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优化益心健脑膏方的提取和制备工艺。方法 本研究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以阿魏酸含量和出膏率为评价指标,优化益心健脑膏方的提取工艺,以成品膏的相对密度、动力黏度以及含水量等为考察因素,优化益心健脑膏方制备工艺。结果 通过正交实验得出益心健脑膏方的最佳提取工艺:方中诸味药材加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制备工艺:控制阿胶使用量为8.0%~10.0%,成品相对密度为1.38~1.42,含水量在19.0%~23.0%。结论 此研究筛选出的益心健脑膏方提取工艺、制备工艺科学合理、简便可行,质量安全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2.
席啸虎  刘霞  仝立国 《中草药》2016,47(8):1297-1302
目的明确黄明胶、蜂蜜混合辅料膏方制备工艺的最佳参数。方法以润肠通便方为模型药物,以膏方的黄明胶、蜂蜜使用量以及成品膏相对密度为考察因素,膏方的成型性和指纹图谱为控制指标,运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膏方制备工艺。结果膏方提取工艺:加水6倍量,浸泡0.5 h,煎煮3次,每次1 h,其中首次提取加水8倍量。膏方指纹图谱主要色谱条件: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0~5 min,10%乙腈;5~15 min,10%~35%乙腈;15~30 min,35%~85%乙腈;检测波长238、280 nm。膏方指纹图谱共发现12个共有峰,指认7号峰为和厚朴酚(参比峰,S),各个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的RSD值均小于3%。膏方制备工艺为黄明胶使用量8%~12%、蜂蜜使用量22%~28%、成品膏相对密度1.20~1.25。膏方制备放大试验验证,偏差绝对值均小于3%。结论该方法可以保证膏方具有较好的成型性,以及化学成分相对较高的转移率。  相似文献   

3.
膏方,又称膏剂、膏滋药、煎膏剂,是以其剂型为名,属于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传统剂型之一。其口味甜美,具有补虚扶正、滋补强身、抗衰延年的作用,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的综合作用。近几年各级中医医院相应举办膏方节,为确保膏方制作的质量,我们对扶元调养膏中加入不同用蜜量进行了比较实验,方法和结果如下。1材料扶元调养膏:由党参、黄芪、山药、防风、五味子、知母等36味中药组成,实验药材总重量为3.1kg。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提高中药膏方的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通过膏方生产的硬件投入和软件的改进,对膏方制备生产全过程进行控制,同时加强抽检以保证膏方质量。结果与结论:中药膏方质量明显提高,得到患者好评。  相似文献   

5.
膏方是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体质因素、疾病性质、不同的临床表现,因应滋补强身,延年益寿,纠偏祛病等不同的需求,选择单味药或多味药按照君、臣、佐、使原则配伍所组成的方剂,经过特定的工序加工所制成的膏剂,是中医传统8种剂型——丸、散、膏、丹、汤、酒、露、锭之一.膏方与汤剂相比,优点在于服用方便,服用量小,减少了汤剂每天煎煮的麻烦,且口感较好.  相似文献   

