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巨大外生型肝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巨大外生型肝癌的特征、外科治疗及疗效。方法 总结分析了我院1998年1月至2002年1月间收治并手术治疗的巨大外生型肝癌8例。结果 所有病人均获手术治疗切除,无1例手术死亡,肿瘤最大直径为12430cm,平均18.12cm,瘤体均有完整包膜。术后随访12460个月,期间2例因肿瘤复发死亡,其余存活。结论 巨大外生型肝癌治疗方法应首选手术切除,术后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20年7566例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1988年1月至2007年12月7566例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术后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7164例肝癌肝切除患者术后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6.29%、41.76%、26.70%,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3.92%、56.12%、42.97%,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54%.肿瘤直径≤5 cm的小肝癌患者术后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8.20%、38.47%.肿瘤直径5 cm的大肝癌患者术后5、10年生存率分别为31.42%、20.4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5.568,P<0.01).110例肿瘤降期后切除患者、515例术后复发再次切除患者、168例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1.26%、67.28%、26.81%,5年无复发牛存率分别为77.44%、13.01%(统计始于第1次手术)、34.90%.402例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后3、5年生存率及无复发牛存率分别为60.81%、55.63%及64.47%、58.52%.肿瘤直径、数目、分化程度及大血管侵犯是影响肝癌肝切除患者牛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X2=200.539,27.536,96.964,216.156,P<0.01).结论 肝癌早期筛查和治疗,手术安全性的提高,综合治疗模式的开展,预防转移、复发研究的突破,显著地提高了肝癌外科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的现代外科治疗(附160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59年1月至1995年12月,我院对1600例原发性肝癌行外科治疗,其中行各类肝切除术712例(手术切除率44.5%),肝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为88.3%、49.3%、32.9%。术中肿瘤未能切除者均行外科综合治疗,术后1、3、5年生存率为52.6%、18.4%、6.4%。本文着重讨论肝切除在肝癌治疗中的地位,强调综合治疗的作用,并对早期诊断、二期切除及复发性肝癌再切除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癌肝移植术后复发和转移的研究:单中心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肝移植术后复发和转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11月收治的95例肝细胞癌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转移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随访期内,42例(43.2%)患者被诊断为肝癌复发.复发部位最多见于移植肝(32例)、肺(21例)、骨(7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肿瘤分布、肝硬化背景、术前甲胎蛋白浓度、组织学分期、大血管侵犯6项因素对肝移植术后生存和(或)肝癌复发有明显影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布、组织学分期、大血管侵犯是影响术后总体生存率和肝癌复发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癌复发后的介入治疗及内放疗可延缓肿瘤进展,选择合适病例行复发灶手术切除可最大限度地改善预后.结论 合理选择接受肝移植的肝癌患者可能可以大幅度降低移植术后肝癌的复发率.在现阶段,外科治疗应是目前移植术后复发性肝癌的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从小肝癌的复发探讨合理的手术方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从1985年9月~1990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小肝癌27例,其中施行肝段切除23例,局部切除4例。术后肿瘤复发率为66.7%(18/27),复发灶均不在切缘上。作者认为:(1)肝癌手术后有较高的复发率,早期发现亚临床复发灶,及时治疗仍是提高生存率的重要途径。(2)AFP、B超、胸片应视为术后复查的基本方法。数字减影肝血管造影能较正确地显示肝内复发灶,需再次手术的病例,应作该项检查。(3)小肝癌复发后,最理想的治疗是再次手术切除。本组再手术率55.6%(10/18)。再次切除宜行肝局部切除。(4)小肝癌首次手术方式,宜行肝段切除或棍治性局部切除,切缘一般宜在1~2cm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下应用微波技术治疗肝癌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索微创性治疗肝癌的新途径。方法1995年8月~1996年10月应用腹腔镜和微波技术,对2例周边型肝癌病人行微波凝固止血后肿瘤切除,5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病人行肿瘤病灶微波固化治疗。结果2例肝切除者,1例术后6个月复发,但2例存活时间均达20个月。微波固化者存活时间6~16个月。结论微波凝固止血可有效地控制肝切面的渗血,从而减少了腹腔镜切肝的风险和困难。微波固化可使2cm范围内的肝组织凝固坏死,肝癌细胞失活。