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门静脉高压症采用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长期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9年采用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140例,并通过手术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术中测FPP观察门静脉系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临床疗效满意。手术病死率为36%,术后近期无1例出血,远期再出血率为83%,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为50%,术后5、10和1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6%、645%和545%。术后FPP和PVF降低有显著意义(P<001)。术后FPP平均保持在32±04kPa。结论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既保留了分流术和断流术二者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是一种合理而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断流加分流联合术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与临床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前瞻性分析门奇静脉断流加脾肾静脉分流术(联合手术)和断流术后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与临床疗效。方 法: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各手术组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随访临床疗效。结果:联合手术组PVD术后平均下降0.20 cm(15.87%)、PVF平均下降288.29ml/min(41.15%),FPP平均F降0.66kPa(17.41%);断流组PVD平均下降0.13cm(9.29%), PVF平均下降200.70ml/min(30.35%),FPP平均下降0.38kPa(10.56%);联合手术组与断流组比较PVD有明显差异(P< 0.01)。再出血率分别为2.9%和13.8%(P<0.05),肝性脑病率分别为5.7%和3.5%(P<0.05)。结论:联合手术组的门静脉血 流动力学变化及临床疗效优于断流组。  相似文献   

3.
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前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进行观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的门、脾静脉内径和血流量显著扩张和增加,和正常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门静脉血流量增加与脾静脉血流量增加呈正相关;(2)断流术后.门静脉内径变窄和血流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3)断流加脾肾分流联合术后,门静脉内径变窄明显大于断流术,但两术式后门静脉血流量减少差异无显著性、结果认为.断流术和断流加脾肾分流联合术均为治疗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较合理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观察了15例肝炎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血中前列环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门体分流术后,门静脉及周围静脉血中前列环素含量分别下降了49.63%(P<0.01)和21.64%(P<0.05)。门静脉血中前列环素含量的下降与门静脉压的下降呈正相关(r=0.74,P<0.05)。表明肝硬变病人体内前列环素含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内脏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增加所致,前列环素对门静脉高压症的形成以及维持其高压状态持续存在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郑起  徐维刚 《中华外科杂志》1995,33(10):611-613
彩超观察门静脉高压血流动力学变化简便易行,有良好临床应用价值。为进一步评价远端脾肾分流术(DSRS)的疗效,作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观察DSRS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将8例DSRS和14例断流术与对照组比较,结果:DSRS术后3周,门静脉血流(PVF)较术前降低50%。随访2年,部分患者PVF继续下降。DSRS与断流比较,PVF降低更明显(P<0.001)。结论:DSRS术后早期PVF下降,部分病例有持续下降趋势。DSRS选择性分流作用不完全。断流术维持PVF作用优于DSRS。  相似文献   

6.
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脏血流动力学及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肝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多普勒分别检测25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手术前后门静脉血流量(PVF)、肝动脉血流量(HAF),采用水柱法测量自由门静脉压力(FPP)的变化,应用吲哚氰绿15分钟潴留率(R15ICG)分别估测患者手术前后的肝功能。结果PVF由术前的(1323±388)ml/min减少至术后的(895±262)ml/min(P<001);HAF由术前的(370±70)ml/min增加至术后的(485±123)ml/min(P<001);FPP由术前的(28±4)mmHg降至术后的(25±4)mmHg(P<005);R15ICG由术前的(19±7)%变至术后的(21±7)%(P>005)。结论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流量虽然减少,但是肝动脉血流量增加及术后门体分流的减少均利于术后硬变肝脏的功能维护。  相似文献   

7.
断流术加小口径门体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 ,大体可分为三种术式 ,即断流术、门体分流术和选择性分流术。这三种术式各有其长和不足 ,因此应根据病人个体情况综合分析、谨慎选择术式。其中 ,断流术为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主要术式。我们总结 392例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病例 ,断流术占 55.6%、门体分流术(一般在断流术基础上 )占 2 9.3%和选择性分流术占 1 5.1 %。断流术加小口径门体分流术 ,是吸取了断流术和小口径门体分流术各自的优点形成的一种术式。脾切除、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小口径门体分流术 ,即在“堵”的基础上再“分”。这一治疗原则符合肝…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改良式断流术和联合脾肾分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5年9月至2010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根据术式分为联合组(改良式断流术联合脾肾分流术,24例)和断流组(改良式断流术,22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临床基础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断流组自由门静脉压力(FPP)为(37.1±9.7)cmH2O,高于联合组的(30.1±8.9)cmH,O(P〈0.05);联合组门静脉高乐性胃病、上消化道再出血及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断流组(均P〈0.05),而肝性脑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式断流术联合脾。肾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优于单纯改良式断流术。  相似文献   

9.
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胃底食道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虽能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再出血率低,但因分流量大,术后脑病和肝功能衰竭的发病率高。限制性门腔分流术后大多数吻合口仍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大,部分还可能因吻合口张力较大而最终发生狭窄或形成血栓。本文报告使用带外支撑环的8mm口径Gore-Tex人工血管行门腔静脉架桥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病人25例,并与同期门静脉侧侧分流组14例比较。结果显示门腔侧侧分流组门静脉压力下降数值稍大于架桥分流组,但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1.04±0.44kPa和0.87±0.26kPa,P>0.05)。两组术后再出血率及手术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门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分流术后脑病发生率显著低于门腔侧侧分流术组(8.0%和35.7%,P<0.05),术后经下腔静脉行门静脉造影证明人工血管通畅率为96%。初步结果表明门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分流术对病人创伤较小,操作简便,术后脑病发生率低,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细胞动力学角度探讨门静高压症断流术后再出血的机制。方法:硫代乙酰胺复制大鼠肝硬变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动物模型并作断注捭术,用放射自显影、^3H-TdR两次脉冲标记法研究断流术后细胞动力学变化。结果:断流术后大鼠胃粘膜细胞DNA合成期、细胞周期较正常组及模型组明显延长(P〈0.01)、标记指数降低(P〈0.01)。多数变化主要表现在胃体部、胃窦部变化不大。结论:断流术后胃粘膜细胞增殖能力极底低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