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解剖肝门预结扎病侧肝脏入肝和出肝血管的肝切除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52年,LortatJacob和Robert首先报道在右半肝切除时,通过解剖肝门的方法,预先结扎、切断相应的血管及胆管,以减少断离肝实质过程中肝断面出血。按此方法切肝,称为解剖性肝切除,或称规则性肝切除术。我国学者在20世纪50年代开展肝切除术时,大多采用这种方法。此方法的优点是,由于切肝前预先结扎、切断病侧肝入肝和出肝的血管及胆管,不仅可减少切肝时的出血量,更重要的是它符合肿瘤外科的处理原则,可减少或避免切肝过程中导致癌细胞扩散。缺点是,需要解剖第一和第二肝门,操作复杂、费时而不易掌握、出血较多。因此,自70年代…  相似文献   

2.
一、无血切肝术自50年代初,作肝叶切除提倡采用第一肝门血管解剖法(即预先分离、切断、结扎患侧的门静脉支和肝动脉支)以来,肝切除术中大出血的问题初获解决,这是肝外科的一大进步。但对于生长在第一、第二肝门区或紧贴下腔静脉的肝癌,在切除技术上仍然  相似文献   

3.
肝切除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对各类肝切除术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总结肝脏恶性肿瘤及良性病变的手术适应证。方法 对半肝以上的肝切除,解剖肝门、行单侧入肝血管结扎或半肝血流阻断,对于肝叶或联合肝段切除行第一肝门血流阻断(Pringle法)或手控法。恶性病变切肝时,距肿瘤边缘肝组织2cm以外切除,保留硬变肝的50%或正常肝的30%。结果 术中大出血1例,无手术死亡,恶性病变40例,1、3、5年存活率分别为55.0%、40.0%、5.0%,良性病变肝切除愈后良好。结论 在控制人肝血流下,以钳夹法为主的切肝实用、简便、可靠。围手术期的处理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肝尾状叶肿瘤手术76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切除肝尾状叶肿瘤的手术技术及效果。方法自1994年4月至2004年8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采用分离结扎切断肝短静脉,使肝后下腔静脉与肝脏完全分离,针对不同部位肿瘤采用不同入路,局部或联合肝叶切除尾状叶肿瘤76例。结果76例尾状叶肿瘤均顺利切除,57例采用解剖第三肝门法切除肿瘤,平均结扎肝短静脉5.2支,第一肝门阻断时间平均24.7min,术中平均出血655mL.未发生大出血及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仅5例行全肝血流阻断切肝。结论采用第三肝门解剖法切除肝尾状叶肿瘤能明显减少术中大出血的机会,合理选择切除肿瘤途径能提高肝尾状叶肿瘤的切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肝门部胆管手术和部分肝脏手术常需解剖肝门,如探查高位胆管癌是否可被切除、确定肝门部胆管狭窄的部位和长度,或解剖出肝门部的半肝管道予以结扎、切断。常规解剖肝门是由前向后,逐一剪开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若为高位胆管手术则直接分离胆管。但在肝脏肿大、十二指肠上移、肝门部组织水肿、粘连和胆道肿瘤向前方浸润等情况下,由前向后解剖肝门管道比较困难,且易损伤后方的门静脉及其分支。由于肝门部的动脉小分支、淋巴结和神经纤维交织在一起,在组织粘连水肿的情况下,极易发生出血,以致手术野不清,加上黄疸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解剖性肝切除术在肝内胆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1例因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6例行解剖性肝切除,55行非解剖性肝切除。结果解剖性肝切除组术中出血量(P=0.000)及术后住院时间明(P=0.003 3)显少于非解剖性肝切除组。同时随访2年,解剖性肝切除组结石复发率较非解剖性肝切除组要明显低(P=0.032)。