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病种质量控制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2012年实行单病种质量控制后的256例CAP患儿设为质控后组,2011年尚未实行单病种质量控制的254例CAP患儿设为质控前组。比较两组平均住院时间、人均住院费用、人均药品费用、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质控后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质控前组,人均住院费用和药品费用低于质控前组,健康知识及满意度评分高于质控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不仅规范了医院的医疗行为和诊疗技术,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住院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有助于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2.
《抗感染药学》2017,(3):507-510
目的:分析和评价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单病种抗菌药物治疗的质控指标,为下一步规范单病种管理提供资料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度入住呼吸内科患者,第一诊断为CAP且入组临床路径的病例96例,分析抗感染药物治疗的质控指标,分析其病原学诊断、抗感染药物治疗时机、初始抗菌药物的选择、初始治疗效果以及抗感染疗程。结果:抗菌药物使用前的病原学诊断仅为6.25%,96.9%患者能在入院4 h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初始抗感染方案选择针对重症肺炎的百分率为72.92%,全部病例均做了效果评价,抗菌药物治疗的疗程合格率达85.42%。结论:在CAP当中抗感染治疗的单病种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在病原学诊断和初始抗菌药物选择方面;这需要加强培训和管理,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和初始抗菌药物选择的合理率。  相似文献   

3.
欧阳小青  蔡德  魏敦灿 《中国药房》2011,(26):2433-2435
目的:了解我院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9年CAP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例CAP患者中,入院4h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有96例(占96.0%);共涉及8类54种抗菌药物,其中应用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达135频次(占51.7%),其次为喹诺酮类,共57频次(占21.8%);联合用药以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最常见(占51.0%)。结论:我院对CAP的诊疗基本符合"CAP的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抗菌药物应用基本规范,但在品种选择、应用时机及联合用药方面仍存在个别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4.
儿童因免疫功能低下,易成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主要高发人群,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和成长发育,为此需明确了解儿童CAP主要病原体及诊断方法,以利于临床治疗。为此本文将对儿童CAP的病原学、临床特征、诊断措施、临床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并总结诊治体会。方法综合分析近年来医院收治的112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表现,X线征,微生物学培养及治疗效果。结果住院治疗患儿以年幼儿(≤5岁)多见,以咳嗽、咳痰、发热多见,年幼儿易出现气促和呼吸困难;胸片以片状影和/或间质渗出为主;呼吸道分泌物的细菌培养+药敏可以指导用药;但早期的经验性用药也很重要。结论儿童社区获得型肺炎是儿科的常见病,治疗效果好,但要引起重视,年幼儿亦可因救治不及时出现重症肺炎而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院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CAP住院患儿108例,统计分析其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及费用、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所使用的抗菌药物共计4类12种,使用频次排在前三位的是阿奇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给药途径为静脉注射和口服给药两种,联合用药以二联用药为主(63.O%),治疗有效率为95.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人均抗菌药物费用为1171.76元,人均每日抗菌药物费用为137.85元。结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实施后,我院CAP住院患儿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中病毒感染的特点。方法选择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间门诊和住院CAP患儿的痰标本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IFV)、副流感病毒(PIFV)、腺病毒(ADV)的PCR检测。结果儿童CAP病毒病原中以RSV感染为主,IFV、PIFV、ADV是重要病原。结论病毒感染在儿童CAP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肺炎是我国儿童常见病多发病,是5岁以下小儿第一位死因,国内统计,小儿肺炎占小儿内科总住院人数的24.5%~56.2%,WHO将小儿肺炎列为全球重要儿科疾病之一。根据肺炎感染的环境,分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社区获得性肺炎是基层医疗机构最常遇到的儿童常见的重要感染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儿童流行性感冒(流感)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146例流感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146例诊断为流感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儿中,男96例,女50例。年龄<5岁139例(其中<2岁76例), 6~12岁7例。常见的表现为发热123例(84%)、其中体温>39℃67例(54%),咳嗽144例(99%),喘息40例(27%),呕吐腹泻45例(31%)。异常体征主要有肺部啰音143例(98%),喘鸣音49例(34%)。146例患儿均进行了血常规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升高(>12×109/L)69例(47%),中性粒细胞比例(N%)明显升高(≥80%)18例(12%);C反应蛋白(CRP)水平升高66例(45%);降钙素原(PCT)水平升高(>0.5 ng/ml)69例(47%);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升高(>15 mm/1 h)76例(52%)。100例患儿进行了肝功能检查,其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升高(>8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常见非典型病原体(MP、CP、CT)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分布特点,为临床提供病原诊断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住院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650例患儿,年龄1月-14岁;人院时取深部呼吸道新鲜痰液,采用聚合酶联荧光定量(FQ—PCR)技术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沙眼衣原体的基因片段。