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索一套系统的针灸治疗脑卒中的方法。方法:检索参考相关文献,并对临床实验中的经验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脑卒中的针刺治疗分为3期,即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无意识障碍,体质尚可,应及早配和针灸治疗,宜体针弱刺激。脑出血患者针刺介入时机相对脑梗死延后。恢复期阶段对肢体功能恢复及一些并发症最适宜针灸治疗。应先促使休克的脊中枢恢复其对下级神经元的控制功能,及时恢复脊髓反射弧重建。此时以梅花针叩刺督脉及背俞穴并加运动头针、体针对症治疗。对于失语、吞咽困难等并发症,运用运动头针及时对症治疗。后遗症期以功能锻炼为主,减少针灸次数,间断治疗。结论:脑卒中患者在不同阶段的治疗中,应采用将各种针法优化组合的临床方案,这样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针灸治疗脑卒中的方法及应用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针灸治疗脑卒中的临床应用较普遍,针刺方法和优化方案,将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资料来源:归纳1996/2002年间在《中医医学一中医》杂志上发表的针灸治疗脑卒中的献要,并应用网络Http://172.16.o.200/CHDL,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检阅期刊全库2003/2004年间关于针灸治疗脑卒中方面的相关献。检索词:脑卒中;针灸疗法。资料选择:选择关于针灸治疗脑卒中的研究与应用方面的相关献76篇,排除非随机研究原,未排除非盲法研究原。资料提炼:在76篇献中,内容呈不同程度重复的有33篇,给予删除;对43篇主要为治疗方法方面的献进行分类整理。资料综合:脑卒中归属于中医学之“中风”,其病机为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形成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针灸能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整阴阳,能改善脑卒中患肢体功能障碍,失语语言不利、吞咽障碍等各种临床症状。针灸治疗脑卒中,目前普遍多用于缓解期和后遗症期。针灸治疗脑卒中包括头针、体针等治疗方法和药氧针刺法、针罐结合法等综合疗法,其疗效与穴位、手法、梗死部位等多种因素相关。结论:针灸作为一种有实用价值的治疗手段用于治疗脑卒中的常规技术,特别是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患者的呃逆,是因脑部病变累及呃逆中枢使膈肌异常兴奋而引起的呃逆,症状重且顽固,可影响患者的病情和康复疗程。治愈呃逆,可为患者减轻痛苦,稳定病情,协助其他治疗。从体针疗法、耳穴疗法、穴位注射、指压疗法、其他疗法等5个方面介绍了近10年来脑卒中后呃逆的针灸治疗概况。同时就目前存在的不足提出见解,以供磋商。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灸治疗脑卒中的临床应用较普遍,针刺方法和优化方案,将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资料来源:归纳1996/2002年间在《中医医学文摘-中医》杂志上发表的针灸治疗脑卒中的文献摘要,并应用网络Http://172.16,o,200/CHDL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检阅期刊全文库2003/2004年间关于针灸治疗脑卒中方面的相关文献。检索词:脑卒中;针灸疗法。资料选择:选择关于针灸治疗脑卒中的研究与应用方面的相关文献76篇,排除非随机研究原著,未排除非盲法研究原著。资料提炼:在76篇文献中,内容呈不同程度重复的有33篇,给予删除;对43篇主要为治疗方法方面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资料综合:脑卒中归属于中医学之“中风”,其病机为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形成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针灸能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整阴阳,能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失语语言不利、吞咽障碍等各种临床症状。针灸治疗脑卒中,目前普遍多用于缓解期和后遗症期。针灸治疗脑卒中包括头针、体针等治疗方法和药氧针刺法、针罐结合法等综合疗法,其疗效与穴位、手法、梗死部位等多种因素相关。结论:针灸作为一种有实用价值的治疗手段用于治疗脑卒中的常规技术,特别是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推按运经仪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针灸疗法进行对比。 方法:①选择1998—08/1999—06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住院脑卒中患者30例。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②按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推按运经仪治疗组、针刺治疗组.各15例。推按运经仪治疗组:采用北京密波自动化控制设备厂生产的推按运经仪。将仪器5个极板分别置于患侧肢体阳经穴位:肩髃、臂臑、曲池、外关、合各、环跳、髀关、果丘、昆仑、足三里,选用频率50~100Hz、输出量60%~90%,以患者耐受为度。治疗30min/次,1次/d,30d为1疗程。针灸治疗组:根据“治萎独取阳明”的原则,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选穴与治疗组相同.针用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min,1次/d,30d为1疗程。