结论肝内胆管结石再次手术时应用解剖性肝切除术能有效减少术后结石残留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肝段为本的肝切除手术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前言规则性肝切除术是指预先切断病肝部分的入肝血流后 ,按解剖上的肝段、区、半肝或肝三区的范围切除肝组织。由于这方法是沿解剖学上的界面切除相应的肝组织 ,所以这手术也称为解剖性肝切除术。规则性肝切除术 ,很常常被误解为一定是大面积性肝切除。这误解的起因 ,是由于以前对肝内解剖认识不够深入 ,规则性肝切除 ,只限于右半肝切除、左半肝切除、右三区肝切除、左三区肝切除和左外区切除等五种常见手术。后来经过不少人的努力 ,肝脏内部的解剖 ,渐渐变得明确。Couinaud最初把肝脏分为 8个段[1 ] ,而每个段可视为功能和解剖上是…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围肝门部管道少见变异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围肝门部少见胆道和血管解剖变异及胆管和血管损伤的防治。方法1992—2006年,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在LC中对5例围肝门部管道少见变异进行了解剖及处理。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人工CO2气腹,采用“三管-孔-脏器”的显露方法,解剖围肝门部管道及胆囊切除。结果右肝管、肝右动脉及胆囊动脉变异1例,双胆囊管1例,变异的胆囊动脉及病理的胆囊管1例,异常的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合并迷走胆管1例,胆总管、肝总管、门静脉异常1例,均成功进行了胆囊切除手术,未发生血管及胆管损伤。结论应加强LC术中对异常胆道变异的认识和处理水平,对减少并发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一般选择平卧位,常规采用"五孔法"操作。建立气腹后,常规腹腔镜探查。探查完毕后,依次离断肝圆韧带,镰状韧带,右三角韧带,右冠状韧带,肝肾韧带。解剖胆囊三角,切断胆囊动脉及胆囊管,切除胆囊。打开Glisson鞘,解剖出右肝胆管,并显露右肝动脉、右肝门静脉,均用丝线结扎。沿肝脏表面的缺血线,用超声刀切开肝脏实质,联合百克钳进行止血,其中较大的管道以Hem-o-lok夹闭,必要时缝扎处理。对于肝静脉分支及小静脉血管可采用连发钛夹夹闭。切除完毕后,将断面彻底止血。将标本装入一次性取物袋,取出标本。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解剖第三肝门在巨大肝癌切除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2月至2008年3月对12例肝右叶巨大肝癌患者解剖显露第三肝门的方法行半肝或右三叶切除术切除巨大肝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2例经解剖显露第三肝门后顺利切除肿瘤.平均结扎肝短静脉4.1支,第一肝门平均阻断时间38.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735 ml.未发生大出血及空气栓塞,亦无术后肿瘤残留及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全组病例均未行全肝血流阻断.结论 行第三肝门解剖切除右肝巨大肝癌,能完整切除肿瘤,提高肿瘤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及肝门阻断时间,减少损伤肝短静脉或下腔静脉而引起的大出血及空气栓塞;减少术后肿瘤残留率.  相似文献   

11.
肝移植──肝外科发展的高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10年德国外科医师Wendel首次成功地施行了肝右叶切除术治疗肝癌。1951年Lortat-Jacob根据肝脏的血管解剖学,有计划地预先结扎肝门部血管切除肝右叶。Quattlebaum首先开展了预先处理肝门行肝右叶切除术。随着麻醉学、ICU和手术技术的进展,精密器械的应用,特别是肝脏临床解剖学的深入研究,促进了肝脏外科的不断发展。以至可以安全地进行各种复杂的肝脏切除术。但肝外科医师如最早提出肝右三段切除术及扩大肝右叶切除术和扩大肝左叶切除术的肝外科专家之一Starzl,在实践中体会到,虽各种…  相似文献   

12.
