRS焦虑忧虑因子、敌对猜疑因子无统计学差异;3全部干预活动结束后,干预组患者对第一年和第二年结果进行对比,发现BPRS激活性因子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BPRS总分、焦虑忧虑因子、缺乏活力因子、思维障碍因子、ITAQ、PSP、MAQ等项目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而对照组患者只有PSP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量表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技能培训程式能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自知力,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其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2同时重复的技能培训程式能维持患者的上述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阅读疗法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治疗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疗程8周,出院后随访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治疗依从性、住院天数及复发率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 治疗8周后:BPR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1.55±8.56)分,(24.64±9.45)分];IT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0.10±4.81)分,(8.49±5.12)分];治疗依从性研究组分别为:完全依从为75.0%,部分依从为20.0%,不依从为5.0%;对照组分别为51.7%、34.5%、13.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1年末随访:BPR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IT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研究组分别为:完全依从为63.3%,部分依从为26.7%,不依从为10.0%;对照组分别为36.2%、25.9%、37.9%,差异有显著性(P<0.01).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58±7)d和(76±18)d,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阅读疗法不仅有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改善、而且能恢复自知力、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依从性和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韦强  李杰  文才仁 《中国医药导刊》2012,(11):1910-1911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精神分裂症常规药物治疗,治疗时间为8周。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认知治疗,治疗时间为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估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8周,两组患者PANSS评分及SDSS评分均显著下降,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TAQ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疗法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疾病知识宣教及门诊随访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出院后每隔1个月随访一次;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干预前和出院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IT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ANSS评分和SD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即研究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疾病知识宣教和门诊随访,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降低复发率的效果优于常规健康宣教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7):95-97+101
目的研究认知疗法对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176例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认知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ITAQ)、贝克认知自知力量表(BCIS)以及应对方式问卷(CSQ)得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ITAQ、BC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CSQ问卷中对于积极因子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消极因子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疗法对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行为方式,促进自知力恢复。  相似文献   

12.
综合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治疗依从性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9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干预组接受利培酮联合心理社会干预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利培酮治疗,观察时间为8周,出院后随访1年.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复发率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随访评估.结果 治疗随访结束时,干预组PANSS和ITAQ评分改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其依从性更高,复发率更低.结论 综合干预不仅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而且能显著改善患者自知力、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其自知力的恢复、用药依从性及病情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3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2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抽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自知力恢复的情况、用药的依从性及病情的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的BPRS量表评分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其入院时的ITAQ量表评分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的ITAQ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用药的依从性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在出院时的用药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后发现,在对照组患者中有51例患者的病情复发,在观察组患者中有30例患者的病情复发,两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帮助其在短时间内恢复自知力,提高其对用药的依从性,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及处理与判断治疗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能力,取得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自知力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方法 将精神分裂症80例随机分成药物治疗(对照组)40例和药物加心理护理(研究组)4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末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测定.结果BPRS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NOSIE和ITAQ在治疗前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12周末研究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自知力恢复有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15.
杨小曲  熊宇 《中外医疗》2012,31(5):18+20-18,20
目的探讨认知心理疗法对预防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76例,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稳定后,将其随机分为2组(A组和B组),分别进行抗精神病药物联合认知心理治疗和仅给予药物的治疗方式,疗程均为3个月,并对2组患者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自知力与治疗态度、复发率及治疗依从性等方面进行1年的统计比较。结果治疗3个月并随访1年,A组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明显低于B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B组,病情复发率也明显低于B组。结论认知心理治疗在患者康复期能很好地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疗效显著,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有利于患者自知力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病程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00例免费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常规精神科免费门诊,干预组患者由全病程干预团队对其实施定期的门诊、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心理辅导等。所有研究对象在入组时、入组后每3个月进行一次康复状态量表(MR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自制药物依从性量表评估,每6个月进行一次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结果:干预组患者的PANSS、MRSS、ITAQ指标在6个月时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依从性两组患者没有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全病程管理,有利于控制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康复水平、改善认知,从而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病情回放性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药物治疗组(药物组)51例,药物加病情回放性心理治疗组(联合组)49例,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时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1]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2]测定。结果:BPRS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ITAQ在入院时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出院时联合组得分显著高于药物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病情回放性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有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药物合并认知行为互动团体治疗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并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100例。全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药物合并认知行为互动团体治疗的研究组(n=50)及单纯使用药物治疗的对照组(n=50)。研究组进行每组10例,每周1次,为期8周的认知行为互动团体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对两组进行量表评定,量表选择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评定量表(PSP)、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比较,研究组的BPRS、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PSP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认知行为互动团体治疗有助于提高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9.
健康宣教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02年4~9月份住院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甲组(药物治疗 健康宣教)30例,入院即实施健康教育,乙组(对照组)药物治疗 一般性护理常规,两组均周进行住院治疗依从性,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ITAQ)及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的评定分析。结果甲组各项评定项目在宣教4周后改善程度均明显高于乙组,且改善时间较乙组早,尤其是住院治疗依从性大大提高。结论健康宣教是提高病人住院治疗依从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07-11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1月本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知力、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及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各分量表评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各维度评分及复发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认知行为干预能明显恢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