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③采用脑卒中评分(包括7项内容:神志状态、语言表达、上肢肩关节、指关节、髋关节、趾关节、综合功能.5级评分:0~4分.分数越高病情越轻)评估患者病情。④根据治疗1疗程前后脑卒中评分变化判定疗效:恶化:病情加重积分减少或死亡者;无效;积分增加〈4分;有效:积分增加≥4分;显效:积分增加≥10分;恢复正常:治疗后积分≥21分。⑤计量和汁数资料差异比较采用q榆验和x^2检验。 结果:脑卒中患者30倒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推按运经仪治疗组和针灸治疗组经1个疗程治疗后脑卒中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19.60&;#177;3.89),(20.80&;#177;3.73)分;(13.07&;#177;5.43),(13.73&;#177;6.19)分,q=5.142屯5.5622, P〈0.051。②推按运经仪治疗组和针灸治疗组经1个疗程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1;明显[恢复正常:2例(13%),3例(20%);显效:6例(40%),5例(33%);有效:6例(40%),6例(40%),无效:1例(7%),1例(7%),恶化:0,0.P〉0.05]。 结论:推按运经仪能有效治疗脑卒中,效果与传统针灸疗法相当。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将43例脑卒中后频繁呃逆超过72h患者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针灸)23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20例,结果观察组3d内呃逆完全终止12例,1周时23例患者呃逆全部终止,而对照组1周时仅13例完全终止,提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偏瘫的针灸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体针、头针、电针是中医治疗脑卒中偏瘫的常用方法。目前取穴方法中辨证、辨病、按时、循经、固定等方法已经发展起来。眼针、舌针、穴位注射、皮肤针、腕踝针、微波针等已进行了较多研究,在临床中用于改善舌体运动、语言功能、脑卒中后痴呆等均取得了一定进展。有研究表明不同针灸疗法综合应用对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优于单一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中的作用。方法:将2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常规药物治疗、语言、肢体康复训练法(对照组)和针灸加药物治疗、语言、肢体康复训练法(实验组)。针灸10d后观察比较结果。结果:治疗后口语表达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有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推按运经仪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针灸疗法进行对比。方法:①选择1998-08/1999-06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住院脑卒中患者30例。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②按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推按运经仪治疗组、针刺治疗组,各15例。推按运经仪治疗组:采用北京密波自动化控制设备厂生产的推按运经仪。将仪器5个极板分别置于患侧肢体阳经穴位:肩、臂臑、曲池、外关、合各、环跳、髀关、果丘、昆仑、足三里,选用频率50~100Hz、输出量60%~90%,以患者耐受为度。治疗30min/次,1次/d,30d为1疗程。针灸治疗组:根据“治萎独取阳明”的原则,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选穴与治疗组相同,针用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min,1次/d,30d为1疗程。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③采用脑卒中评分穴包括7项内容:神志状态、语言表达、上肢肩关节、指关节、髋关节、趾关节、综合功能,5级评分:0~4分,分数越高病情越轻雪评估患者病情。④根据治疗1疗程前后脑卒中评分变化判定疗效:恶化:病情加重积分减少或死亡者;无效:积分增加<4分;有效:积分增加≥4分;显效:积分增加≥10分;恢复正常:治疗后积分≥21分。⑤计量和计数资料差异比较采用q检验和χ2检验。结果:脑卒中患者3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推按运经仪治疗组和针灸治疗组经1个疗程治疗后脑卒中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眼(19.60±3.89),(20.80±3.73)分;(13.07±5.43),(13.73±6.19)分,q=5.1424,5.5622,P<0.05演。②推按运经仪治疗组和针灸治疗组经1个疗程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不明显眼恢复正常:2例(13%),3例(20%);显效:6例(40%),5例(33%);有效:6例(40%),6例(40%),无效:1例(7%),1例(7%),恶化:0,0,P>0.05演。结论:推按运经仪能有效治疗脑卒中,效果与传统针灸疗法相当。骨禺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患者的呃逆,是因脑部病变累及呃逆中枢使膈肌异常兴奋而引起的呃逆,症状重且顽固,可影响患者的病情和康复疗程。治愈呃逆,可为患者减轻痛苦,稳定病情,协助其他治疗。从体针疗法、耳穴疗法、穴位注射、指压疗法、其他疗法等5个方面介绍了近10年来脑卒中后呃逆的针灸治疗概况。同时就目前存在的不足提出见解,以供磋商。  相似文献   

11.
