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9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探讨纳洛酮对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至2017年收治的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76例按照双盲法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不同时间段血浆β-内啡肽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94.74%(36/38),较比对照组78.95%(30/38)的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两组患者β-内啡肽水平水平均不同程度下降,组间同时段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纳洛酮对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治疗效果较好,患者β-内啡肽水平改善显著,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探讨昏迷患者在纳洛酮治疗前后的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含量。方法:将45例Glasgow-Pittsburgh昏迷量表(G-Pcs)评分小于等于20分的昏迷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1例给予常规治疗,24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纳洛酮1.6mg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静滴,每日2次,疗程10d;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β-内啡肽(β-EP)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浆β-E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β-EP的放射免疫检测为临床提供治疗昏迷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伤的疗效.方法120例患者分为纳洛酮组7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纳洛酮组加用纳洛酮.观察两组治疗后GCS评分、血浆中β-内啡呔(β-EP)及意识觉醒时间等变化.结果治疗组在GCS评分恢复程度上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浆β-EP水平下降程度及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生命体征(主要是呼吸循环指标)稳定性优于对照组,意识觉醒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降低了病死率和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易文林 《海南医学》2008,19(11):50-51
目的 研究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对人体心肌细胞的损害机制.方法 运用放免法测定30例AOPP患者中毒后12h血β内啡肽(β-EP)水平.结果 ①AOPP患者β-E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AOPP患者血β-EP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升高明显,重度AOPP组及死亡组较轻、中度AOPP组及痊愈组β-EP水平有显著升高(P<0.01).结论 AOPP病情越重,β-EP升高越显著,反映心肌细胞损害越严重.测定其含量有助于对AOPP患者的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治疗中使用血液透析联合纳洛酮的临床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纳洛酮治疗的36例记为对照组,使用血液透析联合纳洛酮治疗的40例记为研究组。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两组血液中乙醇含量、恢复速度、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液中乙醇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1h与3h后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远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清醒耗时、急诊留观时间、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耗时远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治疗中使用血液透析联合纳洛酮可降低血液中乙醇含量、加快恢复速度、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纳络酮在各种常见急性中毒患者院前急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各种常见中毒患者401例,分组进行比较观察,其中急性酒精中毒患者128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235例,其他急性中毒(安眠药、有机磷、吗啡)患者共38例。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纳洛酮治疗和常规治疗,观察起效时间、清醒时间等临床效果及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纳洛酮治疗轻度和重度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清醒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治疗轻、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起效时间也明显缩短;院前急救其他中毒(安眠药、有机磷、吗啡)患者也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结论纳洛酮在院前急救中对急性酒精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性安眠药中毒、急性有机磷中毒和急性吗啡中毒患者均有明显疗效,可作为急救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舒血宁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72例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和高压氧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用舒血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H-FABP、MDA及SOD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FA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和高压氧治疗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治疗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疗效优于常规药物和高压氧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纳络酮(NLX)对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的疗效。方法将62例急性重度一氧化碳(CO)中毒病人随机分组:纳洛酮(NLX)组32例,对照组30例,纳络酮(NLX)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纳络酮(NLX)2mg静脉注射,0.5~1h/重复给药。对照组常规给予胞二磷胆碱能量合剂及复方丹参等对症治疗。详细观察2组患者肢体活动情况及生理反射,生命体征变化。结果纳络酮组患者较对照组昏迷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对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纳络酮治疗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纳洛酮在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时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34例经纳洛酮治疗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对比常规治疗患者结果,分析纳洛酮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82.3%,对照组为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纳洛酮能显著加快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清醒程度,缩短时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采用纳洛酮治疗对临床疗效、肝功能及β-内啡肽(β-EP)、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共计92例,按照随机摸球法分成研究组(n=46)和对照组(n=46),研究组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38.76±5.43)岁,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38.82±5.49)岁,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肝功能、β-EP、MDA水平及不良反应,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资料t检验。结果研究组(97.83%)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82.61%)相比更高(P<0.05);研究组症状消失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更短(P<0.05);两组治疗后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均降低(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AST[(32.43±3.34)U/L比(34.52±3.81)U/L]、ALT[(29.82±3.25)U/L比(34.16±3.57)U/L]、γ-GT[(24.08±3.22)U/L比(27.96±3.45)U/L]、GGT[(145.86±21.34)IU/L比(167.33±25.67)IU/L]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β-EP、MDA水平降低(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β-EP[(85.42±15.46)ng/L比(131.71±28.71)ng/L]、MDA[(10.19±3.21)nmol/mL比(14.08±4.03)nmol/mL]更低(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87%比8.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采用纳洛酮治疗的临床疗效较高,可有效缩短症状消失时间,改善肝功能及β-EP、MDA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清开灵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AAI)的机制。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90例随机分清开灵注射液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纳洛酮治疗(纳洛酮组)、生脉注射液治疗(生脉组)和清开灵治疗(清开灵组),按各组拟定方案进行治疗;记录病例清醒时间、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及治疗后的3小时,分别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中β-内啡肽(β-E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结果:治疗组与纳洛酮组清醒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该两组与生脉组、清开灵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与纳洛酮组、生脉组、清开灵组治疗前β-EP、SOD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其他三组血浆β-EP均有下降、SOD均上升。治疗组与纳洛酮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纳洛酮组与生脉组、清开灵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清开灵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具有与纳络酮等同的作用,清开灵合生脉注射液通过降低AAI患者血浆的β-EP及升高SOD水平而取效,临床可两药合用于治疗急性酒精中毒。  相似文献   

12.