结果常见非典型病原体病原阳性率为28%(182/6501,单纯MP感染检出率为10%(65/650),单纯cP感染率为8.9%(58/560),单纯cT感染检出率为2.9%(19/5601,混合感染检出率为6.2%(40/560);男性患儿病原体检出率为28.6%(99/345),女性患儿检出率为27.2%(83/305);MP、CP3岁以上儿童的感染率分别为61.5%(40/65)和70.7%(41/58);CT检出率1-6月年龄组最高,为52.6%(10/19);混合感染6月~3岁年龄组检出率为62.5%(25/40);春夏秋冬四季总检出率分别为24.2%(44/182)、23.6%(43/182)、24.7%(45/182)、27.4%(50/182);异常胸x线表现间质浸润、肺叶浸润、胸膜反应等出现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l肺门淋巴结肿大出现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AP患儿非典型病原体以MP、CP为多,MP、CP感染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CT感染1.6月年龄组最高,混合感染6月~3岁年龄组最高;性别、季节和胸x线间质浸润、肺叶浸润、胸膜反应等异常表现对MP、CP、CT诊断无鉴别意义,但肺门淋巴结肿大,MP感染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学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病房2009年3月~2010年2月住院治疗的1 106例CAP患儿鼻咽抽吸物细菌培养、呼吸道7种病毒、MP-PCR、CP-PCR及MP、CP血清学检测结果.结果:(1)1 106例患儿病毒检出阳性540例(48....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指导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抗菌药物选择以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72例儿童CAP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血清PCT指导抗菌药物选择组(观察组)和临床指导标准选择组(对照组)各86例,比较两组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疗效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以及两种抗菌药物联用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儿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退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血清PCT指导CAP患儿抗菌药物的使用能显著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缩短使用时间且不影响临床疗效,有助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的378例老年CAP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CAP合并多种基础病,抗生素治疗敏感性差,易出现并发症。结论老年人CAP的特点是并发症多,耐药率高,需联合应用抗生素,同时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4.
彭懿  舒畅  符州 《儿科药学杂志》2016,22(10):32-38
目的: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近10年来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学检测结果,了解CAP病原变迁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1-12月住院治疗的1 613例CAP患儿鼻咽抽吸物(或痰液标本)细菌培养、呼吸道7种病毒及支原体检查结果等资料。结果:(1)检出前2位细菌为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与2003年及2009年比较,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检出比增加,流感嗜血杆菌检出比显著减少。婴儿组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检出比下降。(2)与2003年及2009年相比,各年龄组腺病毒及支原体检出率增加。(3)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有一定程度增高,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显著下降,为肺炎链球菌敏感药物。结论:儿童CAP病原构成和病原菌耐药性随时间发生变迁,所检出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有不同程度耐药,做好地区病原及药敏监测,有助于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C反应蛋白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发热门诊2011年2月—2012年1月接诊的患者进行随机抽样,对抽样获得的61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CRP采用QuikRead CRP快速分析仪检测。结果 611例患者中CRP增高394例(占64.5%),其中肺炎患者占16.50%(65/394),而在CRP正常的217例患者中,肺炎占4.15%(9/217),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当CRP值>30 mg·L-1时,约有1/5的患者诊断为肺炎,CRP值>50 mg·L-1时,约有1/4的患者诊断为肺炎。CRP值增高对肺炎诊断的敏感性为87.84%,阳性预测值是16.50%,阴性预测值是95.85%。结论在发热门诊,CRP水平与CAP的诊断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且阴性预测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头孢西丁钠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3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给予头孢西丁钠,对照组21例给予头孢呋辛,均静脉滴注,80-160mg/kg,每12h给药1次。结果治疗组在有效率、细菌清除率、药物敏感试验和安全性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治疗CAP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急性白血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裕平  刘林 《中国药业》2008,17(9):59-59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经过及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排痰及心理护理,A组予α-糜蛋白酶雾化吸入,B组予氨溴索雾化吸入。两组均于入院当日及治疗72h后观察体温、呼吸频率、脉搏、咳嗽、咳痰、肺部罗音等临床表现,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72h后,B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急性白血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有效,综合治疗及护理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系列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 )的临床疗效,并应用药物经济学原理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选择CAP患者16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A组、B组、C组、D组,各40例。A组给予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B组给予盐酸洛美沙星氯化钠注射液,C组给予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D组给予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疗程均为7d。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82.5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B组总有效率为85.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C组总有效率为95.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D组总有效率为95.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4组患者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 C/ E最低,为4.68;C组ΔC/ΔE最低,为10.75。A组 C// E最低,为4.22;C组ΔC//ΔE最低,为9.68。结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CAP的 C/ E最低,具有更高的药物经济学价值;加替沙星ΔC/ΔE最低,是最佳的替代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