治疗胆管癌,特别是处理高位胆管癌及因医源性损伤引起的高位胆管狭窄或横断,手术径路甚为重要。因为肝门区胆道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是否能进行理想的肝门解剖。 肝门解剖要求显露左右肝管而不损伤肝脏及左右肝动脉、门静脉。20世纪50年代初,Healy等一些作者研究肝脏解剖时发现,肝内胆管、血管的分布类似肺的节段,由此打下了肝内胆管手术显露的基础。根据肝门胆管显露的难易程度,可按以下三种手术方式进行,即首选剥离“肝板”;其次为肝中裂切开;最后是肝方叶切除。 “肝板”剥离 1956年,Hepp和Couinau…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手术完成左半肝切除的可行性。方法腹部trocar的放置同LC,惟剑突下trocar的置放稍偏向左侧。CO2气腹压力10-12mm Hg,超声刀切断镰状韧带、冠状韧带、左三角韧带,切除胆囊。肝门血流阻断方式分别选择不阻断1例、间歇阻断1例、选择性阻断2例,胆囊窝中点至肝门左侧方向,应用超声吸引刀(Cavitron Ultrasonic Surgical Aspirator,CUSA)、电凝等器械向肝实质内分离至肝门左侧方。解剖左肝管、左门静脉横部后,将其分别结扎切断。肝内分离结扎切断肝左静脉,切除左半肝。结果3例左肝管狭窄结石合并继发左肝叶纤维化,肝脏分离过程仅有少量出血,电凝止血效果良好。1例肝血管瘤,病变位于左外叶及左内叶上段,仅于显露结扎切断左肝静脉时出现小量活跃出血,予以缝合止血。4例手术时间分别为390、255、384、330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60、500、370、280ml。术后3-6个月随访:3例左肝管狭窄结石胆道镜检查肝内外胆管正常,1例肝血管瘤一般状态良好,恢复正常生活,体重增加3kg。结论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可行,术后恢复快,但行此类手术应慎重,一要具备相应的设备器械,二要有开腹肝切除和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医师行此手术。  相似文献   

14.
肝切除术中大出血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分析肝切除术中大出血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 以术中出血量达到或超过l000ml为大出血标准,回顾性分析1955~2000年4368例肝切除术大出血的原因及处理。结果 4368例肝切除术中,286例(6.5%)发生术中大出血。主要原因是大血管损伤、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肝功能不良及肿瘤与周围脏器的广泛粘连等。处理方法:修补、缝扎损伤的血管;缝扎或离断出血的曲张静脉;彻底结扎肝断面血管并褥式缝合肝断面;阻断肝门,快速切除破裂的肿瘤等。术中输注纤维蛋白原、创面热盐水湿敷和(或)涂抹生物胶以及氩气刀热凝、纱布填塞压迫等。结论 轻柔操作、避免强力牵拉肝脏可减少损伤大血管或肿瘤破裂所致的大出血;常温下第一肝门阻断可有效减少切肝时的出血量;癌肿与周围器官或组织广泛粘连者宜采用原位肝切除术;凝血机制异常而致的创面广泛渗血,大纱布填塞压迫仍是一种有效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5.
肝尾叶解剖位置深在.周围有第一肝门、第二肝门、第三肝门血管围绕。肝尾叶切除术是体现肝胆外科医生技术水平的术式之一,肝尾叶肿瘤切除时稍有不慎,就有引起大出血可能,因此,深刻理解肝尾叶的解剖,正确掌握肝尾叶切除的策略和技巧,是安全进行肝尾叶切除的前提和保证。结合我们肝尾叶切除的经验,本文对肝尾叶切除的外科解剖、适应症、分类、术中入路的选择及新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6.
