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考组(50例,常规护理)和中医组(50例,常规护理+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每搏输出量(SV)、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均高于干预前,且中医组高于参考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中医组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 中医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肺功能,且对于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活素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40例慢性肾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20例)采取新活素+CRRT方案治疗,对照组(20例)采取CRRT方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水平、肾功能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LVEDD、LVESD水平皆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则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BUN、Scr、NTproBNP水平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活素+CRRT的联合治疗方案效果较为理想,有助于缓解患者肾衰竭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心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慢性肾衰竭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慢性肾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CRRT组和普通血透组(IHD 组),每组20例.CRRT组采用CRRT治疗,IHD组采用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血气分析指标(pH、SpO2)、血生化指标(血肌酐、血钾及血钠)和使用心电监护仪,并记录2组患者的呼吸、心率(HR)及血压(SBP、DBP)的情况;2组患者治疗1周后心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1周后,均出现HR减慢,血肌酐下降,SpO2上升,电解质恢复正常.与IHD组比较,CRRT组呼吸、HR、SBP、DBP、pH、血钾及血钠无明显变化(P>0.05),SpO2明显改善、血肌酐下降缓慢(P<0.05).CRRT组患者治疗1周后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HD组(P<0.05).结论 采用CRRT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有效缓解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近年来基层医院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及循证医学发展成果在基层医院对慢性心力衰竭的干预程度。方法收集2004~2007年住院并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64例,将病因、心功能分级及药物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慢性心力衰竭病因主要是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等。住院患者心功能以Ⅲ~Ⅳ级为主,治疗以强心(地高辛)、利尿、扩张血管药物为主,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仍很低,能达到目标剂量的更少,与国内资料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以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为主,其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循证医学成果在基层医院普及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在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且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生化指标、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Ⅲ级占比、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低于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治疗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小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躯体健康、精神健康评分高于治疗前(P<0.001)。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有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贫血患者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2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住院治疗患者96例,随机分为常规抗心衰治疗组(48例)和加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口服铁剂治疗组(48例),共治疗2个月,随访观察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红蛋白(Hb)水平、心衰再入院率、心源性病死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EPO联合铁剂治疗组患者BNP水平、心功能分级、LVEF值、Hb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1),并且显著优于常规抗心衰治疗组(均P〈0.01),心衰再入院率也显著下降(P〈0.05),但2组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EPO联合铁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心衰患者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与美托洛尔共同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SV、LVEF及LVED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慢性心力衰竭也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一种临床综合症,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和最终结局。我们采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一缬沙坦配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慢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比较治疗前后心率、血压(SBP、DBP)、射血分数(EF)、左心室舒张期最大内径(LVDd)各指标及其显效率、有效率。结果:高压氧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氧对慢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肾功能不全对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100例,根据血清肌酐水平分为A组(肾功能正常组)和B组(轻度功能不全组)二组,比较二组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A组与B组比较,性别比、年龄≥65岁、以及心功能IIII级以上例数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院平均年龄、住院平均天数和住院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年龄大,住院时间长,住院病死率高,肾功能不全是增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联合利尿剂治疗高血压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合并慢性CHF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情况分为2组,对照组64例常规给予洋地黄和利尿剂,观察组56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苯那普利。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1%和70.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传统药物洋地黄和利尿剂治疗基础上,加用ACEI类苯那普利是治疗高血压合并CHF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尿毒症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常见死因之一,临床上常常因为经济条件差、透析次数少、水负荷重、内科药物治疗及常规血液透析难以纠正,不能阻止心功能的进一步恶化。近年来有关序贯透析方法治疗尿毒症合并急性肺水肿报道较多,但长期采用序贯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报道甚少,本文采用序贯透析方法,辅以降压及强心等药物治疗尿毒症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48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刘春梅 《临床医学》2014,34(10):85-86