头体针治疗脑卒中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目的观察头体针结合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83例脑卒中患者分头针、体针、头体针 3组进行治疗 ,疗程满2个月后比较疗效。结果头针组与体针组之间、体针组与头体针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但头体针组与头针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头体针结合较单纯的头针或体针治疗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瘫颈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200例脑卒中后偏瘫颈肩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疼痛程度、肢体功能、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NFDS、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NFDS、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上肢功能、下肢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肢功能、下肢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瘫颈肩痛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缓解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灸与养阴熄风通络汤联合用于中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10例某院中风病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之上采用针灸和养阴熄风通络汤,治疗时长为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证候积分、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并对比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差异。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7%,比试验组的90.9%低(P<0.05);两组治疗4个疗程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全血黏度高切、低切及血浆黏度比入院时均明显下降,Fugl-Meyer评分明显上升,且试验组治疗4个疗程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药养阴熄风通络汤治疗中风病疗效明显,可明显减轻神经损伤及临床症状,调整机体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灸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后偏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CIS偏瘫患者7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温针灸联合通络扶正汤治疗)42例和对照组(通络扶正汤治疗)37例。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血清学指标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 ,并分析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cAMP水平较治疗前上升,cGM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变化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及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疗效更佳,更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8例CIS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9,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灸+常规西医治疗)与对照组(n=49,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全血粘度高切及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FIB均降低,PT、APTT均延长,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IS各项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灸可有效治疗CIS,改善患者血流变及凝血功能,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及NIHSS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尿动力学异常以及针灸、生物电反馈并超声波对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方法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106例,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膀胱尿道功能;并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脑卒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以及生物电反馈和超声波治疗。结果脑卒中后尿失禁主要尿动力学异常为逼尿肌反射亢进和尿道外括约肌无抑制性松弛。针灸、生物电反馈和超声波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尿失禁症状。结论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尿动力学改变以逼尿肌反射亢进和尿道外括约肌无抑制性松弛为主,采用针灸、生物电反馈并超声波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椎体成形术配合针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三科收治的8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不同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和B组,每组各42例。A组患者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椎体成形术配合针灸治疗。评价B组患者针灸治疗的依从性,对比两组患者的椎体成形术治疗情况(手术时间、X线曝光次数、骨水泥注入量、术后骨水泥渗漏率、手术效果)、临床疗效、疼痛程度(VAS评分)、骨密度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结果 B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无中途退出者,针灸治疗依从性为100.0%。两组患者的椎体成形术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次数、骨水泥注入量、术后骨水泥渗漏率、手术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9%(39/42),高于A组的76.2%(32/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VAS评分(2.0±0.7分)低于A组(3.8±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的骨密度(-1.05±0.25SD)大于A组(-1.63±0.47 S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的Barthel评分(85.5±7.1分)高于A组(74.1±9.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配合针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明显改善骨密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行。  相似文献   

18.
董恒  刘跃光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9):147-149
目的:回顾近10年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文献报道,从选穴角度系统总结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临床研究现状,归纳针灸治疗取穴规律,为今后提高针灸临床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12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相关文献,检索词“针灸,痉挛性偏瘫,肌张力增高”,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针对性较强的相关文献,并作初步分类,同类文献首选近年发表的核心期刊文章。排除重复及综述类文献。对所选论文进行查找全文。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2篇相关文章,其中53篇属于重复及综述类文献,对符合标准29篇文献进行分析整理。 资料综合:①传统经络理论指导下的循经辨证选穴:包括阳经选穴、阴经选穴、阴阳经辩证选穴(现在临床多采用阴阳兼顾,或以阴经穴为主,配以阳穴,或以阳经穴为主,兼配阴穴,协调阴阳)、督脉经选穴、经筋刺法、腹针和特定穴治疗。②结合现代医学理论指导选穴:协调平衡肌张力,根据现代康复学原理及偏瘫的恢复发展规律,应以协调肌群间张力的平衡为重点,拮抗上肢屈肌、下肢伸肌运动,协调平衡主动肌与拮抗肌的张力,抑制痉挛,建立正常运动模式;从现代生理解剖学角度,提供夹脊穴、锥体区、神经干、头针治疗的生理基础。③综合疗法:主要采用针药结合、多种针法结合及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等方法。 结论:针灸在治疗偏瘫痉挛状态具有独特优势,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改善患肢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多样化,取穴规律多,但疗效评价缺乏统一量化标准,选穴配伍缺乏优化组合方案,对针灸治疗机理研究尚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近10年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文献报道,从选穴角度系统总结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临床研究现状,归纳针灸治疗取穴规律,为今后提高针灸临床疗效提供理论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12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相关文献,检索词“针灸,痉挛性偏瘫,肌张力增高”,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针对性较强的相关文献,并作初步分类,同类文献首选近年发表的核心期刊文章。排除重复及综述类文献。对所选论文进行查找全文。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2篇相关文章,其中53篇属于重复及综述类文献,对符合标准29篇文献进行分析整理。资料综合:①传统经络理论指导下的循经辨证选穴:包括阳经选穴、阴经选穴、阴阳经辩证选穴(现在临床多采用阴阳兼顾,或以阴经穴为主,配以阳穴,或以阳经穴为主,兼配阴穴,协调阴阳)、督脉经选穴、经筋刺法、腹针和特定穴治疗。②结合现代医学理论指导选穴:协调平衡肌张力,根据现代康复学原理及偏瘫的恢复发展规律,应以协调肌群间张力的平衡为重点,拮抗上肢屈肌、下肢伸肌运动,协调平衡主动肌与拮抗肌的张力,抑制痉挛,建立正常运动模式;从现代生理解剖学角度,提供夹脊穴、锥体区、神经干、头针治疗的生理基础。③综合疗法:主要采用针药结合、多种针法结合及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等方法。结论:针灸在治疗偏瘫痉挛状态具有独特优势,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改善患肢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多样化,取穴规律多,但疗效评价缺乏统一量化标准,选穴配伍缺乏优化组合方案,对针灸治疗机理研究尚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