对于不可切除的晚期肝癌或伴有严重肝损害不宜手术切除的肝癌,是一种简便、安全、微创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附5524例报告   总被引:116,自引:5,他引:1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1960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施行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5524例。比较1960年-1997年(181例)、1978年-1989年(921例)、1990年-1998年(4422例)3个阶段肝癌治疗的效果。结果 3个阶段术后1个月内住院病死率分别为8.48%、0.43%、0.31%,而5年生存率分别为16.0%、30.6%和48.6%。结果表明,以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指捏加钳夹法切肝,大血管损伤的妥善处理和局部根治性肝切除为标志的肝脏外科技术,在肝癌外科技术中具有普遍的实用价值。结论 早期肿瘤切除、术前有趣 动脉托管化疗栓塞、术中无瘤枝术、术后综合治疗、以及肿瘤复发再切除可显著延长患者无瘤生存期,降低肝癌复发的危害性。二期切除可使中晚期肝癌患者重获得手术切除机会。但并非适用于所有大肝癌,对肝癌的可切除性要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5524例报告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效果。 方法1960年1月~1998年12月共施行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5?524例。比较1960年~1977年(181例)、1978年~1989年(921例)、1990年~1998年(4?422例)3个阶段肝癌治疗的效果。结果3个阶段术后1个月内住院病死率分别为8.48%、0.43%和0.31%,而5年生存率分别为16.0%、30.6%和48.6%。结果表明,以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指捏加钳夹法切肝,大血管损伤的妥善处理和局部根治性肝切除为标志的肝脏外科技术,在肝癌外科技术中具有普遍的实用价值。结论早期肿瘤切除、部分具有适应证患者的术前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中无瘤技术、术后综合治疗、以及肿瘤复发再切除可显著延长患者无瘤生存期,降低肝癌复发的危害性。二期切除可使中晚期肝癌患者重获手术切除机会,但并非适用于所有大肝癌,对肝癌的可切除性要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的外科治疗5524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1960年1月-1998年12月共施行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5524例。比较1960年-1977年(181例)、1978-1989年(921例)、1990年-1998年(4422例)3个阶段肝癌治疗的效果。 结果 3个阶段术后1个月内住院病死率分别为8.48%、0.43%和0.31%,而5年生存率分别为16.0%、30.6%和48.6%。结果表明,以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指捏加钳夹法切肝,大血管损伤的妥善处理和局部根治性肝切除为标志的肝脏外科技术,在肝癌外科技术中具有普遍的实用价值。结论 早期肿瘤切除、部分具有适应证患者的术前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中无瘤技术、术后综合治疗、以及肿瘤复发再切除可显著延长患者无瘤生存期,降低肝癌复发的危害性。二期切除可使中晚期肝癌患者重获切除机会,但并非适用于所有大肝癌,对肝癌的可切除性要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肝癌切除术后早/晚期复发的危险因素与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晚期复发和预后的危险因素以及复发后的最佳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9例经病理证实为肝细胞性肝癌(HCC)根治性切除的病例,经随访2年以上,选择18项临床、病理及治疗等指标分析对早/晚复发的影响。结果 全组有76例复发,复发率44.6%,早期复发(≤12个月)49例,晚期复发(〉12个月)27例。AFP和血管侵犯是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而肝硬化则是晚期复发的惟一危险因素。早期复发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69.3%和14.3%;晚期复发相应的生存率分别为100%和29.6%。尽管复发后的治疗方式大致相同,但复发病例中经再次切除和肝移植治疗组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94.7%和52.6%,而非手术治疗组的相应的生存率分别为71.9%和7.1%。结论 辨别病例存在的危险因素对于选择手术病例与术后辅助治疗有积极的意义。对于复发的病例,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将明显延长生存期,取得较好的疗效。肝移植对于肝癌复发的治疗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脓毒症小鼠的治疗过程,研究抗生素和血清制剂对血中内毒素脂多糖(LPS)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脓毒症模型采用NH1小鼠,腹腔大肠杆菌。治疗分3组,先锋霉素5(CEF),新生小牛血清(NBS),生理盐水(NS)。结果NBS组的72小时生存率明显高于NS组(P<0.05)。CEF组3小时白细胞计数低于NS组(P<0.05)。NBS组的1、3小时LPS水平低于NS对照组(P<0.05),血IL1和TNF低于NS组(P<0.05)。结论抗生素对抑制白细胞升高起主导作用,对LPS和细胞因子活性无明显抑制作用。血清制剂可能同时具有抗休克和抗炎症的双重作用,对提高早期生存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阻塞性黄疸大鼠肝脏缺血后能量代谢变化的病理特征及其与动物耐受性的关系。方法 大鼠胆管结扎后1周,在门静脉转流入阻断入肝血流不同时程后观察动物存活率、肝细胞线粒体呼吸活性、肝组织ATP含量及动脉血酮体比值。结果 阻断入肝血流30、60及90分钟后10天动物存活率分别为100%、100%及40%;缺血后肝脏能量代谢功能明显受损,在再灌注后24小时,阻断入肝血流30及60分钟两组动物肝脏能量代谢功能已有明显恢复,而阻断入肝血流90分钟组肝脏能量代谢功能仍维持在显著低水平。结论 胆道梗阻后1周,大鼠门静脉转流下入肝血流阻断60分钟以内肝脏能量代谢功能损害可逆,动物安全耐受;而阻断入肝血流90分钟引起肝脏能量代谢功能不可逆性损害,动物难以安全耐受。  相似文献   

13.