6.
对传统中药膏方的制备改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仲蓬  赵岚  徐敏  卢竞 《光明中医》2011,26(11):2352-2353
膏方的质量控制体现在膏方制作的全过程,涵盖膏方处方质量、药材质量(含辅料)、处方调配质量以及膏方制作质量。本文就膏方的质量控制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求进一步保证膏方质量,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李孟 《中医药学报》2014,(1):115-116
目的:优选益元膏制备工艺的最佳参数条件。方法:以出膏率为评价指标,加水倍数、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因素,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试验,优选出益元膏的最佳制备工艺。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进行考察,选择最佳辅料。结果:经优选的制备工艺条件为加水量5倍,浸泡1h,提取3次,每次1h。最佳辅料为琼脂。结论:优选的辅料和膏方制备工艺参数均准确可行,质量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9.
中药膏方,又称膏滋,即传统意义上的煎膏剂,系指将处方药材加水煎煮2-3次,去渣取汁,过滤,浓缩后,加入炼蜜或蔗糖制成的稠厚半流体制剂.药汁直接浓缩不加任何赋形剂的称为清膏(或素膏),加入胶类的称为荤膏.目前,我院生产的膏滋均为荤膏,即加入了溶化好的胶剂,目的是为了增加膏滋的稠度.膏方在人们的防病治病及强身健体方面起着越来越多的作用.故此,笔者就中药膏方的制备与服用探讨如下: 1膏方的成分分析 传统的中药膏方多用炼蜜或蔗糖,因其既能矫味,又起滋补作用治疗慢性病.但对于糖尿病人就不适合;对一些需要减肥的人群也不适合.若确需矫味,可以选用甜菊糖来代替.对于一些"三高"患者,胶类药也不适合,应制成清膏或素膏.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文献及本医院膏方生产实际,对膏方的生产工艺进行总结,提出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银翘解毒软胶囊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优选银翘解毒软胶囊内容物处方及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L9(34)法,以内容物沉降体积比和黏度等为考察指标,确定银翘解毒软胶囊处方及制备工艺.结果 以大豆油为稀释剂,药材提取物粉末过120目筛,加入5%蜂蜡、3%聚山梨酯80制得的内容物混悬液最为稳定.结论 所制得的软胶囊工艺稳定,质量可控,适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优选重组水蛭素-2 (rHV2)鼻腔给药纳米粒最佳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壳聚糖与三聚磷酸钠复凝聚法,以包封率、载药量等为评价指标,以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设计,对壳聚糖黏附纳米粒制备过程中有关影响因素及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 壳聚糖的类型、壳聚糖溶液的pH值、壳聚糖与多聚磷酸钠的最终质量比以及搅拌速率对rHV2纳米粒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均有较显著影响;优选工艺的包封率可达到70%以上,载药量>8%.结论 经优选的工艺稳定可靠,可用于rHV2鼻腔给药纳米粒的制备.  相似文献   

13.
蜂胶提取物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优化蜂胶提取物制备工艺。方法 以浸膏得率,总黄酮、白杨素、乔松素和高良姜素质量分数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比较不同提取方法、提取溶剂、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溶剂用量对蜂胶提取物制备工艺的影响。结果 蜂胶提取物最佳工艺:蜂胶冷藏后粉碎,加5倍量95%乙醇浸渍(加搅拌)提取4 h,滤过,回收乙醇,浓缩、干燥。结论 优化后的蜂胶提取物制备工艺简单、合理,适于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盐酸青藤碱(sinomenine hydrochloride,SIN-HCl)脂质体的药物包封率,并阐明处方药量与脂质体粒径等因素对包封率的影响规律。方法 以离心沉淀-离心超滤法测定SIN-HCl脂质体的包封率;以包封率与成型性为主要指标筛选薄膜分散法(TFH)、逆相蒸发法(REV)与乙醚注入法(EI)3种制备方法;考察水化液的种类、pH值、离子浓度以及pH梯度载药、磷脂-胆固醇比例、药脂比对包封率的影响;以全面设计试验考察处方药量与粒径两因素对包封率的影响规律;考察代表性脂质体样品在4 ℃下的稳定性。结果 最适的制备工艺为薄膜分散法;最佳水化液为柠檬酸缓冲液(CBS);随着水化液pH值的升高,包封率增加;当水化液的pH值相同时,脂质体包封率随着水化液离子浓度的降低而增加;pH梯度载药可提高脂质体的包封率,pH梯度载药脂质体的最适水化液为pH值2.5的CBS,最适大豆磷脂-胆固醇比例为6∶1,SIN-HCl与大豆磷脂的比例由1∶6增至6∶6,未经探针式超声处理的脂质体包封率略有下降;建立了药物包封率与处方药量和粒径之间的定量关系,一定粒径与处方药量的脂质体包封率大于80%;成品脂质体的稳定性良好。结论 pH梯度主动载药技术可以制备高包封率的SIN-HCl脂质体。  相似文献   

