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 阐述4大类主要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糖尿病)国内外流行现状,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应对策略.方法 检索中外数据库,对4大慢性病的国内外流行病学数据与相关应对策略进行综述探讨.结果 2012全球总死亡人数5600万,慢性病死亡人数占到了全球总死亡人数的68%,4大类慢性病占总死亡人数的55.7%,我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6.6%,其中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主要3大死因,占总死亡的79.4%,远高于全球水平.结论 慢性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对慢性病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是防治重点.应重视对老年慢性病人群的照料,实现医养结合,老有所医、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卫生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快,慢性病患病情况日趋严重,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产生巨大影响。我国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86.6%,其疾病负担约占我国疾病总负担的70%~([1]),慢性病防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疾病谱和死因构成正在发生改变,当前以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正日益严重地威胁我国人民的健康,成为重要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和医疗费用增长的主要原因。1慢性病的流行现状近40年我国主要慢性病的死亡率、发病率、患病率持续上升。其中脑卒中死亡率位于世界第二位,胃癌、肝癌、食管癌、鼻咽癌死亡率居世界首位。1996年全国死因统计城市人群主要慢性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癌、心脏病)死亡占总死亡比例的60.31%,农村达44.53%[1…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群疾病构成发生了变化.致使我国慢性病的发病和死亡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严威胁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慢性病社区所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探索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综合防治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老年保健》2012,(9):4-4
影响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慢性病患病、死亡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目前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6亿人,因慢性病死亡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的构成已上升至85%。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慢性病的高负担期,具有"患病人数多、医疗成本高、患病时间长、服务需求大"的特点,慢性病在疾病负担中所占比重达到了70%。慢性病已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疾病谱和死因构成正在发生改变,当前以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正日益严重地威胁我国人民的健康。目前,慢性病是世界上最首要的死亡原因,由慢性病造成的死亡约占所有死亡的60%。所有慢性病死亡的80%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1]。心脑血管病成为我国首位死因,高血压是第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日益明显的社会老龄化,我国居民的疾病谱和死亡谱亦发生明显的变化。当今,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和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糖尿病已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而相关健康教育的缺失、不足,也导致常见慢性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处于较低状态,这也是慢性病患病率、疾病负担等不断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1]。2015年  相似文献   

8.
<正>慢性病是起病隐匿、病程长、病因复杂且病情迁延不愈的一类疾病的概括性总称。目前,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9.3%,慢性病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慢性病健康管理是通过收集个人健康信息,对个体未来一定时间内某种慢性病的发生风险进行预测;并针对主要危险因素制定实施个体化干预方案,定期随访进行效果评估的过程[2]。“互联网+”慢性病管理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信息通信技术为手段,与传统慢性病健康管理深度融合而形成的新型医疗健康服务[3]。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慢性病管理提供了全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1背景1.1慢性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近年来,宁波市伴随着快速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以及随之而来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据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死亡的3.7万人中,肿瘤、循环系统病(主要为脑血管病和心脏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成为慢性病死亡的前三位死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占到总死亡的82%。宁波市慢性病在疾病负担中所占比重达  相似文献   