王家松  何成婧 《吉林医学》2011,(36):7747-7747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乙醇中毒和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重度乙醇中毒或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组)和对照组(单纯纳洛酮治疗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治愈48例,显效10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愈42例,显效7例,总有效率为81.6%。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观察组平均苏醒时间(4.5±1.3)h,对照组平均苏醒时间(10.2±1.8)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乙醇中毒和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效果理想,可缩短苏醒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罗凯 《当代医学》2016,(13):126-127
目的 探讨纳洛酮和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处理,对照组同时给予纳洛酮,观察组给予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观察2组患者清醒和症状消失时间,评定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酒后症状消失时间为(11.0±2.4)h,对照组酒后症状消失时间为(15.9±2.1)h.观察组酒后症状消失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的酒后症状消失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和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治疗有助于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及早清醒及临床症状消失,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血浆β-EP、SOD、MDA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清开灵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和纳洛酮治疗(对照组),记录患者清醒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5h血浆β-EP、SOD、MDA的水平。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清醒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血浆β-EP、SOD、MDA水平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血浆β-EP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血浆SOD、MDA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和P〈0.05)。结论清开灵注射液具有显著的解酒作用,可作为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乙醇中毒患者临床急救方法及急救效果。方法:选取66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急救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轻度、中度以及中度乙醇中毒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度乙醇中毒和重度乙醇中毒患者神智清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度乙醇中毒和重度乙醇中毒患者神智清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乙醇中毒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纳洛酮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症状和神智缓解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03~2011-09间收治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138例,随机分为治疗与对照两组,治疗组采用高压氧联合纳络酮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CO中毒,具有治愈率高,患者中毒症状减轻快,后遗症及病死率低等优点,是治疗急性CO中毒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观察了15例急性乙醇中毒病人用盐酸纳洛酮治疗后血浆β-内啡肽水平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急性乙醇中毒后,病人血浆β-内啡肽水平升高,用盐酸纳洛酮治疗后,其血浆β-内啡肽水平下降,提示纳络酮解救会性乙醇中毒与减少β-内啡肽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93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采用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 0 .8mg静注 ,每小时 1次 ,直到清醒或用药至 48小时为止。结果 中重度中毒患者治疗组平均促醒时间分别为 1.5± 0 .3和 9.2± 2 .6小时 ,低于对照组的 3 .6± 0 .8和 12 .8± 4.1小时 (P <0 .0 5~ 0 .0 1)。结论 纳洛酮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患者血浆β内啡肽水平与心脏收缩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水平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与心脏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对58例CHD患者应用固相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发病后12、24、48、96 h和7 d的血浆β-EP水平。应用心脏超声测定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按NYHA分级标准进行临床心功能评定。结果:CHD患者血浆β-E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呈现明显动态变化,发病12 h内开始升高,24 h达峰值,急性心肌梗死(AM I)组和心绞痛(AP)组分别为(104.2±30.1)和(42.7±11.4)ng/L,1周内逐渐下降。心功能不全组患者β-EP水平高于心功能正常组,心功能Ⅰ,Ⅱ,Ⅲ,Ⅳ级组β-EP分别为(47.0±14.9)、(56.8±18.0)、(89.7±24.6)和(121.2±22.2)ng/L。进一步相关分析示血浆β-EP水平与LVEF值呈显著负相关(r=-0.22,P<0.05)。结论:CHD患者血浆β-EP水平在发病后24 h达到峰值,其升高程度不仅与心功能分级有相关性,而且是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如何对高原地区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施以及时的抢救和正确的护理以挽回患者生命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2月至2009年3月共收治的254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实施纳洛酮催醒、氧疗、综合治疗和并发症的对症处理等抢救措施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254例患者经纳洛酮、氧疗、能量合剂等综合治疗及有效护理措施,轻度中毒者30min后临床症状消失;中度中毒者30min后神志转清;重度中毒者大多在4h内苏醒.结论 一次超量饮酒后,大量乙醇进入体内造成急性酒精中毒,导致β-内啡肽(β-EP)释放.β-EP是一种内源性吗啡样物质,此时应用的纳洛酮与β-EP有很强亲和力,从而拮抗其对中枢神经和呼吸的抑制作用,有效地逆转乙醇的中毒症状 [1].同时配合氧疗,能量合剂等综合治疗,99%中毒患者治愈,1%患者住院治疗,达到了治疗效果,是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