15.
李洪松  张学顺  傅春升  冯静 《中草药》2013,44(4):414-419
目的 制备苦参碱自微乳制剂,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通过溶解度试验、伪三元相图的研究,筛选出苦参碱自微乳最佳处方;在此基础上制备苦参碱自微乳制剂,建立HPLC法测定自微乳中苦参碱的方法;对自微乳的外观、形态、粒径及其分布、Zeta电位、载药量和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 苦参碱自微乳最佳处方为苦参碱-油酸-油酸乙酯-EL-40-异丙醇(0.5∶0.15∶0.15∶0.35∶0.35);制备的苦参碱自微乳为澄明液体,流动性、稳定性好,遇水形成O/W型微乳,平均粒径(68.00±0.07)nm(n=3),平均载药量为42.689 mg/mL(n=3)。结论 自微乳制剂制备工艺简单、性质稳定,为苦参碱自微乳制剂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绞股蓝总皂苷脂质体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樊 《中草药》2013,44(18):2526-2530
目的 探讨用豆甾醇替代胆固醇制备绞股蓝总皂苷脂质体的可行性,并获得最佳制备工艺与处方。方法 以卵磷脂和豆甾醇为膜材制备不含胆固醇的绞股蓝总皂苷脂质体;脂质体以鱼精蛋白沉淀法进行包封率的测定;以包封率为评定指标,筛选该新型绞股蓝总皂苷脂质体的最佳制备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优化该脂质体的制备工艺;采用粒径、Zeta电位、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该新型绞股蓝总皂苷脂质体。结果 用豆甾醇替代胆固醇制备绞股蓝总皂苷脂质体的最佳制备方法为乙醇注入法,通过正交设计得最佳工艺为绞股蓝总皂苷与卵磷脂的质量比为1∶10,卵磷脂与豆甾醇的质量比为4∶1,PBS缓冲溶液pH值为7.0,水化温度为35 ℃;所得脂质体的包封率为(77.00±1.17)%,粒径为(202.6±3.9)nm,多分散系数(PDI)为0.108±0.003,电位为(?28.66±0.86)mV,该脂质体在电镜下呈规则圆形。结论 用豆甾醇替代胆固醇制备绞股蓝总皂苷脂质体方法可行,采用最佳工艺制备的绞股蓝总皂苷包封率高,形态和粒径均较好,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7.
柿叶黄酮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柿叶黄酮磷脂复合物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溶剂法制备柿叶黄酮磷脂复合物,以柿叶黄酮中黄酮类化合物与磷脂的复合率为评价指标,结合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制备工艺条件;采用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复合物的形成进行验证。结果 反应溶剂、柿叶黄酮与大豆磷脂投料比是磷脂复合物制备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无水乙醇作为反应溶剂,柿叶黄酮与大豆磷脂投料比1∶2,反应物质量浓度30 mg/mL,在30 ℃下反应1 h;在此条件下复合率为96.95%。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柿叶黄酮磷脂复合物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稳定可行,可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8.
传明酸传递体的制备及其性质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传明酸传递体的处方。方法 逆向旋蒸法制备传明酸传递体;通过考察膜材比、脂药比及脱氧胆酸钠用量对包封率、载药量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二项式方程拟合,用效应面法预测最佳处方,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 确定最优处方为膜材比2∶1、脂药比6∶1、脱氧胆酸钠用量为20 mg;以该处方制备所得传明酸传递体的包封率为(81.28±1.06)%、载药量为(4.67±0.28)%、平均粒径为(105.3±7.2)nm、Zeta电位为(?38.5±2.3)mV,且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偏差较小。结论 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筛选传明酸传递体是一种简便、可行的实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大黄酚冻干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大黄酚冻干脂质体的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出大黄酚脂质体悬混液,低速离心法分离游离药物测定包封率,考察预冻时间、干燥时间、保护剂类型、保护剂加入方式及其用量对冻干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结果 预冻时间为24 h,干燥时间为24 h,以甘露醇-蔗糖(质量比1∶1)为保护剂外加法得到的大黄酚冻干脂质体粒径均匀,复溶性极好,包封率达(61.30±2.2)%.结论 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出大黄酚脂质体悬混液,以甘露醇-蔗糖作保护剂,可制得复溶性极好、包封率较高的大黄酚冻干脂质体.  相似文献   

20.
孙文杰  陈彦  高霞  刘聪燕  瞿鼎 《中草药》2013,44(24):3465-3470
目的 以地榆为还原剂及分散剂还原硝酸银溶液制备地榆-纳米银复合物,并对其进行表征。方法 以地榆-纳米银复合物的吸光度为指标,考察地榆粉末提取时间、地榆提取液加入量、AgNO3溶液浓度、合成温度等对地榆-纳米银复合物形成的影响,并筛选最佳合成条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动态激光散射(DLS)对地榆-纳米银复合物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结果 地榆粉末煮沸15 min,地榆提取液(0.1 g/mL)与1 mmol/L AgNO3溶液体积比为1∶10,25 ℃反应1 h制备地榆-纳米银复合物条件最佳,所得地榆-纳米银复合物形状近似球形,平均粒径约为21 nm,分布均匀、性质稳定。结论 地榆-纳米银复合物制备方法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