目的分析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在济宁建工医院治疗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卡托普利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小剂量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连续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88.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水平均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LVDD、LVE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卡托普利与美托洛尔是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措施,可以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观察常规抗心衰药物基础上换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Sacubitril/Valsartan,LCZ696)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心内科治疗的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19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指南导向药物治疗(GDMT),患者在抗心衰标准药物治疗基础上将ACEI/ARB替换为LCZ696治疗,平均观察(9.3±3.6)个月。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eGFR及血钾的变化。结果:治疗后LVE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LVEDD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NYHA分级明显改善(P<0.001); NT-ProBN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治疗后躯体、情绪、其他领域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诊室日间收缩压和家庭自测夜间收缩压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P<0.01),eGFR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血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HFrEF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在标准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换用LCZ696能明显改善NYHA分级、肾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降低NT-ProBNP,对血钾无明显影响。符合适应症的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卡维地洛(商品名洛德)是新的第3代口受体阻滞剂,研究表明,经卡维地洛对心力衰竭的治疗后病死率显著较安慰剂组降低65%,卡维地洛组猝死和泵衰竭呈同样程度的降低。但对慢性心衰并二尖瓣返流可否同时改善,目前尚知之甚少。作者应用卡维地洛对30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二尖瓣返流患者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癌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老年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也多见于老年人,COPD合并肺癌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而且早期不易被发现往往延误诊断和治疗,为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肺癌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对本院1999~2007年收治的62例COPD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中慢性肾脏病(CKD)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将98例CKD 3~4期的患者,按是否合并COPD分为合并COPD组和不合并COPD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血压、C反应蛋白(CRP)、肌酐等方面的变化和两组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及病死率。结果与不合并COPD组患者比较,合并COPD组吸烟患者比例、CRP、肌酐、蛋白尿水平更高(P<0.05)。随访结果显示CKD合并COPD的患者进入ESRD及病死率高(P<0.05)。结论 CKD和COPD常常合并存在,合并COPD可影响CKD患者的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心肾综合征(CRS)是指心脏或肾脏功能不全时相互影响、相互加重而导致的心肾功能急剧恶化的临床综合征.Ronco等[1-2]将CRS分为5个亚型:Ⅰ型:急性CRS,即急性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导致的急性肾损伤(AKI);Ⅱ型:慢性CRS,是慢性心力衰竭导致的肾功能不全的过程;Ⅲ型:急性肾心综合征,指急性缺血性肾功能障碍导致的急性心脏功能受损;Ⅳ型:慢性肾心综合征,即慢性肾功能不全造成的冠状动脉疾病和心力衰竭等心脏损害情况;Ⅴ型:继发性CRS,指在心肾功能不全中出现的全身系统事件的情况.在美国,30%住院的急性心力衰竭(HF)患者有慢性肾功能衰竭史(血清肌酐水平>2 mg/dl)[3].Smith等[4]进行了文献荟萃,分析了16个中心共80098例HF患者与肾功能损害和病死率的关联,发现63%的心力衰竭患者合并有轻度肾功能不全,其中20%有中度或重度肾功能不全,而肾小球滤过率(GFR)每下降10 ml/min,死亡率增加7%.我国一项临床调查中发现,66例肾性高血压发生急性左心心力衰竭发生率为264例次,抢救成功252例次,成功率95.4%[5].提示CRS是一种临床常见综合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将有利于改善患者心、肾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因此,有关CRS临床早期诊断与病情监测的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近年来受到了广泛重视,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红霞  聂玮 《医学检验与临床》2010,21(3):118-118,12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随着病程迁延,COPD多合并呼吸衰竭,并且反复发作。我院自2006年1月.2010年4月收治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8例.均给予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β受体阻滞剂药物治疗现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抽取我院2005年120例(A组),2006年124例(B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统计其接受β受体阻滞剂药物治疗的情况。结果:A、B组患者接受β受体阻滞剂药物治疗的分别为18.9%和19.8%。结论:临床实践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β受体阻滞剂药物治疗的比例很低,且剂量偏小,β受体阻滞剂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尚需进一步重视及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