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吡格列酮联合应用治疗新诊断肥胖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选取71例新诊断肥胖他D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给予二甲双胍500mg、2次/d,吡格列酮30mg、1次/d联合治疗;对照组包括二甲双胍组(M组)和吡格列酮组(P组),M组24例给予二甲双胍500mg、2次/d治疗;P组22例给予吡格列酮30mg、1次/d治疗患者。所有治疗疗程12周,观察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及餐后2h胰岛素(P2hINS)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治疗后FPG、2hPG、HbA1c、FINS、P2hINS均明显下降。M组和P组疗效相似;治疗组在减低患者胰岛素水平、改善糖代谢紊乱方面均优于M组和P组。结论联合应用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可作为经过单一使用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治疗血糖控制仍然不良的肥胖T2DM患者选用的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李蓉 《四川医学》2009,30(12):1930-193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在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月,84例肥胖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对照者单纯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血糖、胰岛素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FPG、2hPG、FINS及P2 INS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PG、2hPG、FINS及P2 INS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C、TG及LDL-C水平略有下降,而HDL-C水平略有升高,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可降低肥胖T2DM患者血糖、胰岛素水平,是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疗效。方法治疗组给予吡格列酮30mg/d,一次口服,联合二甲双胍;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1 500mg/d,分三次服用,500mg/次,并进行为期16周的观察,分别检测体重、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PINS)、肝功等指标。结果用药16周后,治疗组的FINS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FINS水平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FIN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说明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即可发挥良好的降糖效果。吡格列酮除降低血糖外,亦能使FINS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4.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疗效。方法治疗组给予吡格列酮30mg/d,一次口服,联合二甲双胍;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1 500mg/d,分三次服用,500mg/次,并进行为期16周的观察,分别检测体重、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PINS)、肝功等指标。结果用药16周后,治疗组的FINS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FINS水平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FIN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说明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即可发挥良好的降糖效果。吡格列酮除降低血糖外,亦能使FINS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Impairedglucoseregulation,IGR)人群不同干预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4例1GR患者分为三组,生活方式干预组给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吡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分别每日加用吡格列酮片38mg和二甲双胍缓释片38mg。分别检测i组干预前及干预两年结束时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餐后二小时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二小时胰岛素(2hlNS)水平。结果干预后三组IGR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GT发生率二甲双胍组与吡格列酮组显著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发生率二甲双胍组与吡格列酮组均显著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三组在BMI、2hPG、FINS和2HINS与十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与吡格列酮组2hPG、FINS和2HINS均显著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调节受损人群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使用吡格列酮或二甲双胍强化治疗比单纯生活方式干预能更有效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对初诊肥胖T2DM患者血清Visfatin水平的影响,探讨Visfatin与T2DM发病的关系和药物的治疗机制。方法80例T2DM患者在运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各40例,吡格列酮组每日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30mg,二甲双胍组每日早晚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500mg,疗程为16周。结果吡格列酮组治疗后空腹血清visfatin、IR、TG较用药前有明显降低(P分别为〈0.01,〈0.05,〈0.05),B细胞功能有改善(P〈0.05)。二甲双胍组血清Visfatin、TG无明显改变(P均〉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吡格列酮组的Visfatin、IR、TG降低明显,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0.05),但二甲双胍组的BMI较吡格列酮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对初诊的肥胖T2DM患者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均能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而且吡格列酮在有效降糖同时还能明显降低血清Visfatin的水平,提示吡格列酮通过下调Visfatin水平而在T2DM的发病机理中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7.
宁建霞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5):1107-1108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T2[)M的疗效及优点。方法将56例TzDM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联用盐酸吡格列酮组(A组)和二甲双胍联用格列齐特组(B组),进行6个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FPG、2hPG、HbA1c、Fins、血脂、BMI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FPG、2hPG、HbA1C、血脂、BMI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A组同时可使Fins水平下降(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用盐酸吡格列酮可改善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敏感性,其作用优于二甲双胍联用格列齐特组。  相似文献   

8.
曹秀娟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4655-4656
目的:观察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新诊断T2DM患者7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9例及对照组37例,治疗组予盐酸吡格列酮15mg/d联合二甲双胍0.25g口服,3次/d。对照组予二甲双胍0.5g,3次/d,口服三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FBG.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IC),胰岛素(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血脂体重指数(BMI)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糖HbAIC.Homa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脂代谢得到改善,并且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血糖HbAIC.HomaIR及血脂改善优于对照组。对照组BMI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没有明显变化。结论:盐酸吡格列酮15mg/d联合二甲双胍0.25g,3次/d,治疗初发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优于单用二甲双胍0.53g,3次/d。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格列喹酮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T2DM经饮食加运动加二甲双胍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及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0.25g,餐中服,每日3次,盐酸吡格列酮15mg,每日1次;对照组予二甲双胍0.5g,餐中服,每日3次;两组均联合格列喹酮,初始量15mg,餐前30min口服,每日3次,根据血糖调整剂量,观察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FPG和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及格列喹酮用量。结果两组治疗后FPG、2hPG及HbA1c均较用药前下降(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FIns、2hIns治疗组治疗后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对照组下降不明显。治疗组格列喹酮日用量为(93.8±32.9)mg,对照组为(116.7±41.0)m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能显著降低血糖、空腹及餐后胰岛素,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磺脲类药物用量,副作用少,早期联合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肥胖糖尿病(DM)大鼠胰岛β细胞的保护.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制成糖尿病动物模型.50只健康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给予等量蒸馏水,二甲双胍治疗组给予300mg·kg-1·d-1溶于蒸馏水中灌胃,吡格列酮治疗组给予10mg·kg-1·d-1溶于蒸馏水中灌胃,二甲双胍+吡格列酮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300mg·kg-1·d-1和吡格列酮10mg·kg-1·d-1溶于蒸馏水中灌胃,干预12周.观察治疗后5组DM大鼠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空腹胰岛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M对照组大鼠FPG,FINS,TC,TG,HbA1C及Homa-IR均明显升高(P<0.01),Homa-β明显下降(P<0.01);二甲双胍组与DM对照组比较,大鼠FPG,FINS,TC,HbA1C及Homa-IR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1),Homa-β明显升高(P<0.01),而TG无明显降低(P>0.05);吡格列酮与DM对照组比较,大鼠FPG,FINS,TG,HbA1C及Homa-IR均明显下降(P<0.01),Homa-β明显升高(P<0.01),TC无明显降低(P>0.05);二甲双胍组和吡格列酮组FPG,HbA1C均较DM对照组明显降低,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吡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比较FINS,Homa-IR明显减低,Homa-β明显升高(P<0.01);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组与吡格列酮组比较,大鼠FPG,FINS,TC,HbA1C及Homa-IR均明显下降(P<0.05),Homa-β明显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优于单用上述两种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