联合肝叶和肝门血管切除治疗肝门胆管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治疗肝门胆管癌理想的肝叶切除术式 ,以期提高其疗效、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方法 对 16例侵犯肝门血管的肝门胆管癌 ,采用肝I ,IV段连同肝门胆管肿瘤与受侵血管整块切除及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淋巴清扫。结果  15例获手术切除 ,切除率为 93 .8% ,12例获R0 切除。无手术死亡和住院死亡。发生暂时性胆漏 1例 ,腹腔感染 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 13 .3 % ,均行非手术治愈。随访病例中位生存期为 2 2个月 ,7例尚存活。结论 合并肝叶、肝门血管切除可提高肝门胆管癌的切除率和生存率 ;肝中叶和肝尾叶是肝门胆管癌手术联合切除的主要部位。肝门受侵血管的切除对提高该病切除率和根治率是有意义的 ,应酌情重建或不重建肝门血管。  相似文献   

17.
前入路肝切除技术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前入路肝切除术在难切性肝癌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例用常规手术方法难以切除的肝右叶肝癌和2例肝门部胆管癌用前入路的方法行肝切除,探讨其手术技巧和适应证。结果 2例右半肝切除,1例肝门部胆管加左半肝切除,1例肝门部胆管加尾状叶切除手术均获得成功。术中平均出血量1075ml,手术至出院时间12.5d。无手术死亡。结论 前入路肝切除术对难切性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保持下腔静脉通畅的全肝血流阻断切肝术(THVEPC)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位于第二肝门区肿瘤施行第一肝门+左、中、右肝静脉阻断切肝术,保持下腔静脉血流畅通,11例病人同时行肝短静脉结扎。结果25例病人中原发性肝癌17例、转移性肝癌1例、肝母细胞瘤2例、肝巨大血管瘤5例。肿瘤直径14.7cm(5~43cm)。肿瘤侵犯2根主肝静脉16例,侵犯3根主肝静脉9例。行右三叶切除7例,右半肝切除3例,中肝叶切除6例,Ⅷ段切除3例,左三叶切除4例,尾状叶切除2例。共结扎肝静脉16根,血管带阻断20根,血管夹或心耳钳阻断18根。切断1根主肝静脉14例,切断2根主肝静脉11例。平均第一肝门阻断时间25.5min(15~42min),平均肝静脉阻断时间16.4min(5~2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820ml(100~6000ml)。行肝静脉修补4例。结论保持下腔静脉通畅的全肝血流阻断切肝术既能达到无血切肝的目的,又避免了下腔静脉阻断所引起全身血流动力学紊乱,是一种更符合生理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完全失去肝动脉血液供应后,大鼠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PBP)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游离胆总管、门静脉、腔静脉和肝总动脉,不做切断;实验组结扎肝动脉,并切断肝十二指肠韧带除门静脉以外的其它组织,阻断其它侧支血管对肝门部胆管的血液供应。术后应用计算机对大鼠肝门部组织切片进行PBP三维可视化构建,并对PBP内层微血管进行定量分析,对胆管壁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肝门部胆管分叉部位PBP平面结构显示胆管扩张,胆管壁明显增厚,壁内微血管尖细,排列紊乱,内层微血管密度减低;PBP立体构像显示空间结构紊乱,不规则,微血管细小,管壁不均匀增厚。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肝门部PBP内层微血管总数明显减少(P〈0.01),肝门部PBP内层微动脉数也明显减少(P〈0.05)。实验组肝门部胆管壁呈慢性增生性炎症改变。结论 失去含氧量高的动脉血液供应时,PBP形态结构将会发生一系列改变,胆管壁组织也将发生相应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20.
通常正规肝叶切除时控制门静脉及肝静脉出血的方法是使用血管钳和结扎。由于上述静脉血管在肝外走行短且管径宽大,单纯结扎易滑脱或损伤管壁。为此,作者根据Voyles等所介绍的利用血管钉合器结扎肝右静脉的方法,总结了80例广泛肝切除使用血管钉合器的经验。作者提出,肝叶切除前先控制肝门血管,结扎拟切除侧的肝左或肝右动脉并切断。游离胆总管牵扯于一侧显露其后方的门静脉并游离。肝外右侧门静脉常有一后下小分支需先分离结扎。根据血管管径选择合适的血管钉合器,由拟切断的门静脉左支或右支的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