10.
空气污染导致包括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在内的健康风险日益受到关注,随着工业化及城镇化进程加速,空气污染物排放增加,与慢性病关联已成为研究热点。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4种慢性病是我国主要的慢性病,其导致的死亡数约占总死亡人数的86.6%,慢性病的防控特别是病因预防是关乎国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本文综述了近期室内外空气污染与总死亡以及4种主要慢性病的死亡和疾病负担的研究现状,提出降低空气污染所致慢性病负担的建议,为我国修订空气质量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家庭健康》2012,(8):1-1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慢性病患病、死亡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慢性病确诊患者已超过2.6亿人,因慢性病死亡的占居民总死亡构成升至85%.慢性病在疾病负担中所占比重达到70%。由此,我国已经进入慢性病高负担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余姚市居民慢性病死因分布,为慢性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2015年余姚市户籍居民死亡数据,分析居民主要慢性病的死亡水平。结果 2015年余姚市共报告死亡6 091例,其中慢性病死亡5 189例,占全部死因的85.19%。男性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708.54/10万(标化死亡率292.79/10万),高于女性的534.85/10万(标化死亡率220.10/10万)(P0.01)。其中恶性肿瘤死亡1 921例,占所有慢性病死亡病例的37.02%;循环系统疾病死亡1 521例,脑血管病占所有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病例的57.33%。居民慢性病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占慢性病死因的94.97%。男性居民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鼻咽癌、膀胱癌和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均高于女性(P0.05);而高血压及高血压性心脏病死亡率低于女性(P0.05)。结论恶性肿瘤是余姚市居民主要的慢性病死因,应加强对男性居民的慢性病健康教育,提高居民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2018—2021年阜阳市常住人口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四大类慢性病死亡状况、特征及变化趋势,为慢性病预防控制措施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和人口数据资料分析四大类慢性病死亡及早死状况,通过寿命表法计算30~69岁人群四大类慢性病死亡的风险。结果 阜阳市2018—2021年四大类慢性病年均死亡率为643.64/10万,年均早死概率为13.49%。总死亡中,四大类慢性病占85.76%,四大类慢性病过早死亡占24.07%,粗死亡率及占全人群死亡比例呈现整体上升趋势(χ2=180.861,P<0.001;χ2=152.759,P<0.001)。早死概率呈整体下降趋势(APC=-4.59%)。结论 四大类慢性病是导致阜阳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阜阳市四大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降低慢性病过早死亡是慢性病防控的主要目标,全面加强慢性病危险因素的防控,推进全面健康生活方式将有助于降低四大类慢性病早死概率。  相似文献   

14.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9日说,目前我国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6亿人,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5%。 卫生部提供的资料显示。2008年全球有5700万人死于慢性病,占所有死亡人数的63%,预计203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75%。  相似文献   

15.
刘慧慧  方剑 《药物与人》2014,(8):314-315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及疾病模式的转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已经成为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给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老年人口医疗需求水平高,参与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能力低,在医疗资源相对稀缺、收入分配不公问题难以解决的情况下,如何有效的对老年慢性病进行健康管理、改变其认知和行为方式,对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NCD)是指长期的,几乎不能被治愈的疾病,这些疾病往往医疗治疗费用昂贵,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目前常指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精神心理性疾病等。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现有超过2亿高血压患者、1.2亿肥胖患者、9700万糖尿病患者、2200万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6亿,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的85%,  相似文献   

17.
农村社区的慢性病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病已经对全世界人群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根据对 1998年全球疾病负担的估计 ,4 3%归结为慢性病所致 ,而中国已经达到了 6 0 %。慢性病是中国人群的主要死因 ,慢性病的死亡占总死亡的 82 .4 % 〔1〕。因此 ,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应向慢性病防治做战略重点转移。1 农村慢性病防治必须以健康教育为重要手段1.1 慢性病是生活行为方式病 慢性病又称“富裕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肿瘤等 ,其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主要包括吸烟、酗酒、静坐生活方式、高脂、高盐饮食、超重和肥胖等。预防慢性…  相似文献   

18.
常玲  卢云涛  刘博  孙伟娜  赵春丽 《中国健康教育》2012,28(10):879-880,888
在社区开展慢性病管理,将疾病的事后治疗转为事前预防,可以有效降低个人或群体的健康风险,降低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现代人的健康寿命和生活质量。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慢性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也在不断升级。中国2000年全国死亡人数731万,近600万是慢性病患者,2008年慢性病总例数达2.6  相似文献   

19.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简称慢性病 )的综合防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有关部门的密切合作 ,在卫生部门则需要临床医护人员与疾病控制人员的通力合作。医院开展慢性病的健康教育是慢性病综合防治的一项重要且有效的措施 ,也是医护人员的任务与职责。一、医院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随着社会进步及饮食结构、环境等的变化 ,我国人群的疾病谱和死因谱已发生重大变化 ,慢性病已取代了急性传染病和营养不良 ,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和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目前我国人口慢性病的死亡数占总死亡的 82 4% ,其中心脑血管…  相似文献   

20.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 控制慢性病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的发展 ,寿命的延长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我们在不断地与传统的和新出现的传染病做斗争的同时 ,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下称慢性病 )的挑战。当前 ,以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的慢性病患病率已由1 985年的 2 3.7%增加到 1 994年的 32 .3% ,1 993年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显示 ,城市居民慢性病现患率高达 2 8.6 % ,比 1 985年增加 1 3.9% ;农村地区也高达 2 3.0 % ,比 1 985年增加 44.4%。同时 ,由慢性病引起的死亡占总死亡比例也不断增加 ,1 998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