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运动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予以针刺配合运动训练治疗;对照组予以运动训练治疗,采用Gesell发育量表(GDS)、粗大运动功能测定(GMFM)和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比较2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GDS、GMFM和MAS评分均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GDS、MAS和GMFM评分均有有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GDS及MAS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运动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较单一运动训练治疗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钱月芳 《新中医》2016,48(11):135-136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悬吊康复运动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髂腰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每天1次,每次30 min;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悬吊康复运动疗法治疗,每天1次,每次30 min,2组均连续治疗1月。观察治疗前后髂腰肌的肌张力(MAS)评分、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及髋关节屈曲角度进行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月后2组MAS评分、GMFM评分及髋关节屈曲角度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后,2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结合悬吊康复训练能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髂腰肌痉挛MAS评分和髋关节屈曲角度,同时能提高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熏蒸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评分]、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痉挛程度[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 7%,对照组为82. 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GMFM、BBS、M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药熏蒸配合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有较好疗效,对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效果极佳,有利于患儿的健康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观察埋线结合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 方法:选取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6 月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及住院病房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 12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40 例和对照组 80 例 (对照组分为甲组、乙组,每组各 40 例)。三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甲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鼠神经生长因子穴 位注射治疗;乙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埋线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埋线结合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 注射治疗。三组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 3 个月后应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88)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及应用改良 Ashworth 量表(MAS)进行肌张力的评估,比较三组患儿的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高于甲组、乙组,差异均 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三组患儿 GMFM–88 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MA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 患儿的 GMFM–88 评分显著高于甲组与乙组,MAS 评分显著低于甲组与乙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埋线、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在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降低肌张力方面有显著疗效,而两者结合的治疗较之两 者单独使用有更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易化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运动能力的疗效。方法:选择48名痉挛型脑瘫患儿,将其分为试验组28例和普通治疗组20例,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添加易化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连续4周。治疗前后均采用下列评估:①临床痉挛指数(CSI);②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中站(D区)和走跑跳(E区)2项;③行走速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的CSI评分、GMFM中D、E区分值及行走速度,都有明显改善(P〈0.01);组间相比,治疗后的CSI评分、GMFM中D、E区分值及行走速度,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易化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疗效。方法将痉挛型脑瘫患儿66例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以中药熏蒸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运用综合康复训练。9个月后,以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肌力评定表(MMT)评定疗效。结果 9个月后,治疗组患儿下肢的肌张力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1),肌力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中药熏蒸可促进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的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7.
针刺夹脊穴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治疗痉挛型脑瘫(spastic cerebral palsy,SC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SCP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夹脊穴,对照组采用假针刺,每天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两组均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同时以修订的Ashworth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儿童功能独立检查(WeeFIM)作观察指标,观察评定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在治疗结束、随访0.5、1年时治疗组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结束时MAS评分明显降低(P0.01),但随访0.5、1年时M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MAS评分在治疗结束、随访0.5、1年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患者GMFM评分、WeeFIM评分在治疗结束、随访0.5、1年时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且治疗组GMFM评分、WeeFIM评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蜡疗联合Bobath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6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1∶1比例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主要选择使用Bobath疗法康复训练为主,40 min/次,1次/d,6次/周,休息1 d;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蜡疗,40 min/次,1次/d,6次/周,休息1 d;2组均连续治疗6周。治疗前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和精细运动能力(FMFM)测试作基础水平评价,治疗后再次行GMFM和FMFM测试评价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痉挛程度的评价采用的是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和临床痉挛指数(CSI)。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GMFM量表的A、B、C 3个功能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GMFM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FMFM量表B、C、D、E功能区评分和FMFM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MAS分级在观察组患儿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Z=-2.337,P0.05);CSI分级在观察组患儿显著低于对照组(Z=-3.021,P0.05)。结论以Bobath康复技能训练作为基础治疗,在此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用中药蜡疗,对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有临床价值,并能有效减轻痉挛程度。  相似文献   

9.