大鼠胰岛移植物制备与异种移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增加胰岛收获量,提高胰岛纯度一直是胰岛移植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实验经胰管注射胶原酶,胰静止消化分离成年大鼠胰岛纯度一直是胰岛葡聚糖离心纯化。纯化后胰岛收获量为610-820个/胰纯度达92%;胰岛形态结构完整,内分泌细胞超微结构保持良好,对葡萄糖刺激反应胰岛素释放量是基本分泌水平的8倍;异种移植可逆转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达一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丹参提取物Rxa 对正常肝细胞(L02 细胞) 增殖速率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测定L02 细胞Rxa 处理组(La 组) 和未处理组(L组)0、2、4、8、12 小时G0G1 、S、G2M 期细胞指数,同步进行Ki67、Cyclin D1 、PCNA 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La 组细胞增殖速率较快,Ki67 抗原表达相对较强,CyclinD1、PCNA 表达相对提前。结论 Rxa 可能促进L02 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5.
Ki-67抗原在胆囊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观察Ki-67抗原在胆囊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的分级分期、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PAAP)方法,用抗人Ki-67抗原的等8效抗体MIB-1比较研究Ki67蛋白在良恶性胆囊肿瘤和正常胆囊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比较不同胆囊组织中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 Ki-67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指数率显著高于胆囊良性肿瘤及正常胆囊组织(P〈0.05)。但Ki-67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上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迪卡猪为模型,进行了14次动物及3次人体上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的研究。结果表明:原位灌注、整块切除法是获取上腹部多器官的最佳方法之一;防止损伤血供或漏扎血管,良好的灌注和保存是提高移植物质量的关键。基于实验的结果,于1996年6月为1例肝癌患者施行了多器官联合移植,手术后移植物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血流动力学、心肌力学及代谢等方面探讨高张氯化钠右旋糖酐液(7.5%氯化钠+6%右旋糖酐70,HSD)在烧伤休克延迟复苏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犬35%TBSAⅢ度烧伤模型,伤后6h分别用乳酸林格液及HSD进行复苏,并以每h尿量为10ml/kg及心输出量为伤前值的70%~80%来调整输液速度及输液量,观察HSD在复苏中容量负荷、左心室等容收缩期最大压力变化速率及左心室舒张期压力下降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心脏指数(CI)、氧供给(DO2)及氧消耗(VO2)等的变化。结果HSD在烧伤休克延迟复苏伤后第一个24h输液量比乳酸林格液复苏少3056%,其中复苏后4h的输液量比乳酸林格液少5950%,在复苏后05~2h,+dp/dtmax、CI、DO2及VO2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乳酸林格液复苏。结论HSD在烧伤休克延迟复苏中具有容量负荷小、改善心肌功能及促进组织代谢等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生物学特征及超微结构,阐明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与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细胞增殖、细胞形态、细胞遗传学特征及细胞超微结构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体外培养的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与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率和形态学相同,细胞遗传学特征和超微结构相似。结论据此结果和其他学者的观点,认为建立体外培养的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实验模型,可用于瘢痕防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雌激素缺乏脊柱神经肽P物质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阐明雌激素缺乏时椎体、椎间盘及小关节等部位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的变化规律。方法选用健康2月龄雌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卵巢切除(Ovariectomy,OVX)和假手术(Sham-operated,Sham-O)两组。OVX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Sham-O组行假手术。分别于术后15天、1、2、3、6、9月时每组各处死8只动物,切取L3~5脊柱小关节、棘上韧带、椎体和椎间盘。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各部位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分布。结果①OVX后骨小梁及小梁膜上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增多,增粗。②软骨组织内SP反应阳性纤维增多;2月时椎间盘SP阳性反应物增加,分布至纤维环中带,3月时观察到纤维环内带,6月在纤维环髓核中观察到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结论雌激素缺乏时大鼠腰椎椎体、椎间盘、小关节SP阳性反应神经纤维增多,与骨质疏松性腰背疼痛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丝裂霉素C在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用于术中腹腔内温热灌注(IPHP)化疗的药代动力学。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19例IPHP化疗的中晚期大肠癌病人血清、尿、灌注液和局部组织MMC浓度。血药浓度用GSP程序计算各药动学参数。结果血药浓度在灌注终止时达到峰值123.86μg/L,然后迅速下降。腹腔局部组织浓度高(765.1μg/kg)。24小时尿中仅排出1.46mgMMC。全组病例为一室模型。血药时曲线下面积为每小时237.88μg/L。消除半衰期为61.2分钟。结论IPHP化疗局部药物浓度高,血药浓度低,消除快,全身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