王久胜  刘玉玲  张方方  王心羽 《新中医》2023,55(21):135-140
目的:观察针刺顶区头穴线联合痉挛三针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痉挛型脑 瘫患儿104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电刺激 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2 组均治疗2 个月。评价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临床 痉挛指数及运动功能,检测内收肌、腓肠肌的表面肌电信号,检测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清神 经生长因子(NGF) 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46%,高于对照组71.15%(P<0.05)。治疗后,2 组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FMFM) 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 观察组GMFM、FMFM 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腱反射评分、肌张力评分、阵挛评分 及痉挛指数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内收 肌、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内收肌、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 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血清BDNF、NGF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清 BDNF、NGF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顶区头穴线联合痉挛三针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临床疗效 显著,可以改善患儿运动功能,降低肌张力及痉挛指数,营养脑神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运动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中药熏蒸加运动功能训练组40例和单纯运动功能训练组46例,中药熏蒸组治疗的同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价表对治疗前后的肌张力进行评价,并采用GMFM对治疗前后的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中药熏蒸加运动功能训练组和单纯运动功能训练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和65.2%,两组在肌张力的缓解上有显著差异(P?0.05),中药熏蒸加运动功能训练组较单纯运动功能训练组大运动评分高,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熏蒸加运动功能训练组和单纯运动功能训练组对痉挛性脑瘫患儿肌肉痉挛及大运动均有改善作用,中药熏蒸配合运动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肉痉挛及大运动的改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李欢  张兵洁  薛艳利 《新中医》2020,52(22):39-42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药浴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90 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 45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联合 Bobath 锻炼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汤药浴联合六味地黄丸口服治疗,3 个月为 1 个疗程,2 组均治疗 2 个疗程。比较 2 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肌张力及精细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1.11%,高于对照组的 75.56% (P<0.05)。治疗后,2 组卧和翻身、坐、爬和跪、站立及走跑跳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 (P<0.05),研究组上述 5 项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表 (GMFM-88) 细则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2 组改良 Ashworth 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精细运动功能量表 (FMFM)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 (P<0.05);研究组 MAS 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FMFM 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补中益气汤药浴联合六味地黄丸口服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疗效显著,可促进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康复,降低其肌张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治疗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2例有运动功能障碍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34例,两组均进行PT、电疗、针灸等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同时进行悬吊运动(SET)治疗,治疗均为每日1次,每次60分钟,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疗效评价以治疗前后的粗大运动的评分(GMFM)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儿经过3个月治疗后,GMFM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配合悬吊运动治疗对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较常规的康复方法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Bobath康复训练疗法对痉挛型小儿脑瘫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刀结合Bobath康复训练)和对照组(Bobath康复训练),每组各45例。两组患儿均接受正规Bobath康复训练,每周6次,连续3个月。治疗组在Bobath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针刀治疗,针刀每月治疗1次,共3次。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均采用GMFM量表及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积分和综合功能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治疗组GMFM积分和综合功能积分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小针刀疗法能明显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综合功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和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焦作市中医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9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2组均治疗10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下肢股内收肌群和腓肠肌改良Ashworth量表(MAS)的疗效、下肢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分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股内收肌群和腓肠肌MAS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GMFM评分均明显提高,观察组上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前、中、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和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增加,观察组上述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灸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能够显著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具体机制可能与脑血流量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常规康复训练配合中医治脑治瘫并举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痉挛型脑瘫患儿2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98例,治疗组102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配合中医治脑治瘫并举的综合治疗方案。采用改良Ashworh量表( MAS)评定治疗前后患儿下肢内收肌、腘绳肌、腓肠肌的肌张力,关节量角器内测量内收肌角、腘窝角、足背屈角。结果2组治疗后下肢内收肌、腘绳肌、腓肠肌MAS肌张力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均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明显(均P<0.05)。2组治疗后内收肌角、腘窝角、足背屈角活动度较治疗前均增加(均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增加明显(均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配合中医治脑治瘫并举可有效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改善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脑瘫的疗效。方法:将9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神经发育学疗法、脑细胞营养药物等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疗法,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及发育商(DQ)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GMFM评分、DQ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脑瘫疗效显著,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联合中药蒸汽浴治疗脑性瘫痪(CP)患儿下肢肌肉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痉挛型CP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予常规康复运动训练治疗;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联合中药蒸汽浴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2组治疗前、治疗2周及1、3个月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评估肌痉挛,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项评分评估运动功能。结果治疗组治疗2周及1、3个月后MAS评分均降低,GMFM评分均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1、3个月后MAS评分均降低,GMFM评分均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2周及1、3个月后M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GM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联合中药蒸汽浴可在较短时间降低CP患儿下肢肌张力,提高患儿的运动功能,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和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2组患儿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熏蒸治疗,疗程均为12周。2组患儿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测定腘绳肌、小腿三头肌肌张力,关节量角器测量踝关节活动度。结果2组治疗后腘绳肌、小腿三头肌MAS评分及踝关节活动度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50.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熏蒸联合康复训练能显著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改善踝关节活动度,有利于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恢复,其效果优于单纯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医院托养模式中医康复治疗痉挛型重度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痉挛型重度脑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 3组。A组30例在医院托养中心居住,并在医院行针刺、推拿治疗;B组30例在家居住,在社区服务站进行针刺、推拿治疗;C组30例在家居住,在医生的指导下,由家属行推拿治疗。3组均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4次,连续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后3个月,A组患者GMFM 88项量表B区功能有升高趋势(P〈0.05);治疗后6个月,A组GMFM 88项量表A、C区功能、总百分比有升高趋势(P〈0.05)。结论:医院托养中医康复模式对痉挛型重度脑瘫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观察两组患儿CSS评分、ROM、GMFM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CSS评分、ROM、GMFM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可有效改善患儿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